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崇安到考亭:朱熹事迹(连载二)

来源:管理员 | 上传者: 中华朱氏网 | 2020/01/07|浏览量:1757

						

                                                                                             安徽朱氏公号运营 安徽朱氏 

建阳考亭,紫阳高照


公元12世纪,20年代,徽州婺源茶园朱氏的第八世孙朱松因官徙居福建,遂开建阳考亭朱氏一族。此后,考亭朱氏飞速发达,至二代便产生了,自孔孟之后最伟大的思想家、中华文化代表一一朱熹,从而使紫阳朱氏的光辉,照耀于全世界。

从崇安到考亭:朱熹事迹(连载二)

公元十二世纪,婺源茶院朱氏的第九代也即福建朱氏第二代产生了一位大圣大贤、万世宗师朱熹,从而使朱氏族姓在中国文化舞台上升到了至尊地位,也标志着朱姓的发展进入了第二次高潮。


2.jpg

朱熹之号

朱熹,乳名沈郎(朱熹出生在福建尤溪县,尤溪原叫沈溪,所以朱熹的父亲朱松给他取名沈郎,意思是沈溪出生的男儿),小字季延(朱熹在朱松子女中最小,而尤溪隶属延年,所以取字季延,也是纪念出生地),小名五二郎(朱熹在同辈中排行五十二),字元晦(此字为朱熹老师屏山先生刘子翚所取),又字仲晦(朱熹认为“元”为四德之首,不敢经此自居,所以自己更改其字为“仲晦”)。

朱熹的名号很多,初任同安主簿时号“牧斋”,乾道庚寅年(1170年)作晦庵于芦峰云谷,因号“晦庵”,后又号“云谷老人”。公元1179年知南康,“号“拙斋”,公元1185年朱熹任华州云台主管,又号“云台子”、“乙巳云台子”、“云台隐吏”、“云台外史”、“云台真逸”等。公元1183年主管西京嵩山崇福宫,又号“嵩高隐吏”、“嵩阳隐吏”。公元1191年主管南京鸿庆宫,因此又号“鸿庆外史”。

六十岁以后自号“晦翁”、“晦庵病叟”、“晦庵通叟”。公元1192年筑竹林精舍于建阳考亭,后改名为沧州精舍,因此自号“沧州病叟”、“沧州钓叟”。公元1195年朱熹因占卜得“遯(同遁)之同人卦”,故又自号“遯翁”。此外,朱熹的号还有“云壑老人”、“云壑白鹿洞主”、“仁智堂主”、“茶仙”、“空同道士”等等,详见今人白今印《朱熹事迹考》。


3.jpg


朱熹幼年

南宋高宗建炎四年庚戌(公元1130年)九月十五日午时,一位圣孩出生在南建州尤溪县县舍(一说生于朱松朋友郑安道家中),他便是紫阳茶院朱氏大显祖朱熹。朱熹出生在一个贫寒的书香世家兼破落的小官吏之家。当时离北宋灭亡才四年。而出生地福建尤溪一带仍处于兵荒马乱之中。


据说,当朱熹诞生时,朱氏祖籍婺源县南街故宅傍的一口古井中“出赤虹三日”,而当年朱松出生时则井中有“白气如虹三日”,当时人迷信神灵,认为这是圣人将出的佳兆。而朱熹生下来时,右脸上有七个小黑子,就像北斗七星一样排列,人们见有此像,更感奇异。史称朱熹幼年时就颖悟庄重过人,儿童时就勤奋读书,刻苦学习,以兴起斯文为己任。

而政治上失意落魄的朱松,更是对这个儿子寄予无限的希望,因此在朱熹才5岁时,朱松便送他上学读书,写了一首《送五二郎读书诗》以勉励他,诗中便有“尔去事斋居,操持好在初。故乡无厚业,旧箧有残书”、“诗囊应令满,酒盏固宜疏。䮬(Mo)羁宁似犬,龙化本由鱼”、“成家全赖汝,逝此莫踌躇”的句子,可见对儿子寄望之厚之切。

绍兴七年(公元1137年)朱熹8岁时,随父朱松自尤溪县迁居福建建瓯环溪精舍。由于他“自知力学,闻长者言辄不忘”,很早便熟知儒家经典,传说他8岁时便常用手指在建瓯沙州上画八卦,至今这里仍有朱子坐沙画卦遗址,公元1140年,朱松罢职回福建,主管台州崇观道,闲居无事,遂致力于对11岁的儿子朱熹进行儒家经典教育。再加上朱松经常与福建的理学家们往来拜访,谈经说理,这一切使少年朱熹所耳濡目染的都是儒家理学的东西,朱熹在这种深厚的儒家理学文化氛围中一直生活到公元1143年。

4.jpg

朱松托孤

公元1143年,当朱熹才14岁时,他父亲朱松便在抑郁中去世于建瓯。临死前,他向好友刘子羽托孤,请刘在宅傍为朱熹筑一室名叫紫阳楼,给朱熹孤儿寡母居住。同时,朱松又给夫人遗嘱,把儿子朱熹的学业托付给崇安人胡宪、刘子翚、刘勉之三人。这样,朱熹便于公元1144年葬父亲于福建崇安五夫里西塔山,并随母亲祝夫人一起从福建建瓯迁至崇安,寄居在崇安县五夫里刘子羽、刘子翚家的庄园里,开始师从二刘与胡三位先生。在这里,朱熹不但娶当时著名学者刘勉之独女为妻,建立了新的家庭,而且学习了刘子翚、刘勉之和胡宪三人的儒学与禅学思想。

5.jpg

  公元1147年(绍兴十七年),朱熹18岁时中举,第二年又高中王佐榜第五甲第九十名进士。到绍兴二十一年朱熹22岁时,铨试中等,授左迪功郎,泉州同安县主簿,并于绍兴二十三年七月赴任,从此步入宦途。

当朱熹赴任同安时,途中拜访了南平籍理学名家李侗,从此与之结下不解之缘,成为李的入门弟子。朱熹师从李侗后,就抛弃先前从二刘胡三位先生处所学的空洞禅学,而专读圣贤之书,致力于儒家之学。终于成为自孔孟之后儒家的集大成者

        安徽朱氏公号运营 安徽朱氏  (未完待续)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