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对商朝宗教的承继:中国特有的修仙文化起源考

来源:管理员 | 上传者: 世界朱氏网 | 2024/01/29|浏览量:592

道教与商朝宗教的承继:中国特有的修仙文化起源考

以道教为代表的中国土生宗教,有个极富个性的特色:那就是人们可以修仙成神。

但在基督教、伊斯兰教与佛教那里,作为对虔诚信仰者的回报只是:升天堂。

在更早期的多神信仰如古埃及、古希腊宗教文化里,人们最多也只是众神在人间的可以附身的容器而已。

即便人民称赞所谓接近神的人,被给予的头衔也仅是:圣人、贤者。

远谈不上让人成为神之一员。

东南亚小乘佛教是另类。“佛”不是神,而是“导师”,修行者成为一种哲学观念“空”的追随者,而非神偶崇拜者。即便如此,在僧侣与平民的共同信仰里,悉达多(佛陀)仍属于一种超然的存在。

总之,它们都表现为对某一具体神偶的过度崇拜,以预期可得到某种现世、特别是死后的回报

中国的“修仙”文化,则与此大不相同。

实际上,在中国“修仙”文化里,核心是驾驭“气”,与信不信神没有任何关系。

能“御六气”的人,就是神仙。

它的核心思想,与民间的偶像崇拜,是截然不同的事务。

西方宗教是禁止人们成为神,相反中国的“修仙”文化则鼓励人人成神。

在西方宗教(包括伊斯兰教)看来,这种“修仙”文化实际是:邪术。与自己文化里那些与魔鬼达成锲约的人一样。所以,中国的“修仙”文化是无法融入它们宗教里。

佛教与道教,在“凡人成神”的核心思想上的差异也十分悬殊。

成佛,仍是佛子,或者说成佛的人原本就是佛子在人间的转世、肉身的宿主,重新去践行自己在释迦摩尼前未完成的誓言。

修仙,不存在转世、肉身寄宿、履行誓言等核心特征,任何一个无需特权背景加持的凡人,都可以利用“气”的修行,使得自己成为神仙。严格来说,这种神仙也不存在等级制,新近成仙的人与已有的仙人们是因为共同的“气”的运用而存在,所谓的尊卑等级制“名号”与驾驭“气”的理念本质上是冲突的。后来道教的神仙谱系,与其原核心思想是极为不同。这是在佛教大流行而吸走信徒的时代背景下,为适应平民那种简单的偶像崇拜思维意识,而不得已变通模仿佛教神仙体系所改造成的新宗教。

我主要考察的是它教义里核心的“修仙”文化起源。

不得不先赞扬下,从上述的简单介绍里,我们即已发现至少在2500年前,道教就在人们的政治权力上作了隐喻:为普通人保留了“平等”民权的思想

自有周以降,国教就是周族的“昊天上帝+五方上帝”这神谱。

1.png

在这主神谱下,分化出两支著名代表:儒教与道教。

严格来说,当时不叫“教”,而是“家”。

儒教主张“君子”;道教主张“修仙”。

两种源自同一神谱而发展出的对立学说现象,的确颇值得考察。

儒教,是正统的周人宗教继承者。

无论我怎么考察周人宗教及儒教,都没有发现“修仙成神”这思想存在。

众所周知,儒教更是坚决反对“修仙成神”这宗教思想,以致于多数人以为儒教是“无神论”者。

那么,可以肯定的是道教核心思想的“修仙”文化,应是外来元素。之后才融进周宗教里,而形成的新教派。

按现在已知,道教最早鼻祖是老子。有关老子存不存在仍是历史悬案,但《道德经》里没有一条谈到“修仙”思想。

真正涉及到“修仙”的,是后来的列子、庄子等。

再往后,列子被道教神谱敕封为“冲虚真人”,庄子被敕封为“南华真人”。共列入道教四大真人。

一种新思想的出现,绝不是凭空而来。我们所受的教育,先天性就为每个人置入了某种思想存在。所以每个新思想,实际都是由这些旧思想所演变过来,包括:继承、借用、重解、反对等等。无论哪种方式,总归是与旧思想保持着一定的联系。

所以道教的“修仙”文化起源,肯定也是源自一种早已存在的社会意识或现象。

能让“修仙”文化存在的理论基础,正是“气”。

老子为道教始祖,其在《道德经》里明确提到了“气”概念。

而有关最早的“气”概念,通过对甲骨文及青铜器浮雕的分析与研判,使得我确信早在商朝时代,这种借助“气”来“修仙”的古老思想即已存在。

我在以前的文章里已多次论及:商代的气,是属于上帝创造的创世之物,整个世界都被气所包裹。

“气”又自分成“六气”。

商代的“六气”是什么概念,我不清楚。(很可能是彩虹颜色的喻指。)

