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我的印象中,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出现的女名人寥若晨星。在男尊女卑的旧社会,妇女几乎没有什么社会地位,出现这种社会现象也就不难理解了。在古代立的墓碑上,介绍妇女时出现的大都是其姓加一个“氏”字,如王氏、张氏、刘氏等等,对妇女的不重视程度可见一斑。年少时,在阅读古诗词有关的书籍中,“朱淑真”这个名字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为她与我同姓。朱淑真是中国古代十大才女之一,宋代著名女作家。我因朱氏家族拥有这样一位古代女名人颇感自豪!
朱淑真,又名朱淑珍、朱淑贞,号幽栖居士。历来对朱淑真的籍贯,大致有下面三种说法:钱塘人、海宁人和归安人。以"钱塘说"最为普遍地沿用;海宁一说, 亦屡见于典籍;至于归安一说,后人多认为系属附会,不足为信。祖籍安徽歙州(治今安徽歙县)。相传朱淑真为朱熹侄女,这也不足为信,许多人也驳斥过这种说法。本人认为,朱熹作为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家谱体系是比较完备的。如果朱淑真为朱熹侄女,朱淑真的父亲就是朱熹的兄弟,其父亲的姓名是可以查考到的,而实际上朱淑真父亲的名字不得而知。《朱熹家训》记载:朱熹少年之时就失去了父亲,和自己的母亲相依为命。后来他四十岁的时候,母亲因病去世。看来,朱熹是没有亲兄弟的。
关于朱淑真的生卒年代,说法更见紊乱。迄今为止,对朱淑真的生活年代,约有三种说法:北宋人、北宋末期至南宋初期人和南宋人。《蕙风词话》称淑真与曾布妻魏氏(魏夫人)为词友,则是北宋人无疑。有人据朱淑真《璇玑图记》作于绍定三年(1230),定为南宋人。以上三种说法,有人认为第三说最为可信。朱淑真当为南宋初期人, 她的生活年代约在绍兴中叶南宋迁都临安(1138)前后至孝宗淳熙七年(1180)左右,在世40多年。
关于朱淑真的家世,也说法不一。一说生于仕宦家庭,其父曾在浙西做官,家境优裕;一说其父母都是普通人,家境相对比较富裕。朱淑真的出身,晚清的况周颐在《蕙风词话》卷四中作了很详细的考证。况氏据朱淑真的诗作如《晚春会东园》《春游西园》《西楼纳凉》《夏日游水阁》《纳凉桂堂》《夜留依绿亭》等多首加以论证,以为:其(朱淑真)家有东园、西园、西楼、水阁、桂堂、依绿亭诸胜。家居如此宏伟,可见她的家境十分富裕,若非"官家闺秀",也是"富家小姐",绝不会是"市井民女"。朱淑真一生创作的诗词很多,她死后为父母一火焚之,今所传者百不一存(据魏仲恭《断肠诗集序》)。从这点上看,本人以为朱淑真出身商贾家庭的可能性大,仕宦家庭的可能性小。因为仕宦家庭比较重视家庭文化,焚烧书稿的可能性就小。
朱淑真幼颖慧,博通经史,能文善画,精晓音律,尤工诗词,素有才女之称。旧时的婚姻是媒妁之言、父母之命。有的说她不幸嫁给了一个唯利是图的小官吏,也有的说她嫁给了一个市井泼皮赖,还有的说她......因此,她婚后遭遇凄惨,忧闷无端,面对现实,她无可奈何,只能顾影自怜。因婚姻不遂素志,所以精神极其痛苦,悒悒而终。反正朱淑真运气不好,没遇到李清照那种男才女貌、琴瑟和鸣的美满婚姻生活。
为什么朱淑真的身世这么扑朔迷离?本人以为,关于她的身世史书上没有明确记载,主要是后人从她的作品中推测而来的。
朱淑真是两宋唯一可以与李清照相提并论的女诗人,她的作品被一个叫魏端礼的人辑成《断肠集》,可见其一生的哀伤。其诗词多抒写个人爱情生活,早期笔调明快,文词清婉,情致缠绵,后期则忧愁郁闷,颇多幽怨之音,流于感伤,后世人称之曰"红艳诗人"。朱淑真的诗真实地反映了她的生活和思想感情。由于婚姻不如意,她写有大量描写个人寂寞生活和抒发内心痛苦的诗篇,如《愁怀》:鸥鹭鸳鸯作一池,须知羽翼不相宜。东君不与花为主,何似休生连理枝,以及《长宵》《冬夜不寐》等,都流露了一种珠泪向谁弹,闷怀脉脉与谁说的孤独之感。朱淑真诗歌的题材还是比较广泛的,她用诗歌记游、赠答,并表达客居异乡时对亲帏、亲庐的怀念。她还写了一些咏史诗,议论历史,品评人物,都很有见地,如《项羽二首》《陆贾》《韩信》《张良》《晁错》等,赞颂了盖世英雄力拔山的项羽、能将新语悟宸衷的陆贾、男儿忍辱志长存的韩信、功成名遂便归休的张良、一言请削独干诛的晁错。她《自责》诗写道:女子弄文诚可罪,那堪咏月更吟风。磨穿铁砚非吾事,绣折金针却有功。流露了对于妇女所受的封建束缚的愤慨不平。她还常常表现出对于蚕桑、农事和人民生活的关怀,写有《苦热闻田夫语有感》《喜雨》《新冬》等诗。她还作有许多写景咏物诗,湖光山色,四季景物的变易,都被她艺术地再现于诗歌之中。晚清著名词家陈廷焯这样评价:朱淑真词,风致之佳,词情之妙,真不亚于易安(李清照)。宋妇人能文者不少,易安为冠,次则朱淑真,次则魏夫人(魏玩)也!
