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朱氏

图文热点

《安庆朱氏源流志》校勘后叙

来源:管理员| 上传者: 世界朱氏网| 2024/08/23 08:54:07 浏览量:468

《安庆朱氏源流志》校勘后叙


〔按〕叙,陈事且抒怀,似述而随意,类序而形散。今值《安庆朱氏源流志》发行月余,接勘误之事毕,心情有承前启后之感受,叙叙事,兼遣遣怀。

一、志书发行后

1.png

2024年6月30日,《安庆朱氏源流志》举行了隆重的发行庆典。这之后,“安庆朱氏”群策群力,为了志书内容更典雅一步,我们的努力便跟进一程。在主编朱永红会长悉心指导下,我们迅速建立 “源流志勘误群” ,以自我革命的勇气与智慧,积极开展勘误工作。虽然意见纷纭,并伴随着浓烈的情绪表达,但因为自我完善的真诚品质与和合包容的豁达胸怀,我们的工作按计划仍有条不紊地推进,再推进。我们有明确的工作目标,有清晰的指导《方案》,有坚忍不拔的意志。勘误过程虽艰难,但趣味妙生,节奏感铿锵锵。与预期相比,效果可谓沉甸甸。这次勘误源流志活动,我们安庆朱氏大家庭迎来了又一次更真诚的自我认知与更深层的整体融合,增添了我们的勇气与信心,将朝着更远更高的目标,抠衣携手,奔赴山海。

《安庆朱氏源流志》历四年多的启动与酝酿,约两年的实质性编纂,终于在2024年5月份付梓成版,并顺利开机印制。6月中下旬安庆天气正值暑热,又遭遇连续阴雨、大雨、暴雨,发行典礼的准备事务仍然一步步落实。6月30日志书发行,典礼大会的繁杂事务与隆重仪式,在夏雨哗啦啦的热闹声中,遽然告成。雨后的彩虹格外美丽,人们沉浸在欣赏喜悦之中。领到志书的各地宗亲,或端详欣赏装帧,或认真查阅感兴趣内容,喜悦与感激之情溢于言表,求全趋美之情也畅快淋漓迸发。该书凝聚了工作人员的大量心血,装帧精美,内涵典雅,架构大方。有点遗憾的是安庆地区各县市朱氏之间的横向介绍太少,文字校对不够精细。庆典活动虽说有点暇疵,但瑕不掩瑜,民间活动很难做到阳春白雪,主办者组织者服务者功不可没。安庆朱氏一家亲,既然来参与大家族的活动,团结才有力量,搭台艰难拆台易,长者自有长者的风范。家族事业,百千万人的事业,不是少数人、个别人就能完成的,与其事后要求件件完美,不如当初鼓起勇气挑头举事。向前斗量大如海,回头鸡毛数三天!

尤为感佩的是安工大朱旺宗亲与大家的交流发言:

巍巍朱氏,源远流长,值《安庆市朱氏源流志》发行之际,谨表贺意。朱氏宗亲,蕃衍生息,德泽绵长,今此志书问世,乃我族之光荣,亦为我朱氏子孙所当铭记。

夫宗族者,血脉相连,根同源共,吾辈当以团结为要,互助为本。昔有曰:“兄弟齐心,其利断金。”此言诚不虚也。夫朱氏宗亲,遍布天下,无论南北,皆同一祖,和谐相处,方可家道隆昌。盖古人有云:“家和万事兴”,诚然也。若吾宗亲能携手并肩,共谋发展,则朱氏之名,将愈加彰显。

《安庆市朱氏源流志》一书,详述朱氏之渊源,叙述先贤之伟业,使后世子孙得以瞻仰先人之风范,亦使吾辈得以明晰吾族之脉络。此书之出,非一日之功,实赖于众多宗亲之努力。今吾辈得此珍贵之文,尤当珍视,并以此为契机,增进宗亲之情谊。

