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生、生员(秀才、茂才)、贡生、举人、贡士、进士、状元,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逐级向上层次考试录取者的称谓。
古代的科举是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创于隋朝,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科举。
一、童生:古时的读书人,首先必须经过童生试,方可取得参加科举考试的资格,在科举考试未考取生员以上功名之前,俗称白衣,(《水浒传》梁山第一任寨主王伦,绰号“白衣秀士”,就是没有功名的文化人)。即使读书到八十岁,成为白发老翁,未考取生员,也是童生。
二、生员:县试、府试、院试,须童生参加,录取者称为生员,开始获得功名(生员,俗称秀才,忌讳刘秀又称茂才。院试,由省学政主持考试。生员又分为廪生(获得政府膳食供给待遇)、增生、附生(没有政府膳食供给待遇)。秀才,古代读书人首先要考取童生的资格以后才能中考秀才,考取了秀才才有功名在身,可免除徭役继续学习。
三、贡生:生员中选拔出的优秀者,可以入最高学府国子监学习者称为贡生。生员只是取得入县、府学校学习资格;拔贡,只是向上层考试资格,不得出仕为官,但可享有免除徭役、见官不拜,状子直呈,罪不用刑等特权。生员向上考试不第,可搞教育办私塾,或去府、州、县衙役为吏,做文臣武将幕僚等。
四、举人:省级乡试(秋闱)。古时,乡试每三年举行一次参加乡试的考生必须是贡生,录取者为举人。考中了举人才有资格当官。举人的第一名叫解元。举人除有向上层次考试外,享有免除赋税徭役的特权待遇。有些土财主也会给其土地等好处,例如范进。举人就可以出仕为官,多为府、县教学、主簿一类的八、九品的佐官。
五、贡士:是会试及格后获得的考试资格,参加考试的前提必须是举人。朝廷礼部主持,于省级乡试的次年举行(春闱),录取者为贡士,贡士的第一名称会元。一般贡士不授官出仕,可取得参加殿试资格。
六、进士:只要通过尚书省举行的考试,考取者称为进士。进士一般由皇帝主持殿试后,最终决定名次。录取的贡士,分等定级,皆称进士,分为三甲:一甲三名,状元、榜眼、探花,进士及第;二甲若干,赐进士出身;三甲若干,赐同进士出身。进士,只有状元高授六品官,其他皆大致为七品官。
(信息来源:网络)
热烈欢迎参加山东省历史学会邾国文化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
(有事找站长,中华朱氏网,长按扫码,19819884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