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朱光庭家族

来源:管理员 | 上传者: 世界朱氏网 | 2022/02/21|浏览量:1028

t01eddb48a2c2d3eb5a.jpg

朱光庭(公元1037—1094年),又名朱道古,字公掞,河南偃师(今洛阳偃师区)籍人,自幼聪颖过人,少从理学家孙复学习《春秋》,又问学于一代名儒胡瑗,后从儒客大家二程(程颢和程颐)学习,为二程门人。嘉佑二年(公元1057年)登进士第,初授万年县主簿(主簿:掌管文书的佐吏),后历任修武、垣曲等四县县令,口碑堪佳,时人称“明镜”。

后,朱光庭奉诏入京,获宋神宗(公元1067—1085年在位)召见。在谈到朝廷大政时,光庭直言不讳地指出:陛下更张法度,推行变法措施,臣下奉命施行,有些措施效果良好,有些产生了很坏的影响。如果能废除那些造成坏影响的措施,实为天下之幸。

时,神宗正推行变法,觉得光庭所言不合己意,便不予重用,只授其河阳判官。后参与对西夏政权(在今宁夏一带)的军事行动,因为人耿直,与同僚多有冲突。

神宗之后,宋哲宗继位,高太后(哲宗的祖母)临朝听政。在大臣司马光的推荐下,朱光庭入朝出任左正言(朝廷谏官),对自熙宁二年(公元1069年)开始的新法(史称“王安石变法”)批评颇多,奏请废除青苗、保甲法等对百姓造成诸多不变的变法措施,并弹劾山陵使蔡确(唐宋代,山陵使是掌皇帝丧葬之事的大礼五使之一,多由大臣临时兼充),曾走在神宗灵驾前面,是对皇帝的不敬;揭发新党重要人物章淳的欺罔、狡诈;指责韩缜的挟扶奸邪、嫉害良臣等罪过。得到高太后的嘉许,称其守正,谕令尽言,毋有所畏避。遂将光庭提升为左司谏。

时,河北发生严重饥荒,光庭持节行视,开官仓赈济饥民。按宋朝规定,动用粮食储备,必须事先报请朝廷同意,朱光庭因此受到处分,被降为左司员外郎,后迁太常少卿,拜侍御史。因论蔡确怨谤之罪,确贬新州,转任右谏议大夫给事中。光庭请朝廷派他到京城以外任职,被授以集贤院修撰,主持亳州政务。数月后召还,复为给事中。

元佑八年(公元1093年)九月,哲宗亲政,改年号为绍圣,起用新党章惇、曾布等人,刘挚罢向,光庭降职守亳。年余,又贬潞州,邻境旱饥,饥民大量不断地流入潞州。光庭亲自为灾民煮粥,从早到晚,自食不暇,遂感疾,犹字力视事。一次,因祈雨,长跪而卒,终年58岁,葬偃师西部的邙山之阳。

朱光庭早年问学于胡瑗时,瑗告以为学之本在于忠信,故应终身行之。后光庭牢记先师教诲,身为地方官,清正廉洁,勤政爱民,关心百姓疾苦;为朝廷谏官,敢正道直言论朝廷大事,毋有所畏避。但他去世后,却一度遭人馋毁,被追削官职,几个儿子也被相继被罢官。直到宋徽宗时,才恢复名誉。

朱光庭对儒学颇有研究。《宋史》《宋元学案》《宋元学案补遗》等史籍中有传,既是一代良臣、诤臣,吏事娴熟、决断精敏,还是一位理学名家,《全宋文》中录有其多份有关礼仪教化、任免谏言等奏议。

据《宋故尚书主客郎中朱君墓铭》(朱文郁墓志铭)、《集贤院学士知潞州朱公墓志铭》(朱光庭墓志铭)和江苏无锡宜兴《艾墅朱氏宗谱》等谱牒资料及相关史传材料,可知朱光庭乃唐代武则天朝宰相朱敬则长兄朱仁轨之后裔。天祖父朱献,未仕,生子一:继忠。

