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乘谱牒

图文热点

河南朱行政:天辰房族谱资料

来源:管理员| 上传者: 世界朱氏网| 2024/08/26 21:34:00 浏览量:1475

引言:前几天,拜读《中华朱氏网》转发材明宗亲撰写“咸丰元年《肃宗堂朱氏族谱》《圣谕十六条》释义”论文和天富公房下宗支《肃宗堂》族谱截图,深受感动和启发。为此,本人也想凑热闹,转发一些我们天辰房族谱资料,供热心研究族史族谱者参考。——朱行政。

1.jpg

    我名朱行(厚)政,七十三岁,是天辰公嫡裔二十二世孙,住河南商城冯店乡。

    因为,天富公与我们天辰公是亲兄弟。

    罗田三世祖德润公之妣有三彭恭人、王恭人、李恭人。

    生子四:天辰、天富、天工、天申。

    拜读材明宗亲撰文后,联系天富公房下碧举宗支,天富公嫡裔二十三世孙贵书先生,他是本宗支正在续修《七修宗谱》督修兼主编(五、六修副主编),经他与天富房各宗支咨询,截至目前不知《肃宗堂》属哪宗支,以往也没有联系。(中华朱氏网注:经过搜寻,肃宗堂基本如下:“朱氏肃宗堂”是朱姓的一个堂号。据相关朱氏族谱记载,其始祖为朱盛,朱盛是朱公迁(字克升,居江西饶州府乐平县)之子,于元明之际迁徙。朱盛有三子,分别是朱仁卿(徙罗田)、朱显卿(居蕲水)、朱和卿(留黄冈)。其中,朱仁卿一支的后人以“肃宗堂”为堂号。)

    经分析,可能是天富公裔孙从罗田外迁后,与罗田老家失联,异地繁衍生息自立堂号。借此机会,请与天富房分下《肃宗堂》有联系方式的宗亲转告他们,罗田老家随时欢迎回来看看,互相交流,增加感情!

    联系人:朱贵书(天富公裔二十三世孙)。电话:15997365019

    天富公分下分为多宗支堂号:敦本堂、紫阳堂等。

    天辰公族谱一本通,敦本堂。

    天辰公房一八0九年首修族谱记载:

    江西祖公迁,卒葬乐平虎头山黄泥塘(今西坞山圹)。

    生子:盛(朱氏旁宗支有载生子廉、佥。有载生子廉、佥、盛)

    始祖盛公。盛公与妣康太君于元未(综合考证应为元初)携子仁卿、显卿、和卿、润卿(传说有五子文卿、积卿。又说七子)从江西饶州乐平黄泥塘迁住湖北黄州(今团凤县)标云岗上巴河朱家楼开基创业,繁衍生息。

    盛公将妣康太君和子仁卿、显卿、和聊安好留下。自己又带着润卿等返回乐平,与父卒葬黄泥塘虎头山(今西坞山圹)。

    在上巴河朱家楼住段时间后,仁卿、显卿、和卿家大人多产丰,分离移迁。

    仁卿公移迁罗田骡走河六官冲,尊称罗田一世。

    显卿公移迁浠水尤河华桂山,尊称浠水一世。

    和卿公原居陪同母亲,奉护祖业,尊称黄冈一世。

    仁卿、显卿、和卿各修宗谱,各立堂号,各命辈派字。

    这就是六百余年以来,在大别山周围几百里佳传“朱落三河,三户鼎立同发祥的由来”!

    罗田一世 仁卿公生子一:必贞(元大理寺卿,又说少卿)。

    二世必贞公和三位恭人(同坟合葬)生子一:德润(元督学辅宪,现北京市相当部级)

