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涧朱氏简谱
紫阳堂
简谱目录
一、前言 1-2
二、宗祠外观、新老碑留影 3
三、理事长及祭祀场景 4
四、祭祀庆典、会场留影 5
五、谱序(一) 6
六、谱序(二) 7-8
七、谱序(三) 9-10
八、谱序(四) 11-13
九、班辈用字序列 14
十、朱姓渊源 15
十一、南涧朱氏祠堂志 16
十二、新碑文 17-18
十三、建祠立碑庆典祭文 19-20
十四、后记(一)理事会长法春讲话 21-23
十五、后记(二)理事副会长贤斌讲话 24-25
十六、筹委会成员 26
十七、告族人家书 27
十八、建祠立牌祭祀庆典通知书 28
十九、十五房支代表 29
二十、立碑庆典大会代表名录(一九九三年三月三日) 30-37
前言
当今盛世,国泰民安,百废俱兴,国家文部编修史策,承古续新,整理成章,民人百姓,建祠立碑,修缮族谱,顺人伦佑子孙,亦成自然。
我朱氏家族乃一望族,明末自福建佐卫因故费尽千心万苦迁居于当今南涧四百多余年,先祖建祠修谱多次,耐因外战内乱皆焚于不义,故而重建家祠修撰家谱等事宜即,成为我族人的当务之急。
壬申年复,在九世孙阶公、良公的倡导下,由十世孙法春带领筹委会人员实施,相继磋商于南涧、新庄、新沂等地,在他们的带动下,合族筹资奉献奋力拼搏,顺利完成建祠三间、修复老碑,刻竖新碑的初步壮举。
一个家族特别是象南涧朱氏这样的大家族,子孙繁衍昌盛,有官有民遍及全国各地不下数万余人,这次举措主旨是做到上不负先祖列宗---建祠礼祭,下不负及后人—调顺辈字,消除辈份乱,名讳混等征象。
我族编修家谱势在必行,然而老谱遗失已久,多年来追踪仅得残页谱序,这对再形成一个十分完整的家谱来说十分困难,故而通过理事研究暂形成一个简谱是十分必要的,简谱编修依据(一)老碑文记述。(二)老谱序残页。(三)走访查询各笔资料,包括古县志。(四)〈〈史书中国姓氏源〉〉资料。(五)外戚连属古谱考查连带等,可以讲费尽周折盘根结底数年余方成,它的形成给将来编修支系谱保存了史据资料,其意义深远,所以族人必须珍惜之,谨遵其道,力田耕耘之暇,课子孙以诗书,教子孙好善,施礼仪于世人,报忠效于国家,发扬先祖列宗的优良传统。
简谱编修基本告成,在主观和客观不允许的条件下,难免存在疏漏及不当之处,愿有识之族人忠言相告,以备将来重修增删,俾人才疏学浅,书不尽言,言未尽义,盼请族人谅之。
癸酉十二世孙邦亚 撰稿
谱序(一)
。。。缺。。。尊祖而后敬宗、敬宗而后睦族,家之有谱也,故而尊祖敬宗睦族也。朱氏之系出周始改封邾地,后称邾国,共传二十九世,被楚吞,被迫迁齐鲁南下邾城繁衍生息,耕山耘田,桑麻衣食。。。加立私学课读儿孙为家。。。祖漫居蔓夷沿海,明初年也及至管部小吏卫史。。。缺。。。留字公族不得误延子孙也,其子子孙孙各敦其孝,以按脉增缉,不于作谱之初心。。。缺。。。固以为序。
立序班辈:
乙世真永 部廷有兆 允斯大邦
部兴朝本 圣法贤祥
文兴朝本 圣法贤祥
康熙五十六年岁在辛 口 仲冬
谱序(二)
