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研究

图文热点

河北清河:张氏祖源地

来源:管理员| 上传者: 世界朱氏网| 2025/02/24 15:43:17 浏览量:515

1.png

一、中华张氏祖源地——清河

清河县位于河北省东南部,东靠京杭大运河,与山东省武城、夏津两县隔河相望,西邻威县,北与故城县、南宫市为邻,南与临西县毗连。

上古时期,清河为黄帝的活动地区。后来将清河之阳封给了黄帝之子张挥,为此,清河成为张氏的起源地和发祥地。夏禹时期,禹之父在此治水,筑建鯀堤,现今清河县小屯乡大堤村西有鲧堤遗址。鲧堤夜雨是清河八景之一。

2.png

商代时为王畿之地。1989年在清河县杜村出土一批青铜器,有鼎、爵、斝、觚等,这些都是商代贵族使用的重要礼器。这说明清河在商代王畿地区活动着一支方国或侯国。西周时期,清河为“甘泉市地”,甘泉是指这里有甜美的泉水,属邢国辖。春秋时卫灭邢后属齐国,后归于晋国,战国时期清河属赵国。

秦灭六国统一后,清河称为厝县,属巨鹿郡(治在今平乡县境)。清河之名,因水得名,《战国策》中记载说,张仪游说赵国时“奉告齐使,兴师渡清河”即为此地。《汉书·地理志》说汉王四年(前203)析巨鹿郡东部,“以郡临清水故号清河”建清河郡,并将清水之阳的清阳县作为王都,清河县境分为三县,即厝县、清阳、信成。清河郡即为清河县名的来历。

3.png

汉景帝中元三年(147),在清河境内建清河国。公元79年,汉章帝立长子刘庆为太子,因窦太后阻挠,不久将刘庆废为清河王,刘庆忧愤成疾而死,葬于清河。刘庆的儿子刘祜即皇帝位后对刘庆进行追封,并改厝县为甘陵县,将信成县、清阳县并入甘陵县,再置清河国,不久改清河国为甘陵国。献帝建安十一年(206)又改甘陵国为清河郡,甘陵县属清河郡。

三国曹魏时期,甘陵县属清河国。西晋武帝咸宁三年(277)在厝城西南置清河县,此为清河县名之始。北齐天保七年(556),移清河县治于信成故城并改武城县,属清河郡,原清河县析清阳县改称贝丘县。北周武帝宣政元年(578)于今清河城关老城址西北十里清河郡旧址置贝州。隋代开皇三年(583)武城县属贝州,开皇六年又改武城县为清河县。

唐武德四年(621)清河属贝州,天宝元年(742)属清河郡。乾元元年(758)属贝州。咸通元年(860)迁移贝州于故州东南十里,即今城关旧城。北宋时期属河北东路贝州,宋仁宗庆历八年(1048)平叛王则起义后,改贝州为恩州。神宗熙宁四年(1071)省将清阳县入清河县。

金代属大明路,因清河连年大水,故移恩州城于历亭县,即今武城县政府驻地。自此清河仅县存。元代清河县属中书省大明路。明代洪武六年归属中书省广平府。清代属直隶广平府辖。

4.png

民国时期,清河县属直隶冀南道,民国十七年直属河北省。1949年8月河北省人民政府成立后清河划归衡水专区。1952年又改属邢台专区。1958年曾改属邯郸专区,是年清河县并入南宫县。1960年邯郸专区撤销后南宫县归邯郸市管辖。1961年复设邢台专区恢复清河县建制,隶属邢台专区。地市合并后清河县改属邢台市辖。

清河有丰富的文化古迹,有世界文化遗产大运河(清河段)、贝州古城、清河古城、刘庆墓及各时期的文化遗址。清河人杰地灵,有宰相之乡、状元之乡之称。清河又是诸多姓氏的发源地或郡望地,有清河张、清河崔、清河房等8多个姓氏的起源、发展与这块土地有密切关系。

清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很多,有清河张氏文化、武松文化、金瓶梅文化三大文化。现有省级、市级、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11个。还有很多的非遗文化正在挖掘整理。

清河神符印制有着近200多年的历史,木刻套色印制分黑、红、黄、绿、紫五色。神符种类有13种,即龙牌、六佛头、冥衣(家堂)、灶王、小全神、大全神、马子(直符)、观音、上关下财、财神财母、花符(摇钱树)、财神、冥币等。神符种类多,图案线条圆滑,颜色鲜艳,具有艺术和美学价值。产品曾销往衡水的南部县市、邢台的东部县市、鲁西北地区以及东北、北京等地。