吾朱氏之族,自古以来,崇文尚武,人才辈出。今后,更当秉承先人之遗志,勤勉奋发,修身齐家,以德报国。所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吾辈当以史为鉴,汲取先贤智慧,力求进步。宗族之内,亦当互敬互爱,凡事多有商量,遇事不弃,彼此扶持,如此方能使朱氏之族,更加兴盛。

朱氏之源,流淌于安庆,枝繁叶茂,遍及四方。无论身处何地,皆应心系宗族,常怀感恩之心。家有喜事,共贺之;遇有不顺,共度之。宗亲之间,唯有团结互助,方能共度难关,共享福祉。吾辈当以《安庆市朱氏源流志》为纽带,凝聚宗亲之心,传承朱氏之美德,使朱氏之名,流芳百世。

愿《安庆市朱氏源流志》之发行,成为吾朱氏宗族团结互助之新起点,愿吾宗亲皆能共襄盛举,携手共进。吾深信,在宗亲们共同努力下,朱氏之族,必将更加辉煌,朱氏之名,必将更加响亮。

值此佳时,谨以此贺词,恭祝《安庆市朱氏源流志》发行大吉,愿吾朱氏宗族,代代兴旺,子孙绵延,德业长昭。

又有微信名@夏令营”作《七绝·观源流志发行盛典视频有感》:

霏霏夏雨洗埃尘,满目旗摇鼓爆频。

庆贺宜城襄盛举,欢歌族谱乐天伦。

再有朱镜昌(微信名@翱翔自得)转发安徽皖西片区白鹿堂宗亲联谊会朱运章有感而作《七律·贺安庆朱氏源流志隆重发行》:

夏雨濯净眼前尘,满目旗飘鼓乐频。

庆贺宜城开盛会,发行源志助明伦。

承前尚赖虔诚意,启后全凭坚定身。

华夏同宗扬祖德,加强朱氏一家亲。

二、勘误进行时

2.png

记得7月6日上午10点多,本人想着既属于热心朱氏一员,且出过一点小力,遂在微信群里表达了一句对于志书完善的建言:“务实求真,事成功就。机缘巧合,宽泰有余。盼有志者再出点力,至少搞个PDF电子版勘误表。” 随即当日中午,志书主编朱永红先生直接来电话,相聊十余分钟,提出勘误的想法与勘误编辑小组组建框架。我本来帮孩子料理家务,暂居住北京亦庄这边无法脱身,志书发行庆典没能参加甚为遗憾,奈何主编信任,个人也觉得事当有为,虽精力勉强但还是应承了志书勘误主责。说干当干,晚上7点多随即拉起一个群,尽心尽力吧。信任在精准传递中增强,诚意在恳切交流中感受,我利用微信群谨慎提出:

理性交流,认真议事,为安庆朱氏大家族“修齐治平”尽心尽力。志书勘误当属文化之事,在自愿,在兴趣,在有使命感。

朱永红会长的《方案》也对勘误范围与要点提出明确要求:

一个月内仔细审阅志书所载本支系内容,发现错字、别字、病句、欠妥的地方,及时向各市县主编或会长提出书面校正文字,标注好页码及行数,然后各县审核后汇总、上报总编,制定勘误表电子档发布。

就这样,勘误之事以热心宗亲自愿参与并小群交流方式,静悄悄的展开了。志书勘务之劳,有范围与常识要求;各位能诚意此事,理性提出建议,所提建议,须有操作之可行性;勘误只对各市县提供的终稿负责,终稿理解即为现成书册内容;勘误表不记录各地终稿未录的内容;如认为确有必要,可以附件另记。

勘误过程中,至于节外生枝的讨论,初心难守的困惑,方向迷失的怀疑,所谓阻力吧,肯定有,但也是考验。有时群里烟火腾腾熏烤不宁,默祷着心静静,再静静。缓缓心情,诚恳致意,发现有效果,甚至效果良好。我们仍然一而再再而三表示,编志与志书勘误是公共文化之事,愿我们悄悄做点事,参与当以自愿与兴趣为前提,在合作与宽容中平衡使气,努力做到心中无愧,事后无悔。

