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龙岩武德将军念八郎传奇

来源:管理员 | 上传者: 中华朱氏网 | 2021/03/08|浏览量:3718

微信图片_20210308142856.jpg

在福建龙岩有一个地方,叫作武平县十方镇处明村山岭。那里,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在元末明初,曾经出了一位风云变色、淡笑古今的风流人物,他就是——武德将军念八郎朱友松。

巍然的天石峰突兀而起,欲与天公试比高,万山耸立。泉眼无溪的秋水笈紧连着岩前的瀑布飞流直下,清澈见底。雄伟壮观的山峰绿色澄清,郁郁葱葱好似满城皆兵。

蕴含家族亲情和血脉相连的朱姓子孙,在六百多年以前的历史追溯可传万世……

相传小四郎公去世后,在武平十方处明路天石峰成为著名的天葬地,大约三十多年之后,朱氏念八郎与钟氏八娘便在这十方处明路的山岭落户安居,成为复至武平派的开基始祖。

微信图片_20210308142950.jpg

念八郎(约1337一1397年),字瑜,名友松,赠武德将军。由闽中汀州府宁化石壁寨陡居武平十方处明村山岭。妣钟氏八娘。生子四:万一郎字光煦(陡居江西会昌县白兔后迁赤岗等地);万二郎字光熬(陡广东居潮州府程乡县东石乡);萬三郎字光烈(仍居山岭);萬四郎字光照(陡居武平十方处明田心里,其四世孙朱定官后迁中赤上村居住)。有墓誌传颂,流芳后世……

南宋灭亡五十余年后,元朝末年,政治腐败。濠州朱元璋于元至正廿八年(1368)推翻元蒙暴政,建立大明。

朱氏念八郎正出生在这个乱世的时代,元至正十三年(1353)戊寅,16岁的八郎公已成家立室,文武双全样样精通,好打抱不平,堪称宁化大侠。他受父亲朱梅之托离开山明水秀的客家祖居到汀州府尚武堂深造,后来参加恩科高中武修郎。授命于汀州府武官都统制一职。他英勇过人,惩恶扬善很快被福建行中书省左丞朱芳卿看中,提升漳州府武军骁骑营左先锋。

微信图片_20210308142946.jpg

元至正廿八年(1368)戊申,朱元璋推翻元蒙暴政。当时,漳州城内一片混乱,很多百姓惶恐明军进入屠城纷纷怆惶望南而逃,八郎公为保家眷平安为已任,返回家乡宁化石壁寨……

明洪武二年(1369)己已,元蒙的残余部队达五千余人进入汀州府宁化县。没过几天,大明由徐达率领的铁骑追赶而来。千钧一发之际,双方势如水火。当时八郎公有凭着一颗报国之心,不顾贤妻的反对,依然支持徐达打迟元军。受过祖训行军布阵的八郎公熟悉宁化地形和堪测要道,便指挥石壁寨的青壮年达100余人组织成民兵团,协助徐达大军,消灭进驻宁化的元蒙残余部队,保住了这片宁静的土地不被战火硝烟摧毁。

由于他的指挥得法,上下悦服。被徐达看中收为己用。后来仕途军政的需求,被调入武平县城防都督府任都蔚,留守武平。明洪武十一年(1379)秋,八郎公与钟氏八娘便在武平县城外的十方处明山岭落户安居,细心培养膝下四子成才。四个儿子凭借自己卓越的成就都走上了仕途,其中万四郎最为突出,他的人生充满着传奇色彩。早在宁化石壁的时候,万四郎还很小就学会用竹剑代替兵刃给幼童们比试,梅公甚是喜欢认为他是可造之材。在他七岁的时候,八郎公便遵照父亲的意思,送他上福建莆田少林寺学习武艺,少林寺三十六房棍房的住持至远禅师正是朱梅公童年时代的玩伴,由于战争的原因,弄得家零破碎,万般之下只能出家。后来万四郎在至远禅师的细心教导之下,学习了一套七十二路夺命索喉枪,成名绝技。十八岁之后,在武功造谐上有所成就,便遵师之道下山协助父亲北征元蒙,八郎公看到武有所成的万四郎感到很欣慰,便把他留在军中跟随左右,学习行军布阵的章法。

