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推荐】朱熹与缙云渊源
来源:管理员 | 上传者: 中华朱氏网 | 2019/10/30|浏览量:1358
吕丰平
朱熹告上司 始结缙云缘
据考2006年《浙江方志》: 宋代理学家、教育家朱熹(1130~1200)曾经两次到过缙云。
第一次是在南宋淳熙九年(1182),朱熹自台州来到缙云。据束景南《朱熹年谱长编》所载,他在这一年的八月十八日离开台州,“二十二日,巡历至处州缙云县”。但他何时离开缙云却没有记载,只说在“九月四日,巡历到遂昌县”。在这12天时间里,他还巡历过处州府城和松阳两地。按古路里程,缙云到处州府城,即丽水40多公里;处州府城到松阳60多公里,松阳到遂昌20多公里。也就是说,从缙云经丽水过松阳到遂昌,至少得五六天,加上巡历所需,朱熹在缙云停留时间多不过五六天。据史志所载,朱熹在这短短的五六天时间里,既游览了秀山丽水,又在独峰、美化两地讲学,而且收留了陈氏两兄弟、朱氏六兄弟为门生弟子,可谓不虚此行。
朱熹是酷爱山水的。民国《福建通志·朱熹传》就说他“闻有佳丘壑,虽迂途数十里,必往游。携尊酒时饮一杯,竟日不倦。” 所以他一进入缙云,就被缙云仙都、雁门山等地的旖旎风光给深深迷住了。在仙都独峰讲学期间,他写有《追和李士举过徐氏山居韵》一诗,其诗云:
出轴孤云意自闲,不妨王事任连环。
解鞍盘礴忘归去,碧涧修筠似故山。
朱熹在缙云,影响最大的还是讲学。在留存至今的缙云所有古文献中,只要事关文化、教育,几乎没有不写朱熹在独峰、美化两地讲学的。清光绪《缙云县志》记载独峰、美化两书院如下:
独峰书院:在县东三十里仙都山独峰前,朱子持常平节来憩此,有 “碧涧修筠似故山”之句,盖爱其山水似武夷也。
美化书院:在县东六十里美化乡金竹,朱子尝偕其徒朱庆弼、朱庆朝讲道其地。
其实,独峰、美化两书院,都是在朱熹讲学以后建立的。独峰书院建于南宋嘉定年间(1208~1224),“郡人叶嗣昌创礼殿,为讲肄之所”,名为独峰书院。咸淳七年(1271)县人潜说友于旧址进行扩建。其后书院屡经兴废,至清光绪元年(1875)迁址于好山之麓至今。
美化书院始建于南宋嘉熙年间(1237~1240),先是由县令陈大猷“以俸易其地”,但是书院尚未建成,却离任而去。后来由县尉陈实续建而成。元代时屡经兴废,而且一度成为浙江全省有名的书院之一。但明清时书院已经倾废,而今仅存遗址。
朱熹在独峰、美化两地讲学期间,先后收受陈邦衡、陈邦钥两兄弟和朱庆弼、朱庆国、朱庆辅、朱庆朝、朱庆佐、朱庆邦六兄弟为门生。据清顺治《义阳朱氏宗谱》(金竹)所载,六兄弟中,朱庆弼、朱庆朝为进士,朱庆国为举人;朱庆朝时任天台县令。
值得一提的是,明嘉靖四年(1525),知县方时雨建立五云书院,在其中专门设立朱子祠,正中供祀朱熹神像,旁祀高足弟子黄直卿和蔡元定,缙云的弟子陈邦衡、陈邦钥也在陪祀之列。提学万潮在《五云书院记》中写道:“方子为是役既足特书,而崇祀文公,又所以昭示趋向,诸士子旦夕瞻仰有余师矣!”