朱氏之始祖居南涧者其字其名皆不可得,只知乙子乃为南涧之始。康熙世文武公建庙堂,明前不可考,而自迄今吾族所为之分派衍者蕃昌恒念,此凛然侧然。因承诸父诸兄命,而访之族中高年远念者,合五服内外以为谱,虽疏亲等杀较然以别,而逆而。。。之莫远具迩,吾深幸吾一体者之不终相塗人也。。。缺。。。一体云尔哉唯其血脉之联而痛痒之関也,遇饥寒始嫁丧葬患难疾苦之事,莫不相恤相救也,富不敢私其财,贫而不敢私其力也,夫吾家世培忠厚力耕而勤读,今亦少衰矣,得无有舍业以西嬉纵恣于口搏声色只之场,而荡其产耶,无有知耕读不知耕侵妻子衣食之是急而童奴牲畜之是重者也,得无有谈谐以为和而不故狎侮之生机锋以捷罔念嫌隙之后者耶,得无有以骨肉责施而首足计贫富者耶,若此者何以父兄之教不先而子弟之率不仅不敬良师之规诲而服圣贤之明训也,尊卑长幼之分无有明而慈祥恺悌之念,无从生而徒恃,区区一族谱,以发其孝弟之思俾于所塗人者而一体者偏...是而无谱其奚以稽也,既成併从是语复于父兄,口曰然遂书以口于首耶。
立排班辈:
乙世真永--部廷有兆、允思大邦
--部兴朝本、圣法贤祥
--文兴朝本、圣法贤祥
克明俊德、广振家传、洪开福寿、孝敬宜先
嘉庆十年岁在乙丑六世孙廷煜撰文
谱序(三)
。。。缺。。。族之谱以水源木本列序不紊,俾万世之后焉,族谱乃以姓之私书家自为政谱一立而昭,穆明亲疏别各正长幼为宗本睦族之道,联合一体之谊莫加入此,余幼时受业与叔祖有昭公记有宗派旧图一册,乃叔曾祖延元公藏之,观其支脉派如连珠瞩目,往。。。。。。炳炳见见,诗书农耕了若指掌,故而启迪后人无忘根本者至矣。嘉庆至今有近百年矣,子孙繁衍支脉不明,面亲不识命名讳者也,其而下犯上、卑凌尊者时而见之,余深为隐痛,是以访诸长房年寿者,确核世系,修谱定派,再联同宗仍以旧谱为准,未常忘加何枝叶某祖某氏,未注名之待考也,不敢附会,求全焉及至。。。缺。。。谱者,宗法社会之遗迹胜衰之变也,今中山破清立民国继往开来,圣举也,国人奋起,合族赤心,此举,族谱乃我国人千年之良法美意,我族亦同道昭启人矣。
立排辈字:
乙世真永--部廷有兆、允思大邦
--部兴朝本、圣法贤祥
--文兴朝本、圣法贤祥
克明俊德、广振家传、洪开福寿、孝敬宜先
用绍丕绪、泽运长延
民国八年九世孙圣培 希圣 监修
谱序(四)
千年之临世纪之交,施(适)逢改革开放、国强民富、世态升平,古来盛世修谱立传,我南涧朱氏家族,自明末至今遥遥四百余载(注:此处有误,应为明初至今六百余年),人丁繁衍昌盛,族众遍布九洲四海,为国报效,为民创福,为族人及家庭争光,然争的背后,必须有一流的凝聚力、向心力及亲和力,血统族亲,乃三力之要素,族谱即血统分派分支之根本,故而建祠修谱的重要迫于燃眉之急,然老谱失传,经过艰辛追寻,在睢宁马场一族人收有几页残缺谱,其上支系无存,幸有缺字谱序尚存,这次特转印与前,以供观考。
朱氏族人自《邾》国展转南迁数千年历史,难以细考,而我南涧家族自明末战乱迫于世道,从福建左卫北上,路遇千辛万苦,落居于宿邑北(老碑尚存)五十里马陵山西坡一涧之南,因名南涧。据考在北上到江西婺源遭匪阻击,合族数百人力抗不怠,至深夜,族众一分为二,绕道潜行,我族另支自此入一深山白鹿洞养息也,就是现在朱氏的《白鹿堂》一脉也。
自古道,有乱必有治,明尽清立乃至康熙年间天下大治,百废俱兴,国泰民安,四海升平,祥和盛世,人心思善,我紫阳氏自明末创业以来,忠效律身严已宽人,通过数百年繁衍生息,人丁大旺,文武兼发,时有文武二公尊祖敬宗,筹建祠堂家庙,修编族谱,立排辈字十二代,至嘉庆十年再度修谱,我族已形成南北两大房十五房头,大新之长房已形成气候,同治初年,外寇内匪混乱成灾,我朱氏祠堂亦未能幸免于难,化为灰烬,自此族心怏怏,一放(晃)光阴六十年,及至民国八年,虽属乱族心奋起,以九世孙圣培、希圣二公为监修,访遗址重建祠堂,复刻族碑(现在宗祠中)一筒,祭我列祖列宗,安我先灵,随岁月流逝,更新换代,此举又不幸毁于公元一九六六年文革动乱,碑断字残,置与道旁,目不能睹。
