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单朱氏文化》之四
来源:管理员 | 上传者: 世界朱氏网 | 2020/05/18|浏览量:2922
第二章 “三堂”朱氏的并祖归源
本章所述“三堂”朱氏,是指江苏省睢宁县光裕堂朱氏、单县燕贻堂朱氏、单县忠孝堂(包括郓城、虞城、徐州等地忠孝堂)朱氏。
第一节 燕贻堂朱氏与光裕堂朱氏的并祖归源
从单县到江苏省睢宁县的距离,也只有225.9公里。单县燕贻堂朱氏与睢宁光裕堂朱氏族人虽属同祖,但却有数百年不相往来,宗亲族人相遇而不识叔侄之称谓。
可喜!在文革后期,国泰民安,族人念祖溯源、续修家谱的热潮在涌动。此时,许多姓氏族人陆续都续修了家谱,单县燕贻堂朱氏在1989年,也进行了第六次续修《古单朱氏族谱》。由于过去数次续修家谱中,都未有睢宁族人的记载,所以未有与睢宁朱氏族人联系。在1994年睢宁第五次续修光裕堂《朱氏族谱》时,睢宁修谱筹备会联络组的族人找到单县燕贻堂朱氏。经出示光裕堂朱氏老谱,方知燕贻堂一世祖礼爷是光裕堂一世祖彦皋祖的第五子。
睢宁光裕堂《朱氏族谱》明确记载:“彦皋五子礼,此公支俱归山东单县”。这里记载的“俱归山东单县”,即理解为山东单县是光裕堂始祖彦皋祖先从山东单县迁居江苏睢宁,后燕贻堂礼祖又从睢宁返回单县居住,单县是彦皋祖后裔的老家(所以现今睢宁族人到单县来,他们都说“回单县老家看看!”)。
经过燕贻堂、光裕堂族人之间的多次交往与考证,确认“两堂”确属同祖一脉。“两堂”族人于公元一九九四年十二月二十一日,在睢宁县朱楼乡朱楼村,共同签署《江苏省睢宁县、山东省单县朱氏并祖归源声明》。《声明》中述:“睢宁朱氏与鲁单朱氏,本系一脉,双支同源,双方始祖父子关系,但因古单文牒无证,信息闭塞,两地相距仅四百多里,却咫尺天涯,失联断续,达数百年,令人遗憾。鲁单始祖礼爷之身世,数百年来由于缺乏记载,一直为谜。幸我睢宁族人查阅旧谱方知礼爷为睢宁始祖彦皋爷之五子,先由鲁迁苏,后又携子归单,定居防城(笔者注:现属成武县白浮图镇朱集村,亦名北朱集村)。礼爷之父母及四位兄长陵墓均在睢宁。睢宁族人不辞劳苦,两下单县往返千里,进行考察联络,至此数百年之谜始解。可谓骨肉团聚,真乃我族之大喜事。先人有知,定慰英灵于泉下也。然则双方合并已晚,行辈各续印刷完毕,暂难统一,唯先从世系辈次上进行平衡,子从父系以睢宁之辈次为准,则鲁单之一世应为二世。依次类推,睢宁之辈次不变。如此双方在辈次序列上则为统一。特此声明,以昭示族众”。《声明》后面有经办人睢宁朱向禹、朱有富、朱奎山等10人署名,单县朱德近、朱德宏、朱启林、朱启文等6人共同签名,并附双方行辈对照表。
至此中断数百年的亲人得以相认,两堂并祖归源礼成。从此之后至今,两堂族人交往不断,特别是燕贻堂第七次续修族谱中,两堂族人相互往来更加密切。睢宁族人多次派代表到朱家大院参观,到单县老家观光旅游。燕贻堂第七次续修族谱中,光裕堂也进行了第六次续修族谱。两堂都把双方前五世族人名字续修在各自族谱之中,双方辈分对照表印在族谱之中,以便辈分有序,不乱纲常,以示一家至亲。但因人多没法合谱,即两堂仍各自保留各自堂号与谱册。
附: 江苏睢宁县、山东省单县
朱氏并祖归源声明
我华夏朱氏,源于小邾,均为一家,已无异议。唯文牒散佚,书缺有间,瓜瓞蔓延,支分派衍,根源难辨。
睢宁朱氏与鲁单朱氏,本系一脉,双支同源,双方始祖,父子关系。但因古单文牒无征,信息闭塞,两地相距仅四百里,却咫尺天涯,失联断续,达数百年,令人遗憾。
