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朱氏
来源:管理员 | 上传者: 中华朱氏网 | 2022/12/10|浏览量:737
湖州市是浙江省地级省辖市,地处浙江省北部,面积5818平方公里。湖州是一座具有二千多年历史的江南古城。楚考烈王十五年(公元前248年),春申君黄歇徙封于此,在此筑城,始置菰城县,以泽多菰草故名。1983年10月,实行撤地建市,建湖州省辖市。
湖州市地处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总的特点是:季风显著,四季分明;雨热同季,降水充沛;光温同步,日照较少;气候温和,空气湿润;地形起伏高差大,垂直气候较明显。
湖州地处杭嘉湖平原,80%以上的耕地是旱涝保收的高产田,是浙江省和全国的粮食、蚕茧、淡水鱼、毛竹的主要产区和重要生产基地。菱湖区是全国三大淡水鱼养殖基地之一,安吉县居全国十大“毛竹之乡”之首。近年来,按照提前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要求,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取得明显进展。
近年来,湖州先后获得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魅力城市、全国城市综合实力百强市、国家森林城市、中国最幸福城市等荣誉称号,并成为全国首个地市级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
[三国][公元182年-249年,三国时期吴国名将]
朱然(公元182-249年),字义封,丹扬故鄣人。本名施然。三国时期吴国名将,朱治的养子,并在读书期间和孙权相交甚笃。孙权统事后其曾任山阴令,临川太守,受到孙权赏识,有平定山贼的战绩。后来跟随吕蒙讨伐关羽并且捉拿关羽父子。吕蒙临终,孙权问继任者是谁最合适,吕蒙认为朱然是自己最好的继承者。史书中记载的朱然,终其一生,战功赫赫,官职越来越高。是东吴朱氏家族中很重要的一个人物,到后来也算是声名远播。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公元194年(兴平元年),当时朱治未有子嗣,于是请求孙策把朱治的姐姐的儿子施然(时年十三岁)作为子嗣。孙策遵从朱治的意思,命令丹杨郡守以羊酒为礼召请施然,施然来到吴后,孙策厚礼相贺,施然遂改姓朱。
公元200年(建安五年),朱然曾经和孙权一同读书学习,友情颇深。孙权承继孙策统领江东,任命朱然为余姚长。后又被任命为山阴令,加折冲校尉,督领五个县。孙权对他的才能感到惊讶,分丹杨为临川郡,以朱然为太守,授二千兵给他。正值山贼四起,朱然出兵讨伐,约一个月时间便平定乱事。
征战立功
公元213年(建安十八年),曹操出兵濡须口,朱然在大坞及三关屯备军,被拜为偏将军。
公元219年(建安二十四年),朱然跟随吕蒙讨伐关羽,与潘璋在临沮截击关羽,擒关羽、关平、赵累。迁昭武将军,封西安乡侯。
后来吕蒙病情严重,孙权问吕蒙:“假如你不能再起来为我效力,谁可以代替你呢?”吕蒙回答说:“朱然胆略、守业都充足有余,我认为他可以代替我接受任命。”吕蒙死后,孙权以符节假朱然,镇守江陵。