然而游览也好,讲学也罢,都不是朱熹此行的主要目的。对此,元至正八年(1348)陆性定《仙都志》有如下记载:
淳熙壬寅(1182),晦庵朱先生持常平节,上疏劾台守,未报,徜徉于此山,以伺朝旨。有“于此藏修为宜”之语。
于此可知,朱熹是因为“上疏劾台守”,就是上书朝廷,弹劾台州太守。朝廷“未报”,而来缙云“侍旨”,也就是等待朝廷批复的。
朱熹第二次来缙云,是淳熙九年(1182)十一月,他再次奏请奉祠以后。次年一月,他又得以主管台州崇道观。从崇安赴台州途中,他再次路过缙云。此次来缙云,无论《宋史》,还是年谱,都未见有什么记载。清光绪《缙云县志》也仅载有陈邦钥所写的《送考亭朱夫子赴天台》一诗。其诗云:
羸马踏残月,荷策登泮宫。
入门见先生,先生何从容。
循循善诱能启下,青蒿因得附长松。
短檠相对三百六十夜,高谈雄辩磊落沃胸中。
吾王求士苦匆匆,未许先生久卧龙。
乘骢直上天台路,只缘此去何由从。
呜唏吁,
小斋从此冷如水,齑盐朝暮怏怏尔。
空留绛帐照孤灯,窗外西风起寒苇。
从上可见:朱熹在南宋淳熙九年(1182)和次年两次到过缙云,为逆向而行。第一次是自台州来到缙云,八月十八日离开台州,二十二日巡历至处州缙云县,九月四日,巡历到遂昌县。在这十二天时间里,朱熹在缙云停留时间多不过五六天。第二次是在淳熙九年(1182)十一月,他再次奏请奉祠以后,于次年一月,他又得以主管台州崇道观。他从崇安赴台州途中,再次路过缙云。既是告状得胜而回任,公务要紧,肯定不便久留,史料记载也不详。
朱熹两次来缙云,逆向而行。第一次淳熙九年八月:时任“提举浙东常平茶盐公事又主管台州崇道观”的朱熹由台州出发,通常途径为:台州——仙居(皤滩)——苍岭古道——大塘——唐市——金竹村(雁门山)——壶镇——仙都——五云——丽水——松阳——遂昌……【经考,在苍岭古道与金竹之间还有一条路线可走:苍岭古道——普通岭——大岩坑——金竹村。殊途同归,只是稍远了些。】
第二次淳熙十年一月,他奏请奉祠以后,回任主管台州崇道观。由福建建阳崇安出发,途经线路通常为:建阳崇安——温州——丽水——括苍古道(桃花岭)——五云——仙都——壶镇——金竹村(雁门山)——唐市——大塘——苍岭古道——仙居(皤滩)——台州。【经考,在金竹与苍岭古道之间还有一条路线可走:金竹村——大岩坑——普通岭——苍岭古道。同样是稍远了些。】
现考金竹村大岩坑自然村,村中大路本属壶镇镇至磐安的历史古道,连属普通岭,而普通岭又另与苍岭古道相贯通,至南田村,下风门口即可去仙居(皤滩),一路直达台州。普通岭古道旁现在仍有染布坊和卖碗铺遗址,记录了当时普通岭古道兴旺发达的商业活动;当时古道市场附近还建有“五圣殿”,由朱、陈、马、李、萧五姓的后人建造,为的是纪念他们的先人创立普通岭古道商业的功劳,以保商旅平安,可惜此殿已于10年前倒塌;另外,该村古时还建有“琉璃寺”,以保佑本土平安,毁于明末清初之战乱期间,现往地基下挖掘,还可找到寺院的残砖片瓦。按照朱熹“闻有佳丘壑,虽迂途数十里,必往游。携尊酒时饮一杯,竟日不倦。”(民国《福建通志·朱熹传》)之秉性,他当年第一次来缙云时,时间宽裕,不仅在金竹村稍作讲学逗留,也极有可能兴致所至,为了领略大岩头背和普通岭风光而舍近求远,路过了大岩坑自然村。当然他第二次匆匆回台州路过金竹,必抄近道无疑。
为敬仰先贤,寻访理学遗风,金竹村大岩坑自然村的文化礼堂开辟了朱熹纪念墙,朱子曾在金竹村讲学的事是铁板钉钉,系有根有据之举,至于是否路过了大岩坑权当一说,已是无关紧要,对金竹村极具历史和现实意义!
【转载,仅供参考】(朱长胜宗亲提供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