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时修谱之风盛行,唐宋时蔚为大观,明清修谱达到前所未有顶峰。民国时期,社会动荡,修谱风气急转直下,日渐式微。
屋漏偏逢连夜雨,与众多传统文化一般,家谱也遭受了建国后特殊时期的洗劫。家谱,从此在人们脑海里,似乎是一个遥远的过去记忆。
然而,中国的领导人们,从未否定家谱和家族之于中国的重要性。
1957年,毛泽东于成都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说:“搜集家谱、族谱加以研究,可以知道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也可以为人文地理、聚落地理提供宝贵的资料。”
到建国后特殊时期之前的1964年9月,他与毛远新的谈话中亦提出如下逻辑:“家庭和宗室同是人生的两个支撑点,有家才有族,有族才有人的共同体和国家。”
不过,这种对于家谱、家族以及作为其精髓的家风的尊重和提倡,作为一种现象,直到改革开放之后才开始走入人们的视野。
2023-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