壬申年以圣阶、大公二位为倡导,希良、斯金为顾问,法春、贤斌、邦贤、邦善等为监修,各支族代表参与理事,合族共振于癸酉年春前三月清明复建祠三间,修复老碑,再刻新碑于其内,盛举告成,上可告慰先祖列宗在天之灵,下可启迪后人节孝传家,,耀我宗族。
凝聚产生力量,团结诞生希望,这次建祠复碑修谱,期间各支族来南涧祭祖寻宗,期间见景激情,无不伤怀,悲喜交加,虽然,简谱中各支系未附派别,难明其中,有些史料亦属难得:(一)它可以给族人破解积疑和悬念。(二)它可以作为将来再建支系谱大楼的竣工打下了夯实的基础,至于支系谱未能一气呵成,存在遗憾,但参与者苦劳还是有的,至于不周及疏漏之处,请明公指正,以备下次增删。
癸酉春三月 十二世 邦亚、邦贤 撰
辈字编排序列(三十六)
乙世真永--部廷有兆、允思大邦
--部兴朝本、圣法贤祥
--文兴朝本、圣法贤祥
克明俊德、广振家传、洪开福寿、孝敬宜先
用绍丕绪、泽运长延
注:
(一)此三十六字是前三次添加之字,这次因字数尚多,通过讨论决定不加。
(二)通过这次考古编排从十二世(邦)以后统一用字,万不可讳混,遗笑后人。
朱姓渊源
据《元和姓纂》记载周武王得天下后封颛顼高阳氏的后裔于朱娄国也叫《小邾国》(国号邹)(今山东邹县因其名也),小邾国因其地狭人少,常受鲁国欺辱,属附庸,传到二十九世终于被楚灭掉,国无了公族,子孙被迫分散到齐鲁和南下安徽到湖北邾城(今天湖北黄冈市)、江西婺源等地,史料记载邾城,就是我朱氏姓,公族为纪念《邾国》而留下的,后来邾国人为了不忘亡国之耻,将《邾》的偏旁《阝》去掉为姓,作永远的怀念,这就是我们今天朱姓的由来矣。
癸酉仲春 十二世孙 邦贤 邦亚
南涧朱氏祠堂志
南涧紫阳朱氏家族宗祠家庙始建于康熙世,然数建数毁,今逢盛世建宗庙、复老碑、立新碑、撰简谱,四事同发,幸我族众尊祖敬宗,富者不私其财,贫者不私其力,诸明公呕心沥血,尝尽心酸,偲偲不敢蹀躞终已完成,盛典举、祖灵安、族心顺。祥和之气融融,族之幸也。
南涧朱氏宗庙位居乃灵秀之地,东伏八百里马陵山,西临六百里沂河,二龙南面交会结肥鱼儿胖、人杰地灵之宝地也,诗曰:天赐宝地先祖人,繁衍生息到如今,诗书农耕切莫忘,皇室也曾是族人,古人言:“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人乃本之本也,今留四言句启迪后人。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精忠报国,鞠躬为民,艰辛创业,物扑守本,清正廉洁,爱国爱民,遵纪守法,施善睦邻,格言信誉,君子为人,戒骄戒躁,上进虚心,孝敬父母,人皆双亲,兄弟手足,伤骨懂筋,弟敬兄爱,融融亲亲,,和谐家族,天下皆春。
宗祠理事会
新碑文
尝思人本于祖,尊祖训,敬宗族,承宗追远,当以宗庙为先。我朱氏始祖乃福建左卫人也,明末闽浙沿海混战,忧患相乘,乃北上至宿邑北五十里马陵山西麓一涧之南,其地因名南涧。南涧非我祖居,我族幸一先祖支谱残存,载有文通公、武通公,文武二公继我列祖,继我朱氏宗祠于康熙年间建祠立庙,清同治年间宗祠焚于内乱,民国八年仿遗址,九世孙圣培、希圣二公为监修重建,阖族捐输,共襄盛举,重建宗祠于南涧。公元一九六六年再度毁于文革动乱,祠内石碑断裂数截,废置道旁,日久碑文漫漶,癸酉年春,阖族努力,几经周折,复立新碑一筒留我子孙瞻仰,追思祖德,尊老爱幼,共敦和睦,耀我族誉于千秋,是为之记。
九 世:圣阶 希良 圣希 允祥
十 世:法春 法良
十一世:贤斌 朱晔
十二世:帮举 帮亚 帮贤 帮超 帮兴 帮凡 帮柱 帮善 帮社
