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氏历史

图文热点

江西石城县朱氏

来源:管理员| 上传者: 世界朱氏网| 2021/03/02 11:18:22 浏览量:1879

一、石城县概况

位于江西省东南,赣州地区东北部,东邻福建宁化,南抵福建长汀,西毗宁都,北靠广昌;南北经长71.8公里,东西纬宽53.7公里,全县总面积1582平方公里,总人口34万。

石城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期,就有人类活动。先秦时是古越人生息繁之地,两汉以后人口渐多。这里先后隶属于都、揭阳、陂阳、虔化等县。隋开皇间,在今琴江镇地置场,因其地山多石,耸峙如城,故名石城。南唐保大十一年(953)升场为县。建县后,初隶江南西道昭信军,北宋太平兴国元年(976)隶属虔州,元(朝)元贞二年(1296)属赣州路宁都州,明洪武二年(1369)属赣州府清乾隆十九年(省。民国三年(1914)隶江西省赣州道,民国十五年复隶于省。1930年6月起圆宁都直州宣统三年(191属江西省苏维埃政府,1932年9月改隶福建省苏维埃政府,翌年2月复隶江西改属苏维埃政府。民国二十四年隶属江西省第八行政区。1949年9月30日石城解旅初隶宁都分区,1952年起隶赣州分区,1954年起隶赣南行政区,1964年起隶赣州专区(地区)

石城建县以来,除1933年7月至次年10月划高田木兰归赤水县划岩岭归彭拜县,1933年八月至10月划横、珠江、洋地、龙岗设太雷县外,其余时期县界区域相沿未改

2001年石城全县划为5镇5乡建制。2018年5月石城全县6镇5乡建制。

2020年石城县人口34万,其中朱姓人口2322人,约占全县总人口数的0.75%,主要分布在横江镇小姑、大埠、洋地、丰山乡琴溪、大由乡下伊以及县城等地。 

二、石城县朱氏概述

石城朱姓,沛国郡,唐代迁入,后外迁。宋、元、明、清历代复有迁入。清代于小姑、县城均建有朱氏宗祠,小姑、西关、大埠北关等处都留有数修旧谱分别记载各分支源流世系。

附石城朱氏各祠世系分布情况如下

(一)小姑祠支

小姑朱氏的支祖为北宋徽婺柏郎公。清代前,婺源为安徽省辖地。北宋天圣年间,柏郎公被派往福建长汀县任经历小官,殁于任上,子孙因之留住长汀,三世启郎曾移居邻县宁都乡间,至四世拾郎因宋徽宗末年流寇频侵,于宣和二年旋复归汀,遂迁长汀县之乡地名社背,子孙们先住社背后迁朱屋塘,至九世七郎公。

社背及朱屋塘朱氏历北宋而南宋,前后二百余年,惜人口发祥不尽人意,所遗谱牒资料尤为残缺,先祖们的生殁葬娶及人文资料知之甚少,现时过境迁,只能望谱叹息。

柏郎——贞郎——启郎——拾郎—一种郎——诒郎——三七郎——维灏——七郎

南宋景定四年(1263年)七郎由福建长汀迁往江西石城礼上里马料磜。

七郎——太郎——三七郎——八郎——老郎——  鲁郎——三九郎——生子丙郎  章郎——章郎生子务  子陈——子务生子四友忠  友信  友纲  友常;子陈移宁化,为鱼龙伍家坊之开基祖——友忠生成富;成富出家;友常生成崇;成崇生子四  文政      文明  文昌  文盛——文政生子六  贤珂  贤闰  贤璋  贤佩  贤瑞  贤珍(小姑祠修谱分为四房  贤珂  贤璋  贤佩  贤瑞)

小姑外迁宁化裔孙尚有伍家坊,曹家屋、陈坊等处丁口一百余人。

字派

子友成文贤兴  道德安正传先  福大宜思祖泽  万代永世发  重朝必盛祥

1993年宁化南山下和宁都益坑部分朱氏在小姑祠联修朱氏宗谱。宗谱新取字派为:万代庆升平  功业海宇崇  育才应重教  科甲奕世雄

2017年全祠计有男丁1065人,2017年十一修谱新拟字派:忠孝仁义  诚信友善

(二)大埠祠

明末清初,仕时、仕茂奉祖父子铭、叔祖子鍝偕弟仕遂、仕胜由福建建宁县之瑶前徙居江西石城横江大埠东坑里辟地开村。

先祖世系

昈(江苏吴县籍)—信杰—光迪—守滔—山陵—全美—建隽—古僚—文智—令珍—惟甫(迁婺源为徽国公祖)、惟则(名莹,宦居南丰)—凰(惟则子) —轼—彦—禹—孟麒—闻—苹—括—伦(自南丰迁建宁)—征—善—贵—达—吉—受—瑞—庆安—文山—旺䘵—仲文—德兴—贵昂—元杰—原铵(居白眉瑶前)—福里—允欣—伯忠—彦政—子鍝—玉选—仕遂—玉勤—仕茂

大埠朱氏字派

子玉仕季国维  传宗贤兴圣 继述振家声  位禄同名寿  贻谋祖武绳  金山千载秀  珏海亿年清

大埠祠男丁161人。

(三)琴溪祠

远祖进雅公名伟,唐乾符三年(876)上召不就,由虔州郁孤台下迁虔化(宁都)会同里兔子寮,为宁都朱氏一世祖。二十三世玉珪公于明嘉靖时(1522-1566)由宁都益坑徙居石城石上里琴溪立基。二十四世国满,明嘉靖生,徙居石城曾坊迳横口。

远祖世系

辉—念二郎—四郎—一郎—廷保—进雅(宁都朱氏开基始祖)

