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阴朱氏天集的社会关系
来源:用户上传 | 上传者: zhzhus001 | 2019/11/28|浏览量:1395
斟灌一旅
平阴朱氏天集在《平阴朱氏族谱》专指清工部尚书鼎延公后裔,天集分子丑二册,鼎延公长子景云后裔为子册,次子景夔后裔为丑册。天集后裔为官宦人家,名门望族,处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各方面的关系,无论交友,还是结亲,自然也要地位相近,门当户对。朱氏所交,有的是大名鼎鼎的政治要员,有的是社会名流,有的是富豪大绅。现将他们与平阴朱氏天集的关系扼要叙写如下:
林则徐:林则徐是名闻全国、历史上享有盛誉的民族英雄。道光年间,曾与朱氏十五世崇庆公一同供职于广东,两家关系甚厚。
杜受田:山东滨州人,道光帝选他为皇子的师傅,咸丰帝深得他的教导。咸丰帝即位后,十分感念师傅的恩德,对杜受田一家给予了破格恩宠,杜本人身兼吏、工两部尚书,加封太傅,殁后又晋封太师,可谓位极人臣,世所罕有。不幸的是在一次奉旨查办案件的政治漩涡中遇到了麻烦。他为了顾全朋友又不欺瞒皇帝,在无奈之下吞金自尽,摆脱了尴尬的处境。消息传至京师,咸丰帝大为震动,当杜的灵柩运往京都,朝旨又破例允许进入京城。咸丰帝见到灵柩,竞以帝王之尊抚棺痛哭,其赐葬之隆重,更是非同一般。且看咸丰帝对他的悼念之词:忆昔在书斋,日承清诲,铭切五中。自前岁懔承大宝,方冀赞襄帷幄,谠论常闻;讵料永无晤对之期。十七年情怀,付于逝水。呜呼,卿之不幸,实朕之不幸也。这篇悼词遣词用字别具深情。至于此后对他家人的优待,更是皇恩浩荡。在封建社会,能得到如此殊荣,实为少见。学笃初娶张氏,张殁,又继娶杜家女儿为室,朱杜两家,结为姻亲,并与其家人官居侍郎的杜䎗合力训练团丁。在当时与杜家这样的家庭联婚共事,自是世所共羡,门楣增辉了。
李鸿藻:李是河北高阳人,同光之际,为朝廷重臣,入军机,为内阁首辅,并充任同治皇帝的师傅。在当时政治派系中,他是北派的领导人物。官至极品,在处理国家事务上,为朝廷所倚重。他和学笃都娶张氏女为室,谊属联襟,又同朝为官,因此,他对学笃知之甚详。学笃先他而逝,他乃亲为撰写墓志铭,记其功德,该铭文在详述学笃的人品业绩,盛赞其功业操守的同时,字里行间充溢着悼念、深惋之情。足见朱李两家交谊之深。
张曜:字朗斋,清末协助左宗棠平定新疆同乱有功,任命为山东巡抚。他是武员出身,文化修养欠佳,身为封疆大吏,曾经受人讥讽。于是,他发奋读书,铸“目不识丁”印章自勉,学笃和他交往甚密,往来书信不绝。他的信件本人曾亲眼目睹。他在任中病危,招请学笃会面,学笃亲守病榻,亲侍汤药,直至他病革弥留。两家交谊自是非同一般。
傅绳勋:字秋屏,山东聊城人。清初顺治时期开国状元傅以渐的嫡孙,他与朱崇庆为甥舅关系,曾手书对联奉赠。朱傅两家同桑梓、共乡里,且同代为官,又为至亲,关系之密切,不言而喻。
杨以增:系山东聊城人,以“海源阁”藏书而闻名全国。他家藏书秘不对外,一般人难得一见,却常邀朱氏族人如学笃、正履等,前去帮助护理所有的秘籍,这对一般读书人来说是难以企及的。朱杨两家,既有世交,又是表亲。杨以增谢世后,他的后人专请朱学笃书写墓志,刻石立碑于聊城西南田庄杨氏祖茔。此碑解放初尚存,现今则不明下落。
