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与辛弃疾
来源:管理员 | 上传者: 世界朱氏网 | 2023/08/29|浏览量:503
辛弃疾,南宋著名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1140年出生于济南,当时山东全境都被金军占领。辛弃疾21岁起兵抗金归宋,曾率五十人冲入数万金军大营,生擒叛将并押解杭州斩首示众。辛弃疾立志恢复中原,但因南宋奉行偏安政策,一生壮志不酬,历任湖南省长(荆湖南路安抚使)、江西省长(江西西路安抚使)、福建省长(福建路安抚使)、浙江省长(两浙东路安抚使)等职。
辛弃疾
关于朱熹与辛弃疾相识的具体时间和场合有几种说法,较为普遍的一种是,淳熙五年(1178年)八月,朱熹哭迎好友刘珙灵柩,与同样前来吊唁的辛弃疾相识。此时朱熹已20多年没作官,辛弃疾给他讲了很多当时的社会问题和怪相,交谈后辛弃疾对朱憙极为崇拜。在九月写给朱熹的祝寿诗中,称赞他是自尧帝以来历史上仅有的两三人。
寿 朱 晦 翁
宋 辛弃疾
西风卷尽护霜筠,碧玉壶天月色新。
凤历半千开诞日,龙山重九逼佳辰。
先心坐使鬼神伏,一笑能回宇宙春。
历数唐尧千载下,如公仅有两三人。
不久后,朱熹出任南康市市长(知南康军),辛弃疾出任江西省省长(江西安抚使),二人在政治上开始合作。南康发生灾情后,朱熹借鉴辛弃疾任职湖南时的赈灾举措,严厉打击囤积居奇的奸商恶霸,后来也是在辛弃疾的协调下,南康才顺利在外地购买到并运回赈灾粮食。
醉里挑灯看剑
淳熙九年 (1182年)九月,朱熹弹劾唐仲友失败后辞职返乡,途经江西上饶(信州)时拜访已经退休的中组部部长(吏部尚书)韩元吉,辛弃疾得知消息后不请自到,专程带着美酒佳肴前来与朱熹相会。
1192年(绍熙三年)至1194年(绍熙五年),辛弃疾先后出任福建省司法厅厅长(福建提点刑狱公事)和福建省省长(福建安抚使),此时朱熹迁居建阳考亭,距离的接近使两人得以频繁会面。朱熹提了很多政治建议,辛弃疾基本都予以奉行,延续了朱熹“宽以待民 严以驭吏”的施政风格。在辛弃疾的诗中,朱熹是隐居山林的帝王师,是朝廷该以“周公吐哺”姿态重用的擎天柱,而朱熹也为辛弃疾书写了“克己复礼”“夙兴夜寐”两块匾额,希望他成就一番事业。
辛弃疾手迹《去国帖》
庆元六年(1200年),朱熹顶着“伪学冠首”的诬陷罪名离世,南宋政府禁止官员吊唁,辛弃疾不但亲自到场送葬祭拜,而且不畏政治追害的压力为朱熹正名,留下了“所不朽者,垂万世名,孰谓公死,凛凛犹生"的祭文,称赞朱熹的思想会像江河日月一样永恒不朽。礼成而去,州官县府只得眼睁睁看着,无人敢上前阻拦。百余年后,朱熹理学大兴于天下,朱熹被后世儒家学子奉为“朱子”德配孔庙,为儒家第三圣。
(信息来源:安徽朱氏)
世界朱氏网编辑部
2023年8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