二、清河张姓发展史

清河县张姓是中国张姓的重要一支,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底蕴。

1. 起源与历史背景

清河张姓的起源与张姓的主要起源之一密切相关。据记载,张姓的始祖挥是黄帝之孙,因发明弓箭被封为“弓正”,赐姓张。挥的后代世居清河郡(今河北清河县一带),清河也因此成为张姓的重要发源地和郡望之一。

2. 清河张姓的地位

清河张氏在隋唐时期是显赫一时的名门望族,被视为张姓最重要的郡望之一。清河张氏的开基始祖为汉留侯张良的裔孙张歆。在历史上,清河张氏出了许多名人,如东汉名臣张堪、唐朝宰相张文瓘等。

3. 文化与祭祀

清河县作为张姓的重要发源地,每年都会举行盛大的祭祖仪式。农历四月二十八日被定为“中华张氏祭祖节”,全球张氏后裔会齐聚清河,缅怀始祖挥公。这一活动不仅是对祖先的敬仰,也是对张姓文化的传承。

4. 清河张姓的现代影响

清河张姓的影响力不仅限于古代,其文化传承至今。清河张氏的传统祭祀活动已被列入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当地重要的文化符号。

5. 人口与分布

清河张氏的分布与世系

清河县本地分布 清河县是张姓的重要聚居地之一,全县有张姓人口约4.71万,占全县总人口的10.51%。清河县的张姓主要分布在以下村庄:张广庄、双城集、张庄、李庄、罗屯、李六庄、军营、孙石佛、张武庄、王什庄等。此外,还有以张姓命名的村庄,如张家村、张屯、张宋庄、张花井等。

全国范围内的分布 清河张氏的后裔遍布全国,尤其集中在北方地区。当代张姓人口主要集中在河南、山东、河北三省,其次为江苏、四川、安徽、辽宁、黑龙江、湖北等省份。此外,清河张氏的分支还迁徙至南方地区,如江西、湖南、广东等地。

海外分布 清河张氏的影响力不仅限于国内,许多海外张氏家族也以“清河堂”为堂号,表明其祖先源自清河。例如,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的张氏公会每年都组织族人到清河寻根祭祖。

二、清河张氏的世系

起源与早期世系 清河张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黄帝之孙挥,挥因发明弓箭被封为“弓正”,赐姓张氏,封地在清河郡(今河北清河县一带),清河因此成为张姓的重要发源地。据《张氏宗谱》记载,张氏在战国时期已有祠堂立于清河。

重要分支与迁徙 历史上,清河张氏多次大规模迁徙。例如,西汉末年,部分张氏族人南迁至浙江、江西、福建等地。北宋末年金兵南下时,清河先民也向外迁移。明初,清河张氏的后裔还参与了“洪洞大槐树移民”,迁往全国各地。

当代世系与传承 清河张氏的世系传承至今,许多家族仍保留完整的族谱。例如,武汉新洲区的《张氏宗谱》记录了从明洪武年间迁徙至今的世系。此外,清河张氏的传统祭祀活动仍在延续,每年清明节,海内外张氏后裔都会到清河祭祖。

清河张氏的历史与现代影响

历史地位 清河张氏在历史上是显赫一时的名门望族,尤其在东武城县(今清河县一带)的张氏分支最为显赫。清河张氏的总堂号为“清河堂”,象征着其作为张姓祖居之地的重要地位。

现代影响 清河张氏的传统祭祀活动已被列入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重要的文化符号。此外,清河县作为“天下张姓出清河”的圣地,吸引了大量海内外张氏族人前来寻根问祖,促进了文化交流与地方经济发展。

清河张氏的分布广泛,世系传承清晰,其历史与现代影响深远,是中华姓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信息来源:网络,编辑部整理)

2025年2月24日


  • 同一个世界,追求不同的境界,世界朱氏网追求:创新、文明、祥和、拼搏!

  • 用一句话点亮人生,用一本书治愈心灵,用一场演讲改变世界,让地球变得更美好!

  • (有事找站长,支持世界朱氏网,长按扫码)

  • 寻根问祖,查找家谱,就上朱氏家谱库,联系微信:19819884266。

  • 微信图片_20220804184831.jpg

  • 寻根问祖、编修家谱,传播朱氏文化,品“中华朱氏酒”、“朱府囍酒”。济南炎黄朱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19819884266。

  • 朱府囍酒.jpg

  • 中华朱氏酒9.jpg


  • 最新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