鲁单始祖礼爷之身世,数百年来由于缺乏记载,一直为谜。幸我睢宁族人查阅旧谱方知礼爷为睢宁始祖彦皋爷之五子。先由鲁迁苏,后又携子归单,定居防城(现归成武县孙庙乡,亦名北朱集)。礼爷之父母及四位兄长陵墓均在睢宁。睢宁族人不辞劳苦,两下单县往返千里,进行考查联络,至此数百年之谜始解。可谓骨肉团聚,真乃我族之一大喜事。先人有知,定慰英灵于泉下也。
然则双方合并已晚,行辈各续印刷完毕,暂难统一。唯先从世系辈次上进行平衡,子从父系以睢宁之辈次为准,则鲁单之一世应为二世。依次类推,睢宁之辈次不变。如此双方在辈次序列上则为统一。特此声明,以昭示族众。
附:双方行辈对照表。
并交换族谱一套,望族众互相参阅。
经办人名单
睢宁:十八世朱向禹(制表) 十七世朱美述
十九世朱有同 二十世朱守周 十九世朱有富
十八世朱向阳 二十世朱志士 十八世朱向坤
十八世朱向继 二十世朱奎山
单县:十七世朱德近(执笔) 十七世朱德宏(执笔)
十七世朱德洋 十八世朱启文 十八世朱启林
十八世朱启思
公元一九九四年十二月二十一日
于江苏省睢宁县朱楼乡朱楼村
始祖
鳌爷 彦皋爷
睢宁朱氏 | 鲁单朱氏 | ||
二世绶、绩、斌、纶爷 住睢宁 | 一世礼爷住单县 | ||
三世 | 二世 | ||
四世 | 三世 | ||
五世 | 四世 | ||
六世 | 五世 | ||
七世 | 六世 | ||
八世 | 七世 | ||
九世 | 八世 | ||
十世 | 九世 | ||
十一世 | 十世 | ||
十二世 | 十一世 | 赓 | |
之 | 十三世 | 十二世 | 飏 |
大 | 十四世 | 十三世 | 逢 |
名 | 十五世 | 十四世 | 圣 |
恒 | 十六世 | 十五世 | 世 |
述 | 十七世 | 十六世 | 鸿 |
向 | 十八世 | 十七世 | 德 |
有 | 十九世 | 十八世 | 启 |
守 | 二十世 | 十九世 | 瑞 |
鸿 | 二十一世 | 二十世 | 昆 |
启 | 二十二世 | 二十一世 | 忠 |
文 | 二十三世 | 二十二世 | 恕 |
运 | 二十四世 | 二十三世 | 仁 |
克 | 二十五世 | 二十四世 | 智 |
家 | 二十六世 | 二十五世 | 勇 |
庭 | 二十七世 | 二十六世 | 遵 |
范 | 二十八世 | 二十七世 | 训 |
世 | 二十九世 | 二十八世 | 厚 |
继 | 三十世 | 二十九世 | 吾 |
其 | 三十一世 | 三十世 | 躬 |
美 | 三十二世 | 三十一世 | 钦 |
聿 | 三十三世 | 三十二世 | 建 |
昭 | 三十四世 | 三十三世 | 广 |
典 | 三十五世 | 三十四世 | 明 |
宪 | 三十六世 | 三十五世 | 道 |
廉 | 三十七世 | 三十六世 | 修 |
敬 | 三十八世 | 三十七世 | 身 |
端 | 三十九世 | 三十八世 | 勉 |
兴 | 四十世 | 三十九世 | 励 |
英 | 四十一世 | 四十世 | 方 |
杰 | 四十二世 | 四十一世 | 天 |
宝 | 四十三世 | 四十二世 | 佐 |
冠 | 四十四世 | 四十三世 | 安 |
四十四世 | 昌 | ||
四十五世 | 乐 | ||
四十六世 | 香 | ||
四十七世 | 盈 | ||
四十八世 | 燕 | ||
四十九世 | 贻 | ||
五十世 | 堂 |
(未完,请看之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