公元222年(黄武元年),刘备东征,攻打宜都,朱然督领五千人与陆逊合共五万人抗击刘备,与陆逊、韩当在涿乡大破刘备,朱然攻破刘备前锋,截断刘备后路,刘备于是败走,退还白帝。拜征西军,封永安侯。 此时徐盛、潘璋、宋谦都上表说刘备一定可擒,而朱然与陆逊、骆统认为曹丕大举结合军队,表面上是帮助我们讨伐刘备,实则上是怀有奸心的,应该谨慎决定计策,召还大军。没过多久,魏军果然出击,东吴三方受敌。
胆守无惧
公元223年(黄武二年),魏国派遣曹真、夏侯尚、张郃等将攻打江陵,连建数个军营围城,曹丕甚至亲自到宛城驻守,为其作援。孙权派遣孙盛率领一万人在州上防备,建立围坞,作为朱然的外部救援部队。
张郃率兵进攻孙盛,孙盛无法抵挡,马上退兵,张郃驻军州上守备,使朱然与外援断绝。孙权又派遣潘璋、杨粲等将解围,但依然失败。当时城中守兵很多都患了肿病,尚有战斗能力的只剩下五千人。曹真等人筑起土山,开凿地道,建立楼橹逼近城墙,箭如雨下,将士们都惊恐失色,朱然晏然无惧意,激励士卒,趁敌军出现战术漏洞时攻破敌军两个军营。魏军围攻江陵有六个月的时间,还没有退军。江陵令姚泰率领军队守备北门,见魏军强盛,城中守兵少,谷物粮草将尽,便跟魏军勾通,图谋作为内应。准备要实行的时候,事情被发现,于是朱然按军法处斩了姚泰。夏侯尚等人未能攻克江陵,于是撤走攻城部队退军。朱然因此战威名震撼曹魏,被改封为当阳侯。
累有功勋
公元224年(黄武三年),朱然嗣父朱治逝世。朱治此时已经有子朱才,朱才继承了父亲的爵位。为朱治治丧完毕后,朱然向孙权请求改回施姓,但孙权不准。
公元227年(黄武六年),孙权派遣朱然等将率领二万人围攻江夏郡,为胡质击退。同年,孙权亲自率领军队进攻石阳,退军的时候,潘璋断后。夜晚的时候军队出现错乱,敌军追击潘璋,潘璋不能抵挡。朱然马上回军助潘璋拒敌,使得前军船舰退得足够远,随后再引军撤退。
公元228年(黄武七年),曹休举军入皖,朱然在上游,牵制曹休后方,呼应陆逊大军,陆逊得以大破曹休。
公元229年(黄龙元年),朱然拜车骑将军、右护军,领兖州牧。不久,兖州在蜀吴“分地”中分给了蜀国,撤去兖州牧一职。
公元234年(嘉禾三年),孙权和蜀国丞相诸葛亮约定日期大举起兵攻打魏国,孙权亲自攻打合肥新城,朱然与全琮各受斧钺,分别担任左右督。但是适逢士兵多患疾病,因此未攻而退。
公元237年(嘉禾六年),朱然出征柤中。魏将蒲忠、胡质各自率领数千士兵。蒲忠控制险要的地方,企图断绝朱然后路,胡质作为蒲忠的后继支援。当时朱然所率领的士兵将领都四面迎战,听到这样的消息后已经来不及收合,于是朱然率领帐下仅有的八百人迎战。蒲忠战斗不利,胡质等人也引军退走。
备受礼遇
公元238年(赤乌元年),孙权派中书郎袁礼就吕壹之事向朱然等将道歉,并趁此询问朱然等人时事损益。
公元239年(赤乌二年),诸葛瑾、步骘连名上疏希望孙权宽恕周胤,孙权开始并不允许。后来朱然和全琮亦上疏乞求,孙权终于答应,可惜不久之后周胤病死了。
公元241年(赤乌四年),朱然、孙伦率领五万士兵围攻樊城,朱然用朱异之计攻破樊城 。后来司马懿率军抵挡,朱然最后退军。