    三世德润公和三位恭人(分葬四处)生子四:天辰、天富、天工、天申。

    从此,是仁卿公房人丁兴旺发达的转折点。

    天辰、天富、天工、天申又开枝移迁,繁衍多支。其大部分裔孙主要分布罗田、浠水、金寨、商城等地。

    天辰公裔孙分居各地,现已繁衍第二十六世孙,人丁万余。

    盛公之子仁卿、显卿、和卿、润卿四大房裔孙主要居住分布在大别山周围,有部分移迁多省,少数移居外籍。族谱虽有记载,但外迁大部分失联。

    据不完全统计仁卿、显卿、和卿、润卿四大房现人丁十万余人(天申房族谱记载大约十五万)。

    为国为族做出特殊贡献是,天富公分下碧举宗支朱英国(现《七修》督修贵书先生房支),二0一八年仙逝,曾经是武汉大学教授、博士导师、中国杂交水稻研究的开创者奠基人之一,与袁隆平齐名享有“南袁北朱”之称。他为人低调,鲜为人知。宗族大小公益活动都积极奉献。

    我们天辰公房首修族谱于一八0九年记载《圣谕十六条》。是哪位皇帝的圣谕说法不一,有说是康熙皇帝、又说是乾隆皇帝、还有说是朱元璋皇帝。

    据天辰公房族谱记载,由仁卿公裔第九世明瞻与子时凤(十世)于一五六八开始采集整理编辑墨稿。经几十年父子的不懈努力,墨稿基本完成,明瞻公仙逝。

    子承父志,明瞻公仙逝后,时凤公接着完善墨稿,于一六0八年亲撰《前明谱序》准备刊印,不幸时凤公病故搁置。

    康熙初(1662)年期间,有志先祖承接明瞻公时凤公遗传墨稿,继续补充完备刊印,不幸几位先祖先后病故而又搁置。

    雍正初(1723)年期间,仁卿公裔第十五世孙文鲁(举人)召集几位德高望重宗贤接着遗传墨稿,随着间隔时间继续补充完善,文鲁公敬撰了《原序》,又邀请汉阳同学张坦含坤(当时朝廷官员)拜撰《旧谱序》。难料再次不幸督修主编文鲁公病故,万事具备又再停刊印。

    时隔八十余年,仁卿公裔第十七世孙宿淦(举人)召集天辰房各分支房长、户长和贤达人士,融阖族之力于一八0九将首修刊印发行。

天辰公创修宗谱自始至终经历非常的曲折坎坷,彰显了族人坚定信念不屈不饶奋勇向前的敬祖爱族之精神!

2.jpg 3.jpg 4.jpg 5.jpg 6.jpg 7.jpg 9.jpg 10.jpg 11.jpg 12.jpg 13.jpg 14.jpg 15.jpg 16.jpg 17.jpg 18.jpg 20.jpg 21.jpg 22.jpg 23.jpg 24.jpg 25.jpg 26.jpg 27.jpg 28.jpg 29.jpg 30.jpg 31.jpg 32.jpg 33.jpg 34.jpg 36.jpg 37.jpg 38.jpg 39.jpg 40.jpg 41.jpg 42.jpg 43.jpg 43.jpg 45.jpg 46.jpg 47.jpg 48.jpg 49.jpg 


    天辰公创修宗谱刊印后,督修宿淦等先祖带着族宝自豪周游仁卿、显卿、和卿各房宗报喜,阖族拍手叫好!各房宗以此创修为范本。

    自一五六八年至一八0九年二百四十二年期间,十余代先祖前赴后继无私奉献的心血没有白白付出!

    天辰公族谱自一八0九年创修、一八五三年二修、一八八二年三修、一九一五年四修、一九四七年五修,一九八五至二00五年六修、二00九年七修。

    一八0九年首修宗谱记载天辰公房辈派;

    一世卿、二世必、三世德、四世天、五世源、六世玉、七世昭、八世大、九世明、十世凤、十一世继(一)、十二世应、十三世正、十四世世、十五世文、十六世维、十七世宿、十八世列;

    族谱记载:吾族雍正年间,照千字文立派,以宿字上接天字恰符已往辈数,后因寒来字样不便取名,于列字下改十五字续之,连世文维宿列共二十字,谨录于左以为定例,见复印件。

    一九三八年,由仁卿公裔孙第十九世长献等先祖召开仁卿、显卿、和卿、润卿四大房的族长、房长、房长、绅士贤达聚集协商共识,四大房从第二十四世统一辈派字;宽厚贻安善……见截图。

    创修至五修现在珍藏唯一各一套原始版本。创修宣纸仍然如新,在二百余年珍藏族宝过程中,经历和发生了多次可歌可泣“要谱不要命”的感人故事!

