沛国朱氏的兴起

来源:管理员 | 上传者: 中华朱氏网 | 2022/05/20|浏览量:4387

   时势造英雄。公元前3世纪末,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揭竿而起,点燃了秦末农民战争的峰火。接着群雄并起,逐鹿中原,楚汉之争,问鼎天下。优秀的朱姓族人,把握时机,在秦汉鼎革的历史舞台上,迅速脱颖而出,开始了全面的复兴之路。

   秦汉时的沛邑,亦称沛国,是朱氏的主要发源地,也是朱姓兴盛的主要郡旺。今天大多数朱姓族人,仍然自豪地称自己是——沛国朱氏,甚至海外华人,也要将自己居住之屋标榜为“沛国堂”。

   秦汉时代的沛国朱氏有三大特点:一是英才辈出,文武并茂;二是百花齐放,各支并兴;三是以武为主,封侯赐爵,宗族显赫。据专家学者的统计,先秦时期的文献名录,记载的朱氏人物寥寥无几,战国200余年间,文献录名者仅仅4人。而《汉书》载朱氏人物便有40人,名列《后汉书》者有44人,除去两书重复的,亦有80人之多,为战国时期的20倍。散见于其他史籍和朱氏谱牒的秦汉朱氏人物,多得不可胜数。这是朱姓氏族发展的第一个高潮阶段。

   秦汉朱氏兴盛,不是一支独秀,而是万派俱兴。从血缘大宗来说,有邾国后裔的曹姓朱氏,如大司农朱邑家族,有新息侯朱浮家族,有会稽太守朱买臣家族,有槐里令朱云家族等。以地域分派而言,有朱浮、朱翊为代表的沛国相县朱氏;有朱穆、朱晖、朱祐为代表的南阳宛县朱氏;有朱云为始祖的平陵朱氏;有朱轸、朱买臣为代表的吴郡朱氏。此外还有鲁地朱氏,杜陵朱氏,会稽朱氏和汝南朱氏等宗派。各宗各支朱氏并兴,是朱姓发展进入高潮时期的又一标志。

   秦汉朱氏不仅名人众多,封侯赐爵者也多,整个族姓在当时倍受尊敬,异常显赫。据《汉书》和《后汉书》统计,西汉时期朱氏封侯者有10人,东汉是9人。至于官至郡守,位列九卿三公者,人数更多。族姓尊贵,门第显赫,是朱姓进入高潮时期的第三个标志。下面只就与大石朱氏有血缘关系的略说一二。

   秦汉时代有山东大侠朱家,在《史记·游侠列传》中记载:“鲁朱家者,与高祖同时。鲁人皆以儒教,而朱家用侠闻。所存活豪士以百数,其余庸人不可胜言。然终不伐其能,歆其德,诸所尝施,唯恐见之。振人不赡,先从贫贱始。家无余财,衣不完采,食不重味,乘不过拘车。专趋人之意,甚己之私。既阴脱季布将军之厄,及布尊贵,终身不见也。自关以东,莫不延颈愿高焉。”

   家养武林高手以豪侠仗义的朱家生子朱轸,在沛县跟随刘邦起义,是刘邦部队元老之一,因为俘虏秦将章邯有功,汉朝定鼎后于高祖五年(公元前200年),被刘邦封都昌侯。从此朱轸一支,便北迁至都昌立业。朱轸在位14年,去世后被谥都昌庄侯(一为严侯),朱轸长子朱率于公元前187年袭封为第二代都昌侯,在位15年去世谥都昌刚侯。公元前172年朱率长子朱诎嗣位为第三代都昌侯。朱诎在位16年去世谥都昌夷侯。公元前156年朱诎之子朱偃袭任第四代都昌侯,在位2年便去世,谥恭侯。由长子朱辟强袭职,为第五代都昌侯,在位5年去世,公元前149年(汉景帝中元元年),朱辟强去世后无子,都昌侯国至此被废除。直至汉宣帝元康四年(公元前62年),朱辟强的同辈兄弟朱先被召复家,封都昌侯国公士。都昌朱氏维持一个半世纪经五代封侯,到朱先之后,才从正史记载上消失。据氏族谱记载,都昌朱氏后裔南迁吴郡,为吴郡朱氏始祖。

   沛国朱氏崛起于朱翊(《新唐书》作翊,《汉书》作诩),朱翊为西汉末年成帝、哀帝之世的沛国相县人。关于朱翊先祖的世系传递一说为吴郡朱氏朱买臣之后,但籍贯不同,学者们持否定观点。大石朱氏认定是朱翊之后裔,其真实而可靠的依据,有待新的资料的论证才能清楚。

