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阳郡东阳朱氏

来源:管理员 | 上传者: 世界朱氏网 | 2019/10/08|浏览量:2040

微信图片_20191008165640.jpg

义阳郡朱氏

据《义阳朱氏宗谱》载:氏族源流同沛国郡朱氏,始祖为朱诩,朱诩为西汉大司马。元寿二年(公元前1年)六月,26岁的汉哀帝突然病死。十分得宠于汉哀帝的董贤与妻子双双自杀,为哀帝殉情。“贤所厚沛朱诩,自劾去大司马府,买棺衣服收贤尸葬之。”因此,朱诩得罪了王莽。“王莽闻之大怒,以他罪击杀诩。”(见《资治通鉴》卷第三十五)汉元始三年(3),沛国朱姓逐渐渡江南下。诩生浮。

朱浮(?~约66),东汉沛国萧人(今萧县),字叔元。初从刘秀为大司马主簿,改任偏将军,从定河北。后拜大将军领幽州牧,都蓟城。建武二年(26)封舞阳侯,食邑3县。不久为渔阳太守彭宠所攻,汲郡太守张丰也起兵反汉,朱浮兵败弃城。尚书令侯霸奏朱浮“败乱幽州,构成宠罪,徒劳军师,不能死节,罪当伏诛。”刘秀念其有才有功不忍加罪,降为执金吾,掌管京师治安,改封父城侯。建武二十年官至大司空,因事免。明帝时被杀。

朱浮是武将,兼有文才。他写文章,下笔如行云流水,文采斐然,论理立意,引经据典,警语时出。他的《为幽州牧致彭宠书》,言词犀利,脍灸人口。其中“凡举事无为亲厚者所痛,而为见仇者所快”一句,颇为后人传诵。

朱浮重视人才。在做幽州牧时,广揽州中名流,就是在王莽政权中做过官的,也在延揽之列,并从各县调集粮食,供养他们的妻子儿女。建武七年(31),朱浮以国学既兴宜广开博士之选,谏止刘秀在洛阳一地选博士的做法,刘秀采纳了他的意见。

刘秀即位后,以御史监察州郡官员,只要有所弹劾,立即加以处置,出现官不安其位的现象。于是朱浮上书奏称:陛下听信监察官员的话,监察官员又听信手下随从的话,这样的结果只能是任免年俸几千石的高官,完全取决于年俸百石的低级小官;不让三府查勘核对,就无法知道所奏是否属实,处理是否得当,容易造成冤假错案。刘秀把朱浮的奏疏交群臣共议,结果多数人赞同,从此吏治一清。

永平中有人无凭地告发他,显宗怒,赐朱浮死。死后入乡贤祠受百代敬仰。朱浮的后人世代在萧县繁衍,他的儿子朱永为下邳太守,第六世孙朱尚为后汉吏部尚书,其后人朱敬则是唐中宗的宰相,到了南宋,部分朱氏家族移居婺源,理学家朱熹,便是朱浮的后裔。

浮生下邳太守永。永九世孙质为司徒,生二子,曰寓、曰卓。寓司隶校尉,坐党锢卒,子孙避难丹阳。卓生扶风太守翻,翻生上党太守越。越八世孙丞相行参军事,询保安有功,封义阳安国公。故子孙称为义阳郡。寓之后散居江南,世次既亡,无所为考。而维嘉之十九世祖清源公,始见于家谱。盖出於卓之后,而为义阳之裔也。

公元932年,吴越王钱镠掌书记朱清源,因天下兵争方起,偕弟清渊隐居河阳。其后,清渊公第13代后裔朱槐从缙云金竹迁居东阳石门。后迁下金塘、上金塘、炼仙坞等村。清源公子孙有开府君迁居东阳,子孙分迁厚山岗和前村。

【上金堂在马宅镇,炼仙坞在巍山镇罗店村,厚山岗就是横店镇荷栖泽村山干宅自然村,前村就是横店镇横山村前村自然村。】

下金塘朱氏

据《义阳朱氏宗谱》记载,下金塘朱氏系出缙云河阳第二世清渊公下,清渊生良佐,良佐生奚,奚生克明,克明生景纯,景纯生昇,昇生洎。第八世洎在1035年分居金竹,成为金竹朱氏始祖。洎生桂,桂生焆,焆生一之,一之生垓,垓生举,举生槐。第十四世槐在1310年徙居东阳集文,成为东阳集文朱氏始祖。槐生元,元生关祐。第十六世关祐在1368年徙居金塘,成为下金塘朱氏始祖。关祐生思永,思永生宗璇,宗璇生稳。稳生四子,长子铎、二子铭、三子钿、四子鏳。次子铭成为下金塘西下朱氏始祖,幼子鏳也成为下金塘西下朱氏小房始祖。下金塘子孙繁延已有17世,字行至广字行,现人口发展为576人,大学以上文化51人。

据《义阳朱氏宗谱》记载,排行字号以第一世太始祖、第二世清、第三世豫、第四世复、第五世维、第六世兴、第七世英、第八世尚、第九世全、第十世百、第十一世一、第十二世荣、第十三世恢、第十四世诜、第十五世中、第十六世仁、第十七世义、第十八世礼、第十九世智、第二十世福、第二十一世禄、第二十二世明、第二十三世文、第二十四世聪、第二十五世慧、第二十六世敦、第二十七世厚、第二十八世和、第二十九世平、第三十世咸、第三十一世熙、第三十二世雍、第三十三世睦、第三十四世齐、第三十五世圣、第三十六世广 、第三十七世渊、第三十八世世、第三十九世美、第四十世发、第四十一世掦、第四十二世惠、第四十三世祯、第四十四世顺、第四十五世瑞、第四十六世元、第四十七世乐、第四十八世康、第四十九世泰、第五十世敏。其余上金塘、炼仙坞、横路店均同字行。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