高祖父朱继忠,任左班殿直(武阶名。属三班小使臣阶列),生子一:琪。

曾祖父朱琪,累赠卫尉少卿(卫尉寺次官。协助卫尉卿掌供宫廷、祭祀、朝会之仪仗帷幕,通判本寺事务,北宋时为四品寄禄官,),曾祖母宁氏,封安陵县太君,生子一:文郁。

祖父朱文郁(公元977—1049年),尚书主客郎中,赠工部尚书。大中祥符元年(公元1008年)或二年进士,及第后历任明州象山县主簿、河南府河南县尉、剑州录事参军、知开封府封丘县、监修河粮料院、知济州巨野、通判泗州和单州、开封推官、知邓州、济州、徐州,后复开封判官等职。晚年奏章致仕,朝廷给予闲职权西京留司御史台,还未上任便病故于家。时庆历九年(公元1049年)八月,享年73岁。朱文郁妣孔氏,封河南郡太君,继高氏,封许昌郡太君。生子三:长子曰景,次子曰嵩,季子曰早。

父朱景(约公元998—1068年),字伯晦,文郁长子,北宋中期进士,历任荥泽县主簿、多县县令、知汝州、寿州、提点刑狱、光禄卿等职。宋熙宁初,病卒,时71岁。临终自占遗表,呼其子光庭操笔书之,凡数百言,讲的都是治国安邦之事,无一语涉及家事。卒后诏赠太尉。知寿州时,发廪救灾,存活数万人,迁光禄卿。《宋史·卷三三三》有传。妣宗氏,崇国太夫人,继李氏,会昌县太君。生子四:长子光庭,次子光逢,季子光裔,四子光旦。

叔父朱嵩(文郁次子),任太庙斋郎(祭祀官名,为七、八品的小官):次叔父朱早,未见史料记载。

大弟朱光逢,又名朱复古,进士,历郊社斋郎、洺州永年县令、左朝奉大夫等职。

二弟朱光裔,字公远,初为陕州陕县主簿,绍圣二年(公元1095年)通判永兴军。《宋元学案》、《全宋文》等史籍有记载。《金石萃编·卷一四〇·草堂寺题名》云:“通判府事河南朱光裔公远、签书节度判官公事广汉王普德充同游。绍圣二年三月二十日。”又《宋元学案·卷九六·元祐党案》载:“梓材谨案:先生疑是公掞光庭兄弟行。”

三第朱光旦,任太庙斋郎,其他未见史料记载。

关于朱光庭的子孙,正史没有详尽记载,但据《集贤院学士知潞州朱公墓志铭》(朱光庭墓志铭)云:朱光庭妣王氏,封会昌县太君,生子三:长子纯之,假承郎,次子微之,季子早夭。另,孙男二人:完,假承务郎;宏,幼。

就社会政治方面情况言,史籍中提到朱光庭去世后遭人诬陷,被追削官职,诸子也全部被罢职。这意味着到北宋后期,这个家族即已在政治上完全消沉。

但,朱光庭家族“世为洛都大族”,从其高祖父朱继忠起,世代吏干。据《维扬江都朱氏重修宗谱》(清光绪十四年重修本)记载,两宋之际,金兵南侵,入驻中原,朱光庭之孙朱醇钟携家南迁,定居浙江的温州平阳。南宋时,其后裔朱铭台随父赴江苏江都(今扬州下辖区)任职,遂留居于此。之后,族大丁繁,逐渐散居于该地区内的三号港、马家庄东圩、课洲四圩、顺常滩、沙头、胡家庄、邰伯镇等地,成为当地人口繁多的地方大族。

又,据无锡宜兴《艾墅朱氏宗谱》记载,光庭之子希化北宋时知湖州,值金兵南侵,遂率其宗人自河南移居浙江北部的湖州,谱以希化为光庭家族迁据湖州的始祖。

后,希化六世孫柱,又名倬,绍兴末官任宜兴县主簿,复自湖州迁居宜兴西南五十里处之艾墅,其后裔艾墅朱氏成为无锡朱氏的重要构成部分之一。而柱即为光庭家族艾墅支系的始迁祖。

据以上资料,即可勾勒出如下所示的朱光庭家族世系图表:

朱仁轨→……献→继忠→琪→文郁→景→光庭→纯之→完、宏

(信息来源:朱乐尧),2022年2月21日10:50:34

(有事找站长,中华朱氏网,长按扫码)

中华朱氏网群.jpg

凡是朱氏宗亲生产或加工的产品,都可以在这里展示!中华朱氏年货大集开通了,请您报名!您需要什么产品请告诉商品中心。

以下是宗亲提供的产品,您如需要,请和他们联系:商品部主任:朱华情,19819884266!

image.png

中华朱氏专用酒,53度,酱香茅台系列。金世佳和商贸有限公司总经理朱华情,19819884266

朱府囍酒.jpg

朱家有喜事,就用囍酒,53度,酱香茅台系列和浓香型系列,贵州茅台发货。金世佳和商贸有限公司总经理朱华情,19819884266。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