   朱翊在汉哀帝时(公元前61年)官任大司马长史,深受当时红极一时的大司马董贤的重用,董贤被王莽陷害,自杀身亡后,朱翊为报知遇之恩,特辞职为董贤收尸厚葬。王莽获悉此事,大怒不已,遂以莫须有的罪名将朱翊也杀害了。朱翊为义而而死,给沛国朱氏带来了巨大荣誉,也为后来朱浮的显贵打下了家世基础。

   朱翊生子朱浮,字叔元,少有才能,跟光武帝刘秀打天下,屡建功勋,由大司马主薄升偏将军。东汉收复幽州后,被刘秀任命为幽州牧,守蓟城,讨计定北方。建武二年(公元26年)封为舞侯。后升任执金吾,徙封为父城侯。公元31年,又升任太仆,再至公元44年任大司空,成为位列三公,可能权倾当世的显贵人物,几年后又封新息侯。标志沛国朱氏进入巅峰时期。但是好景不长,公元66年被汉明帝下诏赐死,新息侯国被废除。

   俗话说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沛国朱氏是一支优秀的宗族。朱浮死后,其子孙后代却能在沉重的打击中振作起来。史载:朱浮之子朱永,后来仍官至下邳郡太守。朱永之子朱尚,官至吏部尚书。朱尚之子朱质,于汉恒帝(公元147-167)时官至司徒,朱质生子二:长子朱寓,次子朱卓。他们都有杰出成就,使沛国朱氏再一次名扬天下。

   朱寓(《新唐书》作朱禹),官任青州(今山东淄市境)刺史,后改任庐江太守,灵帝初(公元168年)被大将军窦武从庐江调到东都洛阳,先任尚书,后升为司隶校尉。当时的后汉王朝以窦氏为首的外戚和宦官集团的斗争达到高峰。以朱鹰、朱寓为首的士族知识分子和中级官吏联合起来,以“清流”自命,而称宦官集团为“浊流”。他们积极支持窦武集团,拼击宦官集团的腐败。这群士族文人的清议活动,在全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因此成为当时的名人,被时人称之为“八俊”、“八顾”、“八厨”以比上古五帝之世的“八元”、“八凯”,而朱寓是著名的“八俊”之一。

   后来,宦官集团对清流集团进行疯狂镇压,将朱鹰、朱寓等数百多清议名士下狱。据《后汉书·党钴列卷》记载:朱寓被迫害致死在狱,时间是建宁二年(公元169年)。

   朱寓死后,他的子孙为躲避迫害,四处逃难,其中一支从沛国徒迁青州,后代成为著名的青州朱氏,奉朱寓为始祖。另一支避难丹阳,形成著名的丹阳朱氏,朱寓之弟朱卓一支继续留在沛郡,坚守祖辈产业。当历史进入魏晋阶段,沛国朱卓一支仍然英才辈出,方兴未艾。

   据文献记载,朱卓在汉末官任刺史,其子朱翻任扶风太守;朱翻生子朱越,字元胜,任上洛太守;朱越之后有朱询,三国时任魏国丞相府左参军,;朱询生子朱济,朱济生朱冲,与西晋初南安隐士同 姓同名;朱冲生子朱威则(族谱作朱咸),晋时任散骑常侍,给事史;朱威则生子朱腾,字龙怀,名见《宋书·朱龄石传》,官至建威将军,陈郡太守,吴国内史,是东晋著名的武将;朱腾生三子:长子朱宪,东晋时任梁国内史;次子朱斌,官至汝南太守,汝南内史;三子朱绰,任西阳太守,广平太守。东晋末年兄弟三人均为豫州刺史袁真的将佐。东晋恒温北伐时,袁真投降前燕政权,恒温讨伐袁真,双方大战前夕,袁真怀疑朱氏兄弟暗中告密,于太和五年(公元370年)正月将朱宪、朱斌一同杀害,朱绰闻信出逃,投奔恒温,成为桓氏手下的虎将。次年桓温大军攻克袁氏老巢寿阳时,袁真已死,朱绰为报杀兄之仇,将袁真发棺戮尸,桓温认为朱绰行为过火而发怒,下令斩朱绰,得桓温弟桓冲求情,才免一死。此后,朱绰为报桓冲再造之恩,终生事冲如父,成为桓氏集团的忠实支持者。公元384年桓冲死后,朱绰悲痛呕血而亡,世人闻之,无不感叹。