工作开展渐入稳态,编委的每个地方(县市) 负责人,对于本地的世系源流部分需要勘误的,纷纷在群里或私信交流,然后以汇总表形式,逐条按页码与内容录入登记。至7月7日中午,特意将首先录入汇总表的6条流水勘误意见,以截图发群里示例,得到群里宗亲充分认可。勘误意见在群里完全公开的做法,有心宗亲善意提议慎重为宜,盖悟“渐而华实” 之理,当避华而不实之囧。岳西宗亲有一个微信群交流;怀宁宗亲为志书勘误临时建了一个工作群;桐城、潜山、宿松、望江、安庆城区等皆有宗亲积极参与。火烧火燎的状态倏忽已过,诚恳而有效的交流,促使我们对一些疑惑问题获得更清晰、融会的认识。勘误什么,依据什么,如何简捷表达勘误意见,疑惑之处解决办法是什么,暂时解决不了的悬疑怎么处理……这一系列,是勘误实事的进展,是工作方法的探讨,也促使我们不断学习与精准研磨。

三、勘误点与面

志书的勘误,关注主要在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各地各支的世系源流,涉及地名、先人名讳、时间与代际、传承关系、流布迁徙、宗派与谱牒等。二是“安庆朱氏总世系图”,上面的各支直系传承(垂珠线)与相应注释。三是志书选载的朱氏文化“名篇”若干,当初选载推荐这些篇目,用意当然在于弘扬朱氏优秀文化与不朽精神,其心昭昭其志烈烈。朱氏文化“名篇”这一部分的讨论特别多,因为问题多,也担忧影响大,所谓“先天下之忧而忧”吧。典型的如《婺源茶院朱氏世谱序》《朱子世家》《大明御制皇陵碑文》《圣谕广训十六条》等,如果没有版本常识,没有选取 “善本”,缺乏文责意识,甚至所用底本秘不示人,这就制造了麻烦。勘误过程是事务之劳绩,也是学习之功力,更是心性之砥砺。我们致精诚之意,得高人襄助,合众人智慧,这几篇的勘正效果还是令人欣慰,并自以为“是”。文化篇的其他勘正,也许谦虚的缘故吧,难觅主动领任务之能人。幸有潜山朱邦志先生,身体孱弱却精神勇猛,通览以标记,发现字句与版面瑕疵,及时提出勘正。如《朱子世家》记有宋宰相韩侂胄是著名历史人物,但名字的中“侂(音tuō)”字,我们一般人既不识读音,也易与字形近的“佹(音guǐ)、侘(音chà)”相混淆;“上赡父母”曾错写为“上瞻父母”;“步入书院”曾写成“步于书院”;堂联“白鹿经纶焕古今”曾写为“百鹿经纶焕古今”,等等。

世系源流的叙述文本,志书当初稿件来源实际是多种途径,撰稿人依谱查询概述,实地走访记录整理,网上搜索文字采用,县编源流志内容引用,几处稿件糅合重组等等。而审稿环节常常不是原供稿人,尤其不是撰稿人,或者审稿人心不在焉草草了事等,以致问题屡屡存在,勘误实在必要。如地名的“小瓦庄”改为小屋庄,“阮家店”改为阮咀,“朱圩”、“朱家大圩”皆改为朱家圩,“荣安”改为茶安,“大官区”改为大观区,“舒城小天”改为舒城晓天等。先人名讳的勘正方面,安凤朱氏“贯公传→印”改为“贯公传→”,潜山五松堂朱氏“王→广”(错写为两代两人,且玉字错写为“王、”)改为“玉广”(一代之一人),“青”改为,朱家楼朱氏“钥和锁”改为,桐城双港白鹿堂朱氏祐卿子“松”改为,怀宁凉亭朱氏“福四”改为禧四缪山朱氏潜山支系“光壁”改为光璧、“良理”改为良玾;岳西桂根堂朱铺朱氏“廷光”改为廷先。代际勘正,五松朱氏家城公为“介公32世孙”改为为介公31世孙,岳西务本堂朱氏光耀公为“介公二十五世孙”改为介公二十六世孙,怀宁继述堂朱氏“介公32世士浩”改为介公33世士浩,怀宁平山与石牌白鹿堂朱氏介公27世 “文”字派改为介公28世 ”字派,等等。

