邾国历史研究综述
来源:管理员 | 上传者: 世界朱氏网 | 2023/11/06|浏览量:691
春秋时代,诸国林立,由于时间久远,史籍缺失,许多中小诸侯国家淹没于历史长河之中,不为人所知。邾国历史记载鲜见于史籍,最早有关邾国的文字见于《春秋》及其“三传”,由于《春秋》是鲁国史书,关于邾国的记载多以与鲁国外交相联系,涉及邾国历史、文化、风俗的内容比较缺乏,从文献角度来讲,研究资料较为匮乏,且邾国遗迹、遗物、墓葬等出土较少,很难提供充足的证据对邾国历史进行系统的研究。因此,对邾国史进行研究的学者很少,研究成果也是较为贫乏。虽说受到史籍、出土遗物、遗迹以及邾国自身规模等问题限制研究成果较少,但我国各代学者亦对邾国史进行了一定的研究。
最早研究邾国历史的学者是西晋杜预,在其所著《氏族谱》一文中,对邾国的世系沿革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考证邾国从有历史记载开始的第一位君主——邾仪父到公子何之间的世系沿革及在位时间,但书中仅作图表记,缺少明确的论证性文字。
古代学者在研究邾国历史方面贡献较为突出的当属清代学者,清代学者顾栋高所撰《春秋大事表》在史料的基础上结合出土青铜铭文,对邾国历史研究中国名、族源、受封、迁都等重要问题进行了梳理,虽受到时代限制,研究尚存不足之处,但研究问题的深度、广度已颇为不易。
清代另一位学者马星翼在《二邾篇》一文中同样对邾国的世系、沿革以及重大历史事件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整理,并对叔术让国问题、邾国迁都问题提出不同的见解,丰富了邾国史研究领域的内容。此外,顾炎武在其名著《日知录》中也提及邾仪父、邾子朝鲁、邾娄考公等,但并未深入的研究。
总的来讲,至清朝,历代学者对邾国史研究的关注度很低,研究成果颇少,研究多停留在史料的分类、整理及考证方面,理论性及综合性的研究成果并未出现。
以 2002 年枣庄东江小邾国贵族墓葬群发掘一事为界,此前,学界对邾国历史的研究受史料的限制,研究多以考古学为主,研究重点主要放在出土青铜器铭文方面,对邾国历史问题并未进行深入研究。这一时期的研究成果并不丰硕,集大成者当属王献唐先生,其著作《春秋邾分三国考》、《三邾疆邑图考》是邾国历史研究成果中最为卓著的。
《春秋邾分三国考》以《左传》为基本史料,结合档案、地方志以及考古学成果对春秋之际邾国一分为三(邾国、小邾国、邾滥)之事以及三国的相关史事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另一著作《三邾疆邑图考》则是结合考过学、地理学、音韵学、古文字学等,对邾、小邾以及滥三国的重要城市以及疆域做了十分详细的考证,对其疆域的范围做出了界定。此外,王先生所著《炎黄氏族文化考》一文,从语言、文字、音韵学、礼俗制度等方面出发对邾国的族源进行考证,他认为邾国人是炎帝后裔,被黄帝之族驱赶、压迫到今济宁、滕州地区,此文缺乏有力的史料为依据,仅停留在理论性分析的层面,缺乏说服力,在资料匮乏的情况下仍可作为一种观点。
九十年代,聂凤峻、王洪军、高善东合著《邾鲁春秋》一书,对邾鲁古代的地理环境状况、居民的来源以及各个时期邾鲁两国的邦交、史事、人物进行了颇为详细的考证研究。
朱广平所著《邾国史话——朱姓起源》以寻找“朱”姓的源头为线索,分别对邾、小邾、滥三国的史事以及由此三国流传下来的姓氏进行深入的考证分析,研究较为细致。
王洪军先生另有《邾国史钩沉——山东古国史研究之一》一文,对邾国的族源、邾国何时受封问题进行了详实的考证与研究,王先生认为邾国曹侠受封应在周公东征之际,而非周武王统治时期所封。
郭克煜先生作《邾国历史略说》一文,对邾国的国名、历史文化、以及迁都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细致的研究。总体而言,此一时期的邾国史研究多集中于邾国族源、何时受封问题上,研究成果虽然较少,但成果卓著。
2002 年,枣庄东江小邾国贵族墓葬的发掘,引起了学界对邾国、小邾国问题研究的一个小热潮,枣庄市山亭区政协主编《小邾国文化》一书对小邾国的相关历史史料进行了整理,并对相关史事进行研究,此外,此书还收录 2004 年在山亭区举行的“中国·山亭——小邾国文化学术研讨会”上的相关研究论文十九篇。这一时期的研究中心在于对小邾国贵族墓地的考古发现上,研究成果多集中于考古学层面,历史学研究层面则寥寥无几。
