各地朱氏

图文热点

朱姓坪坝人是朱元璋之后?

来源:管理员| 上传者: 世界朱氏网| 2020/04/19 20:59:32 浏览量:1532

朱姓坪坝人是朱元璋之后?

原创 朱春阳 坪坝人 2016-11-02

✎ 动动手指,转发一下,让更多坪坝人知道“坪坝人”!


我撰写此文,发在“坪坝人”微信公众号,有一个多年的愿望要表达,就是对朱家岭《朱氏族谱》清理续编。六年前我曾发出过倡议,希望能够得到族人们的响应。续编族谱旨在纪念列祖列宗,让本族世系延续记录下去,给朱家子孙后代一个交代。


(作者朱春阳系坪坝朱家岭朱氏九房后人,现供职于京山县审计局,联系电话13085187668)



有一年清明节,河南省族人朱国平从钟祥市考查到京山县,称其为明太祖朱元璋皇帝之后,寻访明代京山王的封地和葬处,并考查了坪坝镇朱家岭朱氏曾高祖之墓,怀疑是京山王的墓地。据光绪版《京山县志》记载,明朝京山国封过京山王,但没有注明其墓葬何地。朱姓坪坝人是朱元璋之后裔吗?


     朱家岭朱氏家族曾高祖墓地在哪里?


朱家岭朱氏家族曾高祖的墓地位于坪坝镇东岳村雨台坡,即过去的东岳庙之后,现在的坪坝镇电站北边之山头上,坟墓坐北朝南,背靠大洪山余脉,面对漳河和朱家河,乃一块风水宝地。因墓碑在上世纪文化大革命期间被毁,现无从考证墓葬何人。我的祖父朱书尧确认是曾高祖朱楚林的坟墓,曾嘱托居住在雨台坡的朱氏族人看管,并让朱家后人知晓地点,以便在外本族人回乡寻根问祖。朱楚林之墓的准确地址在雨台坡朱传泰家的屋后山上。


据我家保存的《朱氏族谱》证实,雨台坡之坟应为朱家岭朱氏曾高祖朱楚林之墓,族谱记载:“始高祖朱二郎,字永昌,生于江西南昌府南昌县龙门街朱家巷,其生有三子,名林、峰、山。二郎长子朱楚林,字必安,祖居江西故郡洪都新府,自大明弘治二年(1489年)避乱,徙楚地安陆府京山县坪坝大庙下团普济硚狮子畈移风乡富水村朱家岭,下起朴树埫,上至雨台坡为记”。即现在的坪坝镇朱岭村大部、东岳村部分都为明朝朱氏家族的地盘。


明朝几位京山王朱氏墓葬何处?


 据光绪版《京山县志》(秩官志卷八封爵)记载,“明朝正德年间,温惠王勤炫,太祖嫡五子周定王来孙,恭王嫡三子,封京山王。”另有:“安肃王朝壁,温惠庶子。嘉靖十六年,封镇国将军。以子在铢袭封,追封京山王,谥安肃。”也说“昭宪王在铢,安肃庶一子。王肃沛,昭宪嫡二子,万历十年封长子,三十八年袭封。王恭朴,肃沛庶一子,万历二十八年封长孙,既而袭封。”还有“嘉靖元年,崔元,附马都尉,封京山侯。”这段历史记录与《明史》记载是相吻合的。京山旧县志上关于墓葬的条目,未见有京山王的墓地记载,无从考证。据此,明朝京山王封地应该在现在的京山县,只是不知道埋葬何处。


朱元璋皇子分派到哪些地方?


明太祖朱元璋共有二十六个儿子,朱元璋都把他们封为王,因为皇帝的儿子多了,都在京城免不了勾心斗角,争权夺利,相互倾轧。所以就把皇子分派到全国各地当潘王,管理着自己的封地。湖北荆州地区朱元璋就派放了两个儿子来当潘王,其中,荆州古城西门外埋葬的是朱元璋第十二个儿子湘献王朱柏,钟祥市九里乡有朱元璋第二十三个儿子郢靖王朱栋的陵墓。


