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研究

图文热点

秦国世系及其重大意义

来源:管理员| 上传者: 中华朱氏网| 2020/03/23 16:40:32 浏览量:2396

试论秦世系编纂的重大意义

 一、当代研究秦史的重大意义。

编纂秦世系,是当代研究秦史的重要形式。

秦世系编辑的重大意义

二、秦在中国历史中地位

夏商周以来第一个分封子弟为诸侯的国家,第一个真正以法为精神治理的国家,第一个破除

五百年的功勋,十五年灭亡的典范。

统一的封建国家的形成。

主要编辑了秦的祖先及世袭,从侧面记述了春秋和战国时期的诸侯国——秦国从兴起、发展、称霸天下、秦帝国灭亡的历史。

秦人乃华夏族西迁的一支,其国君为嬴姓。秦最初的领地在今天陕西省西部,在当时属于中国的边缘部分。秦在战国初期还比较落后,从商鞅变法开始改变。前325年秦惠王王,前316年秦灭蜀,秦正式成为一个大国。前246年秦王嬴政登基,前238年掌权,开始了他对六国的征服。从前230年秦灭韩国起,到前221年秦灭齐国,统一中国。公元前207年,秦国灭亡于秦末农民战争。

  三、秦世系编纂的的基本原则

秦可以说是我国历史上有文献记载的谱系最长的对中国历史有重大贡献的部族,从黄帝时期,一直到秦二世,有2000多年的历史。它比夏商周以及以后的任何一个朝代的建立者的谱系都要长久,在中国文献中,从揣说中的黄帝尧舜禹一直到秦帝国的灭亡,文字上断断续续基本都能联络起来,尽管秦国建国以前的先王先公不可考,但是,成为诸侯国以后的历史,世系基本是清晰的。

本文的贡献,一是补充了《史记·秦本纪》记载的缺陷,采集百家之说,进行考证,补充了《史记》罅漏;二是体例上的创新,改变以文字记述的形式,创新表现形式,采用现代表格的方式向详细列表,做到一目了然;三是在记录秦重要人物的同时,还兼顾世系。

本文的调整:在记述世系中,按照记述的方便和重要程度,以王位为主,突出政治。例如,庄公育子三人,长子曰世父,但其让位于弟襄公,在其后论述中,把襄公子文公,放在显要位置记述。并不是一味地按照长幼来叙述;记述时,以就任王公位的顺序为主,不以世系为准,例如,宁公有子三人,曰武公、德公和出子,宁公死后,让出子继位,出子之后武公继位,武公死后,德公继位。记述时则出子在前,继之为武、德。

    关于子女问题,历代王公、除秦武王有明确记载无子女外,盖其他人皆有众多后代,因历史文献记载缘故,尽力列举其子女,尽力而为,不全之处在所难免。

本世系表资料来源主要根据古代文献《史记》、《左传》《战国策》等,考古资料来自青铜器铭文等,1978年1月在陕西宝鸡县出土的秦公钟、秦公镈铭文,以及现代人的著作,例如,林剑鸣《秦史稿》《秦汉史》。

本世系的编纂,对中国姓氏研究,特别是与赢姓有关的姓氏研究有借鉴意义。秦国的祖先嬴姓,其后代分封各地,各自以所封国名作为姓氏,有徐氏、郯氏、莒氏、终黎氏、运奄氏、菟裘氏、将梁氏、黄氏、江氏、修鱼氏、白冥氏、蜚廉氏、秦氏。秦国因为它的祖先造父封在赵城,也是赵氏的起源。通过追踪溯源,对现代人认祖归宗,和谐族姓,熏陶天下一家理念,具有重大意义。

 

 

 

 

序(世)

名称

家庭情况和主要活动

备注

1(一)

少典

有熊国国君少典娶有乔氏的两个女儿为妃子,长妃叫女登,次妃叫附宝。《国语·晋语四》注:《世本》原著载“昔少典娶于,生黄帝、炎帝。”曾祖母华胥氏。

有材料说"黄帝是少典氏的第11代孙。

2(二)

黄帝

家世:黄帝,华夏民族始祖,人文初祖,中国远古时期部落联盟首领。为少典附宝之子,本姓公孙,后改姬姓,故称姬轩辕。居轩辕之丘(今河南新郑),号轩辕氏,建都于有熊 ,亦称有熊氏。为伏羲和女娲的直系后裔。有蟜氏是崇拜蜜蜂的始祖部落,长期与有熊氏通婚。《国语·晋语》载:“昔少典娶于有蟜氏,生黄帝、炎帝。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黄帝居轩辕之丘,娶於西陵之女,是为嫘祖。嫘祖为黄帝正妃,生二子,其后皆有天下:其一曰玄嚣,是为青阳,青阳降居江水;其二曰昌意,降居若水。黄帝崩,葬桥山。其孙昌意之子高阳立,是为帝颛顼也。初,神农氏母弟世嗣少典为诸侯。帝榆罔之世,少典国君之妃曰附宝者,感电光绕斗而有娠,生帝于轩辕之丘,因名轩辕,姓公孙。轩辕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聪明。国于有熊,故号有熊氏。长于姬水,故又以姬为姓。

