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山,简称鞍,辽宁省省辖市、特大城市,辽宁省第三大城市,是国务院批准的具有地方立法权的较大的市,沈阳经济区副中心城市,因市区南部一座形似马鞍的山峰而得名。鞍山现辖海城市、台安县、岫岩满族自治县和铁东、铁西、立山、千山(汤岗子新城)、鞍山(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达道湾新城(鞍山经济开发区)、千山风景名胜区和鞍山文化旅游区等8个城区,城区面积797平方千米。市区总面积9252平方千米,截至2010年11月份鞍山市区总人口达364.59万。鞍山地处环渤海经济区腹地,辽东半岛中部,位于沈大黄金经济带的重要支点,是辽宁中部城市群与辽东半岛开放区的重要连接带。鞍山是东北地区最大的钢铁工业城市、新中国钢铁工业的摇篮、中国第一钢铁工业城市,有着"共和国钢都"的美誉,因盛产岫玉,故而又有"中国玉都"之称。鞍山亦是中国综合实力30强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拥有世界第一玉佛、亚洲著名温泉和国家名胜千山。
我朱氏先祖闯关东起由:
在清顺治八年(1651年)清政府派船向关东移民,我家先祖兄弟四人历尽艰辛,从祖籍地,山东登州府莱阳县水湖头村,(还有长辈老人说:是从山东文登九甲河南社、朱家沟)迁徙出来的,这两地是否是现在的一个地方?先祖历尽艰辛来到关东,落户于辽宁省(当时的盛京)辽阳县龙湾乡一地落脚,取名“朱家堑”。当时和一孙姓先祖同到此地谋生,繁衍生息直到现如今。
另外,三兄弟“先祖公”落脚于何处,经多方.多地走访考证未经查实,现不详。
因生济情况,在清朝后期(约同治年间)有部分族人,在先祖落脚地“朱家堑”迁往异地它乡谋生,直到现今,还有众多族人未能联系上,希望在“朱家堑”走出去的族人能回老家(现辽宁省辽阳县小北河镇将军房村)找朱庆富或和我联系。更希望“三曾祖”朱殿甲、“祖父辈”朱文林.朱祥林.朱小兰,父辈的朱连生.朱铁生这三代的后人能看到此信息!朱家的大门永远为家人开着。
六、字辈排续:字辈在挂谱上显示、由“天祖”为最高,“高祖”“曾祖”往下排的,“烈祖”以上没有显示。不知那位“祖先”在“曾祖”辈往下给我们后代子孙排了三十字辈:
甲林生富贵,福禄永远长。
智(治)国昌盛世,民强家发达。
顺利毅兴隆,军锋龙彪瑞。
辽宁省鞍山市千山区达道湾经济开发区盈达小区朱发富
Q Q1076527790寻找!
电话13898057478
微信13898057478大發
朱庆富15102469003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中华朱氏网的观点和立场)
朱昌强
[公元1954年-1985年]
朱昌强(1954--1985),辽宁省海城市析木镇龙凤峪村人,生前为析木镇农机站车长,共青团员。1985年7月20日,析木镇遭受一场历史上罕见的暴风雨,山洪暴发,河水泛滥。海城县接文乡滑石矿的汽车经过析木镇北河明水桥时,被咆哮的洪水卷入河中,车上3人危在旦夕。朱昌强见状,不顾个人安危,两次顶着暴雨与急流,驾驶100号拖拉机冲入深水中抢救遇险者。他顽强地与洪水搏斗了3个多小时,终因水急浪大,机车被冲到桥下而英勇牺牲。时年31岁。辽宁省人民政府批准他为革命烈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