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研究

图文热点

颍淮朱氏起源及名人介绍

来源:管理员| 上传者: 世界朱氏网| 2020/05/12 10:39:40 浏览量:2958

朱顺帮 安徽朱氏 

朱寨位于阜南县城东北部,东至颍上六十里铺,南接阜南张寨,西邻许堂,北与阜阳王店等毗邻。 颍淮朱氏(朱寨)是茶院朱氏朱师古大儿子朱古训在金陵朱氏的后裔,经金陵(唐末)昆山(北宋)后迁居山东滕州(迁入年限不详)。朱汝昌始祖于明洪武三年(1370年),响应明政府移民垦荒令,由山东兖州府滕县迁往颍州府,定居于颍州府东南黄沟北岸(现袁集朱小庄附近),迄今已有600余年。相传清朝初期朱姓在此建寨,后兴集,故名朱寨。

1.jpg


朱寨朱氏始迁祖(一世祖)朱汝昌,字启运,号开祥,配李氏、继陈氏,生四子一女。长子朱恒昌(二世祖)配陈氏,合葬始迁祖朱汝昌右侧,其后人迁居固始朱集、陈集,后人约7万人。次子朱恒士(二世祖)配张氏,生一子朱守义,三世祖朱守义配徐氏、继李氏,共生九子,朱寨朱氏二门支系被称为老九门,又分支利辛王市,至2020年大约有15万人。;三子朱恒心(二世祖)配王氏,迁居太和旧县镇,葬于旧县镇西南八里朱家营,后人约8万人。 

2.jpg


朱寨朱氏家族原建有祠堂,位于朱寨北,建于清嘉庆年间,由朱氏第15世裔孙朱凤鸣发起建造,主体是三进两层院落,占地10余亩。同时还建有专门看护祠堂的院落一座。1910年,第18世裔孙朱炎昭倾一生积蓄,重新维修。遗憾的是,朱氏祠堂于20世纪70年代被拆毁,现有意重修。朱寨朱氏宗祠大门曾有一副对联:“紫阳分世业,颍水润书田。沛国延世泽,槐里振家声。”大殿内也有一副对联:“沛国家声旧,颍州门第新。常思先世德,惟愿后昆贤 。

3.jpg


历史名人:(1)15世裔孙朱凤鸣,清乾隆年间(1711-1796)考中举人,后在家乡牵头,积极筹措,出资一半,建起了朱氏祠堂。 

(2)16世裔孙朱品山,朱寨宋家湾人,清咸丰年间(1850-1861)参加洪秀全农民起义,为起义军在阜阳重要将领。 

 (3)18世裔孙朱炎昭,字鸿升,号飞仙,朱寨常白庄人。清光绪年间(1875-1908)举人,曾任郑州东里学院学正,卫辉府教授。朱炎昭一生极其厌恶“堕落宦海苦奔波”、“大吏谒来折腰多”的幕僚生活,一生潜心于诗书画,多有精品佳作传世。朱炎昭的诗词有《飞仙东游记》、《蔬香阁诗草》传世。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皇帝敕封其父朱依中为修职郎,封其母王氏为八品孺人。

4.jpg


 当我们回眸历史、追忆往昔,将目光投向漫长的姓氏发展史时,所看到的是既有辉煌也有衰落。作为中华民族的主体姓氏之一,朱姓族群在历史上的迁徙,基本上与整个中华民族的迁徙、移民历史同步,在今日,我们朱氏族群更要团结一心,为宗族、为国家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安徽朱氏,朱明推荐)

  • 最新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