一般公认黄帝即位于公元前2697年。道家把这一年作为道历元年。

简历:据史书记载,其在炎帝之后,统一中国各部。生于寿丘(鲁北门附近)他推算历法;教导百姓播种五谷;兴文字;作干支,制乐器,创医学。纪时:帝使大挠作甲子,以十天干配合十二地支,以纪时,沿用至今。农历(甲子、乙丑以至癸亥,共六十年为一周期),即道教之六十元辰。

妻室黄帝有四妃十嫔。正妃为西陵氏女,名嫘祖,教人民养蚕缧丝,织出丝绸做衣裳,故有先蚕的称号;次妃方雷氏女,名女节;次妃彤鱼氏女;次妃名嫫母,班在三人之下,长相丑陋,但德行高尚,深受黄帝敬重。

子女:黄帝有25子,长子为玄嚣(xiao),二子为昌意。帝二十五子中,十四人被分封得姓。这十四人共得到十二个姓,它们分别为姬、、祁、己、滕、、任、荀、、衣。另外,青阳苍林与姬同姓。五帝为少昊(己姓)、颛顼(次子昌意之子)、帝喾(长子之孙)、唐尧(长子玄孙)、虞舜(次子八代孙),以及夏朝、商朝(姓)、周朝的君主都是黄帝的后裔。在西周初年周武王(姬发)大封诸侯时,其中姬姓国就有53个,这些姬姓国的后代多数以国名封邑名以及祖父名、号为姓,姬姓反而不多。


3(三)

昌意

少典之孙、黄帝次子、颛顼之父。昌意娶蜀山氏女,曰昌仆,生高阳。黄帝死后,玄嚣(老大)之孙少昊继承帝位。昌意被封于西戎,后来建立了安息国(在今伊朗高原)。据《唐书世系表》记载:安息“出自姬姓。黄帝生昌意。昌意3子安居于西方,自号安息国,后于中国,以安为姓。望出姑臧、河内。”

子女:名为高阳。


4(四)

高阳

(颛顼)

高阳即颛顼帝。其父昌意,其母昌仆。

据《史记》记载,高阳有子八人,号称“八恺”。

子:鲧曾(鲧的曾父)、魍魉、仲容、苍舒、梼杌、太称(生卷章,卷章生重黎、吴回等)

以下见于《史记·秦本纪》

5(五)

仲荣



6(六)



7 (七)

武恒



8(八)

伯辛



9(九)

女脩

女脩为秦之先,系颛顼帝之苗裔孙。女修善于纺织,玄鸟陨卵,女修吞之,生子大业。


10(十)

大业

大业娶女华,女华为少典之子。

生大费。(汉明疑惑:大业为少典之子,大业可是少典六世孙,娶其曾祖,辈数相差太远。


11(十一)

大费

(伯益、伯益)

大费由帝舜做媒,娶姚姓之玉女为妻。(舜帝亦为姚姓。舜为黄帝八世孙。即黄帝­→昌意→穷蝉→敬康→句孰→桥中→瞽叟→重华[舜帝])辅佐与大禹平水土。已成,帝锡(赐)玄圭(一种黑色的玉器,上尖下方,古代用以赏赐建立特殊功绩的人)。《尚书》禹受曰:“非予能成,亦大费为辅。”帝舜曰:“咨尔费,赞禹功,其赐尔皂游(旒)(“旒”就是头上戴的黑色的头饰)。尔后嗣将大出。”大费拜受,佐舜调驯鸟兽,鸟兽多驯服。大费就是柏翳、伯益。舜赐姓嬴氏。自兹以后,大费以驯鸟兽为业。

生子二人,一曰大廉,是鸟俗氏;二曰若木,费氏。


12(十二)

大廉

老大:大廉,鸟俗氏,司马贞《索隐》:“以仲衍鸟身人言,故为鸟俗氏”

老二:若木,以王父字,为费氏。以后所有费氏皆来源于此。

其玄孙费昌,子孙或在中国,或在夷狄。

 


13(十三)

文仲

大廉子(赢武),暂不详

若木子,暂不详


14(十四)

季诺

大廉孙(岘),暂不详

若木孙,暂不详


15(十五)

叔昌

大廉曾孙,暂不详。

若木曾孙,暂不详


16(十六)

孟戏

中衍

孟戏、中衍,皆大廉玄孙,鸟身人言。帝太戊闻而卜之使御,吉,遂致使御而妻之(把女儿嫁给他)。自太戊以下,中衍之后,遂世有功,以佐殷国,故嬴姓多显,遂为诸侯。(《史记》)

费昌,若木玄孙。当夏桀之时,去夏归商,为汤御,以败桀于鸣条。殷纣时,费仲即昌之后。(《史记》)

汉明认按:玄孙说,孟戏、中衍、费昌之事不应该到夏桀时代。或为云孙差不多。

17(十七)

堃艟?