十三世:克龙
十四世:明远
监修 公元一九九三年仲春 阖族公立。
建祠立碑庆典祭文
癸酉春三月南涧朱氏家族各房支代表数百人与古村南涧举行建祠立碑祭祀大典,因吊之以文。
南涧朱氏家族始祖乃福建佐卫人,自明末迁居与此,先谱有载文武二公首次建祠立碑乃康熙年间也,二次,咸丰南涧复修,先人两次之义举不幸毁于同治年间匪乱,民国八年由九世孙圣培、希圣二公仿旧址重建。丙午年文革动乱再度受损,至此老碑段残,字迹受损难复原貌。
古者天子九庙,诸侯五庙,庶民家庙,我紫阳家庙几百年来数建而尽毁,今逢盛世为追远天地,饮水思源,承前启后,盛典不举,族心怏怏,壬申春以九世孙圣阶、十一世孙大公(新庄)二位为倡导,合族努力于今春复修老碑,增刻新碑一筒,立于宗祠,大功告成堪可告慰先祖列宗在天之灵矣。
四百余年来,我朱氏家族兴得先祖列宗圣灵擗护,仅十六世人丁繁衍达数万余人,分布之广遍及全国各地,且人才辈出,文武兼发,上报效国家下立功人民者屡屡皆是,此乃我族之大兴也。
为追念先祖之功德,继我先祖之英灵,芳我族人之声誉,荣宗耀祖不朽于世,特别是这次盛典的鼓舞下,我族人是必要遵祖训、敬宗睦族,勤朴为本,耕耘之暇课子孙以诗书,教子孙以义理,报忠效于国家,为民鞠躬尽瘁,塑造一副朱氏家族的厚朴形象,以慰祖宗之遗愿也。
岁在癸酉前三月二十四日 十二世孙 邦贤
邦亚
后记(一)理事会长法春讲话
今逢盛世,朱氏子孙为振兴中华,紧随锐意改革开放之浪潮,创国强民富之道,亦思传史编志,蔚然成风,故此我南涧朱氏族人油然而生,修碑建祠之念,此次以照全篇有三(一)修复旧碑,建立新碑。(二)宗祠落成。(三)理顺辈份,谨尊尚三,我合族资助,长途跋涉,熬尽神思经理,不畏艰难为我族作出良好的贡献,堪可告慰列宗始祖在天之灵。
宗祠分词一再被毁,宗谱不在,追远无地,族心怏怏,遵先人逐笔遗录欲从绍述以垂不朽,留于子孙法守,理顺辈份,澄清支分,深恐世序混乱,骨肉相残重演,先人所拟定三十六辈字尚未充满。故而不在续定辈字以后候贤。
祖碑建而至今七十余年,岁月流逝生齿日繁毁于文革期间,石碑断裂数截,废置道旁,日久碑文漫漶,实乃不清,经合族代表议定,新碑碑文数次推策,经九世阶公效对为准刻入新碑,并加标点符号,以便观之,并投入建祠立碑均分之金以示先人之念。
此篇因才力不俱,族大面广,时迁时变,有迷失他乡不知其本源,既有知音而散四方,音信隔绝又苦无可考,往往孙犯祭祖讳,弟重兄名,相遇而不相识,独立难成,故而望族心切,本篇无信连者未有完事,以后确属我族人者,经理事会核对方可列入,并统入建祠立碑均分之金以示先人之念。
宗祠落成,幸赖合族大力赞助,有钱出钱,无钱出力、出智,经理倡导发起,策划筹谋,信访人员长途奔跋,热心有余,不畏艰难。本次建祠立碑编谱等事已基本完成,唯不足者只编印《朱氏简谱》,详细朱氏总谱以后候贤。
绳继代有传人凡我族赘子、养子、义子以朱氏为姓者均为我朱氏子孙,不可歧视,既可睦族团结,又可协力公益。
根据国家法规,男女平等的原则,无论生男育女一律载入谱策,如入嗣、出嗣兼祧者均在名下,加注《出》《入》《祧》等字样,皆一视同人。为明辈份别长次我族支系甚多人可繁衍遗嘱辈字不一,但尊呼一致,自此以后以十二世《邦》字为准,任何支系不得乱排辈字,使我族有纯风,促进我族团结安定。
国有史县有志,其意一样也,我族仍一大族,支系甚多,人丁繁衍、分布全国各地,宗谱、支谱均已被毁,几十年来谨查找残谱序数页,先人升仙而去,苦无可考,故而系谱不能开卷,赖以此篇,几经周折查找,残缺不齐,有关资料和仿十世孙大康、法山、法儒。十一世孙斯金、斯法等人提供族史资料。
