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历史地理志之沿革篇

来源:管理员 | 上传者: 世界朱氏网 | 2023/05/17|浏览量:425

春秋时期山东古国图.webp.jpg

一、沂州

唐、虞《禹贡》徐州之域。书云:海岱及淮。惟徐州淮沂其乂,蒙羽其艺。周职方氏并徐入青。春秋战国时,为齐鲁之境。秦琅邪郡地,汉东海郡地,东汉为琅邪国,晋因之。南北朝刘宋为琅邪郡,元魏因之。后周始改琅邪郡曰:沂州,以城临沂水,因名之。隋复为琅邪郡,始治临沂。唐为沂州琅邪郡,宋因之,为防禦。金因之。元属益都路,领临沂、费二县。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省临沂入州,属济宁府。五年(公元1372年)改属济南府。十八年(公元1385年),改属兖州府,领县二郯城、费。清属兖州府,编户一百五十里。

二、郯城县

周本郯子国。春秋鲁昭公十七年(公元前525年),郯子来朝。即此。为鲁附庸,己姓少昊之后也。战国属楚,秦属薛郡,分置郯郡。汉置郯县,为东海郡治。东汉因之。置徐州刺史治,晋因之。南北朝刘宋为南徐州刺史治。元魏武定八年(公元550年),置郯郡于此,属东徐州。北齐省,后周复置县。隋开皇初,郡废,以县属泗州。大业二年(公元606年),改属下邳郡。唐武德四年(公元61年),属邳州,贞观元年(公元627年),州废,省郯县入下邳,属徐州彭城郡,寻复置,复省入临沂。宋金元皆因之。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置郯城,隶济宁府。五年(公元1372年)改隶济南府。十八年(公元1385年),又改隶兖州府,皆随州迁转。清属兖州府沂州,编户六十二里。

三、费县

周鲁懿公子大夫费伯邑,后为季氏私邑。汉于此置费县,及南成武阳,属东海郡。南成即子游作宰,鲁武城邑也。东汉改属泰山郡,改武阳曰:南武阳。晋费属琅邪国,改南城为武城,与南武,阳俱属如旧。南北朝刘宋复改南武阳为武阳,南武城为南城。元魏南城、武阳属东泰山郡,费属琅邪郡,徙治阳山口。后齐复曰:南武阳,省南城入。隋初徙治古祊城,即鲁。以许田所易郑之祊也。改南武阳为颛臾,属琅邪郡。唐贞观元年,以颛臾省入,宋属沂州。金元俱属沂州。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隶济宁府,五年(公元1372年)改隶济南府。十八年(公元1385年),又改隶兖州府,皆随州迁转。清属兖州府沂州,编户七十五里。

四、沂州,地控青齐,山连兖鲁,海沂重地,淮徐要区。

五、郯城县,抵秦门,距圯上,依马陵,牵沂水。

六、费县,蒙山峙其北,大洙出其南。水通浚祊之源,地接齐鲁之界。

(信息来源:网络)

中华朱氏网

2023年5月17日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