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寻亲

图文热点

各地朱氏始祖

上传者: 中华朱氏网| 2021/11/16 14:50:55 浏览量:2675

1-浙江金华,朱氏始祖,朱通判(宋端拱间)其先居金陵,遭五季之乱播迁吴兴,宋端拱元年迁浦阳西阜朴树里,至九世祖分派迁居,长派迁义泉,次派迁豹桥,唯幼派世居西阜

2-湖南湘潭渚头朱氏,始祖朱大一(宋末元初)初名大文,字象先,号默轩,晚号渚头居士,宋末元初迁居邑之渚头桥,为始迁祖。大一之孙基,字立仁,行京五,元末明初人,为本支祖,他们始祖在远一点应该是朱通

3-湖北咸宁通山朱氏族谱,朱振(北宋)字文举,号卓尔,行廿五,介八世孙,北宋时人。鼻祖异(字彦和,号奇才),南朝梁时世居浙江钱塘县。远祖介(字耿廷行廿二),异十世孙,唐代居徽州,始迁祖,朱望(北宋熙宁间)振三子,北宋熙宁间自婺源迁居楚之兴国(今阳新)慈口里油田

4-发现一个问题,浙江金华跟江西婺源始祖朱通判,相同,朱通判(宋端拱间)其先居金陵,遭五季之乱播迁吴兴,宋端拱元年迁浦阳西阜朴树里,至九世祖分派迁居,长派迁义泉,次派迁豹桥,唯幼派世居西阜

5-湖北黄冈有一支跟山东临沂相同,朱瞻堈(明)仁宗之第六子,实太祖之四世孙,明永乐二十二年封荆王,谥曰宁,自正统十年由江右迁蕲州

6-湖南郴州朱氏,朱祥钦(明代)字允安,号发六,明初自江西安福县三十都徙居攸县东乡八都茶园

7-浙江义乌朱氏,始祖朱云(五代)字仲游,五代时人。,始迁祖,朱奭(宋)字世愉,号清寰,行德四,系出野塘老人,宋建炎南渡,以扈从孟太后功,授承信校尉,卜宅剡溪,家族名人,朱之锡(清)兵部尚书,着有《河防疏略》 兵部尚书,着有《河防疏略》

8-浙江衢州,朱氏,朱巩(北宋初)字旌羽,行一,北宋初自玉山峰石村迁居邑之常乐寺

9-1-浙江金华,朱氏始祖,朱通判(宋端拱间)其先居金陵,遭五季之乱播迁吴兴,宋端拱元年迁浦阳西阜朴树里,至九世祖分派迁居,长派迁义泉,次派迁豹桥,唯幼派世居西阜

2-湖南湘潭渚头朱氏,始祖朱大一(宋末元初)初名大文,字象先,号默轩,晚号渚头居士,宋末元初迁居邑之渚头桥,为始迁祖。大一之孙基,字立仁,行京五,元末明初人,为本支祖,他们始祖在远一点应该是朱通

3-湖北咸宁通山朱氏族谱,朱振(北宋)字文举,号卓尔,行廿五,介八世孙,北宋时人。鼻祖异(字彦和,号奇才),南朝梁时世居浙江钱塘县。远祖介(字耿廷行廿二),异十世孙,唐代居徽州,始迁祖,朱望(北宋熙宁间)振三子,北宋熙宁间自婺源迁居楚之兴国(今阳新)慈口里油田

4-发现一个问题,浙江金华跟江西婺源始祖朱通判,相同,朱通判(宋端拱间)其先居金陵,遭五季之乱播迁吴兴,宋端拱元年迁浦阳西阜朴树里,至九世祖分派迁居,长派迁义泉,次派迁豹桥,唯幼派世居西阜

5-湖北黄冈有一支跟山东临沂相同,朱瞻堈(明)仁宗之第六子,实太祖之四世孙,明永乐二十二年封荆王,谥曰宁,自正统十年由江右迁蕲州

6-湖南郴州朱氏,朱祥钦(明代)字允安,号发六,明初自江西安福县三十都徙居攸县东乡八都茶园

7-浙江义乌朱氏,始祖朱云(五代)字仲游,五代时人。,始迁祖,朱奭(宋)字世愉,号清寰,行德四,系出野塘老人,宋建炎南渡,以扈从孟太后功,授承信校尉,卜宅剡溪,家族名人,朱之锡(清)兵部尚书,着有《河防疏略》 兵部尚书,着有《河防疏略》

