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姓始祖颛顼,黄帝之孙,昌意之子。颛顼二十岁即帝位,初国于高阳,故号高阳氏。颛顼帝的元孙陆终的第五子名安,被赐姓曹。周武王时,分封先代遗民,曹安的裔孙被封于邾邑(故址在今山东省邹县一带),成为周的附庸国。传至战国时期曹侠时,邾国子孙以国为姓,即为邾氏。邾国被楚国所灭(约公元前260~256年)。失国后,邾国的裔孙,四处逃散,徙居江苏省之沛国(今安徽萧县)。他们子孙不忘邾国,因而去掉“阝”旁,由“邾”改成“朱”。
《姓氏寻源》载:“王灌《黄帝本行经》云:朱氏,黄帝之后。《世系表》云:朱出自曹姓,颛顼之后,周武王封安之苗裔于邾,为楚所灭,子孙乃去邑为朱氏。世居沛国相县”。此外,史书还记载,朱氏还有源于少数民族的一系,南北朝时期,有鲜卑族渴烛浑氏、可朱浑氏改为朱姓,《通志·氏族略》、《魏书·宫氏志》对此有记载。
朱姓主要分布在江苏、河南、湖南、广东、广西、浙江、安徽和云贵等少数民族地区。
二、迁徙史略
东周赧王年间(约公元前260~256年之间),邾国为楚所灭,邾国邾夷鸿避居沛国,去邑为朱。其子朱秺仕齐大夫,居沛国相县。唐天佑元年(904)朱古僚奉歙州刺使陶雅偏将之命,领兵三千镇戌婺源,从黄墩迁居婺源。朱森长子朱松(朱熹之父)宋宣和五年(1123)任福建政和县尉,同年中秋举家由婺源迁政和县。宋乾道六年(1170)朱熹从尤溪迁居建阳考亭。朱熹后裔朱宝英,世居江西吉水莪田。至明洪武年间(1368~1398年),朱宝英次子朱珍因官授广东惠州府长乐县(今五华县)知县,从江西赣州府宁化县平田十五都迁至长乐任职定居。其后明清时期先后有29个开基祖从兴宁、五华、平远等县迁入紫金。
三、迁入紫金概况
迁入紫金的朱姓都是朱熹(文公)后裔,至今有400多年历史,繁衍已十六代。据有关资料,紫金县朱氏现有人口10100多人,在全县姓氏人口中排列21位。散居在紫金县内18个乡镇,58个行政村。这些朱氏裔孙大部分是朱熹裔孙朱宝英之子朱珍、朱瑾、朱王荣、朱球、朱瑜、朱琼的后裔。?
(一)朱珍世系
1.朱广于明正德十五年(1520年)从五华县油田林迳迁入紫金县龙窝洋头寨居住,后迁河源古云约茅婆岭。朱广卒后,朱镇子孙再迁回洋头定居。时经400多年,已传至16代。裔孙散居在龙窝洋头、公村、庆丰、慎田、永坑,紫城镇,及河源、惠州、海丰、陆丰、广州、深圳、江西、四川、广西、香港、台湾、马来西亚等地。?
2.朱镰原籍五华油田林迳,约于16世纪末迁入紫金洋头寨。已传至15代。裔孙散居在龙窝洋头、黄祝塘、公拓、慎田、苏区永坑村、紫城镇,及广州、深圳、海丰、五华、河源、江西、马来西亚等地。?
3.朱馑于清顺治初年(约350年前),由五华迁入苏区镇小北半坑村开基,现已传12代。裔孙散居在苏区小北村和惠东、马来西亚等地。?
4.朱尧约于16世纪末,由五华油田迳迁入龙窝洋头镇琴口村朱坑立基,至今已传15代。裔孙散居在龙窝洋头、公拓、光明、庆丰村、苏区永坑村,以及惠州、广西、香港、马来西亚、美国等地。?
5.朱贤达于16世纪,由五华油田林迳迁入龙窝洋头公村立基,已传14代。后裔散居在公村,以及湖南、越南等地。?
6.朱应朗约于清嘉庆年间(200年前),由五华油田林迳迁入洋头公村坪,已传8代。裔孙后裔散居龙窝洋头公村、惠东和越南等地。?
7.朱华宇约于明万历三十二年(约400年前),由五华水寨镇黄肚湖迁入龙窝镇梅园村龙塘。后迁洋头架草排。已传15代。裔孙散居在龙窝琴南、莲塘村、紫城镇、广州、深圳等地。
8.朱金标于清康熙元年(1662年),从五华清芳镇南洞村竹子园迁入龙窝镇光明村石陂下立基。已传14代。裔孙散居龙窝镇光明村、紫城镇以及广州、深圳、惠州、斗门、海南等地。?
9.朱胤穆于清康熙四十年(约300年前),由五华迁入龙窝镇高坑村吉洞开基,已传11代。裔孙散居在高坑村及紫城镇等地。?