流布迁徙叙述,潜山敦睦堂松山朱氏居住“棋盘东乡高畈”改为居住棋盘高畈,因潜山才有“东乡”说,潜山古代的东乡含余井与源潭两大片区。敦义堂凉亭朱氏兴三公“迁太湖再徙岳西立宗”改为迁太湖白鹿河今属岳西县店前镇立宗,因店前镇1936年之前属太湖县辖地,并无“再徙”说,白鹿河还是原先的白鹿河。宗派与谱牒等问题勘误,安庆文渊堂朱氏“之庆自世叶”改为“之庆自世” ;凉亭朱氏“余庆承先绪”改为“庆承先绪”;湸澋堂朱氏宗派将“盛、安、祀”分别对应还原到老谱原派字“德、国、???? ”;岳西河图古坊白鹿堂朱氏“廷绵福祚均”改为“绵福祚均”;望江述经堂朱家畈朱氏“已四修宗谱”改为“已五修宗谱”。

关于安庆朱氏世系总图,大家特别关注。编纂之时,参照各地各支资料精心绘制,又须整体捋出简明系统,形成图片展示形式呈现出来,排列清晰后编号标注,在尊重谱牒记载中平衡表达,在核实确认后绘制与释意。但百密一疏,密属应然,疏便显眼。即便勘误之后,仍难保万一。所以在《勘误表》中,还是慎重加了总世系图“勘误说明”。

总世系图的流传与引用将很广泛,也必将产生深远影响。此图制作具拔萃之功,按志书横版含义,图中上下为父子,左右为兄弟。绘图清晰,标注扼要,同面呈现,一览了然。绘图按单线成系,旁支不表,大多录至迁安庆一世祖止;世系代际无法确定的在注释二中说明。

勘误之事属亡羊补牢,琐碎之处很难一一枚举,那些印象深的、新的,也是勘误的关键点与纠结面,聊作感想感言,虽有絮叨之嫌,在此略略呈现。

勘误意见收集有百余条,估计二成左右后来未列《勘误表》中。这个中缘由,难以言说,意见偏狭就不具有代表性,问题模糊难以作出清晰呈现,理由冲突须防越勘越误,网络之语又常虚实无当不敢轻易照搬,还有属重复的及范围之外的……这里不做具体展开了,心里有数就好。

四、守望之中“渐而华实”

志书勘误进行月余,许多关心的宗亲都在耐心守望与等候着。岂不闻只争朝夕?焦灼之中考验着当事者的耐心与定力。我们关注志书发行后几天情况,社会反响尤为热烈。我们遂下勘误之决心,组织勘误力量,并制定勘误《方案》,曾有“一个月内”之期许。记得7月26日收到黄山市朱志翔宗长发来的《嘉靖徽州府志》PDF文件,本人有如获至宝之喜悦。之前的7月22日,朱志翔也通过大微信群(安庆朱氏)发来若干幅图片,关于《朱子世家》部分的内容,虽细致识别,然而我们亟需的“阙文”可能就在“漏发”的开始那一幅。我们在大群发出疑问得不到及时回复,校勘《朱子世家》走入死胡同,如鲠在喉,心有不甘。本人私信再请求,原来志翔宗长收藏的《嘉靖徽州府志》PDF文件恰好缺“三〇九”页,经特别渠道找来“三〇九”单页。当晚本人耐着性子辨识图片上每一行每一字,笨拙地录入电脑,发现缺漏部分连缀有430余字,难怪当初总感觉内容不通顺,无从理解大概文义。到此四顾踌躇,始有感觉。曾经于7月24日,我手机上网大胆付费,购过一个《徽州府志》PDF文件,真的来了清晰文字图片,九百多页翻找,无《朱子世家》踪影,“卷之七·儒硕”有朱松与朱熹条目,行文也不是《朱子世家》内容。细细究思,原来为明弘治版而不是嘉靖版,不敢再网上冲冲了。但这也意外解决了另一问题——《婺源茶院朱氏世谱后序》出处的文献根源,即此志“卷十一”。心中仍块垒难平,所以赧颜联系朱志翔,所以催促中让勘误组等等再等等。


