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部分游牧民族历史概览
来源:管理员 | 上传者: 世界朱氏网 | 2024/12/24|浏览量:433
一、基本概况
中国游牧民族主要分布于北方和西北,逐水草而居。
匈奴活跃于秦汉,汉初强大,汉武帝反击后衰落分裂。鲜卑源自东胡,魏晋南北朝建诸多政权,后融入其他民族。柔然曾与北魏对峙,被突厥击败后部分西迁。突厥兴起于6世纪,后分裂,唐朝时势力削弱。契丹建辽与北宋对峙,被金灭后部分西迁。蒙古13世纪崛起,成吉思汗统一各部,建立庞大帝国。
以游牧为核心,畜养马牛羊等,马用于交通作战,羊提供衣食,牛供役使运输。居蒙古包,便于迁徙。饮食多肉类、奶制品,服装适应骑马,如长袍、皮靴。
多信仰原始宗教萨满教,后部分民族改信佛教等。文学以口头传承为主,含神话、传说、史诗,如《江格尔》。艺术擅长歌舞,音乐用马头琴等乐器,舞蹈豪放。有独特的纹饰艺术,常以动物纹装饰。
政治上,多次与中原王朝冲突融合,部分建立统一或割据政权,改变政治格局。经济上,与中原贸易互补,推动经济交流。文化上,丰富中华文化,促进民族融合。
二、具体情况
蒙古 起源于室韦,13 世纪初,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地区诸部,建立大蒙古国,随后其子孙进行大规模扩张,建立了横跨欧亚大陆的蒙古帝国,元朝时实现了塞外的大一统,促进了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蒙古族主体一直生存至今。
契丹 源于东胡后裔鲜卑的柔然部,在五代十国时期崛起,建立辽国,与北宋对峙。辽朝实行南北面官制,促进了民族融合,后被女真族建立的金朝所灭,剩余的西逃到中亚建立西辽,与当地人融合。
回纥 回鹘(拼音:huí hú;维吾尔文:Uyghur)。回鹘是维吾尔祖先 ,由回纥改名而来 。回鹘人是游牧民族地区最早过渡到城市生活的民族之一。 主要分布于新疆,在内蒙古、甘肃、蒙古以及中亚的一些地区也有散居。回纥是铁勒诸部的一支,韦纥居住在土剌河北,乌护居住在天山一带。回鹘人对于中国文化和中亚文化的发展都曾做出过巨大的贡献。
柔然 出自鲜卑部落,在鲜卑南迁后逐渐强大,与北魏和南朝长期并立,不断入侵中原,后被突厥击败,主体向西迁移,在东欧形成阿瓦尔人,余下的分化为室韦(蒙古)和契丹。
匈奴 起源于欧亚大陆西伯利亚地区,是中国古籍中秦汉时称雄中原以北的强大游牧民族,传说其为夏朝灭亡后夏桀后裔逃到北方所形成,战国时期就已活跃在蒙古高原,常侵扰中原,秦始皇时被逐出黄河河套地区。西汉初期,匈奴势力强大,刘邦曾被冒顿单于围困于白登山,汉朝被迫采取和亲政策。汉武帝时,卫青、霍去病等多次出击匈奴,使其势力衰微,后分裂为南、北匈奴,南匈奴内附,北匈奴西迁。
东胡 是一个部落联盟,包括了当时族属相同而名号不一的大小部落早在商朝(约公元前十六-十一世纪),就有东胡的活动记载。据《史记·匈奴列传》中记载,在春秋战国时主要活动在当时燕国(在今北京一带)的北部和东北部,也就是今西辽河的上游老哈河、西拉木伦河流域。
乌桓 被称为乌丸。最初是东胡部落联盟中的一支。乌桓族与鲜卑族都曾经是东胡部落的一部分。学术界普遍认为,乌桓族的语言与鲜卑族的语言相近,都属于突厥语系中的蒙古语族。
鲜卑 起源于东胡族,秦汉之际东胡被匈奴打败后,部分退保鲜卑山而形成鲜卑族,受匈奴奴役。魏晋南北朝时期,鲜卑趁中原混乱,先后建立多个国家,如拓跋部建立北魏,并于 439 年统一北方,后分裂为东魏和西魏,北周又取代西魏,鲜卑族建立的政权众多,其部落大都解体,人民转向定居农业生产,隋唐以后逐渐消亡。
突厥 起源于叶尼塞河上游地区,曾为柔然汗国锻造武器,后逐渐强大并灭亡柔然,建立幅员辽阔的突厥汗国,最强盛时疆土广阔。隋朝时,突厥汗国在隋朝文臣的离间计下分裂为东、西突厥。唐朝时期,突厥被逐步瓦解和瓜分,后虽复国但最终被回纥消灭,其部分族人西迁,如今突厥是语言属于突厥语族的各个民族的统称。
世界朱氏网编辑部整理
2024年12月24日
同一个世界,追求不同的境界,世界朱氏网追求:创新、文明、祥和、拼搏!
用一句话点亮人生,用一本书治愈心灵,用一场演讲改变世界,让地球变得更美好!
(有事找站长,支持世界朱氏网,长按扫码)
寻根问祖,查找家谱,就上朱氏家谱库,联系微信:19819884266。
寻根问祖、编修家谱,传播朱氏文化,品“中华朱氏酒”、“朱府囍酒”。济南炎黄朱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19819884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