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柱故事】1597年:天柱建县纪事 指尖天柱

来源:用户上传 | 上传者: zhzhus001 | 2019/11/17|浏览量:2289

						【天柱故事】1597年:天柱建县纪事
指尖天柱  

      朱梓建县


       明朝万历二十五年,公元一五九七年建立天柱县。在此之前,天柱一带只有军事机构,没有行政机构,境内的老百姓分别由天柱守御千户所和汶溪守御千户所管辖。每所有官兵一千二百余人,贪功邀赏的官军故意制造事端,激化矛盾,然后向明朝皇帝请兵征剿,滥杀无辜。战祸频仍,灾害不断,民不聊生,田园荒芜,广大穷苦百姓怨声载道,纷纷揭竿而起。当时,有富虫寨(今高酿镇富荣村)傅良嘴、陈文忠组织清水江沿岸农民起来反抗官军,义军活跃在湘黔交界地区,杀得官军惶惶不可终日,白天不敢出门,夜晚不敢走路。

       万历十九年(公元一五九一年),有一个叫朱梓的人,调任天柱守御千户所吏目。朱梓,字柳津,是江苏淮安府赣榆县人。他刚走马上任便单枪匹马亲自到富荣寨与侗族首领傅良嘴进行谈判。当地老百姓强烈要求朱梓帮助建县,他们对朱梓说:“只要设立天柱县,朝廷派官员来治理,我们愿意归顺明朝,缴纳皇粮国税。”

       原先会同知县陆可行也曾到富荣寨与傅良嘴谈判过,由于这个时候陆家出了丧事,陆可行急着回家奔丧,谈判半途而废。朱梓顺应老百姓的要求,他成竹在胸,当即答应愿意奏请明朝皇帝,在天柱筑城设县。此后,官军和老百姓之间的矛盾才慢慢缓和下来。

       朱梓返回所衙,写好请求建县的皇文,呈报湖广巡抚李德阳,巡按赵文炳,贵州巡抚江东之。他们三人看了星文,非常赞成,便联名奏报神宗皇帝,神宗觉得建立天柱县对治理当地的侗苗百姓功在当世,利在千秋。于是下诏撤销天柱与汶溪守御千户所,准于万历二十五年四月初四日改所建县,取名天柱县,隶属湖广靖州。划出会同县的洞乡、口乡(今远口镇)以及汶溪所、镇远巡检司、江东巡检司并天柱所为县治,县址凤城(今凤城镇)。 任命朱梓为天柱县第一任县令。

       朱梓上任之初,百废待兴。他亲率全县民众修筑天柱城楼,扩建城墙180多丈。清理田赋,开垦农田,兴修水利,整编户籍。设澈立哨堡、驻兵筑砦。开辟市场,鼓励贸易。兴建新市镇(今瓮洞镇)、清江镇(今远口鸬鹚堵村)新民镇(今新市村)远口镇等四个集镇。他还大兴教育,尊贤纳士,移风易俗。建立天柱县学,创办开化书院,兴办宝带桥社学、兴文社学、钟鼓洞社学和聚溪社学。积极传播封建文化,使天柱风气大开,并入中原的经济文化运作糸列。他还将天柱的338寨和2所,编为四图六里一厢。

       有一次,朱梓出东门拜访乡贤士绅。途经伍家寨,只见鉴江东西两岸聚集了一二百人在那里呼吼呐喊。他觉得有些不对劲,以为是发生了村寨械斗,忙叫轿夫把轿子停住,近前打听,原来是老百姓和往来商人抢着摆渡,水深流急,舟小人多,急得大家跺脚吼叫。

       他心下思忖,要是有座桥老百姓岂不方便许多!他走近行人,大声说道:“各位商贾百姓,本官已看见你们在此等候多时,出行受阻,归家无路,皆因江上无桥可通。本县体悯你们的难处,建议各位为人为己,修阴积德,捐钱出力,修建一座桥,一者解了摆渡之苦,二者为子孙后代造福,流芳百世,大家意下如何?愿意吗?”“愿意!”众人齐声回答。

       说着,朱梓解下绾银带,内有文银十两,全部付与里长,令他督修此桥。商贾百姓和附近住户心受感动,纷纷捐钱献物,出工出力,终于修建了一座横跨鉴江的木桥。此桥有五孔三亭,因朱梓解绾银带捐修而名为“宝带桥”,过往行人无不称赞朱梓之德。

       距县城不远的南坡脚(今南坡哨),有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名白水冲,溪里流水潺潺,四季不干。附近之民为争水灌田,你挖我凿我灌水你堵塞时而口舌诉讼时而刀枪相向,纠纷不断。或各邀族中壮汉文人到县衙找朱梓告状。朱梓升堂讯问开始那阵子张说张有理,李说李有冤,朱梓左右为难,只好宣布退堂,令双方的头人寨佬带他去现场勘察,再作定夺。

       朱梓带着随从,溯白水冲而上,拄杖攀石,登南坡仔细观察,发现水源以下不远处有一峡口,适合拦水筑坝,蓄水灌溉下游的稻田。于是朱梓令双方头人召集团寨民户,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献工献技,修筑了一道四丈多高的堤坝。并于堤的左右各开水渠一条,使溪水分别流入两侧农田。让老百姓平均用水,各得其利。这是天柱县有史以来的第一条拦河坝,此坝能灌田六百多亩,使老百姓旱涝保收,粮食连年丰收。不仅调解了老百姓的纠纷,还使他们得到了灌田之利,家家户户皆大欢喜,四乡八寨的群众为纪念朱梓之功将白水冲更名为青龙涧,勒石“朱公分水,”后人称之为“朱公堤”,今天堤坝虽废,但遗址尚存。

       朱梓在天柱县任职九年,满城百姓爱之如父母,敬之如尊神。任满赴吏部参加考核,获一等知县。离去之日,男女老少,扶老携幼,夹道相送,依依惜别,难分难舍。朱梓感慨万端,挥毫题诗相赠送:

 寒暑在此间 ,  九载心相连。

 唯留青龙涧,与汝济荒年。

      朱梓任内,主修《天柱县志》一部,世易时移,今已佚失,殊为可惜。

▌  稿子来源:秦秀强  整理 

▌  编 审:杨振东

▌  本期编辑:姜沛岑(信息来源朱守伟)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