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安徽朱氏公号运营 安徽朱氏
望江为滨江古邑、雷池故里、三孝之乡,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公元405年(东晋义熙元年)置县,至今已有1600余年历史。成语“不敢越雷池一步”即源于此,中华“二十四孝” 之王祥卧冰、孟宗哭竹、仲源泣墓故事均发生在这里;传统民间工艺“望江挑花”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四度入选人民大会堂装饰品。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造就了淳朴宽厚、诚实守信的民风美德和独具地方特色的“雷池文化”。与生活在这里的广大望江民众一起,有几支朱姓也繁衍在这鱼米之乡。
一、柘格冲正学堂朱氏
正学堂朱氏是唐朝名相朱敬则公后裔开国亭英侯古祐(名革)公之后,谱载:“革”传唐平章事后任南唐枢密使“朴”,朴公孙“千”封开国公,迁浮梁,千公子“聊”为翰林院累官,封沛国公,聊公七世孙“加质”为蓝田县宰,加质公五世孙为贡生“铉”,铉公宦遊置产,令长子“和”居东庄,次子“穆”居西庄。和公娶扶氏,生一子“恢”,恢公幼失怙,赖母扶氏鞠育,自幼习书、史,公过目成诵,值元末兵乱,流寓浔阳诸郡县,转迁望江柘格冲,且读且耕,明祖登极,公已三十有二,应童子试,娄拔前茅,三十九因贡授官,后出任浙江钱塘县丞,官声清正。任满回乡,为柘格冲正学堂朱氏始祖,根据相关史料推算,恢公是介公的第二十世孙,今已繁衍二十余代,族众五百余人,分别聚居在柘格冲、郭河咀等十多个地方 。
已七 修宗谱,正打算修建宗祠。所立的字辈为:
应芝可兆世
光大学礼家
明德新裕后
绳武定贤良
文章辉前烈
承宗显吉祥
二、横武涧龙王嘴旌直堂朱氏
谱载,本支为朱熹文公三子工部侍郎在公之后,“在”生“浚”,“浚”生“熙”,“熙”生德化县广文“宦”,“宦”生都昌县丞“耀”,“耀”生“永”。永公字开宗,娶吴氏,值伪汉据湖,避乱至望江,卜居横武涧,是为旌直堂朱氏始祖。已繁衍生息二十余世,族人现分居在望江县朱家老屋,朱家前屋,朱家后屋,朱家小屋等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田垅相连、溪流互通,桃花相望,鸡犬相闻,实宜居之境!已 七修宗谱,族众 千 余人,拟定的字辈为:
永本直英源
林冻镇尚邦
嘉应之宗祀
腾辉远茂德
恪承先人绪
其祥长有则
昌泰庆正逢
良贵恒荣显
正大汝传新
崇发同宜勉
依其宗谱寻其源,似有误接,既熹公为其祖,其源易寻矣!实为介公裔古僚瑰公之后,依此可推知:旌直堂一世祖永公为介公十八世孙。
三、赛落桥映红堂朱氏
映红堂朱氏乃介公之后,“介”生“禹一”,“禹一”生“师古”,师古生三子:“古僚”、“古祝”、“古祐”,“古祐”名“革”,大中进士,歙州开国亭英侯,生子五:春、满、园、林、秀。映红堂一世祖荣禄公便是满公之后,但满公至荣祿公之间失考,不能确定辈数,极为痛惜和遗憾!荣禄公祖上世居豫章饶郡,元朝末年干戈蜂起,荣 绿公与弟重禄公渡江顺流而下来到雷阳,分别在陈杨坂、庙林嘴落下了脚,纯厚懿德,代起人文,为士林称道,经过二十余世的繁衍,已有族众四千余人,分居在高士、华阳翠岭、大别冲、枫树屋、孙家洲、竹子山、吉水镇便民仓、县城及武州寺等地,已十修宗谱,字辈为:
大德有光宜绍祚
宏谟克立永承功
开先裕美惟忠孝
万世人文秀发从
四、朱家坂述经堂朱氏
元至正丁未年,国祚将移,兵戈四起,朱公仲仁携妻拜别兄长和小弟,离开故居鄱阳,流难来到了望江,居无定所,过了一年,明太祖登基,天下初定,公见雷江风俗淳良,民气古朴;山川叠嶂,可阻兵祸;有可渔之泽,可耕之地,便于邑之北郭青岗岭筑室安家,六百余年来,后人尊公所嘱:“秀者读而朴者耕”,量材而教,勉力而行。如今,丰衣足食,华居美祠,重视宗族凝聚力。族人从各类共公收益(如征地补偿款)中提取专项公积金用于宗族事业,连建宗祠都无需宗亲个人再出资,可见管理成功和人心之齐!
族人现分布在朱上屋、朱下屋、王墩、朱雀口、江屋、林树咀、朱屋、华阳老街、毛庄等十多处。
因时逢乱世,鄱阳系谱碟无存,仲仁公以上的资料无可考。但同时期迁望的朱氏都是师古公之后,这一支也不会例外。但排行已无可考,只能从仲仁公为一世祖,二世祖福公,三世祖良公,四世祖嵩公,五世祖瑚公、链公、谅公,已历二十余世。
已四修宗谱,族众千余人,拟定的字辈为:
良应长之世
必有道一心
为国存忠信
正学永传名
真理昭日月
科智撼乾坤
(待续)
——————————
研究朱氏文化、编修家谱,品酒酌茶、读史看天下,聚会就喝茅台系列"中华朱氏酒”、“朱氏家族酒”。
每箱6瓶,每瓶500毫升,茅台酱香、53度。茅台镇发货,送货上门。中华朱氏网精心打造。联系电话(微信):19819884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