朱元璋第十七个儿子宁王朱权(1378-1448年),被派放江西省南昌市朱紫巷的地方当潘王,二儿子福王朱常洵在当时勤政为民,繁衍后代,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朱元璋的第六代子孙朱见深皇帝(北京十三陵的茂陵)的三儿子朱佑堂,以后接替父亲当了皇帝,第四个儿子朱佑杬被派放到钟祥当潘王,封为兴献王,现在的钟祥市有兴王府遗址。明朝第七代皇帝(十三陵的泰陵)朱佑堂去世后,其子朱厚照继位当第八代皇帝。朱厚照因荒淫无度,游乐成性,伤了阳刚之气,最后病死于豹房,死后无一男半女。按照“兄终弟及”的祖训,将叔父朱佑杬的儿子朱厚熜从钟祥接进京城当了皇帝。朱厚熜当了皇帝后,宁王朱权、福王朱常洵的后代才从江西迁移到到湖北的钟祥、京山等地区,名曰“傍亲靠族”吧。


朱姓坪坝人是不是朱元璋之后?


上文所述,明太祖朱元璋的第六代子孙朱见深皇帝,其四子兴献王朱佑杬去世后葬于钟祥明显陵。因皇兄朱厚照无子继位,朱佑杬的长子朱厚熜进京当了皇帝。从此,钟祥改为安陆府,管辖京山、钟祥和荆门三地,这时宁王、福王的后代就从江西迁移到钟祥、京山一带,投靠皇亲国戚。根据朱家岭《朱氏族谱》记载,大明弘治二年(1489年)从江西南昌迁移至坪坝朱家岭,朱元璋第十七个儿子宁王朱权的后人也是从江西南昌迁移到湖北,即在宁王死后41年就迁移过来了,从时间上看,史料与族谱是相吻合的。从地理位置上看也是吻合的,钟祥与京山为邻,相距数十公里,且京山、钟祥都属于安陆府管辖。朱家岭朱氏先祖朱二郎是“江西南昌府南昌县龙门街朱家巷”人,而宁王朱权“被派放到江西南昌朱紫巷当潘王”,这两人所在的地址应该是一致的。因此,坪坝的朱姓人家很可能是朱元璋之十七子、宁王朱权的后代。


再说“京山温惠王朱勤炫,1517—1566年在位,嘉靖四十五年薨”。即朱勤炫于1517年在京山封为潘王,而朱家岭朱氏先祖朱楚林于1489年从南昌迁移至此,他们只相隔28年,朱楚林先来京山,朱勤炫之后才被封“京山王”。自温惠王之后,其子孙数代人在京山为王,长达一百多年时间,这是有历史记载的。笔者认为,坪坝朱楚林与京山王还是有关联的。但是从字面上看“温惠王”,有可能在京山的温泉、惠亭山一带,现在新市、永兴镇的朱姓或许是温惠王之后。明朝几位京山王身葬何处?我们尚不知晓。


朱家岭《朱氏族谱》现珍藏何地?



▲ 祖父朱书尧遗像


我的祖父朱书尧(1916-1996),字清香,民国五年、丙辰年八月十七出生在京山县坪坝老街下街黄经堂,并在街上做小生意,成人后与祖母丁氏结婚,祖母是竹林湾地主家女儿。1938年日本侵略者进入京山后,全家为了躲日本人,迁居到乡下丁家垭(或称刘家垅),刘家岩后面一个小湾子,也就是我现在的家。解放后,祖父在街上黄经堂的房子被充公,拆除后建成了坪坝中学。祖父朱书尧是坪坝一带有名气的算命先生或阴阳先生,利用人的生辰八字来预测凶吉,或替人看屋基、墓地的地理风水,红白喜事择期和丧事诵经等。我的曾祖父、父亲朱礼刚等都从事此行当,可谓代代相传的“阴阳世家”。在我父亲出生时,祖父右眼失明。祖父正楷毛笔字写得好,每到腊月四处为乡邻写春联。在民国期间,祖父参与了朱家岭《朱氏族谱》清理编辑工作,且多数朱姓人家拥有此版《朱氏族谱》。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朱氏族谱》因破四旧均被焚毁,只有我家隐藏了一套,并被保存到现在。祖父于1996年1月4日在家逝世,享年81岁。


我家珍藏的《朱氏族谱》,一套共八卷,按照曾高祖朱楚林九子九房分类编辑,可能现在是孤本了。现首次公开朱家岭朱氏紫阳堂宗派,共计12句48字派,后代起名按此辈分排序:楚贤忠良,知士天子,文章治世,书礼传家,克绍先哲,大昭伦纪,纯学精忠,正守仁义,景运隆兴,永登洪基,绳其祖武,端在淑嗣。



  • 最新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