我只确信“六气”的图案,高频出现在商代青铜器上。

2.jpg

3.jpg

4.jpg

5.jpg

战国的儒教子夏、道教庄子,都提到了“六气”概念,说明这控制天地人变化的“六气”在数量与性质上的基本概念,的确应源自更早的社会存在。

子夏所谓的“六气”:阴、阳、风、雨、晦、明。

庄子没有解释自己的“六气”是什么。

尽管商代仍有其他“涡纹”图案,但这“六气”涡纹图案所兆示的宗教寓意,显然是其他无法可比的。

“六气”涡纹,在我看来就如同基督教的“十”、佛教的“卍”,是简单明了代表所属宗教的符号。

能刻上该符号,也说明该物品是宗教上的“法器”,而非简单的生活道具

我在《生于云,形于电,”龙”的起源考》里,已就“气”与“云”--这生命胚胎的关系,作了论述。

我们能从这种论述里直观发现:只要存在某种肉体技能学习可去“驾驭”气,那么人本身即可充当造物主,去创造生命,改变自己。

这种改变,不单是成为神的一员,还在于其将能变化为各种兽神。

最重要的诉求是:长生不老。

从商代的青铜器里,那些组合动物图案就能发现:在其宗教观念里,每个动物实际是由其他各种生物组合而成

6.jpg


就像这件著名的四羊方尊一样。如果仔细观察,就会发现“羊”本身是由:鸟、夔龙、虎豹等,各色动物组合而成。

也许组合图腾在最初期是代表几个部落的姻亲关系。

但到了商代,实际上反映了这种“气”的宗教喻意:万物的本质都是“气”,所以可以自由转化,可以自由组合。

人与动物,人与动物的各器官,实际都是“气”的产物,所以可以由不同的动物构成整体或部分器官。

所以商人残酷的杀人与食人祭祀文化,并非简单的恐吓活着的人们,还在于有着这种深度的宗教思维:被献祭给神的人,只是重新回归到了它原本的“气”的状态,等待下一次转世。

所以人们在自己意识里要坦然接受这“天意”的死亡文化。

当然,在现实的死亡面前,每个人都瑟瑟发抖……

7.jpg

这种反应兽神宗教意识的文化,含有血腥杀人文化的宗教基因,因为背离周人的“仁德”的人格神宗教原则,所以在有周以后的青铜器里,几乎都被清掉。略掌握这点知识,大家就可以自己拿张青铜器图,来简单判断出它是属于商还是周,最后再与官方标注验证。

我们回归到我们“气”的概念上来。

从这宗教文化里,起码可以推断出学习驾驭“气”是存在可能的。

毕竟,这种技能,不需要任何人的授权。

由于商王打造了以神族血缘为单位的特权统治阶层,这就使得广大中下层贵族及平民,实际是没有机会成为“钦定”的神。

8.jpg

参考同期印度种姓制度下的苦行僧经验,使我相信这些中下层人为改变自己命运必然会兴起非常广泛的“修仙”文化。

人们在“修仙”过程里,通常会用到“自我催眠”或“肉体刺激”,有时还伴有吃“仙药”的方式,使得自己进入一种“恍惚”精神状态。当达到这种精神状态时,人们会感到自己与神已接近、或者已化身为世界的一部分,而正在用第三方的视角来看待这个还被困在尘世的肉体之壳,及人间万物。心中涌动的那种“超然”的窃喜之情,是一种迥然于俗世欢乐的特殊存在。世俗欢乐,在于让人生理激素增加;但“超脱”的愉悦,则是反方向的让生理激素下滑到一个临界点。每个人在达到这个临界点时,就能极巧妙的感受到所谓的“静”“空”“悟”“道”……等等,似水一样平静的暗喻境界。就如已处在一个异世界里。这个状态,就是“神”。可以是现实的”神“,可以是意念上死后的”神“。这种“精神”状态的获得,往往会使得”修仙“者自觉已链接未来、看透人生,而选择了更淡漠世俗的态度。

这种“修仙”文化,也同样吸引了大量仍处于“肉体”状态而渴望成为“仙体”的高级贵族参与。

不仅如此,这种文化应该也得到了商王自己的鼓励。毕竟每个笃诚的修行者,终将是自己教义里最忠诚的仆人。

从上面可知:商朝的宗教文化及阶层问题,为创造社会性的“修仙”文化,打造好了全部要素。

从商朝应广泛存在的“修仙”文化,使得我们可以想象到整个社会的另一种面貌实情。

同样,它也帮我们提供了历史上缺失的商国一大环节:商国应有大量的以“修仙”为名的“传教士”,游走于帝国文化区的各个地方,甚至远达荒服之地。

9.jpg

这带有浓厚商族宗教文化的江西新干大洋洲墓地文物,间接佐证着这个远离大邑商1100公里的南方国度,只可能是传教臣服的结果。事实上,因太过遥远,西周王朝始终没能抵达这一地区。对其完成华夏化,都晚至春秋时代,且是由楚国霸业促成。

