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研究
文史类>
自然类>
社会类>
经济类>
综合类>
学习类>
福建安溪朱氏
后山村坐落于镇区中心,与宅内、古山、东宅三个村屯居,统称内坑街。距镇政府办公地偏北2公里,泉厦高速公路过境本村1.7公里。以朱姓氏聚居至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解放前中共泉州中心县委曾在此设立,为晋江市革命老区基点村之一。 据《晋江县志》载,明朝时内坑谓之桔里,属六都。后山,因位置偏西亦称六都桔里西兴。民国33年属熊山保护区,建国后,1956年属内坑镇 ;1959年属安海公社内坑大队,1961年划属内坑公社后山大队;1984年变更为内坑镇后山村委会。 后山村地处外曾溪上游,约于元末,朱氏入闽始祖朱玑第十六世裔孙朱让为谋生计,偕堂弟朱询携带妻儿,自莆田黄石井埔村,举家南迁,先惠安北石头,继泉州城西郭崎,终择桔里,卜后山,辟西与境,以居山之麓而命村名“后山”。
“中华朱氏学雷锋服务志愿团”(暂用名)工作开展情况
各位朱氏宗亲,各大朱氏组织: 近年来,国家推行脱穷扶贫攻坚计划,全国各地朱氏宗亲积极响应,针对各地区存在的朱姓贫苦户和极端贫困宗亲进行力所能及的援助,这是新时期发扬中华朱氏互帮互助精神的具体行为,其精神高尚,其行为可嘉! 为把全国朱氏宗亲奉献的爱心行动联合起来,汇集成“川”,中华朱氏网拟依托《雷锋》杂志、《学雷锋网》和“学雷锋精神万里行组委会”,拟成立“中华朱氏学雷锋服务志愿团”。
项城袁氏(袁世凯家族)
河南省项城袁氏起源于汝南,后有十三世祖持衡公迁于项城,于是持衡公便成为项城袁氏的一世祖。 持衡公从汝南郡汝阳(今河南省商水县平店乡龙宿桥村)迁到项城年湾村(今老项城),为袁氏最初的居住地。三世祖步月公谐子学诗,学礼,又从年湾迁到秦坡村(今项城市永丰乡秦坡村)。当时秦坡村人烟希少,地处低洼,野草丛生,。步月公父子三在此开荒拓土,春播秋种,在此生活。
朱氏堂号及其分布
1·朱氏折槛堂、人员主要分布:江苏、浙江、福建、湖南、山东、安徽、河南、广东、广西等地。 2·朱氏沛国堂:以郡望为堂号,人员分布:江苏、浙江、福建、湖南、山东、安徽、河南、广东、广西等地。 3·.朱氏念祖堂:折槛堂古沛朱氏分支堂号人员分布:江苏沛县、铜山、丰县,山东微山、藤县、济宁、枣庄,安徽萧县、淮北等地。
好书推荐l《洪洞大槐树移民志》
张青,笔名张凡,生于1956年10月。1982年毕业于山西大学历史系,获历史学学士学位。1991年任洪洞县县志办主任至今。发表有《洪洞古大槐树处迁民考略》《苏三监狱史话》《广胜寺古庙会》等论文及文章;编著有《山西洪洞大槐树》,与林中园合著有《洪洞古大槐树志》《寻根在洪洞》;编著有《历史名人咏洪洞》,编辑有《洪洞名胜与传说》,编纂有《苏三监狱志》;点校有《洪洞县志》(民国版)、《赵城县志》(道光版)、《洪洞县水利志补》(民国)《增广洪洞古大槐树志》(民国版)等书。
2023-09-01
焦新平:简论中国姓氏文化的发展
而中国的姓氏文化是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涌现出的一颗最璀璨的明珠,它的诞生和形成并非偶然,换句话说,它的出现和发展是历史的演变,社会关系的必然。 姓氏文化的魅力,可以比似烟花绽放般的绚烂,泰山屹立般的庄重,黄河波涛般的渊源流长!在承续中发展,在发展中传承,它是文明与智慧的交融,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重要的力量源泉。 纵观世界历史,许许多多的国家,它们的历史的古代文化早已无影无踪,甚至连创造他们的种族都已销声匿迹,它们的:“远古文化”已成为“远故文化”,而我们中国的姓氏文化历经几千年而不衰,始终延续和发展着,生命力极强,这样族群的姓氏文化一直是代表着中国传统的、宗族观念的、主要外在的表现形式。在中华民族文化的同化和国家统一上是独立的,是民族凝聚力的重要作用。
2023-05-16
苍山老历史|中国军人在向城-兰陵-横山-鲁坊血战日军
2023-05-15
1904光绪三十年榜眼 :朱汝珍
1904光绪三十年甲三鼎甲(状元 榜眼 探花)刘春霖、朱汝珍、商衍鎏
2023-05-11
蔡蕃|集水利古籍大成的《中国水利史典》
2023-05-06
安徽蒲广德老人百岁寿诞贺信
2023-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