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赵王(十五)

来源:管理员 | 上传者: 中华朱氏网 | 2020/06/28|浏览量:1696

原创 黄新志 新志讲历史 2019-01-08

1.jpg

赵王府

赵王朱高燧除了在赵王府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外,还时常走出王府,游览彰德府城以及城外更远的地方。在彰德府城内,赵王朱高燧经常去的地方首先应当是“后卫街”。

后卫街位于安阳老城内东南营街韩王庙向东100米路北。从赵王府正门出来,经马号街、三道街、乔家巷、东南营街,便可以到达后卫街;也可以经马号街、三道街、东大街、南头道街到达后卫街,因为后卫街有两个街口,一个街口与东南营街相通,另一个街口与南头道街相通。

关于后卫街的得名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认为后卫街得名是因为这里是驻扎赵王府护卫的地方,另一种说法认为这里是驻扎彰德府守城军队的地方。

2.jpg

有学者认为,“从历史上考虑,后一种说法更接近真实情况。因为在1425年,仁宗洪熙元年,当时的皇帝是明成祖朱棣的大儿子朱高炽,他立自己的长子朱瞻基为太子。这引起了他的二弟朱高煦和三弟朱高燧的极大不满,两人在一起密谋,想办法谋杀仁宗。他们的阴谋被人告诉了仁宗,于是仁宗杀掉了赵王朱高燧的部下黄偐,并且撤除了朱高燧的护卫。从永乐三年(1405年)朱高燧被分封在安阳,到洪熙元年(1425年)朱高燧被撤除部分护卫,和宣德元年(1426年)朱高燧主动献出全部护卫,才短短20年,赵王的护卫不可能在这里只驻扎20年就可以让这个街道得名的。相反,因为这里紧邻城墙,在这里长期驻扎一支守城的军队,这样才使这个地方得名“后卫”,倒是可能的。”

3.jpg

东南营街与乔家巷交叉口的韩王庙

我倒是觉得,分析“后卫街”这一地名的来源,应当站在地理位置和历史跨度两个维度来思考。

从地址位置上来思考,应当将后卫街和东南营结合起来分析,显然,东南营与后卫都是军事术语,在这里驻扎明朝军队应当可以被推定,东南营的名字应当是因军队营盘位于彰德府城东南角而得名,按照距离城墙远近的标准,后卫街的位置在东南营街的北面,距离城墙较远,当敌军来犯时,显然是朝廷的军队在前,而赵王的护卫在后,这样的位置安排符合常理,因处在“后卫”的位置上,故名“后卫街”。

从时间跨度上来思考,不能排除后卫街是因曾经驻扎赵王朱高燧的“三卫”而得名的可能。为什么驻扎军队20年就不能得名“后卫街”?一个地名的命名很可能从一件事情发生的第一天就能够实现,不能因时间长短而否定“后卫街”名称的来源与赵王朱高燧在这里驻扎护卫部队之间的联系,而且因这一原因得名的可能性还非常大。毕竟,“后卫街”的“卫”究竟是地理位置上的概念,还是“护卫”的“卫”?尚需进一步研究才能得出结论。

4.jpg

彰德府城墙东南角楼效果图

据《明史》卷90《兵志二》记载,洪武五年(1372年),在兵制上明确规定:置亲王护卫指挥使司,每府三卫,每藩王护卫甲士少者3000人,多者19000人。这些护卫军军籍虽隶属于五军都督府,但亲王有统领、调遣之权。


5.jpg

可以推定,当初,“后卫街”这个地方曾经驻扎着赵王朱高燧3000至19000人的护卫部队,赵王应当是经常来这里检阅护卫部队,视察护卫部队的工作,尤其是刚刚分封到彰德的那几年,因为那时的赵王朱高燧与汉王朱高煦联系密切,时常想着夺取皇位。这也是汉王朱高煦反叛时将三弟朱高燧看得很重的一个重要原因,赵王手里有着一支不可轻视的军队,而这支军队很可能就驻扎在后卫;另外一个原因就是赵王朱高燧的勇武过人。

6.jpg

彰德府城墙东南角效果图

赵王朱高燧除了经常去“后卫街”检阅护卫部队,视察护卫部队工作之外,在彰德府,他还经常去哪里呢?请看“大明赵王(十六)”。

(信息推荐:朱国强)

- THE END -

核心价值观2.jpg

蝴蝶.gif

——————————

研究朱氏文化、编修家谱,品酒酌茶、读史看天下,看《中华朱氏网》,品“中华朱氏酒”、“朱氏家族酒”。凡是订用一件酒者,年终惠赠《中华朱氏通讯录》一份,视为“中华朱氏网”会员,享受会员服务!

中华朱氏酒.jpg

A、“中华朱氏酒”,中华朱氏网监制,每箱6瓶,每瓶500毫升,茅台酱香、53度,坤沙5年。480元一箱,茅台镇发货,送货上门!

朱氏家族酒2.jpg

B、“朱氏家族就”,中华朱氏网监制,每箱6瓶,每瓶500毫升,茅台酱香、53度,碎沙3年,360元一箱,茅台镇发货,送货上门。中华朱氏网精心打造,纯粮食酒,货真价实!联系电话(微信):19819884266.

蝴蝶(飞舞).gif

15.png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