谱系之明由来重也,宗谱故重,支谱犹重也,支谱不立,宗谱不成,何留子孙法字,故而宗祠理事会作出以下规定:
(一) 凡支谱承建应考本篇,不得有异,如有异议必须删改。
(二) 不论任何支谱形成均有理事会长落名方可生效。
(三) 各支系谱凡打印必须严格调仿宗谱脉络,宗谱方可开卷散发。
四次撰谱理事会长 法春
后记(二)
各位代表:
今天是我南涧朱氏又一次大喜之日,参加会议共三百零七人,其中代表一百零九人,共九代人参加,高龄是八十六岁,最小十一岁,从这点看来是我祖在天之灵的庇护,这次已完成原筹备拟定宗旨:已基本完成老碑复修,新碑立起,宗祠三间落成与此,这些都是我族人大力支持,有钱出钱,无钱出力、出智。长途奔波,寒流滴襟,熬尽心思,都是我族高尚族风,方可告慰列宗列祖在天之灵。
我在这里向大家说明本次不在增添辈字,因以上三次谱序已形成,三十六字尚未充满,故而不在增添,留于后有关以上辈字、各房辈字有误,但尊呼一致,所以才以《邦》字为准,辈字不能再混乱,不可违背此次宗旨。
有关外查于我南涧有关宗谱材料也是残缺不齐,无法理好总谱,况且人力、财力也不具备,更困难的是我族面广、人丁繁衍全国各地,因而只有暂搞简谱一册,留于后辈作为我朱氏家族之资料依据,它日再建之系谱之根本。
朱氏定居南涧四百余年,人丁繁衍昌盛,外迁族支面广量大,失去甚多,今逢盛世,每年寻祖归宗者来自四面八方,而今宗庙立、盛典举,列祖列宗之英灵已有归宿,族众及后人祭扫亦有了归地,在此我向各位代表传达一下理事会的章程:
(一) 宗庙已立,香火要旺,祭扫不可渐断,特别清明节除大小祭通知外,各支代表清明节可酌情祭扫。
(二) 宗庙修理或扩建,如需筹集资金,族众必须富不私财,贫不私力,捐输共襄。
(三) 凡来归宗者,应讲清本族概况,报清知晓的辈份,排字通过理事会考究定论方可按谱就班用字。
(四) 外地朱姓来归如无辈子可考,应遵理事会定论的《世》及辈份字应用,决不许擅自攒用我《世》序辈字,鱼目混珠,以假乱真,坏我族规。
四次撰谱助理会长 贤斌
筹委会成员
姓 名 | 职 务 |
圣阶 希良 圣希 大公 斯金 大康
| 理事顾问 |
法春 贤斌 法良 明远
| 理事长 及助理员 |
允祥 邦善 邦贤 邦亚 | 理事秘书 |
圣希 大康 邦举 邦祥 邦超 邦柱 邦凡 邦社 邦余 斯法 明远
| 理事成员 |
备注 |
告族人家书
为了继承遗训,重建家谱和祠堂、碑石,佑启兵,避免辈份混乱,维护朱氏家族道德风尚,我朱氏将从今日起成立筹建小组,办理以上有关事宜,为此特远函到户,希望致力配合。
(一) 凡我宗族不分信仰、贵贱、贫富,都可以参与议呈,献计献策。
(二) 联合你支族众积极投资,捐款数量多少不限,按能力而为。
(三) 海外连属加强联系,投资多者记入荣德录,留传后世,启迪后人。
(四) 函达可启动为要。
朱氏筹建小组:希良 法春 大良 邦善(大新)
一九九四年三月二十日
建祠立碑庆典祭祀大会通知书
清明节即将来临,为庆加我朱氏宗祠重建落成和祭奠我祖先在天之灵,经筹备研究决定你为朱氏代表,谨订于农历三月三日上午八时祭奠开始,望准时到会,宴祭后并有祠堂理谱等有关事宜须商洽,届时不得有误为要。
特邀
公元一九九五年二月二十六日
紫阳堂南涧筹备组
十五房头代表名录
房头 | 姓名 | 房头 | 姓名 | 房头 | 姓名 |
一 | 明远 | 七 | 斯金 | 十三 | 法亮 |
二 | 克传 | 八 | 斯启 | 十四 | 兆兰 |
三 | 斯法 | 九 | 大康 | 十五 | 兆坦 |