公元246年(赤乌九年),朱然再次出征柤中,魏将李兴等人听闻朱然率军深入,于是带领六千步骑断绝朱然的后路,朱然趁晚上出击迎战魏军,战斗最终胜利,斩获数千,军队凯旋。245年,马茂企图叛逆,被发现并且诛杀,孙权非常愤怒。朱然出征柤中之前上疏说:“马茂小人,居然胆敢有负国家的恩惠。臣现在奉天子的威名,战事有幸报捷,有所斩获,震撼国内外,整合船舰充塞江面,令其足以成为大观,来解天子和臣下的怨恨。希望陛下理解臣战前的此言,以后再责臣日后努力的战绩。”当时孙权收下此表而不向大臣们公布,朱然凯旋后,群臣纷纷上表祝贺,孙权举酒作乐,然后拿出朱然出征之前的上表,说:“朱然之前已经有上表给我,但我认为此战难以成功,现在果然如朱然所预料的,可以说是在预料事情方面有高明的眼光。”于是派遣使节拜朱然为左大司马、右军师。
公元247年(赤乌十年),诸葛瑾、步骘都已经逝世,虽然诸葛融、步协分别继承父亲职务,但孙权依然任命朱然作为大督,总理军事。此时陆逊也已经逝世,功臣名将仍然在世的只剩下朱然,因此待遇无比隆重。然而,朱然此年开始寝疾。
公元249年(赤乌十二年),朱然病情日渐严重,孙权日间减少膳食,晚上为之失眠,送给朱然的药物和食物,都会相望送行。每次朱然派遣使者上报病情,孙权就会亲自召见,亲自询问情况,来的时候赐予酒食,离开的时候送去布帛。自从创业以来的功臣患有疾病,孙权意之所钟,吕蒙、凌统最为隆重,之后就是朱然了。三月,朱然病逝,年六十八岁。孙权素服举哀,为之感恸。子施绩嗣。
[晋][?-270年]
朱绩(? — 270),字公绪,丹阳郡故鄣(今安吉县西北)人。因其父朱然为将军而被任免为官吏,后拜为建忠都尉。其叔父朱才病逝,朱绩承袭领有其兵,随太常潘濬讨伐五溪,以胆量、能力为人称道。迁为偏将军营下督,领治理盗贼之事,执法不偏不倚。鲁王孙霸注意到朱绩,时常到朱绩的官署坐着,想与他结交为友,但朱绩却会立即下地而立,推辞不受。
249年,朱然病逝,朱绩承袭家业,拜为平魏将军,乐乡督。明年,曹魏将领王昶率军攻打江陵,不克而撤退。朱绩与诸葛融书信道:“昶远来疲困,马无所食,力屈而走,此天助也。今追之力少,可引兵相继,吾欲破之于前,足下乘之于后,岂一人之功哉,宜同断金之义。(王昶远道而来感到疲困,马无粮可食,没有办法而撤走,此实在是天助我们。现今追弱少的他们,可率兵追杀,我想在前攻破他们,你可在后乘势追击,岂会是一人之功呢,宜一起有断金之义。)”诸葛融答应朱绩。朱绩率兵追杀王昶至纪南,此地离城三十里,朱绩先到与敌战得胜,诸葛融却没有推进,朱绩最后也因而失利,被王昶用计大败,钟离茂、许旻被斩。
孙权对朱绩大为嘉许,责怒诸葛融,诸葛融之兄大将军诸葛恪身为贵胄,所以诸葛融得而不被废弃。起初,朱绩与诸葛恪、诸葛融已不太喜欢对方,直至今次事件,仇怨更深。252年,朱绩迁为镇东将军。明年春天,诸葛恪进攻新城,要求朱绩一起合力,但却要他留置半州,命诸葛融兼领其任。冬天,诸葛恪、诸葛融被杀害,朱绩逐回到乐乡,被授假节。五凤年间,朱绩改回父亲朱然本姓,名为施绩。257年,拜为骠骑将军。
后孙綝执掌朝政,大臣们互相差疑,施绩怕东吴会有扰乱,而曹魏又会乘机挑衅,便秘密书予蜀汉结交,讲述为怕被并吞的忧虑。蜀便派右将军阎宇率五千兵到白帝城防守,等待施绩的消息。永安初年,迁为大将军、都护督,由巴丘北上至西陵。264年,拜为左大司马,于270年逝世。
朱国祯
[明][公元1558年-1632年,明朝首辅]
朱国祯(1558--1632) 明乌程南浔人。字文宇,号平涵,又号叫庵居士、守愚子。明万历十六年(1588)举人,十七年进士,累官国子监祭酒,右春坊等职,谢病不出。天启元年(1621)提升礼部右侍郎,中途请告归,未上任。天启三年拜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后改文渊阁大学士,累加少保兼太子太保。四年(1624)春晋户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总裁《国史实录》,不久加少傅兼太子太保。时魏忠贤窃权,朱国祯为叶向高首辅助手,向高去职,由韩火广继之;韩火广又罢官,朱国祯任首辅。旋为魏党李蕃所劾,朱国祯连上三疏,引疾归里。崇祯五年卒,终年76岁。