8-浙江衢州,朱氏,朱巩(北宋初)字旌羽,行一,北宋初自玉山峰石村迁居邑之常乐寺

9-浙江丽水朱氏,始祖,朱标,字符深,居湖州,官云教谕,因移家云六都林埠口,始迁祖,朱缵(元明年间)字景仪,在元明之际,从林埠口选择了本地三都前川而居

10-江西宜春朱氏,朱熙(唐开元间)隐居广东南雄府宝昌县珠玑巷,始迁祖,朱仲郢(宋代)徙居婺源,家族名人,朱熹(宋代)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世称朱文公,儒学集大成者,理学家 朱熹,宋代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世称朱文公,儒学集大成者,理学家

11-湖南张家界慈利朱氏,始祖

朱敬则(唐代)字少连始迁祖,朱时禄(清代)字和宇,朱太守之子,原籍辰宗府沅陵县

12-浙江绍兴朱氏,始祖朱云一(汉代)始迁祖朱文聪(元末)字睿之,号明懿,先世居建安,元末官绍兴府判,解职遁迹山阴(今绍兴)黄山

13-浙江宁波镇海朱氏,始祖朱智九(元代)始迁祖朱广六(明末)明季卜居镇海之东管乡

14-河南有一支朱氏,始祖朱敦儒(北宋末)字希真,行四,世家河南,避金乱迁居杭州始迁祖朱昉(南宋)字廷光,行十,南宋自杭州迁居乌邑北隅

15-湖南岳阳湘阴朱氏,始祖朱之昊(南宋)字千一,南宋时自建阳迁居吴县(今苏州市吴中区)始迁祖朱尚义(清初)字敬生,清顺治间自吴县移家湘阴东乡十二都荣家山

16-始迁祖朱继圣(明代)从贵州威宁草海朱家湾迁徒云南昭通昭阳区乐居乡仁和村朱家营安家!

17-朱玉,明朝洪武四年,因明洪武四年,朱熹第三子朱在的12世孙朱玉由苏州阊门外朱家庄迁海州,后世分为两支,一支在今连云港市灌云县侍庄街道朱埝村,另一支在今盐城市响水县小尖镇迁入灌云侍庄朱埝村。

18-始迁祖,朱国泰(元代)又名以仁,号西林。福建镇海关头社人(今福建省漳州市),迁居云霄西林村

19-浙江丽水始祖,朱迟(北宋时期)字淳惟,原籍缙云河阳,北宋迁居青田海西。始迁祖,朱元颜(明成化年间)字孔渊,朱迟第二十世后人。明成化年间迁居外路,为外路始迁祖。家族迁徙,第二十五世朱泰、朱松兄弟,因清初避乱迁入浙江省丽水市云和县

20-丽水市缙云县,始祖,朱祖德(唐)字宏仁,始迁祖,朱达昱(北宋)字亭云,行伏五,北宋康定元年自浙江宣平县(今分属丽水和武义)东梓源朱村迁居云县新建

21-朱楚松(清朝年间)原藉湖南省桂东县大唐乡,始迁祖,朱世清(清朝康熙五十八年)世清祖与八兄弟,携同两祖母从湖南桂东至桂阳,然后在康熙五十八年,从湖南麻城县入川到四川邻水县西天乡八角嘴安家立业

22-黑龙江朱氏始祖,朱相臣,世居黑龙江绥化兰西,妻刘氏,生子朱明春

23-江西吉安朱氏始祖,朱衡,始迁祖,朱九湖

24-浙江杭州临安朱氏始祖,始祖,朱惟和(宋代)字熙之. 任衢州府判,遂居于衢,始迁祖,朱廷宝(元代)字汝贵,行文七,讳大受,承父命入赘江山嵩高书院山

25-江苏淮安朱氏,淮阴朱氏宗谱:“始迁一世祖兴,字旺全,原籍苏州昆山县,元至正初以武科仕为淮安游击,因世乱致仕,遂居涟水古村镇(今淮阴县古寨集)。其子(王+荣)、玘、珙仍居涟水,瓒于明洪武中迁桃源县(今泗阳县),瑛迁海州(今东海县),后裔分五支。” 朱姓为淮阴人口十大姓之一

26-河南安阳朱氏,始祖,朱常浩(明代)彰德始迁祖,字辈,高瞻析见佑厚载翊常由慈和怡伯仲简靖迪光猷,看字辈是明朝燕王后裔

27-陕西省,西安朱氏,始祖,朱樉(秦王)(1356年12月3日-1395年4月9日)明太祖朱元璋第二个儿子 ,母亲孝慈高皇后马皇后,《南京太常寺志》记载为李淑妃所生,明代九大攘夷塞王之一。 洪武三年(1370年),封秦王。洪武十一年(1378年),就藩西安。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为宗人令。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因其在藩国多过失,被召还京师,后经皇太子朱标解劝,次年放还藩封。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正月,朱樉受父命率平羌将军宁正等人征洮州(今甘肃临潭县),获胜,受赏赐甚多。朱樉之妃,是元朝河南王王保保之妹。次妃是宁河王邓愈之女。洪武二十八年病死。其子秦隐王朱尚炳嗣爵