四 | 邦友(朱圩) | 十 | 良振 | ||
五 | 邦举 | 十一 | 法儒 | ||
六 | 邦汉 | 十二 | 瑞席 |
立碑庆典大会代表名录
1995年3月3日
姓名 | 住址 | 姓名 | 住址 | |
正安 | 宿迁埠子(大西村) | 圣希 | 南涧 | |
邦楚 | 金李 | 邦兴 | 新沂 | |
邦亚 | 白草 | 克俭 | 红旗 | |
邦凯 | 芦圩 | 克传 | 红旗 | |
邦兴 | 芦圩 | 法堂 | 南涧 | |
法良 | 新沂 | 晓忠 | 新沂 | |
允祥 | 南涧 | 贤君 | 南涧 | |
先文 | 朱圩村 | 贤浩 | 南涧 | |
斯呈 | 南涧 | 邦乐 | 南涧 | |
斯美 | 南涧 | 邦楼 | 南涧 | |
邦亚 | 大新 | 邦成 | 南涧 | |
邦成 | 南涧 | 邦举 | 南涧 | |
邦贤 | 南涧 | 克凡 | 南涧 | |
贤金 | 南涧 | 克怀 | 南涧 | |
法春 | 南涧 | 以平 | 埝头 | |
明鹤 | 南涧 | 大中 | 金李 | |
邦桂 | 南涧 | 斯太 | 南涧 | |
继德 | 埝头 | 斯田 | 南涧 | |
继志 | 埝头 | 法友 | 南涧 | |
继庄 | 埝头 | 法强 | 南涧 | |
以云 | 埝头 | 斯柏 | 南涧 | |
继环 | 埝头 | 法岭 | 南涧 | |
以川 | 金李 | 克龙 | 南涧 | |
斯其 | 新沂 | 斯明 | 南涧 | |
斯满 | 新沂 | 兆珍 | 南涧 | |
贤明 | 南涧 | 斯本 | 东南庄 | |
邦超 | 新沂 | 斯航 | 南涧 | |
斯怀 | 南涧 | 大启 | 东南庄 | |
贤民 | 新沂 | 宜全 | 瓦窑马庄 | |
朱登 | 新沂 | 宜良 | 瓦窑马庄 | |
法术 | 新沂 | 邦中 | 大新庄 | |
登胜 | 瓦窑大新 | 邦义 | 大新庄 | |
登海 | 瓦窑大新 | 邦社 | 大新庄 | |
士君 | 瓦窑大新 | 宜济 | 前进村 | |
贤玲 | 古龙 | 克俭 | 前进村 | |
启华 | 板桥 | 希良 | 南涧 | |
启环 | 板桥 | 瑞席 | 南涧 | |
从宇 | 朱圩村 | 斯全 | 南涧 | |
从功 | 朱圩村 | 邦柱 | 南涧 | |
斯引 | 南涧 | 斯启 | 南涧 | |
贤刚 | 南涧 | 斯文 | 南涧 | |
斯光 | 朱圩 | 法义 | 南涧 | |
先红 | 南涧 | 斯排 | 南涧 | |
邦友 | 南涧 | 贤彬 | 南涧 | |
斯银 | 南涧 | 大康 | 南涧 | |
邦山 | 南涧 | 贤柏 | 南涧 | |
邦升 | 南涧 | 朱浩 | 南涧 | |
邦辉 | 南涧 | 兆民 | 南涧 | |
法铃 | 南涧 | 邦余 | 大新 | |
斯法 | 南涧 | 邦祥 | 南涧 | |
斯忠 | 南涧 | 邦善 | 南涧 | |
邦友 | 南涧 | 邦胜 | 南涧 | |
克祥 | 南涧 | 克仅 | 南涧 | |
斯依 | 南涧 | 大良 | 大新 | |
邦国 | 南涧 | 春锋 | 东海桃林陈洲 | |
邦军 | 刘庄 | 印庭 | 东海桃林陈洲 | |
明志 | 东海桃林陈洲 | 印忠 | 东海桃林陈洲 | |
春刚 | 东海桃林陈洲 | 印明 | 东海桃林陈洲 | |
(朱明宗亲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