时魏忠贤窃权,朱国祯为叶向高首辅助手,向高去职,由韩火广继之;韩火广又罢官,朱国祯任首辅。旋为魏党李蕃所劾,朱国祯连上三疏,引疾归里。魏忠贤谓其党曰:“此老亦邪人,但不作恶,可令善去。”乃加少师兼太子太师,晋吏部尚书兼建极殿大学士,遣人送归故里。崇祯五年(1632)卒,终年76岁,赠太傅,谥文肃。
朱国祯处逆境时,独能不阿,洁身引退。性直率坦,虽位至辅相而家业萧然。其南浔旧居原在马家港河东,窄小犹如普通人家。朱国祯居官能关心家乡民情,创议均田均役。他写信给巡抚说明赋役不平之弊,应计亩定役,贫民得苏。万历三十六年(1608)。湖苏大水成灾,荻塘塌损,田禾全没,朱国祯致书巡抚,力请救荒,重修荻塘(一名东塘)。湖州知府陈幼学洞察民隐,同心区划,荻塘大修,朱国祯撰《修东塘记》(文见刘祈春《乌程县志》)。
朱肱
[宋][公元1050年-1125年]
朱肱(1050—1125),字翼中,别号无求子,乌程(今湖州)人。宋元祐三年(1088)进士,历任雄州(今属河北)防御推官、知邓州(今河南邓县)录事、奉议郎,故后人亦称朱奉议。崇宁元年(1102)日蚀,上疏讲灾异,指摘执政章淳过失,忤旨罢官,侨居杭州大隐坊,酿酒著书,自号大隐翁。政和四年(1114),朝廷兴医学,征召为医学博士。次年,又因直言时事,触犯-,被贬谪达州(今四川达县)茶场。同贬者陈弁、余应求、李升、韩均,时称“ ”。政和六年(1116),以朝奉郎提点洞霄宫,召还京师。善医,尤精于伤寒。编《伤寒百问》(后更名为《南阳活人书》,或称《类证活人书》),对汉张仲景《伤寒论》从经络病因传病加以分析,并附诸方治法,为分类论述《伤寒论》的著作。清代名医徐大椿称“大有功于张仲景者,《活人书》为第一”。另著有《酒经》。
[公元1917年-1990年]
朱承汉(1917—1990),湖州人。14岁开始学医。1934年秋,考入浙江中医专门学校学习,两年后以优异成绩毕业,并在故里独立行医。抗战期间,发起组织中医学术研究社,同时担任《吴兴医药月刊》学术。抗战胜利后,吴兴县中医师公会常务理事和《吴兴医药》杂志主编。建国后,先后任湖州市东街联合诊所主任、湖州联合中医院副院长、湖州市政协副主席、农工民主党湖州市委主任委员、浙江省中医学会副会长等职。医术高超,尤其在妇科方面造诣颇深,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面有独创见解,对各种疑难杂症和危重病症,辨证精确,用药灵活,常能获得满意疗效。1980年,任湖州中医院附设省中医进修学校校长。主持编著《中医妇科》、《农村实用中医知识》、《湖州十家医案》等书。是湖州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198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多次被评为省、市先进工作者、劳动模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