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2年,济南发生了一件大事。当时,这件事或许并不算太大,做出决定的人也没有想到,这件事深远地影响到了今天。
这一年,济南开了一个会。会上决定,将小学七年改为六年,中学四年改为六年,初中和高中各三年。当时正在济南新育小学读书的季羡林第二年毕业,爱吃油旋的他还不知道,提议“六三三”方案的人里,有一名三十一岁的年轻学者,姓胡名适。
这至少是胡适第三次来济南。两年前,他陪同在哥伦比亚大学留学时的老师杜威来过,主要做翻译,但掩饰不住自己的锋芒毕露,最后的招待晚宴上,他当众驳斥了山东省教育厅厅长,搞得气氛有些紧张。三个月前,他也来济南参加过一次会议,行程远比第一次要愉快。那次一同来的,还有北大校长蔡元培,他们住在非常高档的石泰岩饭店,在经一纬二路口,是这座城市最早的西餐厅,分前后两个院,前面是两层楼房,后面是平房,有五六十间,可住宿,房费每天四到八个大洋,相当于北大图书馆助理管理员的月薪。
石泰岩的店主是德国人,各式菜品中,牛肉和香肠尤其突出。店里的大厨最擅长制作黑森林火腿肠,肉从附近的万紫巷商场(今天依然在原址)进货。
做出的香肠玫瑰色,切成薄片,平整坚挺,鲜香醇厚。想必胡适也应吃到,但他并没有留下评价。十五年后,一位德国人路过此处,在自己的日记里称赞了这家西餐厅:“香肠香肠好香肠,济南府有好香肠;牛肉牛肉小牛肉,济南府有好牛肉……”那时,卢沟桥事变爆发,正在北戴河度假的他和妻子从天津坐船到烟台、青岛,又坐火车到济南,辗转回南京。他没有想到的是,到了南京不久,就发生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那些日子,他和一些传教士、教授、医生等人共同发起建立“南京安全区”,让二十多万中国平民暂时栖身避难。在他那本著名的《拉贝日记》里,济南的美味之后没几页,就是亲眼目睹的日军暴行。
二
第二次来济南,让胡适最为惊奇的是这座城市报业的发达。当时人口不足五十万的济南,竟有十几家大大小小的报馆, 《法报》、《商务日报》、《平民日报》、《山东时报》、《大东日报》、《大民主报》、《大鲁日报》、《群商日报》等十三家报馆共同设宴招待,在经三纬五的商埠公园里,一家叫做海国春的西餐厅。
海国春对胡适来说,显然没有鲁菜更对口味。在北京时,他去得最多的,是八大楼之首的东兴楼,绝对是正宗的鲁菜馆子。他不光喜爱那里的油爆虾仁、酱爆鸡丁,对肝尖腰花之类的下水也赞不绝口。到了济南,鲁菜当然少不了,这次商务印书馆济南分馆做东,在二马路上的百花村,民国文人范烟桥对百花村的评价是“如北地胭脂,未经南化”,说明口味正宗,招牌菜有奶汤蒲菜、清炒虾仁、清汤燕窝等,让胡适大快朵颐,第二天又专程去吃了一次。
这次在济南的一周,胡适去参观了建于清末的广智院,那里有一副巨大的鲸鱼骨骼,还有各种精心设计的模型以及文物。
胡适留心看了广智院每天统计的参观人数,“自四月二十六日起,至今天(七月七日)共七十日,计来游的有七万九千八百十七人。”
广智院在今天的齐鲁医院里,平常大门紧闭,很少有人知道,这处寂寥院落,曾是山东最早的博物馆。从清末开馆以来,就闻名全国。络绎不绝的参观者里有坐轿子的达官贵人,也有赶着驴车的贩夫走卒,门口的“车位”和今天一样紧张。有位民国作家曾在自己的作品中描述:“去济南的人,山水的胜景少领略一点倒不要紧,可是广智院是不能不去参观一下的。”