中衍子,暂不详



18(十八)


中衍孙,暂不详



19(十九)

戎胥轩

胥轩,西戎族中(仲)衍的曾孙,娶西戎郦山女儿。生了中潏,



20(二十)

中潏

,系孟戏玄孙,在西戎,保西垂。生蜚廉。为戎胥轩与骊山女所生,为赵国的祖先。



21(二一)

蜚廉

蜚(飞)廉,中潏之子。生恶来。恶来有力,蜚廉善走,父子俱以材力事殷纣。周武王伐纣,杀恶来。是时蜚廉为纣石北方,还,无所报,为坛霍太山而报,得石棺,铭曰帝令处父不与殷乱,赐尔石棺以华氏。死,遂葬于霍太山。蜚廉复有子曰季胜

子:恶来  季胜


22(二二)

恶来

恶来(革)者,蜚廉子也,蚤死。有子曰女防。

季胜

季胜生孟增


23(二三)

女防

女防,其父为恶来。生子旁皋。

孟增

(宅皋狼)

孟增,其父季胜。孟增幸于周成王,是为宅皋狼。

 

宅皋狼生衡父


24(二四)

旁皋

旁皋,其父为女防。其子为太几。

衡父

衡父,其父孟增。

衡父造父


25(二五)

太几

太几,其父为旁皋。其子为大骆。

造父

造父,其父衡父。造父以善御幸于周缪王,得骥、温骊、骅骝耳之驷,西巡狩,乐而忘归徐偃王作乱,造父为缪王御,长驱归周,一日千里以救乱。缪王以赵城封造父,造父族由此为赵氏。始封于赵,赵氏始祖。自蜚廉生季胜以下五世至造父,别居赵。春秋晋国大夫越衰(崔)为其后代。从此此支改氏为赵氏。;六世至奄父(公仲),奄父省叔带。叔带之时,周幽王无道,去周如晋,事晋文侯,始建赵氏与晋国。见《史记·赵世家》

造父堂玄孙大骆的小儿子非子的说法。此处需要核实。

26

(二六)

大骆

 

大骆,其父太几。娶申侯之女,生非子。(周)孝王欲以为大骆适(嫡)嗣。申侯乃言孝王曰:“昔我先郦山之女,为戎胥轩妻,生中,以亲故归周,保西垂,西垂以其故和睦。今我复与大骆妻,生适子成。申骆重婚,西戎皆服,所以为王。王其图之。”于是孝王曰:“昔伯翳为舜主畜,畜多息,故有土,赐姓嬴。今其后世亦为朕息马,朕其分土为附庸。”邑之秦,使复续嬴氏祀。亦不废申侯之女子为骆适(嫡)者,以和西戎。大路继续姓赢氏。

子:成、非子。


27

(二七)

非子

(秦赢)

非子,其父大骆。居犬丘,好马及畜,善养息之。犬丘人言之周孝王,孝王召使主马于渭之间,马大蕃息。约前900年,东周孝王封赢非子封邑——秦邑(今甘肃省清水县东北)始建秦国,接管嬴氏祭祀,号称秦嬴。秦国首任国君。非子(秦嬴)生秦侯。

大骆嫡子。


28

(二八)

秦侯

秦嬴生秦侯。秦侯立十年,卒。

生公伯。




29

(二九)

公伯

公伯,其父秦侯,公伯立三年,卒。其子秦仲。


30

(三十)

秦仲

秦仲,其父公伯。秦仲即位三年,周厉王无道,诸侯叛。西戎族反叛周,灭犬丘大骆全族。周宣王登位后,任用秦仲为大夫,讨伐西戎。西戎杀秦仲。秦仲在位为侯王二十三年,死在西戎手里。

秦仲有五子,大儿子为庄公。周宣王召见庄公兄弟五人,交给他们七千兵卒,命令他们继续讨伐西戎。后把西戎打败。周宣王于是再次赏赐秦仲的子孙,包括他们的祖先大骆的封地犬丘在内,一并归他们所有,任命他们为西垂大夫。 在位23年,于周宣王6年(公元前822年)去世。

即:西戎族与秦氏反目为仇。秦赢氏始强。

31

(三一)

庄公

庄公,其父秦仲。前821年-前778年在位,44年。居故地西犬丘,育子三,长子曰世父。让其位于其弟襄公。襄公为太子。


32

(三二)

世父

 

世父说:戎杀我大父仲,我非杀戎王则不敢入邑。于是率兵去攻打西戎,把继承人的位置让给他弟弟襄公。襄公二年,戎围犬丘,世父击之,为戎人所虏。岁余,复归世父。

襄公

襄公,其父庄公,为世父之弟,前777年-前766年在位12年。庄公死,太子襄公继位。襄公元年,以女弟缪嬴为丰王妻。七年春,周幽王用褒姒废太子,立褒姒子为嫡子,数欺诸侯,诸侯叛之。西戎犬戎与申侯伐周,杀幽王郦山下。襄公将兵救周,战甚力,有功。周避犬戎难,东徙雒邑,襄公以兵送周平王。平王封襄公为诸侯,赐之岐以西之地。曰:戎无道,侵夺我岐、丰之地,秦能功逐戎,即有其地。与誓,封爵之。襄公于是始国,与诸侯通使聘享之礼,乃用骝驹、黄牛、羝羊各三,祠上帝西。十二年,伐戎而至岐。卒。生文公。


33

(三三)

