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县朱氏文化之旅
来源:管理员 | 上传者: 中华朱氏网 | 2022/02/24|浏览量:1623
(山东)费县朱姓,基本上都是一个家族。始祖名叫朱兴,原籍江苏省睢宁县,元代迁至费县,先居埠下街,后迁县城西门里,也就是仰圣门附近。明代朱氏第六代朱一之在西门时创修了天齐庙,现在银杏花园的那棵古银杏树,就是在天齐庙所种植。这段历史,在清代的《朱氏家谱中》有明确记载。
经过600多年的发展,朱氏家族已经成为费县的名门望族。随着人口的增多,朱氏后人陆续迁出县城,开枝散叶,据《朱氏族谱》记载,迁出县城的朱氏族人,分布在固县、棠林、甘田庄、阳田、马营、曹车、皇城、南京庄、东新安、康泰庄、白茧场、利涧、楼子峪、荣和庄等地。
明代的朱氏名人
朱氏自第三代朱伯达开始科举有名,出仕为官,家族名人层出不穷,由于人物太多,这里,我们主要介绍六位朱氏名人,分别是明代三位、清代三位。
明代的三位分别是朱绅、朱崇道、朱泰来。朱绅在《费县志》上留下了一首诗《寒两寺》,朱崇道在老君崖留下了一块进士碑,朱泰来为王雅量的乡间别墅题写了“天镜泉”。
朱绅的父亲朱伯达开朱氏家族科举之先河,考取贡生,官至中卫经历,而朱绅则考中举人第二名,当过竹山县知县、四川忠州知州、陕西静宁知州。朱绅的文采很好,他的文章被官方刻印,成为学子们的范文。清《费县志》收录了他的一篇《寒两寺》,其中描绘有奇石蒲草、隔林幽鸟、古寺老僧、石枕藤床……画面感很强,全诗为:
瘦石谁栽九节蒲?隔林幽鸟一声呼。
老僧石枕藤床上,梦到羲皇未有初。
朱崇道是朱绅的儿子,也是朱绅教育出来的进士,历任广东省乡试大主考、南京太常寺博士,官至刑部员外郎,他在职时忧国忧民、勤政廉洁,居家多有善行,入乡贤祠祭祀。民间传说他特别擅长文墨,但很遗憾没有留下什么。而在费县城南的老君崖,却意外发现了他写的一通墓碑,让我们终于见到他的墨迹。抗日战争时期,日本鬼子占领费县城,时任县长顾寿彭跑到老君崖一带躲藏起来,意外发现了朱崇道写的这通石碑,族人为此碑建了碑楼进行保护,顾寿彭给写了碑记。
朱田镇苑上村的“天镜泉”碑,是朱崇道的孙子朱泰来写的。朱泰来不光字写得好,诗也写得不错,《费邑艺文存》中收录了他的一首《九月十日登高》:
重劳策蹇向山中,应是登高兴未穷。
地僻茱萸何处觅,村醪聊对野花倾。
清代的朱氏名人
时光到了清代,清代费城朱氏也有三位名人,这三人分别是一位很会玩的老头,一位很有名气的媳妇,一位很优秀的女婿。
很会玩的这位老头叫朱衣,是朱泰来之子,进士朱崇道曾孙,因身逢乱世,他不愿意参加科举考试出去为官。不料被乱兵所掠去,押在京城。因为擅长古琴,被相国看中,请他教自己的孩子学琴。多次推荐他出来做官,朱衣都不愿意。在京城滞留了三年才得以回家。朱衣回家后开始堆山叠石,栽树种竹养花,天天和那些淡泊名利的人一起喝酒吟诗。
朱家有个媳妇很出名,这位媳妇姓宋,是名门之女,是沂州进士、翰林院庶吉士、户部左侍郎宋之普的孙女,刺史宋念祖的女儿,嫁给廪生朱得舒的儿子朱资颢为妻,按辈分是朱衣的侄孙媳妇,无奈宋氏婚后不久,丈夫便因病去世,性格刚烈的她也随之自尽了。朱家为她请旨,建高大的牌坊,入节孝祠祭祀。青州的大学士冯溥、进士王埙为她写诗悼念,应该看的都是宋家的面子。据了解,王埙曾经和宋之普一起赈灾,又是宋之韩的学生,还有姻亲关系。
朱家有个女婿很优秀,他的名字叫孙善述,武安人(今属平邑县),是庠生朱允章的女婿,按辈分是朱衣的重孙女婿。武安孙氏也是当地的名门,孙善述曾任教谕。他从小喜欢写诗,长大一点游于京师,其实就是现在的“北漂”,才学大有长进。清初著名的诗人、进士王士祯非常欣赏他。《费县志》还收录了他的四首诗,即《老儿石》《重九游蒙顶过白云岩》《游昌岩寺》《登苍岩》,都是歌颂家乡秀美风光之作。
费城最美园林——芳林园
清代初期,朱衣从京城回到了费县老家,在县城建了一所芳林园。在里面堆起了一座假山,叫做块阜山,费县自古是奇石之乡,这里的人玩石赏石,有上千年的历史,所以朱衣也自称块阜山人,他的著作有《芳林园集》《块阜山集》,都是以此园此山命名。
朱衣在园子里种了很多树木,成片的竹子,栽了很多花卉。兰山进士王埙在《咏块阜山诗》中,对芳林园的美景进行了详细描述,当年朱衣倾其所有修筑了芳林园,这个园子里有山有水,有的像蓬莱三岛,有的像九华山,园内青松翠竹、曲径通幽、怪石玲珑、鹿鸣鹤舞、别有洞天。王埙说朱家山太奇怪了,石头像是从天上飞下来,像是米芾的石谱落在蒙山,被人给移过来一样,有种想象不到的美。
芳林园的位置在什么地方,现在已无人知道。朱衣的传记里,也没有点明具体位置。当时朱家住在费县城西门里,在城内建一个这样的私家园林,不太现实。西门外是护城河,护城河外是一片原野。朱衣的父亲朱泰来在城西朱家庄的位置建了一处别墅,取名“西园”,自称“西园居士”,朱衣的芳林园,不像是改造的西园,而是新建的一座园子。那么,他会把芳林园放在哪里呢?