坚守阵地,既坚守职责,更坚守秩序。志书勘误以微信群交流进行,时间耗着,心思“拉垮”着。之前 7月11日、7月14日曾两次郑重告示,关注勘误进程,及时交流勘误信息。事情终于到了整合与结尾,遂在7月28日与8月1日,再做微信群提示,勘误之事扎尾在即。内部事务是文字准确输入并格式化表达,表归表图归图,慎重细致审核,讨论发布方式,选定发布时间,诸事完备,只待东风。这里谨将若干次勘误群里“告示”摘要留存。

1则,2024年7月11日,星期四,

各位宗长:我们各县市世系及源流叙述文本,如阅后确有勘误需要,请抓紧时间,争取近日内形成校勘定稿。这部分属志书之重点,操作起来应不难。我们定个目标,就定7月15日(下周一)为截稿日。拜托大家,辛苦了。文化等其他内容,也拜请大家感兴趣的推敲琢磨,使我们安庆朱氏这项文化工程能更进一步,所谓尽善尽美,展示我们的鉴赏水平。

我们的校勘工作,志书主编朱永红先生一直高度关注,也常常给予恳切指导。并且,我们也有幸得到省源流志编纂委员会朱传龙秘书长的关注与鼓励。鄙人在此表达真诚致谢,也愿与大家一起,互相勉励。

2则,2024年7月13日,星期六,

今日周末,周末愉快。愿我们在宽松时光,以包容的心态,继续努力,认真勘误,既在内容上有品质,也在工作程序上有节奏,完成一段任务,了却一份心愿。

3则,2024年7月14日,星期日,

今天周末,明天即我们几天前约定的勘误截稿时间。我下午正在家里电脑前整理各位宗亲群里或私信发的勘误建议。如仍有勘误建议,尤其涉及各位负责宗亲本宗支的世系(含安庆世系总图及本支源流文本内容)需勘误,请尽快发送。

4则,2024年7月15日.星期一,

这几天,又有许多宗亲热心以微信方式交流勘误意见,既有方法性指导,又有具体勘误点建议,还有心理疏导与精神鼓励。真诚感谢各位厚爱与信任。

志书主编朱永红先生一直关注勘误工作进程,指导勘误方向,对勘误疑点及时解释。相信我们的安庆志缮缉本(校勘稿本)一定有所成效,在不懈追求中,我们离真善美又将接近一步。

5则,2024年7月28日,星期日,

(顺与朱守良宗亲聊天)

所言极是,正在扎尾。待审核小组审核确认后,很快会公布勘误工作形成的“勘误一览表”(暂名)。同时,拟将我们的勘误过程点点滴滴,尝试连缀成小结,既画出“自以为是”的句号,也将作为我们走向新征程的一声响鼓。

6则,2024年8月1日,星期四,

各位宗亲贤长:志书勘误的整理审核已将结束,几天后群里公布《勘误表》。感谢大家的支持、鼓励与积极参与。我想这也属我们安庆朱氏大家庭的自我再认知、再融合发展的新过程。

如仍有认为确须勘误,在勘误范围内的情况,请今、明两天微信方式明示。

7则,2024年8月5日,星期一,

@所有人各位宗亲贤长:早上好。

经过我们的共同努力,在不断切磋中更新认识,在反复琢磨中形成共识。关于源流志勘误之工作,昨日已完成《勘误表》PDF文件定稿,也表明这项事务宣告完工。因为水平不足以及精力所限,小的遗憾仍然存在。我们的心常期待美好,愿我们对朱氏优秀文化的热爱与探索,永远在路上。谨此将两份PDF文件发布群里,大家可下载,转发,收藏,如方便打印更合适。特奉告。