文公

文公,其父襄公。秦文公前765年-前716年在位50年。文公元年(前765),居于西垂宫。三年(前763),文公带着七百名兵卒到东边去打猎。四年(前762),他们到达汧、渭两河的交会之处。文公说:“从前,周朝把这里赐给我的祖先秦嬴做封邑,后来我们终于成了诸侯。”于是占卜这里是否适宜居住,占卜的结果说吉利,就在这里营造起城邑。十年(前756),开始建造祭天地的鄜畤,用牛羊猪三种牲畜举行祭祀。十三年(前753),开始设立史官记载大事,教化百姓。十六年(前750),派兵讨伐西戎,西戎败逃。于是文公就收集周朝的遗民归为己有,地盘扩展到岐山,把岐山以东的土地献给周天子。十九年(前747),得异石“陈宝”。二十年(前746),始设诛灭三族刑罚。二十七年(前739),砍伐南山大梓树,梓树中窜出一头大青牛逃进了丰水。五十年(前716),文公去世,埋葬在西山。

文公的太子竫公,早逝。竫公的长子立为太子,为文公孙。


34

(三四)

竫公

竫(静)公,其父文公。文公四十八年(前718)去世,未继位。赐谥号为竫公。

其子为太子,为宁公。


35

(三五)

宁公

宁公,其父竫公。宁公前715年-前704年在位12年。宁公二年(前714),迁居到平阳,派遣军队征伐荡社。三年(前713),与西戎的一支亳部落作战,亳王逃往西戎,于是灭了荡社。四年(前712),鲁公子翚弑其君王隐公。十二年(前704),宁公攻打荡氏。宁公十岁登上王位,在位十二年去世,葬在西山。

育子三:长子武公,为太子;次子德公,与武公是同母兄弟;

宁公之妾鲁姬子生出子。


36

(三六)

出公

出公,宁公三公子,其母鲁姬子。秦出子前703年-前698年在位6年。宁公去世后,大庶长弗忌、威垒和三父废掉太子,拥立出子为君主。出子六年(前698),三父等人又派人杀害出子。出子五岁即位,在位六年被杀。三父等人又拥立原太子武公。 


37

(三六)

武公

武公,宁公太子。秦武公前697年-前678年在位20年。出子同父异母兄。武公元年(前697),征伐彭戏氏,到了华山下,住在平阳的封宫里。三年(前695),杀三父等人,夷其三族。郑国高渠眯杀其君主昭公。十年(前688),攻打邽、冀戎两地的戎族,在杜、郑两地开始设县,灭虢。二十年(前678),秦武公去世,葬在雍邑平阳。

始用人殉葬,有六十六人为武公殉葬。

武公有子,名叫白。白未被立为君,被封在平阳。立武公弟德公为国君。 


38

(三六)

 

德公

德公,宁公二公子。 秦德公前677年-前676年在位2年。武公同父同母弟。德公元年(前677),始住进雍城大郑宫。用牛羊猪各三百头在鄜畤祭祀天地。占卜雍地是否适宜居住,其结果吉:后代子孙将饮马黄河。梁伯、芮伯来朝见。二年(前676),开始规定伏日,杀狗祭祀以祛除热毒邪气。德公三十三岁登位,在位两年去世。

有儿三:长子宣公,次子成公,少子穆公。长子宣公继位。 


39

(三七)

宣公

宣公,德公之太子。秦宣公前675年-前664年在位12年。宣公元年(前675),卫国燕国攻打周王室,把周惠王赶出朝廷,拥立王子穨为帝。三年(前673),郑伯、虢叔杀王子穨,送惠王返回朝中。四年(前672),秦国修建密畤。与晋国在河阳作战,战胜晋军。十二年(前664),宣公去世。

育有九子,无一继位。宣公死后,其弟成公继位。 


40

(三七)

成公

成公,宣公之弟,其父德公。秦成公前663年-前660年在位4年。成公元年,梁伯、芮伯来朝见。齐桓公征伐山戎,军队驻扎在孤竹。成公在位四年去世。

育有七子,无一子继位。成公死后立其弟缪(穆)公。 


41

(三七)

缪(穆)公

缪公,名任好,是秦德公之少子,秦宣公、秦成公之弟,秦穆公前659年-前621年在位39年。元年(前659),缪公征伐茅津,取之。四年(前656),娶妻于晋,为太子申生之姊。任用百里傒和蹇叔。秋天,缪公攻打晋国,战于河曲。晋国骊姬制造内乱,太子申生被骊姬所害,死在新城。公子重耳、夷吾出奔。九年(前651),齐桓公在葵丘与各地诸侯会盟。 协助晋文公回到晋国夺取君位。周襄王出兵攻打蜀国及其他位于函谷关以西的国家,开地千里,因而周襄王任命他为西方诸侯之伯,遂称霸西戎。部分史料中被认定为春秋五霸之一。公元前621年,秦穆公去世,谥号穆,葬于雍(今陕西宝鸡凤翔东南),殉葬177人。《左传》文公六年记载:“秦伯任好卒,以子车氏三奄息、仲行、针虎为殉,皆秦之良也,国人哀之,为之赋《黄鸟》。”

缪公有子40人,太子(婴)继承王位,为康公。


42

(三八)

