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市内带有朱家(庄)的的村庄,大约有30处。个别信息不详者没有截图,下面把有一定信息的资料截图如下。通过粗略了解,淄博是域内有在明代之前已有土著朱氏,比较出名的有朱临淄区朱台镇朱台村。
朱台镇位于临淄城区西北部,是以姓氏命名的乡镇,镇政府驻地于朱西村,距城区14公里,总面积77.18平方公里,耕地5865.8公顷,辖42个自然村,设57个行政村,是全国重点镇、山东省级中心镇。南临胶济铁路、济青高速公路、309国道,东临辛东一级公路。古迹有有属于龙山文化的桐林(田旺)遗址、高阳故城遗址,均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北魏高阳郡太守贾思勰在任期间,撰写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最早、最完整的农书《齐民要术》。
朱台东村位于朱台西村东面,主要经济来源以房产和工商业为主。朱北村位于朱台镇人民政府西偏北。
据本村《朱氏祖谱》记载:“始祖怀友,系山东琅琊人,于明洪武年间,因避乱迁入临淄朱太保庄。当时尚有金、于、李三姓,而始祖以客居,后因金、于、李三姓衰,朱氏繁衍旺盛。依据朱太保庄之北有一高台,后改为朱台庄。”1992年按坐落分为了朱东、朱北、朱西三个行政村,但村子间互通,从外面看就是一个整体。据了解,上述村庄的朱氏是在明朝洪武年间由诸城迁来?相传诸城有朱氏三兄弟,一支迁徙到直隶枣强县,一支迁徙到临朐响水堐,一支朱怀友迁徙到了原临淄县朱太保庄(现朱台村),现朱台村分为朱台东村、朱台西村、朱台北村三个自然村,人口五千左右,朱姓人口占百分之九十以上。朱姓历代迁徙到淄川、辛店、枣园、薛家村等三十多个地方。(可以参考朱和亮的有关资料)。
备注:终军,字子云,济南人也。少好学,以辩博能属文闻于郡中。年十八,选为博士弟子。至府受遗,太守闻其有异材,召见军。甚奇之,与交结。军揖太守而去,至长安上书言事。武帝异其文,拜军为谒者给事中。
元鼎中,博士徐偃使行风俗。偃矫制①,使胶东、鲁国鼓铸盐铁。还,奏事,徙为太常丞。御史大夫张汤劾偃矫制大害,法至死。偃以为春秋之义,大夫出疆,有可以安社稷存万民,专之可也。汤以致其法,不能诎其义。有诏下军问状,军诘偃日:“古者诸侯国异俗分,百里不通,时有聘会之事,安危之势,呼吸成变,故有不受辞造命专己之宜;今日下为一,万里同风。偃巡封域之中,称以出疆,何也?且盐铁,郡有余臧,国家不足以为利害,而以安社稷存万民为辞,何也?”又诘偃“胶东南近琅邪,北接北海,鲁国西枕泰山,东有东海,受其铁盐。偃度四郡口数田地,率其用器食盐,不足以并给二郡也?而直矫作威福,以从民望,干名采誉,此明圣所必加诛也。”偃穷诎,服罪当死。上善其诘。
初,军从济南步入关,关吏予军繻②。军问:“以此何为?”吏曰:“为复传③,还当以合符。”军曰:“大丈夫西游,终不复传还。”弃繻而去。军行郡国,所见便宜④以闻,还奏事。上甚悦。当发使匈奴,军自请曰:“军无横草⑤之功,得列宿卫,食禄五年。边疆时有风尘之警,臣宜被坚执锐,当矢石,启前行。驽下不习金革之事,今闻将遣匈奴使者,臣愿尽精厉气,奉佐明使,画吉凶于单于之前。臣年少材下,孤于外官⑥,不足以亢一方之任,窃不胜愤懑。”上奇军对,擢为谏大夫。南越与汉和亲,乃遣军使南越,说其王,欲令入朝,比内诸侯。军自请:“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军遂往说越王,越王听许,请举国内属。越相吕嘉不欲内属,发兵攻杀其王及汉使者,皆死。军死时年二十余,故世谓之“终童”。
(编辑部整理)
2024年6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