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煌的永城朱氏宗亲文化
来源:管理员 | 上传者: 世界朱氏网 | 2021/01/28|浏览量:2638
河南省永城朱氏宗亲历史文化,是永城历史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永城朱氏家族是汉唐时代中原四大名门望族之一,在历史上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在《后汉书》及《旧唐书》《新唐书》和《宋史》等古籍中均有记载。
永城朱氏的历史来源比较古老。据历史学家研究,永城朱氏系商朝王族后裔。周武王灭商后,实行“兴灭国,继绝世”的政策,把殷纣王的庶兄微子启封到商丘一带建立宋国,以继承商汤故地。国王微子启有个儿子叫子朱。子朱的后代以祖名为姓,形成朱氏。宋国灭亡后,宋国王族逃到芒砀山一带居住,后迁徙散居各处。据《后汉书》记载汉大司马新息侯朱浮为“沛萧人也”,该地与永城在汉代同属沛郡,今与永城相邻。还有汉司隶校尉朱禹。在永城的棫村集(今茴村集)有北周睢州太守朱建,隋唐开封府官员朱昌宁,到唐朝武则天时出了一位大宰相朱敬则,以及以孝义闻名天下的朱仁轨。
朱敬则是永城朱氏家族的杰出代表。《旧唐书》记载:“朱敬则,字少连,亳州永城人。以孝义世被旌显,一门六阙相望。敬则志尚恢博,好学,重节义然诺,善与人交,振其急难,不责报於人”。在唐朝武则天时任宰相,是一代名相。他不畏权贵,清正廉洁,曾多次上书武则天直陈治国之弊和用人之误,表明自己的治国之策和治政良方。为武则天所称赞,朱敬则兄弟四人皆仕官。其兄朱仁轨以孝贤著称天下,被隋文帝彰表为“孝友先生”,逝世之时全国“州县各遗吊祭,远者望奠而哭,近者临墓而哀,从古以来,未有之也”。当时影响很大。
明清《永城县志》中都把朱敬则和朱仁轨列为永城乡贤,供奉在永城县城文庙附近的乡贤祠中历代祭祀。朱仁轨成为永城乃至天下的仁孝的典范人物。在永城博物馆收藏的多块明清石碑中,谈到仁孝,必以朱仁轨为榜样。茴村朱敬则家族的一门六阙结为皇帝表彰忠孝所赐建,是隋唐时弘扬孝道的基地。永城朱敬则家族的一门六阙在中国二十四史记载中具有唯一性,说明永城唐代以孝道闻名天下。
今永城茴村东南有宰相林,就是朱敬则在永城坟墓的遗址,茴村老街有朱家井遗址,是朱敬则家族在永城生活的见证。永城博物馆馆长、考古专家李俊山先生在茴村集东南宰相林遗址曾发现明朝官员朱景贤从江南来永城茴村祭祀朱仁轨的碑。清代《永城县志》记载“茴村有朱仁轨墓”“茴村集有朱仁轨祠堂”。据《萧县朱氏家谱》记载,1938年全国朱氏家族代表曾云集茴村召开祭祖大会。
史载朱敬则的后代大都在唐末战乱迁往南方,从有关史料看,唐代朱氏入闽有三支,一支是朱敬则第七代裔孙户部尚书朱光启唐末。为躲避黄巢之乱,从永城入闽,居福州,同时把朱敬则的墓从永城迁往福州桃源山。一支是朱敬则的另一七代孙朱玫从固始入闽,迁居永阳玉尺。一支是朱敬则的六代裔孙朱懈唐末从河南迁居福建仙游党田。其中八代孙朱王丑迁居福建莆田,黄石,石阜。福建朱氏祠堂皆奉朱敬则为始祖。据统计,现在朱敬则后裔在福建已达数十万人,其中涌现出很多政界经济界教育界科技界名人,有的在海外卓有建树。
值得注意的是,姓氏学家通过对历史和湖南、江西、江苏、安徽各地《朱氏家谱》的深入研究,惊讶地发现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和宋朝大思想家朱熹也来自永城朱敬则家族。也就是说永城是朱元璋和朱熹的祖籍。明代朱元璋登基金陵,编制朱氏御谱,以宋代朱环为始祖,而朱环就是朱敬则的第五代裔孙。朱元璋晚年亲自撰写《朱氏世德记》中说“本宗朱氏出自金陵之句容,地名朱巷”。据明朝南京御史朱吾弼所撰《社山朱氏考》记载,金陵句容朱氏与朱熹同族。金陵句容朱氏在宋代早期迁往安徽凤阳。湖南湘乡、宁乡、长沙的《朱氏家谱》均有同样记载。朱熹在宋朝淳熙十年(1183年)作《婺源茶院朱氏世谱》中说“吾家先世居歙县之黄墩”,据《中华姓氏通书.朱姓》记载“黄墩朱氏为朱敬则后裔”。根据当地《朱氏家谱》记载,朱熹为朱敬则第十三世裔孙。
通过对永城朱敬则家族世系的历史探析,我们看到永城朱氏宗亲历史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厚重。为永城历史文化中辉煌的一页。这对于弘扬永城历史文化,挖掘并发展永城朱氏宗亲寻根历史文化,促进文化交流和经济发展都具有很大的意义。
(信息来源:大河网)
(有事找站长,中华朱氏网,长按扫码)
研究朱氏文化、编修朱氏家谱,联络朱氏族人,品“中华朱氏酒”。凡是订用一件酒者,年终惠赠《中华朱氏通讯录》一份,视为“中华朱氏网”会员,享受会员服务!
“中华朱氏酒”,中华朱氏网监制,每箱6瓶,每瓶500毫升,茅台酱香、53度,坤沙5年。茅台镇发货,送货上门!纯粮食酒,货真价实!联系电话(微信):19819884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