康公

康公,秦穆公之太子。晋文公重耳的外甥。秦康公前620年-前609年在位12年。元年(前620)。前一年,缪公去世的时候,晋襄公也去世了。晋襄公的弟弟叫雍,是秦国之女所生,住在秦国。晋卿赵盾想拥立其为君,派随会来接他,秦国派兵把雍护送到令狐。而晋国已立襄公的儿子,反倒来攻打秦军,秦军战败。随会逃奔到秦国。二年(前619),秦攻打晋国,攻占了武城,报令狐之仇。四年(前617),晋国攻打秦国,攻占了少梁。六年(前615),秦国攻打晋国,攻占羁马。两军在河曲交战,把晋军打得大败。晋国人担心随会在秦国会给晋国造成祸患,就派魏雠余诈称叛晋降秦,与随会共谋返晋,用蒙骗手段笼住了随会,随会于是回到晋国。

康公在位二十年去世,儿子共公继位。 

秦晋交战

43

(三九)

共公

共公,其父康公。秦共公前608年-前604年在位5年。共公二年(前607),晋国赵穿弑其君灵公。三年(前606),楚庄王强大,向北进兵,一直深入到洛邑,询问周朝传国之宝九鼎的大小轻重,图谋夺取周政权。共公在位五年去世。儿子桓公继位。 

楚庄王问九鼎之轻重

44

(四十)

桓公

桓公,其父共公。秦桓公前603年-前577年在位27年。元年(前601),晋军打败秦军,俘虏了秦国的将领赤。十年(前594),楚庄王征服郑国,往北又在黄河岸上打败了晋军。楚国称霸,召集各诸侯举行盟会。二十四年(前580),晋厉公即位,旋与秦桓公订立盟约,以黄河为界。桓公回国后背弃盟约,与狄人合谋攻打晋国。二十六年(前578),晋国率领诸侯攻打秦国,秦军败逃。晋军追之泾水边。桓公在位二十七年去世。儿子景公继位。 

楚庄王败晋,秦楚相接,秦晋争战。

45

(四一)

景公

景公,其父桓公。秦景公前576年-前537年在位40年。景公四年(前573),晋国栾书弑其君厉公。十五年(前562),秦军救郑国,在栎邑打败晋军。晋悼公为盟主。十八年(前559),晋悼公数召诸侯会盟,率领诸侯攻打秦国,败之。晋兵追之至泾水,追到棫林才返回。二十七年(前550),秦景公到了晋国,与晋平公订立盟约,旋即背盟。三十六年(前541),楚国公子围弑其君自立为王,为楚灵王。秦景公同母兄弟后子鍼得宠且富,有人说坏话诬陷他,他害怕被杀,就逃奔到晋国,带着锱重车上千辆。晋平公说:“您这样富有,为什么还要逃亡呢?”后子鍼回答说:“秦君无道,我害怕被杀害。想等到他的继承人登位再回去。”三十九年(前538),楚灵王强大起来,在申地与诸侯会盟,做了盟主,杀了齐国庆封。景公在位四十年去世,儿子哀公继位。后子鍼又回到秦国。 



哀公

哀公,其父景公。秦哀公前536-前501年在位36年。哀公八年(前529),楚国公子弃疾杀了楚灵王,自立为王,是为平王。十一年(前526)楚平王迎娶秦女,为太子建妻。回到楚国,平王见其漂亮,自己娶之。十五年(前522),楚平王想杀死太子建,建逃之;伍子胥逃奔到吴国。晋国国君家族权力削弱,范氏、中行氏、智氏、赵氏、韩氏、魏氏六个家族世代为晋卿,势力强大,想策动内战,因此好长时间秦、晋两国没有打仗。三十一年(前506),吴王阖闾与伍子胥攻打楚国,楚王逃往随地,吴军进入郢都。楚国大夫申包胥来秦国告急求援,一连七天不吃饭,日夜哭泣。于是秦国就派兵车五百辆去援救楚国,打败吴国军队。吴军撤走了,楚昭王才得以重回郢都。

哀公在位三十六年去世。太子名叫夷公,夷公早死,没能继位,夷公的儿子继位,这就是惠公。 



太子夷公

夷公,其父哀公。夷公早死,未继位,夷公子继位,是为惠公。



惠公

惠公,其父夷公。秦惠公前500年-前491年在位10年。惠公元年(前500),孔子代鲁国国相。五年(前496),晋卿中行氏、范氏反叛晋国,晋君派智氏和赵简子讨伐他们,范氏、中行氏逃到齐国。惠公在位十年去世。

儿子悼公继位。 



悼公

悼公,其父惠公。秦悼公前490年-前477年在位14年。悼公二年(前489),齐国大臣田乞弑其君孺子,立孺子之兄阳生为君,是为齐悼公。悼公六年(前485),吴军打败齐军。齐国人杀了悼公,立他的儿子简公为君。九年(前482),晋定公与吴王夫差在黄池会盟,争做盟主,最终是让吴王占了先。吴国强盛,欺凌中原各国。十二年(前479),齐国田常杀了齐简公,立他的弟弟平公为君,田常为国相。十三年(前478),楚国灭掉陈国。秦悼公在位十四年去世,儿子厉共公继位。孔子在悼公十二年去世。 



厉共公

厉共公,其父悼公。秦厉共公前476年-前443年在位34年。二年(前475),蜀人前来进献财物。十六年(前461),于黄河旁挖掘壕沟。派兵两万去攻打大荔国,攻占大荔王城邑。二十一年(前456),设置频阳县。晋国攻占了武城。二十四年(前453),晋国发生内乱,智伯被杀,分其地于赵氏、韩氏、魏氏。二十五年(前452),智开带邑人投奔秦国。三十三年(前444),攻打义渠戎族,俘虏了戎王。三十四年(前443),发生日食。厉共公去世,其子躁公继位。

