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阴最后的翰林——朱名炤——地集巳册十八世祖
来源:用户上传 | 上传者: zhzhus001 | 2019/11/28|浏览量:1353
平阴最后的翰林——朱名炤——地集巳册十八世祖
朱名炤(1863—1949),字潜斋,平阴西三里人(县法院后边)。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进士。初为翰林院庶吉士。辛亥革命后,曾先后任河南省项城县、长葛县及山东省济宁县知事、山东省省长公署秘书、河南省省长公署高等顾问等。他为官清正廉洁,不畏权势。1912年任河南省项城县县知事时,袁世凯的祖叔袁六,依仗权势私种鸦片烟40亩。朱名炤秉公执法,通知袁六限期拔除。几次派人督促,袁六置之不理。朱名炤调集十几辆大车和数十名民夫,强行将烟苗拔除,并运回县衙封存,同时将袁六捉拿归案。事发后,袁六派人到北京告状,袁世凯派人到项城调查,看到县衙内封存的烟苗及人证,只好不了了之。调查后,袁世凯为笼络人心,还以北京政府的名誉奖给朱名炤一幅绣有“强直可风”的锦锈大匾。不久,朱名炤为防袁家生事陷害,遂上书要求回乡省亲,河南省政府未准。改任朱名炤为长葛县知事,之后又改任山东省济宁县知事,任满后回乡闲居,常为县内中小学讲学。1935年受平阴县政府之请,编纂《平阴县乡土志》,书成稿未印,约2.5万多字。1948年济南解放时,朱名炤闲居济南,人民政府以民主人士待之,每月供给两袋面粉。1949年病死于济南,享年86岁。
1914年(民国3年)平阴县议会成立,共有议员10人,朱名炤三弟朱名焯与尹序诰当选为省议会议员。(信息来源:朱传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