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桐城“虹瑞堂”朱氏祖,乃文公十二代孙——允成公,实南宋理学大贤朱熹文公长房嫡脉后代。
纵观先世所藏旧谱,上溯下推,支派明白显著。远祖源自颛顼之九子卷章。历夏商至周,封邾子国,后遂以国为姓,此即朱姓之由来。
越秦汉魏晋南北朝及隋唐,簪缨接踵,代多显仕,不可胜举。唐僖宗乾符戊戌(878年),介公之孙师古,因黄巢作乱避居歙之黄墩。师古次子古僚,领兵三千镇戍婺源,即定居婺源紫阳,称茶院府君,茶院系谱尊其为始祖,我派由此而分支,即茶院府君古僚公派。
文公朱熹为茶院府君九世孙,以理学名家集儒家大成;其心血凝成的《四书集注》被钦定为教科书,元明清三代以此为开科取士必读书及标准答案。文公还重修白鹿洞书院和岳麓书院,主持并亲自讲学。
文公八世孙渭公,自福建迁至江西鄱阳。渭公孙迁公以遗逸(不参加科举考试的名流)被元朝皇帝征召到京城,授予翰林学士,以道德文章卓绝而出名。迁公生廉公,廉公生允成公、允恭公,允升公。
恰逢明初大移民,允成公携两弟,从江西鄱阳迁徙至江北。允成公卜居桐城西乡新安渡,允恭公定居怀邑(今怀宁县),允升公定居潜阳(今潜山市)。允成公即为本支桐城“虹瑞堂”一世祖。
后辈自此定居新安渡及老梅树街周边,子孙繁衍昌盛。至清乾隆年间,陆续修建祠堂和牌楼。族人于转枫林北侧修建新安朱氏“虹瑞堂”祠堂,历代香火旺盛。祠堂南端,有皇上御赐牌楼,旌表朱氏儿媳徐氏“贞节纯孝”,“朱家牌楼”由此得名。1966年文革期间,祠堂和牌楼被拆,改建为东河小学。
本支来桐城后曾五次修谱。宗谱始修于清乾隆丙寅(1746)年,再修于嘉庆癸亥(1803)年,道光癸卯年(1843年)三修,光绪九年(1883年)四修,民国九年(1920年)五修。从五修谱可以看到,先后有同邑名门望族、名宦大家姚范、张尹、丁俊、姚茔、姚永概等赠序,共襄盛举,使我“虹瑞堂”宗谱更增添了深厚的桐城派文化底蕴。由此可见我“虹瑞堂”兴旺发达,睦邻友好,深孚众望;亦可见我文都守望相助,文风鼎盛。
家谱记载,近两百年来,多有宗亲迁居外地,诸如安徽(舒城、来安、宣城、南陵、繁昌、宁国、青阳、祁门、广德、庐江、霍山等)、浙江(安吉、余杭、杭州等)、陕西(蓝田、安康、平利、镇安、西安、渭南等)、江苏(江浦、盱眙、南京、六合等)、河南(内乡、淅川)等。
本支自允成公以下第十二世(大致在明末清初)立字辈如下:
大儒傑起,功在斯文。世济其美,维家之庆。型仁礼让,德业本根。千祥孝友,万代遵承。
02
宗谱是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家族的世系繁衍及重要人物事迹书。它能告诉我们,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的祖先是谁,为何生活在这里?祖上都有哪些荣光?哪些家风我必须传承?宗谱是我们寻根问祖的凭证,也是我们造福桑梓拼搏进取的动力,更能激发我们的家族和民族认同感。
古人云,三世不修谱为不孝。按时修谱,更是我辈义不容辞的责任。“虹瑞堂”五修宗谱距今已百年之久,六修宗谱不见踪影,敦宗传承责任何在?
盖百年以来,世事沧桑,鼎革之际,社会动荡,天灾或人祸等因素导致族人流寓他乡,行踪不定。兼以十年文革浩劫,宗族谱牒,横扫殆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思想解放,修谱之风逐渐兴起。我族一些有识之士,早于上世纪末起而动议。然苦无老谱,无从查考。众说纷纭,六修难以达成共识。修谱之念多次兴起又多次迟滞。拖得越久,再修愈难。众多族人忧虑,“虹瑞堂”宗谱何时再续?