28-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朱氏,始祖,朱熹(南宋绍兴年间)始迁祖,朱儒鸿∴(清朝前期)

29-安徽黄山市休宁县朱氏始祖

朱为,始迁祖,朱炎炽(南宋)炎炽自休宁都门里迁居资川新塘边

30-安徽宣城泾县朱氏,朱纬(北宋)茶院使君环六世孙,北宋中叶率子旦自婺源徙居泾县丰登乡,即张香都。旦子三,长子旺迁青阳县;仲子荣迁本县花林都。后支派繁衍,迁处不一

31-安徽省芜湖市无为县朱氏,始祖,朱熹(南宋建炎三年)朱熹(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世称朱文公。祖籍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省尤溪县)。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朱熹是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中,受儒教祭祀。 朱熹是“二程”(程颢、程颐)的三传弟子李侗的学生,与二程合称“程朱学派”。朱熹的理学思想对元、明、清三朝影响很大,成为三朝的官方哲学,是中国教育史上继孔子后的又一人。始迁祖,朱祯(明朝洪武三年)常遇春攻打陈友谅时被常遇春部将扬杲从南康星子带到金陵是年14岁,后朱元璋不容许异姓同住后离开金陵后徘徊于金斗最后择居篁太城,追溯远祖,朱师古,唐朝乾符五年,因唐乾符五年戊戌因黄巢乱乃奉祖父避歙县之黄墩,次子朱古僚领陶雅命领兵三千镇守婺源遂家新安;越八世朱松入闽建阳为官朱熹出为我一世祖,其曾生朱洽再迁南康为白鹿洞山长为我南康一世祖越五世元季寇乱江淮我祖被常遇春部将带到金陵,而朱元璋时令不许异姓同居一府,因而离开杨府避地金斗徘徊多年于洪武三年择无为篁太城定居。迁入姑苏城外洗马桥迁歙县再迁婺源再迁闽建阳再迁江西南康今庐山白鹿洞再迁安徽无为县。

32-安徽省六安朱氏,始祖朱亮祖(明),明朝开国名将,始迁祖,朱子池(明)遇抄家后逃亡

33-江西上饶朱氏,朱环(南唐)南唐制置,天祐中镇婺,遂世其家,始迁祖,朱万四(宋末)宋末元兵入江南由婺长田徙桐罗阳洲

34-安徽泾县朱氏,始祖朱茶院(唐代)讳环一,名古僚,字舜臣,唐太和庚戌年登第历官殿中丞

35-安徽休宁朱氏,始祖朱环(唐代)又名古僚,字舜臣,行二十一始迁祖,朱兴(宋代)字益茂,号月潭,行四,于南宋中叶复自临溪徙居本邑之月潭

36-安徽宣城朱氏,朱关应(明)传十六世至明代人关应,字宏宇,为本支祖。始迁祖,朱荣(宋)两宋之际自太平县徙居旌德县西溪;传十六世至关应

37-安徽黄山朱氏,朱涔(唐代)字山陵,号师古,任殿中丞师,始迁祖,朱瑾(唐代)字鼎臣,号黄墩主人

39-安徽黄山朱氏,朱环(唐天佑间)又名古僚,字舜臣,行二十一。人称茶院府君,唐天佑间自安徽歙县黄墩里(今黄山市屯溪区屯光镇篁墩村)宦居婺源县(今属江西)

始迁祖,朱莱(元代)行甲六十

40-安徽宿松朱氏,始迁祖朱相山(明洪武间)又曰贵一,洪武二年自鄱阳迁宿松

41-安徽同城朱氏,始祖,朱瓖(唐代),号古僚. 师古公次子,因官迁婺源,始迁祖,朱成一(宋代)行二,世籍婺源

41-安徽宿松朱氏,始祖,朱环,禹一公之子,娶杜氏生子四,始迁祖,朱德真,字修齐,娶李氏,生二子,长泽骏,次泽秀

42-朱文奎、朱文圭,太祖4世孙,朱标之孙,朱允炆之长、次子。建文3年,朱棣攻陷南京,建文帝焚宫后失踪,其二子逃出,改姓为“让”,后裔居湖北。

43-朱慈炯,太祖13世孙,朱棣12世孙,崇祯朱由检次子。1644年李自成攻陷北京,其与兄慈烺,弟慈炤被俘。清军逼京,义军南逃挟持三兄弟至湘西慈利县被宗亲救出,改姓万顺,兄为万纪,弟为万伦。康熙初年慈炯(万顺)从慈利县迁湖北宣恩县沙道镇栏杆坪村。

