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研究

图文热点

祊城故城址——临沂地区的古城(四)

来源:管理员| 上传者: 世界朱氏网| 2024/12/13 09:58:22 浏览量:456

1.jpg

祊城故城址——临沂地区的古城(四)

祊(bēng)城故城址在今费县。关于祊城的记载不多,史料记载古城遗址在鄪邑东南约52里。由于费县县迁移,祊城的具体位置可能存在争议,有观点认为祊城故城址在今费县城正东37里的位置。

周宣王二十二年,即公元前806年,宣王封其胞弟友于郑(今陕西华县东方),史称郑桓公,同时又将位于鲁国东部鄪邑东南的邴邑赠给他作为祭祀泰山的汤沐邑。因而,邴邑的作用又与祭祀活动高度关联,作为郑国为邴邑的享用者。祊古时指宗庙门内的祭祀,故又称之为祊邑。

《左传·隐公八年》载:郑伯请释泰山之祀而祀周公,以泰山之祊易许田。三月,郑伯使宛来归祊,不祀泰山也。意思是说公元前715年,郑伯请求废弃对泰山的祭祀,而改祭祀周公。祊本是郑国祭祀泰山之邑,郑用泰山旁的祊地交换鲁国的许田。三月,郑伯派大夫宛来鲁国致送祊地,表示不要再祭祀泰山了。三月庚寅(二十一日),鲁国进驻“祊”地。

2.png

祊邑距郑国尚远,为何却是郑国的飞地呢?原来周朝时期,天子祭祀泰山时,诸侯要陪同,沿途的衣食住行,以及祭祀活动的用品,全部带到泰山处极不方便。故而诸侯国在泰山附近都有的专用封地,封地每年的收入物产就用在祭祀泰山时,这就是诸侯国在泰山周围有封地的原因。

这个事件的背景是自平王东迁后,祭泰山的活动搁浅,郑国的祊邑存在的意义就不大了。郑庄公打算吞并许国,从而提出以一块晶莹无瑕的玉璧和祊城换许田。最终于鲁桓公完成此交易。

西汉初年置费县,移治祊城,元魏太和间移于阳口山,隋开皇间复移入祊城。

注:

所谓古城遗址,就是古代城市被毁以后留下的废墟。因为古代城市既是行政机构的所在地、官僚贵族的居住地,同时也是手工业、商业比较集中和发达的地区。因此从许多古城址中可以看到当时城市规模、建筑特点,在这些遗址中发现的生产工具、生活器皿、钱币等,也能佐证这些城市的当时样貌。

临沂地区有很多古城遗址,这对研究当地古代社会有着重要的意义。重要的城址有——费城故址、武城故城址、南武阳故城址、方城遗址、西汉东安县城遗址、东汉末年的东安郡遗址等。

(信息来源:网络)

世界朱氏网编辑部

2024年12月13日

  • 最新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