十年后,在济南教书的舒教授常去广智院,那里离他住的小院子不远。他在一篇散文里总结了广智院的性质:“是历史地理生物建筑卫生等等混合起来的一种启迪民智的通俗博物院。”只是,这篇散文远不如他另外一篇流传更广,那篇散文篇幅也不长,却让济南的冬天被天下人向往。
胡适也感受过济南的冬天。他第一次来济南,就是隆冬季节。第二次来济南,正好是夏天,恰好,全国农业讨论会也在济南举行,胡适和梁启超、黄炎培也见了一面。
济南的名胜里,梁启超最喜欢的是灵岩寺。这一次,他在千佛殿的泥塑前留连忘返,还留下了“海内第一名塑”石碑。
他的老师康有为最爱华不注山,在一年后,甚至撰文提出应迁都到华不注山前,当然,这不管是在当时还是现在,都显得不太靠谱。
梁启超和胡适在济南邂逅这次,在大明湖畔的山东省议会礼堂,作了一个演讲,题目叫《教育与政治》。
他确实是天生的政治家,不过,同样这个地方,十年前,站着另外一位政治家,似乎更有激情:“以人民为民国主人,既为主人,应有为主人之资格,为主人之度量。政府为人民之公仆,既为公仆,必须主人之信任,然后可以有为,否则进、退失据。要之,政府既为人民所建设,不可不信任政府……”
不管是梁启超、康有为,还是胡适、蔡元培,他们在济南都远达不到这位政治家受到的礼遇。听说他来,在火车站等候迎接他的,就有一万多人,包括党、政、军、学各界代表,还有市民群众。据《民立报》报道:“道旁观者若睹,争欲识先生面,附近车站一带几无隙地。”
后来,先生去世后。胡适在济南去过的商埠公园,以先生之名,改为中山公园。很多年后,我在那里讲过一次先生和济南的故事。
孙中山先生那次来,住在津浦铁路北段总局驻济办事机构所在地,是座立面呈“凸”字形的德式建筑,位于馆驿街西口、纬一路西侧。胡适第三次来济南时也住这里,当时津浦铁路完工,此处改名位津浦铁路宾馆,正式对外营业。胡适觉得很不错,“这家宾馆,开张不久,建筑还好,陈设也很好,在北京也只有少数能比得上它。”
一年半之后,这家宾馆迎来了印度诗人泰戈尔。
三
泰戈尔访华,是应胡适、蔡元培、梁启超等人之邀。不知是否是因为他们的缘分,还是这座城市对文化的热情,济南成为其中重要的一站。在这里,泰戈尔做了三次演讲,正谊中学的学生季羡林听过,那时他对诗歌和印度都所知甚少,却认定泰戈尔是个伟人,或许这对他后来研究印度语和梵文产生了启蒙,但中学尚未毕业的他完全听不懂泰戈尔的话。
担任泰戈尔随行翻译的是徐志摩。在徐志摩为泰戈尔翻译的过程中,坐在台侧的一名眉清目秀的姑娘常有异议,出现这种情况,徐志摩就走过来,和她商讨一番,再上台进行对译词的纠正。彼时的徐志摩已名满天下,有一次,听众强烈要求他朗诵自己的新作,坊间传说,他朗诵了那首《你去》:
你去,我也走,我们在此分手;
你上哪一条大路,你放心走……
直到距离使我认你不分明,
再不然我就叫响你的名字,
不断的提醒你有我在这里
这首诗是他写给那位叫林徽因的姑娘的,结尾是:“有那颗不夜的明珠,我爱你!”当时,林徽因已经许配给一同来济南的梁思成。徐志摩让泰戈尔代为求情,却没有使林徽因动心。泰戈尔也爱莫能助,只是作了一首诗:
天空的蔚蓝,爱上了大地的碧绿。
他们之间的微风叹了声:“哎!”