益坑世系

进雅—球淋—兴四郎—振南—因郎—遇郎—云郎—九二郎—白三郎—念二郎—二十秀—八九公—案公郎—建一郎—花郎—艮郎—子瑞(由宁都兔子寮上益坑开基,为益坑朱氏始祖)

琴溪祠世祖

子瑞—景福—庆郎—明玉—友宝—叔坚—玉珪—(由宁都益坑迁石城琴溪开基,为琴溪朱氏始祖)

字派

玉国期应恩  光立德朝廷  道盛传芳远  家声永昌隆  奕世崇儒学  文运绍宗功

琴溪祠男丁91人。

(四)石邑西关祠

远祖辉公,世居抚州赤栏门外。六世进雅公迁宁都,十一世邦直由宁都迁石城坝口朱家围,十二士天顺于宋政和六年丙申复迁石邑西关,为西关朱氏始祖。十九世长源于宋末元初迁石中里朱家塘。二十世生千于元时迁于都。二十四世宽复迁西外廪膳排。三十六世福元、福德兄弟于清乾嘉年间分迁横江姑溪赖湖山下。二十世纪末,又陆续迁县城及横江定居。

远祖世系图

辉公—念二郎—四郎—一郎—延保—进雅—球琳—兴四郎—振林—四承事—邦直—天顺—地纶—镇轩—五球—高先—夏仁—光连—长源—生万—志亮—气高—克隆—宽福—存恕—常明—存谅—大派—继派—希派—时派—国派—正派—定派—福派

字派

天地镇五坠  高夏吉长生  志气克宽存  常存大继希  时文国正定  福德有光明  富贵登金榜  荣华再加增

西关男丁86人。

(五)北关朱氏

北关朱氏族谱已失,源流无考。清末,北关朱氏宗祠旁落他姓改建,裔孙散居朱家塘、燕薮、大由兰田、宁都固村等处。

字派(从残存墓碑上查阅所得)

文明弘开祖  德性化乾坤

北关朱氏男丁125人。

(六)石城县洋地朱氏

(六)贡龙坑朱氏

其先祖十郎公元季从宁都竹头村徙居福建长汀城内,两年后迁社背,6世孙文质公由社背迁居正平寨,又传6世徙居贡龙坑。十郎公之19世孙联清等于解放后先后迁居石城洋地、横江等处。现有10户,丁21人,女20人,合计41人

(七)大由、屏山朱氏

大由乡下伊村、屏山镇等处散居朱姓近20余户,人口105人,皆为瑞金壬田朱坊等地迁来定居者,未另建祠修谱。

1993年春,闽赣各地修谱之风日盛,经各祠义士长老合议,同意联修朱氏谱,包括小姑、大埠、琴溪、西关、北关、县城朱氏,宁化南山下、宁都益填失氏部分宗亲组局联修,是年11月谱成告竣,名曰《宁石朱氏宗谱》。

三、宁石朱氏联修宗谱序

谱牒者古代记述氏族世系变化之典籍也。《史记,太史公自序》中云维三代尚矣,年纪不可考,盖取之旧闻必“。魏普南北朝时特重门第,有司选择必稽谱牒,隋唐以至明清民国,历代尤重谱牒之修。族之有谱,犹国有史,邑之中有乘者也。谱牒之旨义,前人之述备矣。

第人口流迁均有所载。谱者,其可谓姓氏之简史,志乘之专章也。故千百年来,继继承承,因为传统,盛久不衰。今值太平盛世,百废俱兴。近半个世纪以来,变幻周折,谱牒遗毁且无多矣。断修日久,往事湮没,亡故人物,无考者众。今宁(都)(化)石城朱氏之谱多为民国三十年前后所修,至今亦已五十余载,石邑西关朱氏六修族谱系清咸丰十一年所修,逾期已有一百年矣。近年来,各地兴修谱之风,吾氏宗亲躍躍欲试。今春正月,宁化南山下、石邑大埠、小姑三祠代表首先议决联修宗谱,既而宁都益坑、石城丰山琴溪等地宗亲亦皆赞同此举二月底各祠首士贤达汇集小姑,正式组局开修。某虽不才,众亲不弃,举为主修。同宗父老兄长信任,恭敬不如从命,余欣然应诺。惟本届联修困难甚钜,宗人分散,旧谱残缺,我等诚惶诚恐。幸而各房杰士,谱局成员,任劳任怨,矢勤矢慎鞠躬尽瘁,不敢稍有懈怠。九月草谱就绪,旋即延匠开印。十一月谱成告竣,众亲欣喜不已,皆曰夙愿遂矣。余等谱局职事,虽力图沿规成谱,惜岁时匆匆,所记之事无法一一详查稽考。所遗所虞定然难兔,惟请发现者告知改正。是次联修新谱尚能如期告竣,全仗宗亲之支持协作,亦为列祖列宗之灵念。但愿斯后吾侪奋进,宗室兴旺发达,人文蔚起,光先祖之伟烈,扬百世之宗风,是吾愿矣。寥寥数言,是为序时公元一九九三年岁次癸西九月中浣谷旦小姑祠第25世裔孙祖振薰沐拜撰 

四、石城朱氏人口统计表

徙居地址          人口      男     女

小姑祠            1700    950    750

西关、北关祠      65      35     30

大埠祠            238     141    97

贡龙坑朱氏        41      21     20

琴溪祠            161     85     76

大由、屏山朱氏    105     55     50

河北朱氏          12      6      6

合计              2322    1293   1029

(信息来源:网络,请作者联系,文责自负。)

——THE END ——

(有事找站长,中华朱氏网,长按扫码)

中华朱氏网群.jpg

如喜欢,邀请您到中华朱氏商城(电脑版)逛逛!

http://www.zhzhus.com/wap/store.html(手机版)

蝴蝶(飞舞).gif


  • 最新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