   朱门兄弟三太守之后,又有朱龄石、朱超石兄弟二秀的出现,使沛国朱氏大放异彩。

   朱绰生二子,均为东晋赫赫有名的战将,朱龄石(公元379-418)字伯儿,幼承家风,酷好武事,少年从军,为东晋桓氏集团效力,后桓玄篡晋,被刘裕讨平,朱龄石又成为刘裕手下的战将,任武康县令,史称朱龄石既是将才,又有吏干,东晋义熙九年(公元413年)朱龄石以益州刺史身份晋军元帅,统兵西攻割据的蜀地谯纵政权。结果晋军大胜,一举平定四川。朱龄石被晋封为辅国将军,丰城县侯,后又升相国右司马,公元418年,朱龄石以持节都督关中诸军事、右将军,雍州刺史,受命北上镇守雍州,抵御匈奴族夏国的侵略。因遭夏主赫连勃勃军的突然袭击,朱龄石兵败被俘,同时被俘的有河东太守兴平县三等侯,奉命慰劳朱超石等,兄弟二人同时被杀害于长安,成为沛国朱氏兄弟双双为中华民族捐躯的大英雄,更使沛国朱氏扬名天下,流芳百世。至此,作为朱氏大宗嫡系沛国朱氏,已在历史舞台上演了最炫目、璀灿的一幕。

   自晋世五成乱华,南北朝大分裂,中原动荡。沛国朱氏与整个中华民族命运相同。受战乱之苦,宗族成员纷纷加入当时的移民大军,向东南地区迁徙。

   朱龄石捐躯疆场后,其子朱景符封为第二代丰城县侯。刘裕代晋建立宋朝后,朱景符仍为丰城县侯。朱景符之子朱祖宣袭封为第三代丰城县侯,后朱祖宣因罪被夺爵位,由其弟朱隆绍代替,是为第四代丰城县侯。公元479年萧道成代宋称帝,建立南齐,丰城县侯被废除,朱隆绍后裔情况,史书缺载。

   《大石朱氏七修族谱》大约依据《中华朱氏通书——朱氏》一书载:“据敦厚堂谱与垂裕堂谱记载,朱龄石的后裔有名叫朱君建(《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作朱建)者,北周时官任太子洗马。朱君建生二子:长子朱秘,官至宏文阁学士;次子朱隋,字云卿,官任雍州刺史,襄州刺史。朱隋生二子:长子朱僧宁,字子须,隋朝睢阳太守;次子朱寿昌,也官任太守。朱僧宁生朱操,朱操后裔徒居毫州永城谯郡,形成唐朝最杰出、最显赫的朱姓望族——永城朱氏。”接连大石朱氏,但是这个世系表有个断层,“各家族谱则试图根据传说来填补这一空白,连续其间断代,但因众说纷纭,各家据以拟出的世系互不相同。”我们在这里对七修谱只好存疑。

   汉魏六朝以来,朱姓以武传家,世代为军事巨族,这种军事世家,有为于变乱之世,无功于太平盛世。即所谓可以为乱世枭雄,不能为治世之良吏,因此到了李唐时代,朱姓就只能韬晦不显,衰微不振,默默无闻。但到安史之乱起,和藩镇混战发生时,双有许多朱姓成员揭竿而起。

   唐朝前期,曾有刊正姓氏,几次官修族志,退旧族,进新门,有意压制六朝旧有门阀大族,豪强世族,鼓励新兴大族的崛起。因此,唐代是中国历史上各姓郡望大发展的时期,许多姓氏在这个时期直线上升。但是,朱姓郡望却由原来的七个,减少到仅剩沛国、吴郡两个。到了元和年间,毫州谯郡出了一个优秀人物——宰相朱敬则,于是将永城谯郡也列为当时朱姓的一大郡望。但是,谯郡朱敬则之后,人才凋零,七八代之内,也只出过几个县令级小官,其显赫地位一去不复返了,所以没有完全得到社会认同,到宋代修《太平寰宇记》时,只承认沛郡、吴郡两个朱氏旧族,宋欧阳修撰写《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时,干脆将谯郡宰相朱敬则家族归入到沛国大宗派来,宋代废除门阀等级制度,强调宗族文化观念,一个姓氏已无须多个郡望,人们开始追溯共同的郡望,认作本族姓氏的发源地,而历史上朱姓以沛国为最古老而著名,且长期以来都被认为是朱姓郡望,所以自宋元以后,各派朱氏都放弃其他郡望,而同宗沛国,把沛国认作朱姓的统一郡望。直到今天,沛国作为朱姓的统一郡望仍然得到海内外朱姓人士的认同。

    “在世界历史舞台上,李唐王朝被公认为中华古文明和整个东方文明的最高象征,朱姓的发展与中华文明的演进并不完全同步,隋唐不是朱姓的辉煌时代,而只是朱姓由汉晋军事巨族向宋明文化和政治贵族转变的过渡阶段。永城谯郡的朱敬则家族,正是这种转折时期朱姓的典型。同时,朱敬则家族也是整个隋唐时期朱姓最优秀的代表。”(摘自《中华姓氏通书——朱姓》)以后简称《朱姓通书》。