10.朱国相于清康熙元年(1662年),从五华水寨镇黄肚湖迁入敬梓镇洋高村朱屋排立基,已传15代。裔孙主要散居在敬梓洋高村、苏区永坑村、紫城镇,以及广州、惠州、深圳、江西及马来西亚等地。?
11.朱贵色(朱珍十三世孙),于清初从五华高竹园迁入义容镇甘棠围立基,已传14代。裔孙散居在义容蚌湖、米坑、枫林、磨坑村、紫城镇及深圳、珠海、广州、惠州、东莞、汕头、香港等地。?
12.朱尚贵于明崇祯十三年(1640年),从五华长布蓝塘村迁入义容镇南洋村凫鹤围开基,已传14代。裔孙散居义容镇南洋村、紫城镇、深圳、惠州、珠海、博罗等地。?
13.朱瑞龄于1909年由五华长布蓝塘村迁入义容南洋村围顶开基。后裔散居义容镇南洋村、紫城和博罗、四川等地。?
14.朱全敬于明崇祯十三年(1640年),从五华长布蓝塘村迁入义容镇东平村上合龙镇岗开基,已传14代。裔孙散居义容镇和平村、东平村和深圳等地。?
(二)朱瑾世系
朱友华于明光宗元年(1620年),从兴宁十三都油田迁入乌石鹧鸪村应头排立业,已传14代。后裔散居乌石镇鹧鸪村、紫城镇、深圳、惠州和四川、重庆等地。?
(三)朱王荣世系
1.朱维于明末(约1600年),从兴宁禾村迁入九和镇官坑村竹园下,已传18代。后裔散居九和镇官坑村、坪上村、甜竹坑村,瓦溪镇下濑村和义容镇磜下村、合水村,广州、惠州、深圳、肇庆、佛山,以及广西、河南、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
2.朱仰宇约于清顺治十年(1654年),从五华潭下迁入义容镇青溪磜下,已传14代。后裔散居义容镇南洋村、大同村、桥田村和惠州、广州等地。?
(四)朱球世系
1.朱化于明万历十八年(1590年)前后,与弟朱儒随母从兴宁大坪朱坑迁入柏埔东方村水南坑暂居,后迁东升村岭头,已传15代。后裔散居柏埔镇东升村、新丰村、南昌村、方湖村、良洞村,临江镇塘排村和古竹圩镇,及广州、惠州、深圳、珠海、河源、增城、博罗、和平、佛山、东莞、汕头、韶关、香港及马来西亚等地。?
2、朱儒随兄从兴宁迁入柏埔东方村水南坑,已传至15代。后裔散居柏埔镇南昌村、福田村,古竹镇榕丰村、古竹圩镇、紫城镇,及广州、惠州、深圳、河源、东莞、英德、马来西亚等地。?
(五)朱瑜世系
1.朱加元于明熹宗元年(1621年),从平远县长田乡迁入附城镇上庄楼下,已传13代。后裔散居附城镇上庄村、紫城镇,及博罗、广西、印度尼西亚等地。?
2.朱尚荣于明熹宗元年(1621年),从平远长田乡迁入附城镇上庄背金山,已传14代。后裔散居附城镇上庄村,蓝塘镇博雅村、百罗村、白沙村、告坑村,紫城镇,及广州、珠海、惠州、香港、马来西亚等地。?
(六)朱琼世系?
朱法亮约于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从今兴宁市宁中镇竹丝湖村迁入附城镇朗坑大完,已传16代。后裔散居附城镇朗坑村、蓝坑村,瓦溪镇新龙村,紫城镇,及广州、惠州、韶关、肇庆、高要、佛山、阳山、四川、广西,以及印度、马来西亚(居马来西亚1户6人,印度2户22人)等地。?
(七)其他世系?
1.朱永祚于清康熙元年(1662年),从兴宁迁入古竹镇榕丰村塘肚,已传13代。后裔散居古竹镇榕峰村、古竹圩镇和广州、深圳、惠州、河源、东莞、鹤山等地。?
2.朱曰迟迁入古竹镇平渡村上坑立基。后裔仍居平渡村。?
3.朱茂翁迁入义容镇塘丰村塘博下立基,已传10代。裔孙居义容镇塘丰村和深圳等地。?
4.朱昭万约于清乾隆十年(1745年),从兴宁良溪镇良溪堡迁入今柏埔福田村社背,已传11代。后裔散居柏埔镇福田村和广州、惠州等地。?
5.朱思星约于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迁入蓝塘镇布心羊角坑,已传至10代。后裔散居蓝塘镇布心村,凤安镇黄洞村和广州等地。?
6.朱尚质约于清康熙四十三年(约1704年),从今兴宁市宁中镇竹丝湖村迁入黄塘拱桥村龙潭开基,已传12代。后裔散居黄塘拱桥村,紫城镇,临江圩镇和深圳等地。?
7.朱水招、朱祥发于1933年从兴宁福田镇鸭麻社迁入乌石南岗村朱屋围,已传4代。后裔散居乌石镇南光村,紫城镇和广州等地。
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