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昌,海南省下辖市,古称紫贝。位于海南省东北部,东、南、北三面临海,陆地总面积2488平方公里,海域面积5245平方公里,海岸线289.82公里。2019年末全市常住人口57.52万人。
文昌市位于海南岛东北部。汉元封元年(前110)始称紫贝县,属珠崖郡。 隋大业三年(607)改置武德县。唐武德五年(622)改称平昌县,属崖州。唐贞 观元年(627)改文昌县。溯自辟县置吏,迄今已有2000多年。取名“文昌”意 为“停止武备,修明文教”。现为县级市。
文昌市朱氏历史悠之。始迁祖主要有:渡琼始祖廷玉公之六子圣诏公:福建 迁琼祖先细英公四代孙留公;朱熹公第六世孙礼公等。
始迁祖圣诏公,是渡琼始祖迁玉将军的第六子。原立籍琼山丰好乡晋江村。 为开基创业,与各兄弟遵父命于公元1045年后相继择地迁居,其即从晋江村迁 居文昌县。经多代繁衍,后裔分居在15个乡镇34个村。
始迁祖细英公,祖籍福建省兴化府莆甲阶坎头村。孝宗淳熙八年(1181年)任琼州府教授,偕妣李氏与二子来琼,秩满定居郡城(海口)东下窖村。四世留公约于淳祐十年(1250)移居文昌雪梅村(迁入文昌始祖),留公虽生四子但传后仅一个法胜,直到八世才传有才杰、仲杰兄弟。才杰公生二子慈斌、慈庆,仲杰公生四子招仕、招义、招胜、安庆。九世开始,兄弟各择吉地,安居乐业。慈斌公支派迁居南阳镇道巷、上园、丁山园。慈庆公支派迁居昌洒镇罗堆村。招仕公支派迁居清澜镇大园村,迈号镇湖墩村,会文镇下洋村,重兴镇桃园村,蓬莱镇罗八岭村以及定安昌苑(待查)。招义公支派迁居清澜大园村,南阳镇南昌园村以及三亚市藤桥镇军田村,陵水县(待查)等。招胜公支派迁居会文镇蓝田村、宝石村以及东路镇上园村。安庆公支派分居文城镇雪梅村、西山园村、山贝村、衙前村、重兴镇炉村、南阳镇高朗村、新桥镇昌尾村,会文镇湾村、琼山市文官园村;三亚市南田农场以及万宁市和乐镇翁家园村(待查)。细英公传到今已31世,现有523 户,2151人,其中男1150人。
细英公后裔人才辈出,古今不乏佼佼者。如民国四川总司令、陆军少将、署 文昌县长朱运开,系英公二十五世孙,祖籍文城镇西山园村;曾任马来西亚教育 部副部长朱运兴,系英公二十五世孙,祖籍文城雪梅村;受马来西亚元首陛下封赐DSSA,拿督DATO,世界朱氏联合会副会长朱儒仟,系英公二十四世孙,祖籍会文下洋村。
朱熹第六世孙礼公迁琼,为另一支迁琼始祖。七世福公、敬公、玺公三兄弟 约于1390年间迁居文昌东郊马头城内村。传后仅男一,敬—能—宽,唯宽公守 故居生四子,长子廷珍、次子廷璇、三子廷玑、四子廷琏。珍公派振邦公支(九 世)和琏公派之泰、之平公支(九世)逐渐向重兴镇千坡、公坡和香山等地迁徒; 佩珀公支(十一世)从千坡迁会邑,不久又移居谭牛镇南来村,现落籍谭牛墟。在文昌联谱的调查收集过程中,喜获礼公曾孙(四世)朱宏及其后代的下落,宏公的子孙后代聚居在罗豆农场后坡村,使离散五百多年的宗亲又重新归宗,这实为城内朱氏的一件大喜事。礼公传至今23世,现有139户,685人,男367人。
(信息来源:网络,2022年4月9日18:51:35)
请熟悉情况的朱氏宗亲补充完善,联系微信:19819884266.