其子:躁公,怀公 



躁公

躁公,其父厉共公。秦躁公前442年-前429年在位14年。二年(前441),南郑邑反叛。十三年(前430),义渠来攻打秦国,到了渭南。

十四年(前429),躁公去世,他的弟弟怀公继位。



怀公

怀公,其父厉共公,躁公之弟。秦怀公前428年-前425年在位4年。四年(前425),庶长晁和大臣围攻怀公,怀公自杀。

怀公太子名叫昭子,早死,大臣们就拥立太子昭子的儿子为君,这就是灵公。灵公为怀公之孙。

子:昭子、悼子。



太子昭子

昭子,其父怀公,早死,未继位。怀公崩,立其孙。

其子,昭子



灵公

灵公,其父昭子。秦灵公前424年-前415年在位10年。灵公六年(前419),晋国在少梁筑城,秦军攻打晋国。十三年(前412),秦国在籍姑筑城。灵公去世,子献公没能继位,立灵公的季父(叔父)悼子,这就是简公。

其子:献公



简公

简公,昭子之弟怀公之子,灵公季父。秦简公前414年-前400年在位15年。六年(前409),秦国官吏始佩剑。在洛水边挖了壕沟。在重泉筑城。十六年(前399),简公去世,儿子惠公继位。 



惠公

惠公,简公之子。秦惠公前399年-前387年在位13年。十三年,伐蜀,取南郑。惠公去世,出子继位。 

子:出子,惠公十二年(前388)出生。



出子

出子,其父惠公。秦出子公前386年-前385年在位2年。出子二年(前385),庶长改从河西迎接灵公的儿子献公回国,立他为君。杀了出子及其母,把他们的尸体沉入深渊。秦国繁更换君主,君臣之间关系不和,晋国趁乱夺秦国河西之地。



献公

献公,其父灵公。秦献公前384年-前362年在位23年。元年(前384),废殉葬制度。二年(前383),筑栎阳城。十一年(前374),周朝太史檐拜见献公说:“周与秦本来是合在一起的,后来秦分了出去,分开五百年后又合在一起,合在一起十七年后,将会有称霸统一天下的人出现。”十六年(前369),桃树冬天开了花。十八年(前367),栎阳上空下了黄金雨。二十一年(前364),与魏国在石门交战,杀魏兵六万人,天子送来绣有花纹的礼服祝贺。二十三年(前362),与魏国在少梁交战,俘虏了魏将公孙痤。二十四年(前361),献公去世。 

子:孝公(四年正月庚寅日出生)。



孝公

孝公,其父献公。秦孝公前361年-前338年在位24年。孝公元年(前361),黄河、崤山以东六过强大,秦孝公与齐威王、楚宣王、魏惠王、燕悼侯、韩哀侯、赵成侯并立。淮泗之间,小国十余。楚、魏与秦接界。魏筑长城,从郑县筑起,沿洛河北上,北边据有上郡之地。楚自汉中,南有巴、黔中。周室微,诸侯力政,争相并。秦僻在雍州,不与中国诸侯之会盟,各国仍以夷翟之礼遇之。孝公于是布惠,振孤寡⑥,招战士,明功赏。下令国中曰:昔我缪公自岐雍之间,修德行武,东平晋乱,以河为界,西霸戎翟,广地千里,天子致伯,诸侯毕贺,为后世开业,甚光美。会往者厉、躁、简公、出子之不宁,国家内忧,未遑外事⑦,三晋攻夺我先君河西地,诸侯卑秦⑧,丑莫大焉⑨。献公即位、镇抚边境,徙治栎阳,且欲东伐,复缪公之故地,修缪公之政令。寡人思念先君之意,常痛于心。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于是乃出兵东围陕城,西斩戎之王。卫鞅闻是令下,西入秦,通过一个姓景的太监求见孝公。二年,天子致胙送来祭肉。三年,卫鞅说孝公变法修刑,内务耕稼,外劝战死之赏罚,孝公善之。甘龙、杜挚等弗然,相与争之。卒用鞅法,百姓苦之;居三年,百姓便之。乃拜鞅为左庶长。七年,与魏惠王会杜平。八年,与魏战元里,有功。十年,卫鞅为大良造,将兵围魏安邑,降之。十二年,作为咸阳,筑冀阙,秦徙都之。并诸小乡聚,集为大县,县一令,四十一县。为田开阡陌。东地渡洛。十四年,初为赋。十九年,天子致伯。二十年,诸侯毕贺。秦使公子少官率师会诸侯逢泽,朝天子。二十一年,齐败魏马陵。二十二年,卫鞅击魏,虏魏公子卬。封鞅为列侯,号商君。二十四年,与晋战雁门,虏其将魏错。商鞅曾把礼乐、诗书、良善孝悌、诚信贞廉、仁义、非兵羞战,列为毒害国家的六虱。认为国家要想强盛,必须先铲除仁义、和平、善良、孝悌;只有杜绝了六虱,兵民才会争先恐后乐于被国君所用。