毕道远:又名东河,山东淄川人。清同光年间先后任兵部尚书兼顺天府尹(相当于现在的国防部长兼首都市长),此职非重臣不能担任,足见朝廷对他的倚重。后又任仓场总督,位同封疆大吏。“毕东河”名重一时,其家世显赫,为淄川名族。他的嫡系孙女嫁于朱氏,是本人的生母,其先世早在康熙、乾隆时代即是功名仕宦之家,其后代也有人在安徽、江苏任过知府、知县。值得一提的是,清代著名小说家、《聊斋志异》的作者蒲松龄因与毕同籍,曾作过他家的教书先生。毕道远擅长书法,所书秀雅俊逸,极有天赋。慈禧太后对他的书艺极为欣赏,特准他上奏不用例定字体而用行书,其书法艺术之高超,可以想见。朱氏往日存有许多他的墨宝真迹,现尚存其为学典(竹字头)伯兄宪堂所书对联一副,词为“茶簾清与鹤同梦,竹榻静听琴所言”,文雅字秀,堪称佳品。
许世英:是清末光绪丁酉(1897)拔贡,学笃次子正履与他同中是科,为同年之谊。清政府保送他们赴日本留学,正履辞而未往,许则学成归来历任要职:民国初年任北洋政府国务总理,30年代又任国民政府驻日大使。当时,中日外交正处于紧张阶段,许在日本与日本外相有田周旋,时常谈诗论赋,时人称之为“诗的外交”。就这样,许在日本一直敷衍到抗战爆发。正履于30年代初在济南去世,许世英由日本邮寄挽联,沉痛悼念。
朱庆澜:在清朝末年任黑龙江将军,以后又调任广东任职。入民国后脱离政界,长期专心致力于慈善事业,业绩显著,卓有声誉。朱正履与他夙有交谊,正履公去世时,他曾敬送挽联致悼。
傅斯年:傅少年时代,曾在朱氏家塾就读,与正履之子名晋、名昱同窗学习,朝夕相处,形影相随。当时傅家家计拮据,为了饱腹,他常给同学代做作业,以换取烧饼吃。塾师素知他文思敏捷,他代做的作业,一经塾师过目,塾师就觉察到是他在作伪。每当此时,塾师总是很幽默地说:“傅老大又吃人家的烧饼了。”名昱为本人父亲,曾亲口对我说:“傅斯年曾吃过我的烧饼。”这可算一桩趣事。此外,傅斯年的母亲又曾认正履次孙成惠之母为义女。由于上述关系,成惠在30年代即由傅斯年提携,追随他任职。50年代初,傅斯年任台湾大学校长,又招成惠入台大共事,直至傅斯年去世。上世纪80年代,成惠自台湾回聊城探亲,曾携带傅斯年生前所收藏的善本《昭明文选》,将它捐献给本市,政府特奖给荣誉证书作为鼓励。
曲阜孔府十二府:山东曲阜孔氏衍圣公府闻名国内外,此外尚有五府、八府、十府及十二府,皆名门大户。十二府先人孔维洙的后世女儿,为学笃次子正履继室,继室之女侄又嫁丁正履之子蓂阶,两代婚姻,关系甚为密切。乾隆时期,孔维洙与荣任尚书职位的皇帝宠臣张照(时人称张照为“张得天”,意为得到天子的宠幸)家联姻。孔、张皆擅长书法,同在十二府协作临摹历代名帖,长达十余年,收获颇丰,卓有成就。于是刻石珍存,名为“玉虹楼”碑帖,为国内书法之精品,艺术价值极高。本人于上世纪30年代在曲阜十二府寄食,曾目睹“玉虹楼”石刻。
山东高唐尹集郝家:山东省在旧社会有八家巨富,称为“山东八大家”,高唐尹集郝家即其中之一。郝氏田连阡陌,兼营商贾。聊城光岳楼南旧有典当铺一所,即是郝氏所经营。此外,在省城济南郝氏还拥有房宅,规模宏大。郝氏族人中有个叫镜涵的,和朱正履出嗣的儿子名昱,分别娶淄川名族毕道远之后裔为妻室,朱郝两家具有联襟之谊。
周祖澜:周是聊城人,旧时代知识分子,民国初年北洋政府时期在北京任参议员之职,回籍后为乡绅。在二、三十年代的地方公益事务中,他没有不参与赞助的,并且经常为地方排忧解难,因此颇得人望。地方人士感念他的功德,曾为他立碑进行表彰,碑在光岳楼西,现已不存。他的弟弟曾任河北开州知县,政声颇佳。周祖澜的侄女,嫁与朱氏,为正履长子名晋的妻室。
除了上面介绍的十多家之外,朱氏在当地还有很多社会关系,如曾任东昌府同知的(同知职位仅次于知府,通称二府)周二府,曾任知县的许济清,以及光岳楼东崔氏,楼西安宅街傅氏、程氏与丁氏等诸多名家,也非亲即友,过从甚密。
(信息来源:朱传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