五、聊天“散漫”见精神

志书勘误群功能在交流具体事务消息与整体工作进展,至于少数“散漫”聊天,当属情感抒发,所谓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朱东波(本人)7月6日发聊天(摘录):

各位宗亲贤长,晚上好。

受源流志主编朱永红先生委托,也是各位善意起兴,已发行的《安庆朱氏源流志》,存在少数错谬与不妥表述,为此将做点电子勘误,勘误完成后定稿发表,不致讹误广传,做到知错能纠,我们特建临时工作群,理性交流,认真议事,为安庆朱氏大家族“修齐治平”尽心尽力。文化之事,在兴趣,在自愿,在使命有感。

因为人在外地,身不由己,源流志编纂与审校多次会议没能参加,发行仪式也只能网上关注。志书勘误具体事务靠我们各位热心的宗亲出力。无论说法上讨不讨人喜欢,做能做的事吧。

朱敦会宗亲7月7日发聊天(摘录):安庆朱氏是一个群体,得到大多数人同意和支持的观点那才有可行性。

朱腊佩宗亲7月8日发聊天(摘录):怀宁朱氏文本纠错这块,我昨天专门创建了一个群,邀请本县各堂号热爱宗族事业的人参加。要求他们审阅本支文稿,及时整理发现的错误,一并汇报。凡热爱家族的宗亲,一定会愿意,也会很仔细地审阅本堂号文稿的。因为有很多内容是族外之人不晓得的,所以由他们初审,我以为是比较合适的。校对一事,往往是灯下黑,尤其是自己审阅自己撰写的文本时,更是这样。

朱绍灿宗亲7月11日发聊天(摘录):各堂老谱中同一篇文章或相同世系先祖名讳,乃至同一事件的描述不可能完全一致,我反对有的人只认定自家老谱是正确的,而不相同的绝对是错误的思维方式。

朱武教授7月11日发聊天(摘录):关于《婺源茶院朱氏世谱序》讨论的比较多,在这个问题上彼此尊重求同存异或是目前可取的方法。东波老师上面给出的Word文稿,是参考了多家文本、各方意见整理而成的谱序,可能更接近更忠实原文。用它作为修正稿取代志书上的原文,我认为可以。

3.png

朱延海宗亲7月12日发聊天:《安庆朱氏源流志》这本志书的主编和所有编委,安徽朱氏源流志编委以及所有参与的宗亲,包括购买志书的宗亲和安庆所有的朱姓子孙及其它读者,对《安庆朱氏源流志》的期望都特别高!所谓志书是对前面历史的总结承载,将成为后来者参考的重要史料,起承先启后的作用。并不是一本散文或一部小说供人欣赏娱乐的,此书是一本历史书,是供人学习和查阅的,故需去伪存真是大家的重任。此群本来就是勘误群,大家在群里为各自不同的见解相互辩论是对的,只有互相辩论找岀更多更可靠的历史史料来佐证,起到去伪存真的效果。我们不要带有个人色彩,坚持真理是对的,对事不对人,辩论归辩论,不能伤了和气。

朱绍灿宗亲7月14日发聊天:我认为我们的勘误工作不必要对朱氏的所有历史事件、重要文献(如朱熹的序文)、先祖名讳、先祖生平事迹做全面的考正,花再大的精力也难以形成统一的、大家都认可的文本。因为我们朱氏堂号及分支多,各堂谱不可能完全统一,谁也没有能力断定孰是孰非,既使是专家学者的研究文献也难免偏颇。因此我建议:一、勘误表只涉及志书的错别字或明显的错误。因为各市县报送的材料都经过各市县主编多次审核(且市编委曾多次要求各市县各宗支校勘文稿)。二、对各堂谱间不一致的内容,只须做个说明,不判断谁是谁非、不做统一要求,更不要互相争执。求同存异,方能共存。三、主编和所有参与志书编修人员为安庆朱氏源流志的编修付出了辛勤的劳动,他们没拿报酬,没领补助,甚至连交通费、电话费、办公费都自掏腰包,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值得尊重和弘扬,没必要对志书存在不足做过多的指责,更不应恶意攻击。只要大家都持平和和包容的心态,勘误工作会很快圆满结束。