    天辰公族谱创修至三修记载:江西祖公迁。始祖盛公。

    四修至六修记载:总第一介公至总第十二熹公—塾—鉴—浚—林—煟、公迁、耿、炌、炤:

    公迁—盛—仁卿、显卿、和卿:

    二00九年七修宗谱编辑组委会,依据二00六年出版《中华朱氏通志》记载将盛公之父之祖父之曾祖父的世系名讳修改。当时,本着敬畏先祖、维护先祖神圣和尊严,必须坚持源流清楚、世系正统、对宗族负责,有错必纠、敢为人先、经多次慎重研讨反复佐证决定将首修至六修族谱记载:浚公—林—煟、公迁、耿、炌、炤;江西祖公迁、始祖盛公修正为:

    一、熹—塾—鉴—浚—林(公茂)—炣、煟、烇、煃、耿;

        浚—彬(文质)—炜、煥、燿、灿;

        炜—埙、墀、填;

        墀—廉、佥、盛;

        盛—仁卿、显卿、和卿、润卿;

    二、熹—埜—钜—洽—文广—宗政(梧冈)—公迁(克升)—朝一、朝二、便四、????褀。

    近年,随着通讯发达,先后收到安徽太湖弥佗镇朱家塆朱礼权、河南朱圈才尊长提供乾隆版《朱氏建阳文公总谱》和太湖紫阳郡白鹿堂一八五三年《朱氏族谱》、江西朱氏联谊会主编《考亭紫阳朱氏总谱》、闽北朱子后裔联谊会和武夷山朱熹文化研究中心合编《考亭紫阳朱氏总谱》及部分宗亲提供相关珍贵族史族谱资料考证,再次证明二00九年天辰房《七修宗谱》将盛公之父之祖父之曾祖父的世系名讳修改是正确的。

    天辰公一八0九年首修刊印之前,先祖们在收集整理考证族史源流世系已产生争议并疑惑江西祖公迁是否是盛公之父?

    证据一、浠水九世袗公生于一五一五年、卒于一五八八年、生前曾任两任巡抚。长子期昌、次子期至都是进士四五品官员。袗公生前带着儿子去江西乐平黄泥塘虎头山考证公迁盛公父子墓碑无果后,又到白鹿洞书院,再到婺源,又再到南平朱熹晚年生活地址考证无果。当年袗公父子身为朝廷命官获得很多独特优势,官宦豪门之家考证本族之溯源,应该有文字记载。可是,从考证溯源至一八八二年期间,没有任何资料证据记载袗公父子溯源考证之行和溯源考证结果。袗公房宗先祖会成于一八一二年开始用十年时间收集整理创修宗谱资料,一八二一年创修刊印,重要之行个字没提袗公父子生前去江西福建溯源考证之事。

    一九一四年,天辰公四修宗谱将首修至三修记载:江西祖公迁、始祖盛公。修改增加为总第一世介公至总第十六世林公、总第十七世公迁—盛公。

    四修副主编芝田在公迁公之上增加先祖世系名讳注明:“依据伯祖(显卿)房之裔孙袗公父子去江西乐平溯源考证”之结果而录。这句话是依传说为据。

    证据二、族谱记载盛公之父公迁是错是对,从目前综合分析。显卿公裔孙袗公卒于一五八八年,在他生前至今几百年争议不断。

    为了再次溯源考证盛公之祖名讳,二0二三年九月八号,由和卿房组织仁卿、显卿、和卿三大房的十三位宗亲自驾前往乐平鸬鹚乡下恼村虎头山黄泥塘(今西坞山圹)溯源考证盛公及公迁公墓碑。据当地朱氏族长朱国华等八位宗亲指点介绍,他们土生土长从未见过黄泥塘虎头山有朱氏墓碑,虎头山区域包括任何姓氏都没有墓碑。

