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严氏的无字碑
元朝末年,政治腐败,民不聊生,元至正十一年全国爆发反元大起义,时任“红巾军”首领的朱元璋在五河县小溪境内一次与元军交战中,身负重伤,逃至严家楼满身是血地倒在门口,严小姐不顾封建礼教,急中生智把朱元璋藏在大箩筐下,用自己的衣裙盖住箩筐坐在上面,神情自若地骗过了元军,使朱元璋躲过了劫难,并收留朱元璋到自己绣楼上养伤,期间双方产生了爱慕之情,经严小姐双亲同意定下了终身。
朱元璋伤好后又投入了反元大军,经过16年的浴血奋战推翻了元朝统治,1368年在南京登基,开创了大明江山。朱元璋提出严家婚约时,遭到谋臣刘伯温极力反对,朱元璋无耐只得将婚约暂放一边。而严小姐得知朱元璋登基消息先是大喜,却又迟迟不见迎亲队伍,后抑郁而死。朱元璋得知严小姐为自己而死的消息悲痛万分,随大赐严家并按一品夫人规格为严小姐厚葬,因严小姐未婚而卒,所以,正史和墓碑都没有记载,只有这块单凤无字碑为证。
当地人对严氏故事的描述,让参观的人对其产生了兴趣。朱皇帝为什么不讲述当年严姑娘舍己救人的经过,或者表达出自己的感激、爱慕之情呢?而只是在她死后以一品夫人的规格给予她厚葬?面对这座“无字碑”,给后人留下了一个旷世难解的悬念。
严氏当年救人,确实是一段佳话。
严家楼的严小姐,已经到了男婚女嫁的年龄,府上比较殷实,封建礼教自然也不少,但出生在元未战乱的时代,严小姐发现满身是血的抗元军士,自然是热心相待。她急中生智把朱元璋藏在大箩筐下,用自己的衣裙盖住箩筐,并坐在上面,神情自若地骗过了元军,使朱元璋躲过了劫难。关键是收留朱元璋到自己绣楼上养伤,这时间一长,双方产生了爱慕之情,并经严小姐父母的同意,定下了终身。严家小姐从此鲜花有主,是有婚约的人了。古代人有了婚约,就要在闺中待字。古人说待字:谓女子成年许嫁才命字。后因称女子待嫁为待字。
朱元璋伤好归队,又经过16年的浴血奋战推翻了元朝统治(1368年往前的16年正是1352年,这一年滁阳王郭子兴将养女马秀英嫁给了他的手下大将军朱元璋)。1368年在南京登基,开创了大明江山。朱元璋提出严家婚约时,遭到谋臣刘伯温极力反对(谁能知道刘伯温的理由是什么?),朱元璋无奈只得将婚约暂放一边。而严小姐得知朱元璋登基消息先是大喜,却又迟迟不见迎亲队伍,后抑郁而死。
朱元璋得知严小姐为自己而死的消息悲痛万分,随即大赐严家并按一品夫人规格为严小姐厚葬,因严小姐未婚而卒,所以,正史和墓碑都没有记载,只有这块单凤无字碑为证。
无字碑,即没有字,没有字即未字,严氏未字。
另注:孝慈高皇后马氏(1332年一1382年),本名不详,部分戏曲以及著作称之为马秀英(此名被广泛引用,但是《明史》无载),是安徽宿州人,滁阳王郭子兴的养女,明太祖朱元璋的原配妻子。1352年(至正十二年),在郭子兴的主持下,马秀英嫁给了时为红巾军将领的朱元璋。马秀英婚后与朱元璋感情深厚。在朱元璋平定天下、创建帝业的岁月里,马秀英和他患难与共。1368年(洪武元年)正月,朱元璋登基于应天府(今南京),国号大明,建元洪武,册封马秀英为皇后。朱元璋对马皇后一直非常尊重和感激,对她的建议也往往能认真听取和采纳。朱元璋几次要寻访她的亲族封官加赏,都被马皇后劝止。对于朱元璋屠戮功臣宿将,马皇后总是婉言规劝,使朱元璋有所节制。马秀英保持节俭朴实的生活作风,册后以后,仍亲自带领公主、嫔妃刺绣和纺织。她自己也是以身作则,平时粗茶淡饭,缝补旧衣。嫔妃皆敬服,都将她比拟为东汉时的明德皇后。1382年(洪武十五年)农历八月,马皇后病逝,年51岁。同年农历九月葬于明孝陵,谥号孝慈皇后。1403年(永乐元年)上尊谥号:孝慈昭宪至仁文德承天顺圣高皇后。1538年(嘉靖十七年)加上尊谥号:孝慈贞化哲顺仁徽成天育圣至德高皇后。(安徽朱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