朱守良宗亲7月28日发聊天:安庆朱氏源流志发行快一个月了。这些日子,我也和大家一样,很关注这部志书。我觉得,安庆朱氏源流志从总体上看,装帧美观,内容丰富,资料翔实、厚重大气,是一部有实用价值的志书。

在这里,我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本月3号,安徽师范大学副校长朱家存来安庆找到我说,他父亲曾告诉他,老家是怀宁的,最早也就是在1880年前后,从怀宁迁移到舒城的。不知道祖源是哪支哪堂?恳求我帮他找到祖源。我问他辈份可记得,他说只知道四个辈份,亚、传、家、永,而且说亚字是谐音,不能确定是亚字。我翻开源流志怀宁篇,看到怀宁凉亭敦义堂家谱中有他说的四个字里,有三个字相连相同“雅、传、家”(雅与亚同音),家谱中后一个字是训,朱家存校长讲是永,我问他永字是怎么来的,是前辈告诉的,还是其他原因?他说是随便起的。字辈里四个字有三个字相连,后一个永字又是随便起的,我就告诉他,他们家祖源大概率是怀宁凉亭敦义堂。他觉得也是,高兴的不得了,打算秋后天凉些去凉亭寻根访祖。

这些日子,大家都在关注源流志勘误事宜,特别是东波宗亲,为源流志勘误工作,费了很多的精力,他的劳动成果是值得我们尊重的!

26.png


我觉得勘误源流志主攻方向,一是找出各堂各支的祖先有没有遗漏的,二是各支祖先有没有张冠李戴的,三是祖先的名字和辈分有没有弄错的,这些是关系到源流志的根本。其他文章错一个字或者漏掉一句话,在电脑网络时代很难保证万无一失。至于名人名篇,从古至今版本甚多,各方说法不一,只要没有硬伤,我看在勘误表上写上某页某篇,少数字、句有错、漏,文章摘自哪里,由何人提供,文责自负,就可以了,没必要搞得太复杂。一孔之见,仅供宗亲们参考。

朱永齐宗亲8月6日发聊天(选摘):天知地知宗亲知,积小善必有福报。

朱东波(本人)另有随发聊天(选摘)

7月15日:我理解,编纂志书与编修统宗谱是不一样的。姓氏志书为族支源流概述,宗谱为宗族世次脉叶之实录。志书收录,范围之内,符合体例,同者概述,异者存照,因资料各有所据,宜兼收而并蓄。统宗修谱,宗有共源,厘定世次,同宗合谱,虽曾分流衍别派,当一本而不紊。

7月27日:我坚持的态度,所有“名篇”的选载,做到三有:有明确出处,有供稿人,有认真的校核。

8月1日(兼与朱世同宗亲问候):年龄渐大不是拒绝成长的理由。我们的见识、心智仍然需要成长,也能成长。

8月3日:生是一个不断坚持的过程。志书勘误也在坚持中,进入整理总结阶段。在每天真实的生活中,坚持一点点善,发现或创造一点点美,小我一步步走向大我,愿生命无愧亦无悔。