虽然朱淑真经历坎坷,婚姻不幸,命运多舛,英年早逝,在“女人无才便是德”的封建礼教的束缚下,但是还有这么多不朽作品问世,在中国文学史上闪耀着耀眼的光芒,是我们朱氏家族的骄傲,也是必然是我们后人学习的榜样。
(作者简介:朱旭,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费县作家协会副主席,《文学月刊》签约作家,中华朱氏网文学编辑。作品散见于《读者》《山东文学》《学习博览》《当代小说》《芳草》《北方作家》《人民日报》《新华每日电讯》《解放日报》《湖南日报》《宁夏日报》《北京青年报》《齐鲁晚报》《作文指导报》《招生考试报》《自学考试报》等近百家中外报刊。作品有的被选入人教版中学语文教材主编顾之川主编的中学语文课外阅读教材,有的被选入本地乡土教材,有的被转载,很多被收入各种选本,全国征文莸奖二十余次。)
朱淑真作品欣赏:
忆秦娥·正月初六日夜月
弯弯曲,新年新月钩寒玉。钩寒玉,凤鞋儿小,翠眉儿蹙。
闹蛾雪柳添妆束,烛龙火树争驰逐。争驰逐,元宵三五,不如初六。
浣溪沙·清明
春巷夭桃吐绛英,春衣初试薄罗轻。风和烟暖燕巢成。
小院湘帘闲不卷,曲房朱户闷长扃。恼人光景又清明。
生查子
寒食不多时,几日东风恶。无绪倦寻芳,闲却秋千索。
玉减翠裙交,病怯罗衣薄。不忍卷帘看,寂寞梨花落。
年年玉镜台,梅蕊宫妆困。今岁未还家,怕见江南信。
酒从别后疏,泪向愁中尽。遥想楚云深,人远天涯近。
谒金门·春半
春已半,触目此情无限。十二阑干闲倚遍,愁来天不管。
好是风和日暖,输与莺莺燕燕。满院落花帘不卷,断肠芳草远。
江城子·赏春
斜风细雨作春寒。对尊前,忆前欢,曾把梨花,寂寞泪阑干。
芳草断烟南浦路,和别泪,看青山。
昨宵结得梦夤缘。水云间,俏无言,争奈醒来,愁恨又依然。
展转衾裯空懊恼,天易见,见伊难。
减字木兰花·春怨
独行独坐,独唱独酬还独卧。伫立伤神,无奈轻寒著摸人。
此情谁见,泪洗残妆无一半。愁病相仍,剔尽寒灯梦不成。
眼儿媚
迟迟春日弄轻柔,花径暗香流。清明过了,不堪回首,云锁朱楼。
午窗睡起莺声巧,何处唤春愁。绿杨影里,海棠亭畔,红杏梢头。
鹧鸪天
独倚阑干昼日长,纷纷蜂蝶斗轻狂。一天飞絮东风恶,满路桃花春水香。
当此际,意偏长,萋萋芳草傍池塘。千钟尚欲偕春醉,幸有荼蘼与海棠。
清平乐·夏日游湖
恼烟撩露,留我须臾住。携手藕花湖上路,一霎黄梅细雨。
娇痴不怕人猜,和衣睡倒人怀。最是分携时候,归来懒傍妆台。
清平乐
风光紧急,三月俄三十。拟欲留连计无及,绿野烟愁露泣。
倩谁寄语春宵,城头画鼓轻敲。缱绻临歧嘱付,来年早到梅梢。
点绛唇
黄鸟嘤嘤,晓来却听丁丁木。芳心已逐,泪眼倾珠斛。
见自无心,更调离情曲。鸳帷独。望休穷目,回首溪山绿。
风劲云浓,暮寒无奈侵罗幕。髻鬟斜掠,呵手梅妆薄。
少饮清欢,银烛花频落。恁萧索。春工已觉,点破香梅萼。
蝶恋花·送春
楼外垂杨千万缕,欲系青春,少住春还去。犹自风前飘柳絮,随春且看归何处。