人教版高中语文现行教材“梳理探究”版块载文《姓氏源流与文化寻根》,可见姓氏源流与传统文化联系何等密切,国家已把中华姓氏源流上升到民族认同感的高度。与此相联系,2017年清明节期间,桐枞两地诸多家族举行了祭祖、联谊、修谱等活动。桂林方氏、麻溪姚氏、宰相张氏、孝义堂胡氏等家族联谊活动影响极大。2019年12月,安徽省历史文化研究会中心到访桐城挂车山吴氏宗祠,考察桐城氏族文化。盛世修谱,时不我待。
2018年7月,族人世华、世恒、国荣顺应族人呼吁,勇负重任,再倡修谱之议。国荣立即召集有关志同道合的热心族人,成立六修筹备处,率先赞助铺垫资金,族人闻风响应,纷纷出钱出力。更难能可贵的是,筹备处始终坚持奉献、节俭、创新、务实之原则,不收“人丁费”,以有限资金办修谱大事。
六修宗谱,恪遵“宁严而不滥,宁实而不华”原则。实事求是,反复查考核实,力求经得起宗亲推敲,借以理支脉,补缺漏,兴家道,厚风俗。
为达此目标,觅譜和寻亲时殚精竭虑,备尝艰辛。2019年8月,信息录入、核对工作基本结束。接着,六修宗谱工作进入补充、整理阶段。
03
国家修史,地方修志,宗族修谱,乃我中华史学文化三大支柱和优良传统。诚如《新安朱氏谱序》中翰林院庶吉士张尹所言:“国史,古今一大账簿子;家谱,亦一家之账簿子也。上告祖宗,下示子孙。珍之以传不朽”。《通鉴.外纪》言:“姓者,统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家谱正是记载各姓氏繁衍源流的家族大书,千姓万氏的家谱则汇聚成华夏民族源远流长、丰富厚重的国史。那么,续写这部大书又何其重要,何等迫切!
我桐城新安“虹瑞堂”在五修百年之际再续新谱,可谓顺应时势,继往开来。六修宗谱工作循序渐进,收获颇丰。确认我“虹瑞堂”为文公朱熹嫡系后裔是修谱第一收获。百年未修谱牒,传承中断,我辈竟不知文公与我族源流,内心仅“高山仰止”而已。六修宗谱伊始,获悉光耀千古的文公先贤竟为我族先祖,族人惊喜振奋难以言喻。捧读《婺源茶院朱氏世谱序》,品味文中致力于收族理脉、慎终追远的恳切文字,族胞倍受感动。我辈 “虽不能至,心向往之”之情油然而生,深感传续宗谱、传承优良家风的责任何其重大!
联系上了众多失联的宗亲是最重要收获。其中,陕西蓝田秦岭北沟村我“虹瑞堂”子孙与老家失联150余年,甚至未参加五修谱。这些离散多年的族胞,而今得以参与六修家谱,重新认祖归宗,意义重大。宗族传承代代有序,允成公等列祖列宗定无比欣慰。
在修谱过程中,我们深切感受到我族各地同胞,在社会变革中,保持了和睦、团结、亲善等优良传统。他们积极配合,提供信息,主动请谱,甚至慷慨解囊。参与寻亲的族人尤其令人感动,他们义务工作,千里迢迢,甘苦与共,增进了族人之间的情谊。在他们努力下,老谱记载者基本核对到位。
最令人振奋的是,虹瑞堂大多族胞,仍保持崇文重教、耕读传家之优良传统,且与时俱进,人才辈出。文都城乡,朱氏子孙读书勤勉发愤,重点高中、名牌大学升学率高,民营企业兴旺发达。族人中,企业家,书画家、律师、国家社科院研究员、高级教师、特级教师等不胜枚举。“虹瑞堂”朱氏家族不负圣贤厚望,勃兴可期。
六修谱书,与时俱进,在保持优良传统的同时,也进行了一些变革。如实行男女平等上谱。这不仅有利于性别平等,也革除了“无子绝代”错误观念,紧跟时代步伐,彰显时代精神。
2018年启动修谱以来,合全宗族之力,历时三年,宗谱既成。因时间仓促,资料匮乏,水平有限,难免有疏漏缺失之处。恭请祖辈前辈与后人体察见谅。
承蒙宗谱筹备处错爱,嘱我撰写序文。我才疏学浅,本难肩荷这一重任。赖宗亲鼎力支持,我遂不揣浅陋,欣然领命,拟就此文,以供各位宗亲、方家参考并批评指正。
六修谱成,如释重负,欣慰之意油然而生,口占小诗一首以志纪念:
允成迁桐辟家园,后辈创业六百年。
地杰人灵文风盛,物华天宝志气长。
凝心聚力谋发展,守望相助瓜瓞绵。
圣贤后裔多才俊,虹瑞堂人梦先圆。
是为序。
二十世孙新敏谨叙
2020年3月28日(庚子年三月初五)
(中华朱氏网编辑部)
- THE END -
(有事找站长,中华朱氏网,长按扫码)
研究朱氏文化、编修朱氏家谱,联络朱氏族人,品“中华朱氏酒”。凡是订用一件酒者,年终惠赠《中华朱氏通讯录》一份,视为“中华朱氏网”会员,享受会员服务!
“中华朱氏酒”,中华朱氏网监制,每箱6瓶,每瓶500毫升,茅台酱香、53度,坤沙5年。茅台镇发货,送货上门!纯粮食酒,货真价实!联系电话(微信):19819884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