那是林徽因第一次来济南。她万万没想到,这名深爱着自己的诗人,济南不光葬了他的心,还葬了他的身。
1931年11月19日,徐志摩搭乘中国航空公司的一架“济南号”邮政班机,从南京飞往北平,要去参加当晚林徽因在协和医学院礼堂举行的学术讲座。上午11点35分,飞机飞至济南上空时,遇到大雾。为寻找航线,驾驶员不得不一再降低飞行高度,飞机不幸撞到今天济南市长清区的西大山,机毁人亡。
次日清晨,林徽因就从《晨报》看到了这一消息,执意赶往济南探视。她当时体弱多病,又有孕在身,家人和亲友都担心她无法承受惨痛的场面,一再劝阻。最后,梁思成从北平赶到济南。去事故现场收尸时,梁思成带去了林徽因连夜亲手制作的希腊式铁树叶小花圈,林徽因特意把她珍藏的一张徐志摩照片镶嵌在花圈中间。
徐志摩纪念公园奠基时,我恰好去了。回到酒店,我还向现场讲话的牛汉先生求了一幅字:爱情诗经。或许,那代人之间的爱情,如诗,如经。
后来,在给胡适的信中,林徽因回顾与徐志摩的感情:“这几天思念他得很,但是他如果活着,恐怕我待他仍不能改的。事实上太不可能。”
四
胡适想必难理解林徽因这种复杂的感情,他的行程排得很满,尤其是出差在外地,时时刻刻都在忙个不停。比如,1922年10月9日,他坐火车从北平出发,到济南站,已是晚上10点多。第二天,他全天闷在津浦铁路宾馆写《除非》一文,反复修改到晚上。期间,傅斯年的同学聂湘溪来找他谈事情,晚饭后,他又去拜访教育界人士,顺便绕行了几条繁盛的街。
11日上午,他接待了几位朋友,又给蔡元培写了两千多字的长函,下午在第八届全国教育会联合会上作演讲。那个会开得火药味十足,浙江代表许倬云上台痛骂教育部。12日,胡适终于忙里偷闲,雇船游了大明湖。
胡适对大明湖的印象平平,他到了历下亭、北极阁、张公祠、汇泉寺,因为风太大,他连铁公祠都没有去,最大的收获是写了一首诗:“哪里有大明湖?只看见无数小湖田,无数芦堤,把一片好湖光,划分得七零八落!”
风大或许只是借口,胡适应该是受了蔡元培的影响。蔡元培的女儿曾“带了《老残游记》去游大明湖,看到第二回写铁公祠前千佛山的倒影在大明湖里,她不禁失笑。千佛山的倒影如何能映在大明湖里呢?即使三十年前大明湖没有被芦田占满,这也是不可能的事。大概作者有点误记了罢?”所以,胡适在《
这一点,胡适的考证是偏颇的。十二年后,郁达夫来济南,就清楚地看到了佛山倒影。他在日记里写 :“大明湖的倒影千佛山,我倒也看见,只教在历下亭的后面东北堤旁临水之处,向南一望,千佛山的影子便了了可见。”
郁达夫来济南时,吃了泺口供应的黄河鲤鱼,小清河两侧种出的粳米,最让他恋恋不舍的,是大明湖的蒲菜。
逛大明湖时,望着眼前的菰蒲莲荷,他还在回味:“蒲菜、莲蓬的味道,的确还鲜。”在他身边的,是“杭州第一美人”王映霞,作为郁达夫的夫人,此时他们的感情还甚为甜蜜,不知看惯了西湖的她是否喜欢此处,然而,对于他们的感情来说,未来的岁月远不会像大明湖那样风平浪静。
胡适那次逛完大明湖,去司家码头的雅园饭庄吃饭。当时,雅园有一种“自磨刀”的吃法,每人两块大洋,由堂倌随意来安排肴膳,“四盘八菜,清冽可口”。不过,雅园最有名的,是烤乳猪,山东某军阀娶儿媳时,在这里大摆宴席,上了这道菜。《老残游记》写到,山东抚台送老残的一桌酒席中,就有“烧小猪”,不知道胡适是否也用嘴巴考证了。倒是后来,臧克家对雅园的烤乳猪十分难忘,“济南的烤整猪,蒲菜炒肉,我都尝过,至今皆有美好的回忆。”