此一时期,相关研究方面的历史学论文仅有数篇,杨朝明教授所发表《密迩于鲁,击柝相闻——邾国》、《邾鲁关系·邾国文化·邹鲁文化》两篇价值极高的学术论文。
前者以邾鲁外交为主线对春秋乃至战国时期邾鲁两国之间的战与和,以及在此过程中两种不同的文化之间的冲突、交流,最终形成了被学界称为“邹鲁文化”的儒家文化。后者同前者所述内容的角度相同,均从文化的角度,对邾国文化、邾鲁外交关系以及邾鲁文化进行了深入探讨,并得出邹鲁文化即是儒家文化这一结论。赵满海先生《赵岐“孟子时邾国改邹国”说驳议》一文,对以赵岐为代表的“邾国改邹国”说支持者,从邾、邹两国国君的姓氏与谱系、邾邹两国的时代进程两个方面,进行了驳斥,进而为邾、邾娄、邹皆为同一音,只不过因方言而产生的不同这一说法提供了有力支持。
马媛媛所作《春秋时期邾鲁关系考辨》一文,对春秋时代邾鲁两国的外交关系加以梳理,分时段研究,并对邾国的国名、世系、灭亡等一系列问题进行阐述。此外,马媛媛另一文章《邾国地理考证》对邾国的初封之地,迁都问题以及黄冈之邾与山东之邾的关系加以整理分析,得出黄冈之邾是邾国灭国后,被楚国迁移至黄冈地区。邹作圣在《春秋鲁宣公十年伐邾“取绎”析疑》对鲁宣公十年,鲁占所领邾国“绎”地,而非邾国都城“绎”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2010 年至今,邾国史研究的热潮已然退去,此后相关的研究成果便鲜少问世,邾国史问题的研究再次陷入困境之中。《小邾国历史文化的考古学研究》
综上所述,邾国史的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前期以 2002 年东江小邾国贵族墓地的考古发掘为界,此前,邾国作为一个中小诸侯国家长期被学界所忽略,研究也受史料、政治等因素的限制,鲜有研究成果问世,研究也多集中在考证训诂。小邾国墓地发掘后,伴随墓葬的发掘以及文物出土,邾国史研究迎来首次热潮,众多史学界大家的目光云集枣庄山亭区小邾国遗址,邾国渐为更多世人所知。这一时期,邾国问题的研究理所应当的集中于小邾国墓葬、出土青铜器以及器物铭文的研究,对于母邦邾国的研究仍未有突破。
2006年赵友文《小邾国遗珍》 中国文史出版社。
2008年河南大学袁俊杰在《华夏考古》2008年2期发表了《小邾国媵器随葬于本国贵族墓地原因探析》一文。
2010 年始,邾国问题的研究再次陷入瓶颈,至今仍未有新的研究成果出现,邾国史的研究就此停滞下来。
2017年5月,聊城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研究生魏涛的硕士论文《邾国史研究》是近年来邾国历史研究的重量级著作,从东江小邾国贵族墓地的发掘说起,从邾国史的基本问题、春秋时期的邾国、战国时期的邾国和邾国的文化与经济四个方面,对邾国历史与经济文化进行了全面阐述,是比较有分量的一篇论著。
2017年10月,齐鲁电子音像出版社出版了朱广平先生的《邾国八百年》,分为上下和附录三大篇,以历史为经,以历史、政治经济、文化和考证为纬,集以通俗易懂的形式全面展现了历史上的邾国,提出了“邾分为四”的观点等。
2020年6月科学出版社出版了袁俊杰 、贾一凡的《小邾国历史文化的考古学研究》一书,对邾国文化从考古学的角度进行了全面总结,从考古学的角度看对邾国文化进行了全面阐释。是最近的一部邾国文化力作。
周武王灭商之后,封颛顼的后裔陆终的第五子晏安的后人建立邾国,到战国末期灭于楚国,先后延续800年左右,经历29世,一度成为曾经拥有战车600乘(当时鲁国800乘)的强国,先后划分出小邾国、邾茅国、邾滥国等,提出“命在养民”的民本思想,具备了仁德治国的思想文化元素,与孔、孟之道具有异曲同工之妙;邾国故城庞大,文物丰富,出土的陶文多达3000件之上,铭铜器60多件;小邾国贵族墓地出土文物103件……具有丰富的历史价值。
作为先秦时期山东域内重要文明古国,邾国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高度关注,出版了一些历史著作和论文,如《春秋邾分三国考》《小邾国历史文化的考古学研究》《邾鲁春秋》等著作,丰富邾国文化研究的内涵。
近年来,为弘扬邾国历史文化与研究,邹城市在峄山原址上重建了“邾文公祠”;一批学人出版和发表了《邾国史话》《小邾国文化》《小邾国遗珍》《天下朱姓出山东》《邾国八百年》《小邾国史话》(待出)等书籍与文章。
(世界朱氏网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