邾国是子爵国,也史称邾子国,周代东方著名方国之一,是鲁国的一个附属国。邾国的先祖是安(或书作“晏”,二字古通用),周武王封安的五世孙侠于邾,为鲁国附庸,《世本》称邾侠,后世亦称曹侠。邾国虽然自周初立国,但直到春秋时期的邾君克(仪父)之时都没受周天子册封,无爵位,其国君只称“邾君”;安的十二世孙邾君克时已经是春秋时期,在齐桓公的奏请下,周天子册封邾为子爵,邾君始称邾子,位列于诸侯。
自邾侠后七代邾君是夷父颜,其名颜(或称伯颜),字夷父,先秦人名、字并称时先字后名,故称“夷父颜”,史称邾娄颜、邾子夷父或邾颜公。夷父颜之时,因为有功于周,封其子友父(名肥)于郳,史称小邾。
周宣王二十一年(前807),夷父颜帮助鲁公子伯御在鲁发动叛乱,杀死了鲁懿公,篡夺了鲁君之位。周宣王三十二年(前796),宣王伐鲁,杀了伯御而立鲁孝公,同时诛杀了夷父颜。
夷父颜被诛后,邾国追谥为“邾武公”。周宣王命夷父颜的同母弟叔术代理邾国君位。一说叔术为邾国群公子(庶出的诸公子)之一,但在曹姓公族中享有很高的威望,是位贤明有德的人,受到邾人的拥护,故得即邾君之位。
叔术代邾君之位15年,到公元前782年周宣王死后,叔术让国于夷父颜之子夏父,自己出居于滥,受当时邾国五分之一的疆土。滥在今滕州市东南30公里羊庄镇土城村。至此邾国分立为邾国、小邾国和滥国,这便是史学界所说的“邾分三国”。
春秋时期,齐桓公推行霸业,当时的邾君克(字仪父)积极予以支持,去各国奔走联络,曾夜宿滕国和薛国。周厘(僖)王二年(前680)鄄地会盟后,齐桓公霸业始成,为了报答邾国的帮助,即奏请周天子,封邾国为子爵,邾国国君始称“邾子”,邾国始得位列诸侯。《左传·庄公十六年》载“邾子克卒”,时为周僖王四年,后谥邾安公。安公之后是其子宪公邾子琐,宪公之后是其子文公邾子籧篨。
邾文公在位五十二年。公元前614年,邾文公迁都于绎(今邹城峄山之南)另立新都(见《左传·文公十三年》),直到战国时为楚所灭。
据《左传》记载,鲁文公十三年(公元前614年),“邾文公卜迁于绎。”将邾国迁都于峄山之阳,是邾文公顺乎民心之举。但是卜辞上说,迁都有利于民,但是有害于君,会使君短命。
当时的人是很相信占卜的,非常担心邾文公的身体,纷纷劝阻迁都,邾文公却说,上天树立了君,就是为了替民谋利,至于我的命相如何,这是天意,如果迁都有利于民,就迁吧。他毅然将国都由邾瑕(今济宁市南5公里处)迁至峄山之阳。峄山之阳地理形势优越,易于防守;周围河流纵横,适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文公定都后,减轻了战乱威胁,邾国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迁都不久,邾文公真的病死了,这虽是巧合,时人却纷纷赞誉邾文公的贤良。邾文公能把人民利益放在个人利益之前,只要对人民有利,虽然有可能影响他的生命也在所不惜,在当时是很可贵的。
另朱广平在所著《邾国八百年》中认为,公元前488年,鲁国入侵邾国时,邾国大夫邾夷鸿宣布成立邾茅国(位置在今济宁市任城区的喻屯镇和石桥镇的部分地区,微山市马坡镇、鲁桥镇、两城镇全部地区,滕州市滨湖镇的少部分地区,面积约500平方公里)。从邾侠建国,到“成子以茅叛”历经约557年(前1044年——前488年),从一个大国,分成了邾国、小邾国、邾滥国和邾茅国四个国家。
(原创 安徽朱氏公号运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