8月6日:关于《安庆朱氏源流志》勘误之事,自7月6日拉起一个勘误微信群,至今天已整整一个月,勘误之事毕,并于昨天(8月5日)发两份PDF电子文件在勘误群。微信群属公共平台,肯定有热心宗亲已关注到。仍有疑问在群里发出,但勘误后再在群里回复不方便。我能私信的已尽所知所能回复了,回复不满意或回复不了的,应属仍有的遗憾。因鄙陋人在远地身不由己,只能微信与电话联络消息,且时间在白天零散,到晚间稍空,所以勘误所遇疑难无从当面讨论确认,唯有尽心尽力,但能力有限且形势差强。我想编纂源流志,以及发行后的勘误事,皆属自愿与热情,不是官方之命,不是商业谋利,产生的肯定与责难也属自然,但不必看重。公共文化事务,凡自愿与热情皆可为,只是为事者在成与不成、小善与大德上有区分。

书不尽言,言不尽意。志书勘误之劳与编纂之功相比,如同小石小木与大山相比,这点清醒还是有的。勘误事毕,心静。

(2024年8月16日完稿于北京亦庄寓所)  

10.png


注释:

“安庆朱氏”,微信群名称,为方便安庆朱氏源流志》编纂与发行等事务交流所建立,该群应建于2021年11月之前。

②“源流志勘误群” ,也是微信群名称,为方便源流志勘误建立的临时性事务工作交流群,建于2024年7月6日,原拟存在1个月左右,8月10日解散。

方案,为源流志主编朱永红宗亲发的《安庆朱氏源流志勘误方案》,当日(7月6日)发Word文档并在“源流志勘误群”公布。

抠衣,抠,提的意思,抠衣,形容人到慎重场合力求保持整洁大方的状态。抠衣虽属生僻词,但在朱氏文化习得中,《朱子世家》有弟子日亲,抠衣至自远方,莫不受业焉。”

⑤使气,恣逞意气,此处特指与人交流时心里怄气,甚至含着戾气,不是为了真正解决问题而摆事实说道理。

⑥渐而华实,见《朱子世家》,指某些事的进展、某些理的明白有一个相对长的过程,欲速则不达。

⑦版本,指同一书籍,因编辑、传抄、印刷、装订等不同而产生的不同本子。(来自《现代汉语大词典》)

善本,是指精刻、精印、精抄、精校的难得的古书,珍贵的手稿、孤本,罕见的文献等。实际上,真正的善本应主要着眼于书的内容,着眼于古籍的科学研究价值和历史文物价值。善就是好的意思,“善本”的原始内涵指那些版刻古籍中的校刊好、装帧好,时代久、流传少,具有学术价值和历史价值的书籍。(来自搜狗百科)

此处提出对版本与善本的关注,乃有感于志书编纂中“文化篇”开篇《朱子世家》的录载,勘误人员既被动不知录自何处“版本”,而且该本大量阙文(约430余字),印前校稿却浑然不知。后来幸得黄山市朱志翔宗亲提供PDF文本明嘉靖版《徽州府志》图片。

百鹿经纶焕古今,见志书830页。为江南石台县朱保平宗亲的“爷爷朱四维遗稿”内容,题学校(解放前的李姓私塾)堂联:“青莲辞藻悬山斗,百鹿经纶焕古今”。勘误时朱邦志老师圈出:校对比照原件,怀疑是“白鹿”。

《婺源茶院朱氏世谱序》、《婺源茶院朱氏世谱后序》、朱绍灿宗亲聊天“朱熹的序文”,所指为同一篇文章,原录载志书第772页,今在《勘误表》附件2,标题本为“婺源茶院朱氏世谱后序”。关于此《序》,勘误过程曾引起广泛讨论,也是录自“版本”问题。曾建议采用安庆本域的笃叙堂光绪三十年(1903)谱录入,后发现明弘治十五年(1502)《徽州府志》有载。今“附件2”文本与明弘治《徽州府志》所载大体一致。特将录自清光绪笃叙堂谱之电子本与录自明弘治《徽州府志》之电子本在此一并展示。

附图一:清光绪笃叙堂谱之电子本《婺源茶院朱氏世谱

附图二:明弘治《徽州府志》之电子本《婺源茶院朱氏世谱后序

图片

图片


  • 最新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