孝公卒,子惠文君立。



惠文王

其父孝公。秦惠文王前337年-前311年在位27年。一称秦惠王,嬴姓,赵氏,名驷,秦孝公之子,战国时期秦国国君,继位初年,诛卫鞅。鞅之初为秦施法,法不行,太子犯禁。鞅曰:法之不行,自于贵戚。君必欲行法,先于太子。太子不可黥,黥其傅师。于是法大用,秦人治。及孝公卒,太子立,宗室多怨鞅,鞅亡,因以为反,而卒车裂以徇秦国。

 

简历:秦惠文王年十九即位,以宗室多怨,车裂商鞅,灭其族。东进攻魏,灭蜀败楚,伐取义渠。公元前325年改,并改元为更元元年,成为秦国第一王。秦惠文王当政期间,北扫义渠,西平巴蜀,东出函谷,南下商於,为秦统一中国打下坚实基础。四年(前334),天子送来祭祀文王、武王的祭肉。齐国、魏国称王。五年(前333),阴晋人犀首任大良造。六年(前332),魏国把阴晋送给秦国,阴晋改名为宁秦。七年(前331),公子卬与魏作战,俘虏了魏将龙贾,杀了八万人。八年(前330),魏国把河西之地送给秦国。九年(前329),秦军渡过黄河,攻占了汾阴、皮氏。秦王与魏王在应邑会盟。秦军包围了焦城,使焦城归降了。十年(前328),张仪做了秦相。魏国把上郡十五县送给秦国。十一年(前327),在义渠设县。把焦城、曲沃归还给魏国,义渠国君称臣。把少梁改名为夏阳。十二年(前326),效仿中原各国,初次举行十二月的腊祭。十三年(前325),四月戊午日,魏君称王,即魏襄王;韩君也称王,即韩宣惠王。秦君派张仪攻取陕县,把那里的居民赶出去交给魏国。

妻室惠文后   (  —前305年),秦武王的母亲

宣太后( 前265年),芈姓,又称芈八子、秦宣太后。秦惠文王之妾,秦昭襄王之母。秦昭襄王即位之初,宣太后以太后之位主政。死后葬于芷阳骊山。

子女:秦王荡(秦武王),公子通(蜀侯通)、公子恽(蜀侯恽)、公子悝(高陵君)、公子芾(泾阳君)、公子雍,公子壮、名失考,为燕文公太子妃。   



武王

秦武王(前329年-前307年),嬴姓,赵氏,名荡,亦称秦武烈王(《世本》)、秦悼武王(《秦记》),秦惠文王之子。 秦武王前310年-前307年在位4年

简历:秦武王重武好战,平蜀乱,设丞相,拔宜阳,置三川,更修田律,修改封疆,疏通河道,筑堤修桥。秦武王身高体壮,好与人角力,大力士任鄙、乌获、孟说等人都因此做了大官。秦武王四年(前307年),秦武王与孟说比赛举龙文赤鼎,结果大鼎脱手,砸断胫骨,后气绝而亡,年仅23岁。孟说被灭族。武王死后,立其异母弟弟,是为昭襄王。

妻室:娶魏国女子为后,无子。

子女:无后



昭襄王

秦昭襄王(前325年-前251年),一称秦昭王,嬴姓,赵氏,名则,又名稷,秦惠文王之子,秦武王异母弟。其母亲为楚国人,姓芈,称为宣太后。秦昭襄王前306年-前251年在位56年。

简历:早年在燕国做人质。公元前307年继位。公元前306年-前251年在位,为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国君之一。在位时,秦国继续扩张。秦昭襄王在位初期,由其母宣太后当权,外戚魏冉为宰相,史称“王少,宣太后自治事,任魏冉为政,威震秦国”。魏冉推荐白起为将军,先后战胜三晋、齐、楚等国,取得国的河东和南阳、楚国的黔中和楚都郢(今湖北江陵西北)。秦昭襄王四十一年,昭王听从魏国人范雎建议,夺宣太后、魏冉等人权,拜范雎为宰相,改为施行远交近攻的策略,发动秦赵两国命运的长平之战。五十四年(前253),秦王在雍城南郊祭祀上帝。公元前256年灭亡西周国(此西周不是作为朝代的“西周”,而是战国末期的西周公国),奠定了秦统一战争的胜利基础。

秦昭襄王五十六年(前251)秋,昭襄王去世,终年有75岁。昭襄王去世,葬于今西安市临潼区骊山芷陵。儿子孝文王登位。

妻室:叶阳后。唐太后,原称唐八子,孝文王即位后尊为唐太后。

子女:长子悼太子(?前267年),悼太子曾被派到魏国做人质,秦昭襄王四十年(公元前267年),悼太子在魏国去世,葬于芷阳(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公元前265年,秦昭襄王另立安国君(即秦孝文王)为太子。次子:秦孝文王。

女:名失考,曾嫁给在秦为人质的楚顷襄王太子(后为楚考烈王),生昌平君。昌平君(前263年---前223年),芈姓熊氏,战国末期楚王,公元前223年在位。其母亲为秦国公主,外祖父为秦昭襄王。《史记索隐》:“昌平君,楚之公子,(秦始皇)立以为(秦)相,后徙于郢,项燕立为荆王,史失其名。”