微信图片_20210308142954.jpg

明洪武十八年(1386)仲秋,北蒙小朝廷在大明的边境上河北,山西等地掠夺财物,侵占土地。战领叠州城镇高塞要道,为了征服叠州等地的元兵,朱元璋由李景隆之父李文忠挂帅领兵出征,经汀州府居武平县城驿站,得知八郎公因得其法,有指挥作战的将材便纳入军中一起赶往叠州前线。

当时,征抚河北、山西等地的元蒙天属寒霜季节。大明军队到叠州境内正处于北蒙范围,叠州山高林密,气候阴湿寒冷,军士不服水土,人心思归。八郎公便鼓励部下:“元蒙不抚,边疆不守,功不可前弃。命兵士者勇直前,效诸葛孔明七擒七纵之法,攻心为上”。他带着万四郎,加上一个小部队大约五六百余人,从元军的后方悬崖峭壁之上包抄进去,来个瓮中捉鳖大破元蒙大本营,使叠州等地的北蒙诚服。

明洪武十九年(1387)孟春,八郎公与子万四郎因征抚得法受朝廷嘉奖,荣任武军骁骑都指挥使,万四郎升至前锋营营长。

明洪武三十年(1397)季春,八郎公已是花甲之年,他与万四郎父子两在武平中和训练新兵。当时,在回疆边境上有乌思与朵甘卫两大部族蠢蠢欲动,让朝廷寝食难安。大明多方派大军去围剿都无功而还。

微信图片_20210308142959.jpg

明洪武三十年(1397)五月,福建行中书省左丞朱芳卿主荐,八郎公有领兵作战的帅才,便由他指挥赶往前线平定回疆之乱。

八郎公在元帅李景隆的带领下与子万四郎领兵出征,安营扎寨在回疆勒蒙伏莎森林。他采用征抚叠州之法,前去诏谕乌思,朵甘卫两大部族。

明洪武三十年(1397)六月,拂晓时分。八郎公与萬四郎带着轻骑三百余人前去安抚。当大明轻骑进入回疆濛得赫勒小森林之时,乌思与朵甘卫两大部族组织兵力峰巢而出,将明军团团围住。双方数战十次,寡不敌众只能退至阿尔勒河边。乌思与朵甘卫大军魂追不舍。情急之下,八郎公与万四郎单骑冲入敌阵,欲生擒部族首领,却被乌思、朵甘卫大军围住,两人大战杀敌数百人,八郎公亦受伤十处血透战袍。

微信图片_20210308143002.jpg

万四郎阵前斩杀乌思与朵甘卫的参将,匹马跃入深间,追兵朵甘卫部族欲发双方数仗百次率轻骑300陷入重围。经过浴血奋战,终因寡不敌众,所部300轻骑皆为战死,萬四郎背着受重伤的八郎公跃马乘乱逃离险境。

回到军营之后,元帅李景隆扶住受重伤的八郎公让他躺下,吩咐军医前来诊治。万四郎时刻陪在父亲身边端茶递水以敬孝道,一转眼四五天过去了。他的病情日渐严重,减少膳食。万四郎知否,晚上为之失眠,送去的药膳和食物,都相望送行。

微信图片_20210308143012.jpg

万四郎见此情急之下,火速飞鹁传书请家中的兄长和孙亲前来探望,送来的是宫廷中大医院的药膳加以诊救,离开的时候却是军营之满佈白棱。八郎公就这样为国捐躯走完了他传奇的一生。四个儿子皆孙贤为之感恸,伤痛绩嗣。举孝将灵柩送往老家武平处明山岭安葬。

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春,建文帝朱允炆感悌承嗣:“自大明创业以来的功臣阵前殉国无数,唯朕意之所钟,凌统最为隆重,为后世昭穆表率,万古风骨长存”,赠武德将军。

(朱潼义推荐)

——THE END ——

(有事找站长,中华朱氏网,长按扫码)

中华朱氏网群.jpg

如喜欢,邀请您到中华朱氏商城(电脑版)逛逛!

http://www.zhzhus.com/wap/store.html(手机版)



蝴蝶(飞舞).gif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