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市,位于西北地区,南与西藏自治区毗邻,东与甘肃省相邻,东南与青海省交界,东北、北、西、西南与蒙古、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八国接壤,陆地边境线长5600多千米。自治区面积166.49万平方千米,下辖4个地级市、5个地区、5个自治州、12个自治区直辖县级市。截至2022年末,自治区常住人口为2587万人。
朱姓人口进入新疆,从西汉就开始了,中原朝廷就开始组织汉族军民进入西域地区实施屯垦戍边。汉朝、唐朝、元朝,出现过三次人口迁移到天山南北的高峰期,促进了民族的融合。从清朝时期开始,又有大批汉族人口迁移到新疆。
早在三国时期,魏甘露五年(260),颍川(治今河南禹县)人朱士行,从雍州(治今陕西西安西北)出发,到于阗(今和田一带), 并落籍在那里,后取得梵本《大品般若经》。西晋元康元年(291)转由竺叔兰、 无罗又等译为汉文《放光般若经》二十卷。直到80岁死于当地。为内地往西域最早求法的人氏。
民国期间,虽战乱频繁,但20世纪30年代前后曾再度掀起内地汉人移民新疆的高潮。以强制性屯垦移民和战乱、灾祸自发移民为主,以甘、陕、河南等地汉民居多。新中国成立后,1952-1954年,先后有17万人民解放军官兵集体转业为生产建设部队(新疆生产建设兵团),1964-1965年又接收内地新的转业军人3.4万人。1957-1960年执行了苏、皖、鄂三省的移民计划,三省迁入新疆人数达80多万。1951年以来,全国进疆改造的罪犯有10万人之多。
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克拉玛依油田的开发,克拉玛依人口激增。这些新移民主要来自几部分:一是部队转业军人。解放军第19军57师(后整建制转业为“石油师”,全师有8000多官兵)中的2000名官兵,北京军区2000多名复员军人,1700名从朝鲜归国的中国人民志愿军295部队转业官兵,中国人民志愿军511医院中的304人赴克拉玛依支援油田开发建设。二是从全国各地工厂企业调动来新疆的干部工人。当年石油部从延长油矿、玉门油田、四川石油管理局抽调部分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干部参加克拉玛依油田建设。从东北、上海、宝鸡等抽调了一批机械加工方面的人员。三是上海、北京、天津、西安等地大、中专毕业生抱着建设祖国大西北的热情奔赴新疆。四是内地支边青年,有湖北的、湖南的、四川的、河南的、山东的、北京的,浩浩荡荡地开进克拉玛依。
1960年左右随着“两弹一星”事业的开展,一大批科学家、技术工人及其家属进入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罗布泊马兰基地。
新中国成立至今,特别是改革开放后,也有不少因支边、从政、从职、从商、参军等从外地迁入新疆。
兰州金城朱氏:始祖朱元晙公,原籍南京应天府(今白下区蓝旗街)大柳树湾人,明弘治年间(1488—1505)受政权交替所引起的战乱,为避祸,避乱,而迁兰州, 距今已500余年。据《金城朱氏家乘》、碑文、匾额和现有历史文献考证:始祖朱元晙公为文公朱熹第十二代孙,在兰州生5子,务农于兰州安宁堡狮子崖下,狮子崖本接神沟,某年适有瓦剌人侵掠城堡,盗窃货物,长子因与蒙古人争斗而身亡,始祖遭此不幸,为避再遭横祸,始祖一人赴枪罕(即昔日之白塔寺、朱家大山、沙子沟,今临夏市北郊、临洮县红旗乡朱家村等地)定居。 其余四子为朱雄、朱云、朱景、朱雷,世居安宁堡、河湾及咸水沟等地,其后裔自明、清始陆续迁播兰州市区草场街,上沟、颜家沟、官园等处,部分迁皋兰、武威、古浪等县,以及青海省海东市民和县、新疆伊宁等地区。
移民新疆的朱氏,其中有湖南耒阳县的婺源考亭朱氏、江西莲花县佈溪朱氏、重庆璧山朱氏、山东沛国朱氏后裔等。蒙古族朱姓:主要来源就是赐姓。据载,朱元璋推翻元朝,建立大明帝国后,朱氏贵为中华国姓,太祖便将许多有功人赐姓朱氏。如赐蒙古族人策珠尔名为朱釆,赐托果齐叫朱静,赐甘珠尔叫朱满,赐都呼叫朱恩,赐布都罕叫朱窥。另,蒙古族珠尔吉特鄂谟克氏,又称鄂尔沁氏、珠尔齐特氏;珠尔奇氏,亦称朱尔奇氏、珠勒沁氏;卓尔古特氏,亦称朱勒豁得氏。这几个姓在清朝中叶以后有冠汉姓为朱氏的。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等地蒙古族朱氏当属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