朱衣的《春暮太息成吟》诗中有“积翠池塘十亩阴”一句,说明芳林园的面积有十亩地之大,王埙的《咏块阜山诗》诗中有“蜃楼缥缈结祊西”“米颠石谱落龟蒙,有客移来别院东”句,指出位置是在祊河(即温凉河)西岸,别院之东。经过了解朱氏族人,他们说朱衣的墓在下河头南面。朱衣深爱他的芳林园,他的墓地可能不会远离芳林园。有上年纪的老人说,在现在医院后有个小公园怡园,原来是一个洼地,那里有很多石头,或是芳林园的旧址,后来修许家崖水库的干渠,修了堤坝,形成了现在怡园的湖面。
芳林园与六老会
清《费邑艺文存》中,有多首歌颂芳林园的诗歌,说明当时的芳林园成为当地文人墨客经常聚会的场所,费县“六老会”中的代表人物王简和王政敏,都有写给芳林园的诗。
据记载,“六老会”有“竹溪六逸”之风。竹溪六逸,是唐代开元年间隐居于竹溪的六位名士合称。李白移家东鲁,与山东名士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在泰安府徂徕山下的竹溪隐居,世人称他们为“竹溪六逸”。费县的这六位老人,都是当地的名人雅士,他们也在乡间过起这种高卧烟霞、恬淡自由的生活。
这六位老先生,除了《费县志》上点明的王简、王政敏以外,从留下的文字和他们的交往来猜测,其他四位为:朱衣、 王赐命、王芝荣、朱得禹。
王简,贡生,有酒狂之名。县志记载他诗赋敏捷、名重当时,参与编修县志。
王政敏,进士,官至行人司行人。
朱衣,擅长古琴,芳林园的主人,喜欢结交朋友。
王赐命,王雅量的族弟,曾任兵马司副指挥,和王政敏一样,都是明朝灭亡后回乡隐居,晚年学道。
王芝荣,字季佳,邑廪生,王雅量之孙,擅长诗文。他是宋之韩的姐夫,而宋之韩和王政敏又是亲家,他们年龄应该相仿。
朱得禹,岁贡生,初任寿光训导,升至四川巴县知县,严介方正,无公事不入官府之门。
除了费县籍的文化人,还有很多亲朋好友前来走访。过去讲究门当户对,名门望族之间相互联姻,他们走亲串友,在席间的诗词唱和,为后人留下一笔宝贵的文化财富。
朱衣去世后,芳林园也就荒废了,王芝荣在《无题》一诗中感慨,只有一些老人还记得这是处士的家,现在,鸟雀在断壁间自由穿行,当年很多名人墨客在这里激扬文字,盛况如兰亭群贤曲水流觞,年年岁岁花相似,不知人去园已空。
“千年的土地八百个主”,三百多年过去了,不知这个旧园归属谁人,也更少有人知道它曾经的繁华一刻。
(临报融媒,杨东霞)
(有事找站长,中华朱氏网,长按扫码)
凡是朱氏宗亲生产或加工的产品,都可以在这里展示!中华朱氏年货大集开通了,请您报名!您需要什么产品请告诉商品中心。
以下是宗亲提供的产品,您如需要,请和他们联系:商品部主任:朱华情,19819884266!
中华朱氏专用酒,53度,酱香茅台系列。金世佳和商贸有限公司总经理朱华情,19819884266
朱家有喜事,就用囍酒,53度,酱香茅台系列和浓香型系列,贵州茅台发货。金世佳和商贸有限公司总经理朱华情,19819884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