    二0二三年去江西乐平鸬鹚乡下恼村虎头山黄泥塘溯源考证盛公及父公迁公墓碑与四百余年前袗公父子走同路考证结果同样。

    下午,从下恼村返回三人。这十位宗亲前往“白鹿洞书院”再到南平武夷山继续溯源考证。闵北朱子后裔联谊会副会长朱建峰盛情接待了他们一行。建峰会长自我介绍他是朱熹次子埜公房的,请问您是朱熹哪房的?组织者回答是塾公长房,没敢直白盛公之父是公迁,我们是公迁房的也是为此考证而来。建峰会长没有深问,他们也就忽悠过去了。

    另告别前,建峰会长向他们赠送二本《考亭紫阳文公总谱》和三十余本熹公相关书籍。他们急切翻阅《总谱》记载文公裔孙世系名讳图,发现《总谱》记载“墀公—盛公”与他们想要的“公迁—盛公”相违,无奈相视尴尬无语,回到家领队的气愤将《总谱》记载“墀公—盛公”划掉,改为“公迁——盛公”。

     这次十三人去江西乐平鸬鹚乡下恼村虎头山圹黄泥塘又到白鹿洞书院再到南平面见闽北朱子后裔联谊会回来后,没有在盛公裔孙各大微信群公开他们这次溯源考证行程和获得结果。

    结止目前:盛公之子仁卿、显卿、和卿三大房对待“盛公之父是公迁”存在巨大争执,有几种观点;

    一、务实派认为:对于本宗族谱记载先祖世系名讳经过反复论证发现错误,要面对现实,实事求是进行纠正,不能因敬畏先祖神圣不可冒犯,将错就错。这是对先祖、当今、后世不负责任。先祖世系名讳要与国内外文公裔孙权威公认记载世系正确衔接。

    我们天辰房就将老谱记载盛公之父公迁之祖父林公修改为:盛公之父墀公之祖父炜公之曾祖父彬公。

    二、顽固派认为:绝对维护老谱记载,是对是错个字不能改,要维护族谱权威和尊严,先祖记载错误与当今宗亲无责。

    拥有话语权顽固派不但要本房维持老谱记载,而且强行要求我们已修改的再恢复老谱记载:盛公之父公迁之祖父林公。

    三、童心派认为:盛公之父之祖父世系名讳与己关系不大,几百年前的事难以搞清,只承认盛公之父是公迁,不要纠结考证盛公之祖父的名讳,“孙子不管爷的事”,管他盛公之父之祖父之曾祖父的名讳叫什么?反正我姓朱。话说回来,公迁是盛公之父正确吗?

    本人认为:任何事情都有规则,先祖世系名讳衔接同样。朱熹嫡裔世系衔接绝对要依据国内外大家认可并达成共识权威的族史族谱资料记载为准,对照本房族谱记载衔接上是正确的,衔接不上就是错误,发现错误就要实事求是进行反复论证然后进行修改,上下考全对中间错误一二代,因历史的局限,这是正常能理解,不能视为攀龙附凤。规则就是;

    一、熹—塾—鉴—浚—林—炣、煟、烇、煃、耿……

    二、熹—塾—鉴—浚—彬—炜、煥、燿、灿……

   (1)炜—埙、墀、填……

   (2)墀—廉、佥、盛

   (3)盛—仁卿、显卿、和卿、润卿…

    三、熹—埜—钜—洽—文广—宗政(梧冈)—公迁(克升)—朝一、朝二、便四、肈祺……

    四、塾公裔孙世系没有公迁名讳。公迁名讳属埜公裔孙世系。

    五、埜公裔孙公迁之子没有盛公名讳。盛公名讳属塾公裔孙墀公之三子。

    盛公与公迁不是父子关系。

    本文稿只涉及天辰房族谱记载内容,不涉及盛公之裔以外族谱记载内容,自知无权无知无能涉及朱氏其他宗谱记载。

本人年老弱智,初中文化(老三届),不谙族谱。有错误之言敬请各位朱氏族谱专家、学者、老师、尊长批评斧正!谢谢!

 审核人:朱英豪(罗田)

 朱献(英)明(罗田)

 撰稿人:朱行政(商城)

二0二四年八月二十六号

世界朱氏网编辑部转发


  • 最新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