朱明
[公元1920年-1940年]
朱明又名朱兴汉,是文昌县东郊乡文林村人。家庭侨居泰国曼谷。父亲朱修和,是一位爱国华侨、建筑承包商。养育5个男儿,朱明排行第二。父亲常对朱明说:“我们是中国人,祖先在海南岛,侨居外国是生活所迫,当前我的职业、地位都过得去,但身居异国,寄人篱下,总觉得不是滋味。希望你们青年人远走高飞,为我们的祖国争光”。父亲炽热的爱国心,对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立志:“要做一个真正的中国人!做一个维护祖国的尊严,为祖国的独立、自由而斗争的人。”
1935年,朱明15岁时回国入复旦大学附中读书。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在日寇占领上海前夕逃亡到香港,住在九龙“海生俱乐部”,积极发动琼籍爱国同胞回海南参加抗日活动。不久,琼崖抗日救护队宣告成立。朱明以待人热情爽朗、乐于帮助别人,而成为救护队中引人注目的活跃人物。1938年秋,以琼崖抗日救护队为基础成立了琼侨回乡服务团,朱明是服务团的领导人之一。
朱明是位多才多艺的青年,会演讲,会演戏,还有着火一般的热情和优美的男高音歌喉,会弹奏各种乐器。琼侨服务团组建初期,他就积极物色对象,组织歌咏、口琴等歌剧队,他亲自担任指挥和教唱抗日救亡歌曲,导演街头剧《放下你的鞭子》,并主演话剧《重逢》。《服务团团歌》就是他亲自写词、谱曲并教喝的:“我们是保乡的战士,我们是卫国的先锋,琼崖已到危险关头,快起来!同胞们,我们要回乡服务……”这歌声慷慨激昂,唱起来令人热血沸腾,当年服务团的青年们就是唱着这支歌回琼崖的。
首批服务团回琼前,团党支部派朱明单枪匹马打前站,联系0返琼事宜。他来到人地生疏的雷州半岛,10多天中,摸清敌情、海情、民情,并布置了全团同志的行动路线。1930年4月中旬,服务团闯过日寇巡逻艇的-,胜利0琼州海峡。回到家乡之后,看到日本鬼子到处杀人放火,恐日病、唯武器论,使一批批垂头丧气、扶老牵幼的难民向雷州半岛逃亡。服务团团员在朱明的带领下,走遍了不知多少个墟镇、村庄和部队营房,歌唱抗日救亡歌曲,演抗日戏剧,宣传抗日道理。朱明的歌声曾唤起千万个青年男女走上抗日前线。
1939年秋,琼崖独立队攻克琼崖西部那大重镇,歼灭日伪军80多人。捷报传开,全岛抗日军民大为振奋,中共文昌县委立即召开祝捷大会。大会上,服务团进行了演出,台下人山人海,掌声雷鸣。演出一结束,许多青年立即围上来,要求朱明教他船唱歌,还有不少青年要求报名参军。
朱明在服务团中年龄并不大,但斗争实践使他很快地成熟起来。在斗争中,他刚强果断,敢作敢为。又能以身作则,在困难面前不屈不挠。
服务团回到海南不久,副团长符思之同志回香港去执行任务,团钓领导担子便落在仅19岁的朱明肩上。他的好友很为他担心,问他:“团内工作由你主持,行吗?”他想了一下,很干脆也说: “为了抗日,我应该挑重担子。困难是有的,但只要自己以身作则,身先士卒,团结全团,齐心协力共同工作,困难是可以克服的。路是人走出来的。”他的话打消了好友的顾虑。
有一次,他为执行任务,从文昌重兴乡团部住地回到文昌东北部来。路过一个村子时,久别重逢的一位战友发现他面黄肌瘦,先前一双乌黑发亮的大眼睛,此时却深凹无光,一问,原来是染上了疟疾,连日高烧,吃不下饭。战友劝他: “你走不得,服下奎宁丸,等病稍好再走吧。”他却斩钉截铁地说:“不行,任务等着我,迟了要误事。”说完便一摇一晃地走了!战友看着他的背影,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要知道他是生长在大城市,家有四、五层楼,有小汽车出入的富商子弟啊!他从小娇生惯养,但现在却看不到半点公子少爷的习气了。为了革命事业,他甘吃苦中苦,实在令战友钦佩。
1939年的一天,朱明的母亲病重,来信要求他回家看一眼,他闷闷不乐,战友对他说:“你可以请假回去,从香港去曼谷,十多天就可以回来了。”他说:“不行啊!服务团工作很紧张,我怎么能离开?我忍痛写信央求妈妈宽恕,等到打败日本鬼子后,我一定回家探望双亲。”不久他父亲来信,告诉他,妈妈已病故了,他心如刀割,紧紧地咬着下唇,把眼泪往肚子里咽。他对战友说:“我们革命者,忠孝不能两全的,但我们的工作是为千千万万个爹妈尽孝啊!”他把内心的痛苦全部倾注到工作上了。
团员们曾听说朱明在国外有个女朋友,一次便开玩笑地对他说:“你真自私,自己的女朋友就舍不得带回来吃苦。”他苦笑一下说:“我们已经吹了,她走她的阳关道,我走我的独木桥。”团员们吃惊地问他是怎么一回事,他叹了口气说: “志向不同,不能相处。去年年底( 1938年12月),她从泰国来香港,劝我回家成亲,我拒绝了,她哭着鼻子回泰国去了。”停了一会,他又说:“我们应该吹掉的,我是革命者,要以四海为家,要随时准备洒鲜血断头颅的。当时,我不能同她结婚,又不能拖住她不放,只得忍痛分手。”朱明就是这样一位不被艰难所屈服、不为柔情所软化的铁汉子。
1940年夏,在国民党掀起-浪潮,服务团处境最困难的时候,朱明受全团的委托回港向上级“琼侨总会”汇报情况和领取经费、物资。这是一个异常艰巨的任务,来回都要冲过日寇严密-的琼州海峡,随时都有遭遇日本鬼子巡逻艇炮击的危险。正当大家焦急地盼望朱明顺利归来的之时,却传来了他在海上遇难的不幸消息。此时他年仅20岁。全团同志都为失去战友而悲痛。为悼念朱明,一位团员写下以下的诗句:
千里奔波赴国难,-末酬葬海洋,
战友沉痛守盟约,坚贞报国慰朱郎。
(有事找站长,支持中华朱氏网,长按扫码)
寻根问祖,查找家谱,就上朱氏家谱库,联系微信:19819884266。
寻根问祖、编修家谱,传播朱氏文化,品“中华朱氏酒”、“朱府囍酒”。金世佳和商贸有限公司总经理朱华情,19819884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