在雅园饭店吃了午饭,从下午五点开始,胡适执笔起草新学制方案,到凌晨一点半。第二天一早,胡适继续审定并誊写草案,随后拿给刚到济南的黄炎培过目,和黄炎培一起吃了顿饭,下午,大会针对这份方案,讨论了一下午。傍晚,胡适实在太困顿了,去理发的时候都睡着了,最后洗头时,胡适让师傅用冷水,觉得这样可以清醒一下。
五
只是,清醒之后的胡适,觉得有些无聊。这天晚上停电,他觉得无事可做,就去考察一下济南的“红灯区”。引用他日记里的话:“看看济南的窑子是个什么样子”
胡适去的地方叫济源里,在纬七路和纬八路之间,南抵经四路,北接经三路,有一条名为大生里的小巷,当年是著名的红灯区。其中有名的有“红楼”、“凤楼”、“月楼”、“安乐”、“红珠”、“爱玲”、“三荣”等,这些妓院大部分都是扬州帮所开。
从胡适的住所,走到济源里差不多要半个小时,可见胡适这一天虽疲惫,但兴致还是颇高。
胡适在日记中并不避讳这些,他说那天进了三家妓院,可能因为他见惯了繁华,觉得济南的妓院过于简陋。“都是济南本地的,简陋的很,大都是两楼两底或三楼三底的房子,每家约二人至四人不等。”由于这一天停电,妓院里点的是油灯,昏黄的光线让胡适不太适应,“十时半回寓,早睡。”
推断一下时间的话,胡适去理发的时候是傍晚,在十月份的济南,应该是六点到七点之间,按七点计算,理发最多半个小时,十点半回来,再减去来回一个小时的路程,胡适在妓院呆了两个小时左右。
年轻就是资本。
六
这一次,胡适在济南停留的时间最长,大概得有十天。他还去了黑虎泉和千佛山,他对黑虎泉的印象和后来的郁达夫恰恰相反。或许是期待太高,他对黑虎泉印象比较平常,不像郁达夫,认为“家家泉水,户户垂杨的黑虎泉一带,风景最为潇洒”。
倒是千佛山,给胡适带来了极好的印象:“千佛山很好,山上有寺,有隋开皇时造像。我们爬上山顶,可望见济南全城、黄河及泰山一角。我们坐在山顶上大谈,很高兴。回到寺里,又大谈。一时半下山,到和丰楼吃饭,又大谈。”
其实,胡适来济南并非这三次。可以考证的,还有1931年的一次短暂之行。那次他来济南和何思源会面,做了一个演讲。1934年,胡适再次路过济南,在一辆呼啸的火车上,胡适记下:“七点过济南,披衣起来,望车窗外清晨景况,凄然有感。”
那一年的胡适心情有些黯然。在第二年的上海《东方杂志》“新年特大号”上,胡适发表了一篇题为《关于民治与独裁的讨论》的文章,流露出对当前时局的失望、对政局的不满以及对政治改革的不同意见。
很多年之后,听新裤子乐队在唱:“没有文化的人不伤心——”不知为什么,我突然想起了胡适先生。不知道济南这座城市是否让他伤心过,还有那些让人敬仰的民国大师,你们会伤心吗?
附:
1949年10月,爱国华侨陈嘉庚在从北京返程途中在济南专程下车,慕名赶往广智院参观,大受启发,一回到厦门老家他便买下了一座小岛,于1950年兴建起一座以教育为功能的博物馆,起名曰“集美鳌园”。
1992年,胡适、蔡元培、康有为、梁启超等人来济南时的津浦铁路济南站被拆除。它曾是亚洲最大的火车站,被战后西德出版的《远东旅行》列为远东第一站。
1997年,济源里八卦楼完全拆除,“第一楼”就此全部消失。如今的济南地标“第一楼”,以形状独特闻名。
2009年3月,有着近60年历史的中国电影院被拆除,7月,普利街14处老建筑倒下。
2010年4月,苗家巷独具晋商特色的济南版“乔家大院”消失。
2011年4月,被列为近现代重要史迹的宽厚所街58号院一个多小时被夷为平地……
图片来自网络
参考书目:《胡适日记》《郁达夫游记》《季羡林文集》《拉贝日记》《济南快览》等。( (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