绿满山川闻杜宇。便做无情,莫也愁人苦。把酒送春春不语,黄昏却下潇潇雨。
菩萨蛮
山亭水榭秋方半,凤帷寂寞无人伴。愁闷一番新,双蛾只旧颦。
起来临绣户,时有疏萤度。多谢月相怜,今宵不忍圆。
湿云不渡溪桥冷,娥寒初破东风影。溪下水声长,一枝和月香。
人怜花似旧,花不知人瘦。独自倚阑干,夜深花正寒。
菩萨蛮·秋
秋声乍起梧桐落,蛩吟唧唧添萧索。欹枕背灯眠,月和残梦圆。
起来钩翠箔,何处寒砧作。独倚小阑干,逼人风露寒。
菩萨蛮·木樨
也无梅柳新标格,也无桃李妖娆色。一味恼人香,群花争敢当。
情知天上种,飘落深岩洞。不管月宫寒,将枝比并看。
鹊桥仙·七夕
巧云妆晚,西风罢暑,小雨翻空月坠。牵牛织女几经秋,尚多少、离肠恨泪。
微凉入袂,幽欢生座,天上人间满意。何如暮暮与朝朝,更改却、年年岁岁。
念奴娇·催雪
冬晴无雪,是天心未肯,化工非拙。不放玉花飞堕地,留在广寒宫阙。
云欲同时,霰将集处,红日三竿揭。六花翦就,不知何处施设。
应念陇首寒梅,花开无伴,对景真愁绝。待出和羹金鼎手,为把玉盐飘撒。
沟壑皆平,乾坤如画,更吐冰轮洁。梁园燕客,夜明不怕灯灭。
卜算子
竹里一枝斜,映带林逾静。雨后清奇画不成,浅水横疏影。
吹彻小单于,心事思重省。拂拂风前度暗香,月色侵花冷。
西江月·春半
办取舞裙歌扇,赏春只怕春寒。卷帘无语对南山,已觉绿肥红浅。
去去惜花心懒,踏青闲步江干。恰如飞鸟倦知还,澹荡梨花深院。
月华清·梨花
雪压庭春,香浮花月,揽衣还怯单薄。欹枕裴回,又听一声干鹊。
粉泪共、宿雨阑干,清梦与、寒云寂寞。除却,是江梅曾许,诗人吟作。
长恨晓风漂泊,且莫遣香肌,瘦减如削。深杏夭桃,端的为谁零落。
况天气、妆点清明,对美景、不妨行乐。拌著,向花时取,一杯独酌。
断肠迷
下楼来,金钱卜落; 问苍天,人在何方?恨王孙,一直去了; 詈冤家,言去难留。 悔当初,吾错失口; 有上交,无下交; 皂白何须问?分开不用刀; 从今莫把仇人靠;千里相思一撇消。
圈儿词
相思欲寄无从寄, 画个圈儿替; 话在圈儿外,心在圈儿里。 我密密加圈,你须密密知侬意: 单圈儿是我,双圈儿是你; 整圈儿是团圆,破圈儿是别离。 还有那说不尽的相思, 把一路圈儿圈到底。
(免责声明:本文由作者上传,不代表中华朱氏网的观点和立场)
- THE END -
(有事找站长,中华朱氏网,长按扫码)
研究朱氏文化、编修家谱,品酒酌茶、读史看天下,看《中华朱氏网》,品“中华朱氏酒”、“朱氏家族酒”。凡是订用一件酒者,年终惠赠《中华朱氏通讯录》一份,视为“中华朱氏网”会员,享受会员服务!
A、“中华朱氏酒”,中华朱氏网监制,每箱6瓶,每瓶500毫升,茅台酱香、53度,坤沙5年。茅台镇发货,送货上门!
B、“朱氏家族酒”,中华朱氏网监制,每箱6瓶,每瓶500毫升,茅台酱香、53度,茅台镇发货,送货上门。中华朱氏网精心打造,纯粮食酒,货真价实!联系电话(微信):19819884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