44-河南朱氏始祖,本族自洪武二十五年遷至封丘,共分四房。譜乃民國十四年小陽月中旬1925,長門十六世全公作序重修。 1982年5月重訂,復改排字輩如下: 祥文好安得 冠惠延敏存 佩煥立樹哲 繼耀超建嘉 自十八世克玉公移居陝西一支,因先於修譜已出河南,未從字輩。始祖,朱真(明朝洪武年间)朱氏重敘家譜序   聞之:木有本,水有源,不培其本則枝葉無由盛,不溯其源則流派何以分?是知發榮滋長,枝葉必由於本固;洪波巨浪,因流乃可以溯源。彼世之孝子賢孫,報本必期以追遠者,職是故耳。是以中庸重郊禘,春秋必修其祖廟;曾子篤孝道,慎終猶必以追遠。此古聖先賢所以肇修人紀為鉅典也。故朱氏以系,寔係少昊顓頊之苗裔,周封曹挾于邾,後為楚滅,因避難去邑為朱。然雖年湮代遠,其亦木之本、水之源也歟!根深者葉茂,源遠者流長,於是周有朱張,隱逸自高,與常齊同列;更有朱亥,勇俠尚義,為魏公子所信任;漢有買臣,會稽之政堪嘉;復有朱雲,樹檻之風彌高。即推之歷代,莫不英俊迭生,賢豪並起,可敬可慕者,相望冊。孰意延及宋明,復生理學之聖宗,開創之明主也。嗚呼!朱氏之種族,誠可謂盛且繁矣。試觀:楨幹枝葉,森森競秀者,此木之盛且繁也,然原其始,實出自一本;江淮河漢,洋洋流動者,此水之盛且繁也,然究其初,實發於一源。親疏遠近,紛紛雜處者,此人之盛且繁也;然溯其原,實本乎一祖。使無理繁治盛之道,則楨幹枝葉之紛紜莫辨,江淮河漢之支派無分,親疏遠近之等差不明,其何以序?昭穆之秩序難明,宗派之脈絡莫判。譜無序,則簡編莫辨其舛錯,簿籍通形其間斷,  是知家之齊賴乎譜,譜之整恃乎敘耳。如朱氏者,其始祖 真,洪武間自山西洪洞遷居河南,名其村曰朱家寨,迄今卜世二十,卜年五百,其家口之繁盛,不下二千。嗟乎!朱氏之族類自洪武至今,亦猶夫自少昊顓頊而至宋明也歟!惜其雖有家譜,譜首之序失簡,中間失傳者四世。甚至一輩也而行序不同,數傳也而名字混淆,其間又無所序,雖有譜與無有譜等耳。及今家譜不敘,將年愈遠而愈無憑,派愈繁而愈紊亂矣。於是族衆,不約而同,奮然振興,必惟重敘而整齊之,按仁義禮智,剞劂成冊,各守其一,以歷久而無替。於是求序於全,全本不文,不過聊據原譜語意以為之序,以俟後之聰明賢達者,是余所深望也。是為序。 中華民國十四年小陽月中旬立,始迁祖,朱真(字邦杰)(明朝洪武二年)譜載始祖真公 德配楊氏 洪武二十五年 自山西洪洞大槐樹 遷來河南封丘 始立朱家寨 據朱真傳略及墓誌銘載 真為都指揮使 江都人 父朱日明以前元千戶歸附大明 仍除千戶 洪武間撥太原前衛 後調大同右衛 真公生於元至正二十九年1369 洪武二十七年 除授燕山衛升左所副千戶二十七年十月調海門衛新河所 二十八年四月汀州衛左所正千戶二十八年七月海寧衛乍浦千戶所世襲正千戶 二十八年十月欽除龍江左衛指揮僉事 三十年為妄啟無倉儀糧 犯徒罪斷 三十一年欽准復職 沂州衛前所正千戶 三十二年授留守司鳳陽衛指揮僉事 三十五年定京師 累功升中都留守司鳳陽府指揮使 永樂元年以靖難功授中都留守司都指揮僉事 七年差往西洋公幹 九年至錫蘭山圍國王謀逆 擒拿有功 閏九月升本衛都指揮僉事 正統元年授海寧守御所世襲副千戶致仕養老 景泰元年庚午九月十九日 壽八十有三

(仅供参考)

(信息来源:朱加周,2021年11月16日)


  • 最新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