   永城朱氏来源,众说纷纭,应以《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为可信,此表认为:永城谯郡朱氏是由晋代著名的沛国朱氏大宗族分衍派生出来的一个分支。他有史可稽查的远祖,便是刘宋时一代名将朱龄石与朱超石兄弟的祖父,东晋陈郡太守朱腾;朱腾的裔孙朱建,便是朱敬则的曾祖父。朱建官至后周太子洗马,朱僧宁,隋朝时任瞧阳太守。朱僧宁生子朱操,便是朱敬则的父亲。此后,许多朱姓族谱,就以《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为依据,接通朱腾到朱建的断层。《朱姓通书》的作者刘佑平比较赞同敦厚堂谱和虞邑朱氏垂裕堂谱的记载,朱君建生二子:长子朱秘,官至宏文阁学士;次子朱隋,官至襄州刺史;朱隋生子朱僧宁,官至瞧阳太守;朱僧宁生子朱操,字道濡,官至开府仪同三司,娶妻赵氏,生子朱敬则。

   朱敬则之前,永城谯郡朱氏就已家道兴隆,代出人才,朱敬则之父任开府仪同三司之职,是一种从一品的文散官,而且还是孝义之家,史称永城朱氏“以孝义世被旌显,一门六阙相望。”正是这样的家族土壤,才培养出宰相朱敬则和孝友、仁轨兄弟。其中老大仁轨官至太子洗马;二弟居宰相后,辞官归隐,奉养父母,成为闻名的孝子,他教育族中子弟:“终身让路,不枉百步,终身让畔,不失一段。”他去世后,被宰相魏知古等千多人一起谥为“孝友先生。”老三朱记,官至著作郎,礼部尚书;老四朱珉,任太子典膳,徙迁宣州,兄弟四人中,以老二朱敬则最为著名。

   朱敬则字少连,少有大志,好学精思,重节义,讲信用,好救人危急而不贪报答,年轻时就才华出众,文武双全,因而被皇帝召见,授洹水县尉,后升任右补阙。武则天称帝时,因进谏直言被武接受,于长安三年(公元703年)迁任正谏大夫,兼修国史,不久又位极人臣,进同凤阁鸾台平章事,高居宰相要职,为相期间,广泛引荐能人,对武后弊政直谏无讳,深受世人称赞。史称“朱敬则忠正义烈,天下所推。”他又是一位颇有史学才识的史学家,除参与修唐国史外,还采魏晋以来君臣成败之事,写成《十代兴亡论》及《五等论》等著作。后以老病还政事,改任成均祭酒,冬官侍郎,又因奸人诬陷,被贬出为郑州、涪州、庐州刺史,中宗景龙三年病逝于失意之中,年75岁,至睿即位又追赠秘书监,谥为“元”。

   朱敬则娶妻弋氏,生子朱迪光,官任灵州别驾,朱迪光生四子:长子朱守温,任洛阳令;次子朱守同,任当阳令;三子朱守和,任奉礼郎;四子朱守滔,任济阳令。守滔生子涔。

   朱敬则之后,除次子一支比较兴盛,其余各支再传三四代都已衰落。原因除宗族本身衰败外,唐宋之间河南永城一带常遭兵荒马乱之害,谯郡朱氏纷纷南迁。

   大石七修将敬则之下,接续为:敬则四子守滔生子涔,字山陵,又字以良,号师古,任唐殿中承,乾符五年迁居歙县黄敦。生子四:珉、环、璋、革;璋生子鬲,居婺源香田一带,鬲生廉。从而接上大石谱。但在正史及《朱氏通书》都未发现类似记载。不知根据何典籍,暂存疑。我认为这里作断代处理要好些,不必勉强接上大石谱的廉。因为同一本《朱氏通书》说:“朱钦,字守滔,号子敬,济阳县令,妻王氏,生子涔。朱涔字以良,避乱迁吴郡,居丹阳。朱涔娶妻高氏,生子二:革、环,其中朱环即婺源始祖茶院公。”该书将众多说法列出来后说“笔者倾向于朱环为朱敬则的第五世孙也,即朱涔之子的文阁学士。”

(信息来源:朱汉修)


寻根问祖,查找家谱,就上中华朱氏家谱库,联系微信:19819884266。

微信图片_20220517150852.jpg


蝴蝶.gif

寻根问祖、编修家谱,传播朱氏文化,品“中华朱氏酒”、“朱府囍酒”。商品部主任:朱华情,19819884266!


image.png

中华朱氏专用酒,53度,酱香茅台系列。金世佳和商贸有限公司总经理朱华情,19819884266

朱府囍酒.jpg

朱家有喜事,就用囍酒。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