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朱氏号称200万,是估计多了,有资料称是120万,我们按150万左右为基准,简要说说。
朱姓广泛分布于全省各地市,约占人口的1.3% 。其中有在地朱氏、洪洞迁民、外省迁入、藩封等,已知的皇明后裔有28万人,未知的有多少不可而知,大部分还是以在地朱氏,迁民占比多些。河南省朱姓委员会有打算出版河南朱姓源流志,这还需要各地市的搜集整理。
在河南境内,朱姓有三大家族。一支是沛国朱氏分支鄢陵朱氏,武将朱濞开基,随刘邦征战,被封鄢陵侯,另一支是汉都昌侯国朱轸是朱濞的弟弟,此后五代封侯,为朱姓大族。还有一支封为中邑侯朱世,在河北沧州。南阳朱氏是刘秀的将领朱佑?的后嗣,此后汉魏晋沛国朱氏名声大震。直到五胡乱华,致南北朝分裂,中原动荡,生灵涂炭,沛国朱氏从发展的顶峰消退下来,在地朱氏纷纷南迁于江浙、湖广、福建沿海等地,历史上隋唐并非朱姓的辉煌时代,只是军事巨族向政治贵族的转变。唐武则天时代的朱敬则是这种转型的典型代表,唐后期朱虎后嗣砀山朱氏异军突起,出现了一代枭雄朱温建梁称帝,只是昙花一现。紫阳朱氏是宋代文化贵族,婺源茶院朱氏朱松迁福建建阳,产生了自孔孟之后的思想家朱熹,其三个儿子也皆富贵,繁衍了考亭朱氏三大支,河南境内洛阳等地属朱在后裔,泱泱大国朱明王朝朱姓强盛一时,成为国姓,朱明宗室人口庞大。明代以后,朱姓最鼎盛的时期已成过往,遭闯曹、满清的屠杀与镇压,人口锐减。
据知,唐代十国有永城朱氏始祖朱贤正,后代朱仁轨朱敬则,朱敬则为107世,(635年至709年)居亳州,后贬官为民,居南山黄岭一带,被固始县朱氏尊为始祖,现存有朱氏族谱、朱氏支谱及考研《朱花门楼记》的起源、发展、迁徙、定居等记述。到现在固始朱氏已传四十八世,分出多个支系,分别有世贤堂、合顺堂、书香堂等堂号,有3万人。从固始迁往江西、江苏、浙江、福建等二十余批次,是南方各地部分朱氏一族的根亲之地。
固阳山朱氏发源于潜山县余井镇朱家冲的沛国郡(敦本堂)。
南阳朱氏是朱仁轨之后,宋以后并入其他门派。保存在福建、江西、浙江、江苏等地的地方志、家谱、碑记、祠堂、庙宇皆有清晰记载从固始迁徙,福州是朱敬则十代裔朱光启一支,这只朱氏迁往广东汕头散居各地繁衍于江南。一支迁永泰吡坑,《兴化县志》载:敬则六代孙朱澥唐末率众先居福州,后居现在的仙游县赖店镇玉敦村。
朱古倞世居亳州之永城,后迁河南光州固始,李唐季入闽居福,清后迁南平大坝永安《沛国朱氏谱》。北宋时一支迁居新阳,一支南宋时入闽 ,也为朱敬则后裔,此为黄墩朱氏。刘佑平《中华姓氏通书朱姓》载:黄敦朱氏为朱敬则后裔,朱熹作《婺源茶院朱氏世谱》说:吾家先世居歙县之黄墩。根据当地朱氏家谱记载,朱熹为朱敬则13世孙。明太祖《朱氏世德碑》中说本宗朱氏出自金陵之句容与朱熹同族,明南京御史朱吾弼《社山朱氏考》载金陵朱氏与朱熹同族,金陵朱氏在宋代早期迁往安徽凤阳。这在湖南湘乡、宁乡、长沙的朱氏家谱中均有记载。
柘城县也是朱姓的发源地。秦汉时期,朱姓已遍布中原和华东地区,魏晋时期,朱姓继续南迁,居淮河、长江中下游等地区。唐朝时,朱姓已在广东分布,明太祖以后,朱姓迅速向全国发展,特别是东南沿海一带,清后期有部分迁东南亚等海外各地。
另外,明朝在河南境内共分封了九位藩王。分别是,周王唐王伊王赵王郑王崇王徽王潞王福王。已知的周王唐王伊王赵王徽王有后裔传世,郑王崇王潞王福王没有联系到,后裔不详。
(作者 朱昭玉 20201109于广惠街)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中华朱氏网的观点和立场)
- THE END -
(有事找站长,中华朱氏网,长按扫码)
研究朱氏文化、编修朱氏家谱,联络朱氏族人,品“中华朱氏酒”。凡是订用一件酒者,年终惠赠《中华朱氏通讯录》一份,视为“中华朱氏网”会员,享受会员服务!
“中华朱氏酒”,中华朱氏网监制,每箱6瓶,每瓶500毫升,茅台酱香、53度,坤沙5年。茅台镇发货,送货上门!纯粮食酒,货真价实!联系电话(微信):19819884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