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东南文明之光——日照史前考古90周年暨东夷文化研究成果交流活动”在日照举行
来源:管理员 | 上传者: 世界朱氏网 | 2024/11/05|浏览量:706
鲁网11月5日讯 (2024年)11月2日,由山东大学考古学院、日照市委宣传部、日照市文化和旅游局、日照市岚山区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鲁东南文明之光’——日照史前考古90周年暨东夷文化研究成果交流活动”在日照举行。来自国内科研院所、高校文博界16名专家学者,围绕东夷文化的起源、文明探索、发展脉络以及与其他区域文化的交流融合等深入探讨。活动推介了日照市文物主题游径,尧王城省级考古遗址公园获赠“鲁东南文明之光”题词,并揭牌开园。
尧王城考古遗址公园开园入会领导专家合影
鲁网11月2日讯(记者 郑泽之)11月2日,“鲁东南文明之光”—日照史前考古90周年暨东夷文化研究成果交流系列活动开幕。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考古学会原理事长王巍,市委书记李在武,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院长方辉,市领导杨留星、孟青、林彦芹参加相关活动。
李在武在开幕致辞中说:“回顾日照史前考古90年,一代代考古学家和考古工作者风餐露宿、青灯黄卷,用脚步丈量土地、用手铲释读历史,才有了日照考古的精彩故事。一座城市的魅力和吸引力,在于其独特的文化品味、艺术韵味,日照文物古迹富集、贤才之士辈出、非遗多彩鲜活,东夷文化、龙山文化、莒文化、太阳文化等相交相融、熠熠生辉。当前,我们正深挖东夷文化等多元文化内涵,强化保护研究、活态传承和文旅体融合,深入推进以文润城、以文兴城。希望各位专家学者与我们一起探究日照东夷文化之‘源’,探讨日照以文兴城之‘路’,对日照文化‘两创’工作多提宝贵意见,让‘鲁东南文明之光’更加璀璨夺目,为海岱考古、中华文明探源作出更大贡献。”
在随后举行的东夷文化研究成果交流会上,王巍作古国时代第二阶段的考古学观察主题报告,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山东大学、山东社会科学院、山东师范大学、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的16名专家学者,围绕东夷文化的起源、发展脉络以及与其他区域文化的交流融合等深入探讨。一致认为,东夷文化文脉延绵、特色鲜明,将充分发挥优势,推动东夷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好助力日照高质量发展。
开幕式上推介了日照市文物主题游径,举行了日照文创产品成果展;尧王城省级考古遗址公园获赠“鲁东南文明之光”题词,并揭牌开园。大会为期三天,设文化主题演艺、文物线路考察等活动。
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院长、山东大学博物馆名誉馆长、讲习教授博士生导师方辉主持东夷文化研究学术成果报告交流。首先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原所长、中国考古学会原理事长、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王巍作“古国时代考古学观察”主题报告;相继依次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东队队长研究员梁中合,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原党委书记、博物馆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于海广,山东省文物局原副局长、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二级教授王永波,中国先秦史学会周公思想文化研究会副理事长、山东博物馆特聘首席专家、潍坊市博物馆特聘研究员孙敬明,山东博物馆馆长、研究员刘延常,山东省水下考古中心主任、研究员高明奎,山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燕生东,山东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刘家峰、山东大学考古学院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宋艳波,临沂市博物馆研究员李玉亭,山东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赵燕娇、山东建筑大学遗产保护专业负责人、建筑城规学院教授高宜生等作大会学术交流报告,山东大学东方考古研究中心原主任、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栾丰实作学术总结。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考古处处长兰玉富讲话;日照市政协主席杨留星闭幕致辞。
孙敬明教授以“日照考古与东夷文化”为题,举证山东莒县、岚山、诸城、莱州、宁阳与安徽蒙城、固镇等境域多处遗址出土大汶口文化典型器物大口尊刻画陶文,与陶文所在器物、部位、刻画形式、形体结构、填色涂朱及其分布区域广袤等,所体现出的普遍与高度一致性,结合传世与出土文献关于仓颉造字记载,而阐释如此陶文应该是中国最早的汉字源头,是东夷民族对中华文明的重要贡献。再称引传世与出土的西周遂公盨、春秋秦公簋、叔夷钟、莒叔仲子平钟、邳伯夏子罍等铜器铭文中关于“禹”名及其事迹与“夏东”“夏子”之称谓,以及山东、苏北汉画像石中题刻“黄帝”“颛顼”“帝喾”“尧”“舜”五帝与“禹”“禹妻”等考古实证,结合文献典籍,论证夏禹为人、治水乃史,而其主要活动区域在黄河下游,以及“夷夏东西”种族的历史分区,同时分析相关铭文铜器俱是东土国族或东夷所铸造,由此而反映海岱区域东夷文化、文明与夏禹的密切关系。(通讯员 纪哲)
东夷文化研究成果交流会场
孙敬明作大会交流演讲
(信息来源:网络)
世界朱氏网编辑部
2024年11月5日汇总、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