孝文王

秦孝文王前250年-前250年在位1年,嬴姓,赵氏,名柱 (一作式 ),亦称安国君,秦昭襄王次子,秦始皇祖父,战国时期秦国君主。正式在位仅3天。

简历:公元前250年,秦孝文王大赦罪人,按功表彰先王功臣,优待宗族亲属,拆除王家园囿。于11月12日行改元继位之礼,追尊生母唐八子为唐太后,与昭襄王合葬一处。三日后为父除丧期间去世,葬于寿陵(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东北),其子秦庄襄王继位。安国君有子二十余人。安国君成为太子后,立华阳夫人。华阳夫人无子嗣。安国君排行中间的一个儿子名叫异人,因生母夏姬不受宠爱,而质于赵国。后华阳夫人说服安国君立异人作为继承人。孝文王薨后,异人成功返回秦国,成为安国君嗣子。

妻室:华阳夫人(约前296前230年),有宠,无子嗣

夏姬前240年),生秦庄襄王。

子女:子,嬴傒 秦庄襄王,嬴异人(前281年—前247年)



庄襄王

秦庄襄王(公元前281年—公元前247年),亦称秦庄王,嬴姓,赵氏,本名异人,后改名 (一作子楚) ,秦孝文王之子,秦始皇之父,战国末期秦国国君。秦庄襄王前249年-前247年在位3年。

简历:子楚早年曾在赵国邯郸作质子,吕不韦认为奇货可居,协助其成为秦国国君。东周君与诸侯图谋反秦,秦襄王派相国吕不韦前去讨伐,全部兼并东周土地。胜之,秦人保持阳人聚为周君底盘,以奉祀周祭。秦王派蒙骜进攻韩国,夺其成皋、巩县。秦国国界伸展到大梁,开始设置三川郡。二年(前248),派蒙骜攻打赵国,平定了太原。三年(前247),蒙骜进取魏国的高都、汲县。蒙骜又进攻赵国的榆次、新城、狼孟,攻占37座城。四月间发生日食。王龁攻打上党,始设太原郡。五月丙午日,庄襄王薨享年三十五岁,儿子嬴政登位,是为秦始皇帝。 秦王政灭六国称皇帝尊号后追封秦庄襄王为太上皇

妻室赵姬前228年)

子女:嬴政(秦始皇)

长安君成蟜:秦王政之弟,战国时期秦国公子,因封于长安,故号为长安君。后投降赵国

 



秦始皇

秦始皇(前259年前210年),嬴姓,赵氏,名政。秦庄襄王之子。秦始皇帝前246年-前222年。秦始皇帝(前221年-前210年)。

简历:出生于赵国都城邯郸,十三岁继承王位,三十九岁称皇帝,在位三十七年。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战略家、改革家,首位完成华夏大一统的铁腕政治人物。建立首个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采用三皇之、五帝之构成皇帝的称号,是古今中外第一个称皇帝的封建王朝君主。 秦始皇在中央创建皇帝制度,实行三公九卿,管理国家大事。地方上废除分封制,代以郡县制,同时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对外北击匈奴,南征百越,修筑万里长城,修筑灵渠,沟通水系。把中国推向大一统时代,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和世界历史产生深远影响,奠定中国两千余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他被明代思想家李贽誉为千古一帝

妻室:后宫数量众多。

子女:共有23子,留下姓名者四个。

长子:扶苏(前241前210),秦始皇长子(先秦时期男子称氏不称姓。虽为嬴姓,却不叫嬴扶苏)公子高、公子将闾胡亥(秦始皇幼子,第十八子,即秦二世)。有10个女儿,均无名字。



秦二世

秦二世胡亥(前230年-前207年),亦称二世皇帝,嬴姓,赵氏,名胡亥,秦始皇第十八子,公子扶苏之弟,秦朝第二位皇帝,前210年前207年在位。 秦二世皇帝(前209年-前206年)

简历:胡亥少从中车府令赵高学习狱法。秦始皇出游南方病死沙丘宫平台,秘不发丧,在赵高与李斯的帮助下,杀死兄弟姐妹二十余人,并逼死扶苏而当上秦朝的二世皇帝。秦二世即位后,赵高掌实权,指鹿为马,实行残暴的统治,终于激起了陈胜、吴广起义,六国旧贵族复国运动。公元前207年,胡亥被赵高的心腹阎乐逼迫自杀于望夷宫,时年二十四岁。始皇五十一岁去世,儿子胡亥登位,就是二世皇帝。三年(前207),诸侯纷纷起来反叛秦朝,赵高杀死二世,子婴为皇帝。

妻室:

子女:



秦子婴

秦王子婴(?-前206年),嬴姓,名子婴,或单名婴。扶苏嫡长子、秦始皇的嫡长孙。

简历:秦朝最后一个君主,在位仅46天。性格仁爱且节制。胡亥被弑后,赵高迎立子婴继位。子婴即位五天便设计谋杀赵高,并将其家人全部处死。刘邦进入关中,子婴向刘邦军投降,秦朝正式灭亡。不久,项羽率军抵达关中,便杀死子婴,并进行了大屠杀。

妻室:有一妻,姓字不详。

子女:有两个儿子,与子婴本人共同谋杀赵高,其姓名、事迹,皆失考。


总结


从黄帝到子婴,共经历54代61公,从黄帝大臣到秦帝国建立及其灭亡。


(中华朱氏网编辑部草稿)










 18 / 4

 



 

  • 最新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