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河湖:宁阳堽城坝

来源:管理员 | 上传者: 世界朱氏网 | 2023/03/21|浏览量:602


t01e86638a7a3275fa2.jpg

    山东著名水利古坝,为古代水利枢纽工程。位于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东北14千米的堽城镇堽城里村与堽城西村北的大汶河河道内,当地群众称“老闸湾”。

     堽城坝位于宁阳县东北的汶水与洸水分流处。蒙古宪宗七年(1257年)于堽城筑土坝斗门,遏汶水南流入洸水,至任城(今山东济宁市)合泗水,以济饷运。元至元二十七年(1290年)又于旧闸之东作东闸;延佑五年(1318年)改土堰为石堰。

  明洪武间黄河决口,运河被淤。永乐九年(1411年)疏浚会通河,筑戴村坝,使汶水出南旺湖,并截堽城大闸,不使汶水入洸。至成化十一年(1475年)又建新闸,仍分水入洸。嘉靖六年(1527年)重建堽城闸,并引柳泉以增洸水水量。

QQ截图20230321105331.png

     明清时期,堽城坝为帝王将相自北京南下过汶河的必经之地,故被设置为驿道,北自肥城县(今肥城市)入境,南入滋阳县(今兖州市),堽城坝村设有驿站。康熙皇帝数次过往此地,并留有多首优美诗篇。

    其中《渡汶河》这样写道:“湛湛复沄沄,长虹贯两濆。山川千里互,齐鲁一渠分。济运常资是,成盟旧所闻。道元称博览,已见数名纷。源出仙台岭,依稀石汶真。春寒动萑苇,雨过涨涟沦。公玉汉奇士,白英明老人。徐行抚澄晏,惟是廑斯民。”

    近年来,通过考古发掘,有13多万平方米的坝体遗迹。在东西长约1300米的河道里,由西向东依次发现石堰、斗门、双虹悬门、东闸、东大闸和挡水墙等遗迹、遗物。老闸湾东南临春秋鲁国刚邑故城址,西南临堽城西村,汶河对岸为肥城市塔房村。

  此坝虽历经千年,几易坝基,但仍发挥拦水、泄洪、交通、游览等作用。处于堽城坝周围建有博物馆一处,讲述着堽城坝的历史变迁及典故。 

(2023年3月21日)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