我们被甲骨文里的战争卜辞所“误导”的商国可能实情是:它主要控制力来自“传教”,军事是实现“传教”目的重要手段。

这种传教,带来一个极大好处:即便商王对某一部落不满,以神谕方式下达军事攻击命令,对方也只能被动防御,而完全不敢抱有谋杀商王这最高教皇的念头。除非部落酋长,自己决定废弃掉本族的商宗教文化,就如后来的周族一样。

大邑商,上百年不设城墙,甲骨文卜辞也没显示有胆敢攻击自己这大本营的客观事实:都在强化我的论断。

所以,我一直认为:儒教赞扬的伯夷、叔齐俩兄弟,原孤竹国嗣君,为让贤给弟弟而出逃,真实情况应该是:两兄弟都是笃诚的商族“修仙”文化追随者,也即能考察到的商朝“传教士”。

我在《重解神话:一部另类的华夏族起源史》里,一反常论的“周族太伯、仲雍让贤给弟弟王季”的传说,而以“家族内战”为切入点,就是发现其故事原型几乎抄袭自“商末孤竹国的伯夷、叔齐俩兄弟”。

但,必须要强调下:商代的“修仙”文化,与周代的“修仙”文化有着本质区别。

10.jpg

一个是神谱脉络完全不同。

道教的“修仙”文化,主要架构在周人宗教。并非商族宗教。

二个是核心的“气”概念剧变。

周人的气,开始走向“阴阳二气”;商族的“六气”,不存在“阴阳”之说。

三个是目标也不一样。

道教的“修仙”是人神,或者化万物;商宗教的修仙意味着成“兽神”。

所以,道教的“修仙”文化,可以视作:周宗教在原浓厚商国宗教文化区的本土化产物。

也即,给周人的神谱宗教里,加入商宗教文化的“修仙”基因。

老子、列子的籍贯不清楚,一般论是陈国、郑国,这都紧挨着庄子的宋国,原正统商族遗民国家,其浓厚旧宗教文化习俗到春秋时仍非常兴盛。

这种浓厚宗教信仰,可能帮我们回答了另一桩历史“悬案”。

卫懿公的“鹤将军”。

卫国,也紧邻宋国。其国主人口为殷商遗民。卫懿公给“鹤”敕封军官,大概率是暴露出他也是一个狂热的“修仙”文化爱好者。

作为春秋开始时坐拥百万人口的大国,卫懿公与赤狄部落大战,结果大败身死。战后,卫国仅找到700余口活人。后人就拿“鹤将军”一事讽刺卫懿公。

卫国亡国,实际是导致周朝王权大衰落,诸侯争霸开启的直接肇因。可以说是中国历史转折点事件之一。

自古以来,追寻:长生不老药,是各个帝王们的大癖好,秦皇汉武是代表。

“修仙”文化,实际与“炼药”文化,经常是混在一起的。

有证据显示:好“长生不老术”的秦始皇,正是吃“长生不老药”--汞,慢性中毒而死。

这应是其能在古代被长期传承的一大因素。

但,修仙文化的本质,仍是:自有宗教意识以来,就伴生的个人精神安全的需求。

11.jpg

这种精神安全,目前除了宗教能解决外,实际上其他任何手段,如药物、心理治疗等,都不会有多大作用。

这仍是一个将长期存在的人类问题,就目前来看会是:永恒。

而我的个人看法:道教的“修仙”文化,将在未来世界会更有作为。

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古老宗教,在这个越发追求个人自由的时代里,会格格不入。在一个解释“多维宇宙”等前沿科学发现上,其笨拙的宗教理论只会显得更难适应。

就目前来说,这种鼓励个人自由、破除神偶迷信、紧贴前沿科学的宗教,给予人以深度的哲理启发与精神安全的,似乎也就道教的“修仙”文化都能兼顾,从而符合时代趋势。

未来的“修仙”,不再是为成为某一神偶,而是将自己融化进这个充满灵性表象的世界,让自己的意志可以尽情遨游在高维空间里,不再受三维世界的限制,这就是新时代庄子的“化万物”!

(信息来源:网络)

2024年1月29日12:27:00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