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镜宙文化公园在乐清瑶岙开工,这位乡贤曾被南怀瑾称赞“忠孝两全”
来源:管理员 | 上传者: 世界朱氏网 | 2023/10/30|浏览量:1523
《温州都市报》2023年10月26日第9版
近日,朱镜宙文化公园在乐清虹桥瑶岙村正式开工。
这把我们的视线,重新聚焦到这位民国著名乡贤身上。
▲朱镜宙先生1924年照片
朱镜宙这个名字,在现在的人们看来,颇有些陌生,但在他生活的那个年代,可谓是鼎鼎大名。他一生经历丰富,交游广泛。在甘肃省政府委员兼财政厅厅长、川康区税务局长任上颇有官声。在家乡,乐善好施,设义仓修水利,引誉乡邻。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他身为章太炎先生的女婿,传承其学术衣钵,与当时社会各界广泛交流。他收藏当时大批社会贤达名人的手札、字画等,其中不乏如章太炎、蔡元培、张元济、胡适、马一浮、马叙伦、谭延恺、于右任、邵力子、章士钊、沈钧儒、戴季陶、黄炎培等文化巨子、政界要员,数量多、层次高,有着很高的历史价值与艺术价值。上个世纪四十年代末,朱镜宙将这批文物悉数捐给文物单位,后归温州博物馆收藏,是该馆收藏民国时期最为重要的一批藏品。
朱镜宙对家乡有着深厚的感情。1939年,乐清县政府成立县立初级中学(乐清中学前身)筹备委员会,朱镜宙是发起人之一,从此,两个名字相连在一起。难能可贵的是,他从重庆汇捐的500元“开办费”,竟占了当年学校创办费总数的五分之一。1946年,他曾出任上海瓯海银行(温州人自办的首家银行)总经理。
抗战胜利后,朱镜宙因病辞职,无意仕途。1949年,60岁的朱镜宙迁居台湾。到了台湾后,他寓居寺院,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成为学者口中“名声并不显赫但广种善根的人”。
温州乡贤南怀瑾,曾挥笔为这位同门师兄题写“朱铎民兄忠孝两全”,概括朱镜宙的人品。
贫家子弟的多彩人生
朱镜宙(1889—1985),字铎民,晚号雁荡白衣,又号雁荡老人。乐清虹桥瑶岙人。
朱镜宙出身书香门第,但家境并不富裕,12岁以前砍过柴、种过田,还放过牛。
朱镜宙一生经历非常丰富,从事过报业、金融银行业,参加北伐,当过财政厅长、税务局长;交游广泛,与新旧文人、章门弟子、辛亥志士、民国报界、南社成员、少年中国学会、华侨、财经金融(政界)、佛教界先贤后进的关系密切;游历过众多地方,在杭州、北京、广州、上海、厦门、兰州、西安、四川以及新加坡等地学习工作过。
雁荡山灵峰果盒岩上的“凝碧潭”摩崖,就是朱镜宙所题、著名书法家于右任所书。雁湖景区梅雨潭的“石刻”,则是朱镜宙和梅冷生、潘耀廷、蔡履平等友人1937年的游记,由朱镜宙书。
学生朱镜宙
1906年,朱镜宙进入乐清师范教习所就读;1910年,朱镜宙以朱衣德之名考入官立浙江高等巡警学堂。
1911年武昌起义后,钮永建在上海组织学生军,朱镜宙在杭州联络同学响应,并执笔撰写宣言,送《全浙公报》发表,一星期学生报名参加者逾千人,后经浙江都督汤寿潜派人点收,传诵一时。朱镜宙亦入新军八十二标从军,任第三队司书。
报人朱镜宙
1912年3月,巡警学堂并入浙江公立法政专门学校,朱镜宙退伍复学,并开始从事新闻工作:
他先后入杭州《自由报》《民铎报》任编辑,并自创《天钟报》。1914年6月,朱镜宙毕业回到温州,与刘金声、李冠夫等在温州小高桥创办《天声报》,并任主笔。后赴上海与民国著名报人张季鸾等联办《民信报》,在于右任掩护下,反对袁世凯称帝。
1916年9月,朱镜宙入柳亚子、高旭、陈去病等人创办的南社,入社号765。南社是辛亥革命时期的进步文学社团,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产生过重要影响。
1917年,孙中山南下护法。朱镜宙辞职南下广州,受聘任军政府参议,得到孙中山器重,同时,深得时任大元帅府秘书长章太炎先生赏识。后来,朱镜宙成为章太炎的女婿。
史学家朱镜宙
1919年,朱镜宙应新加坡《国民日报》之聘,任总编辑。在新加坡半年多时间里,他呼吁华侨团结互助,筹建中华会馆,遭英政府嫉视,被迫解职。朱镜宙辞职后游马来全岛,考察实业、矿产及华侨教育。
蔡元培先生题写的书名
1919年11月返回温州后,他撰写了一部极有价值的《南洋群岛──英属之部》(后更名为《英属马来半岛》)一书,介绍南洋群岛的民情、风俗、气候、地理、物产、交通、贸易、教育等。北大校长蔡元培为此书题写书名,章太炎和黄郛为之作序。1920年5月,浙江都督卢永祥为之印行,由上海泰东书局发售。时任中华民国大总统徐世昌见书后,约朱镜宙入京一晤,详问南洋华侨情形,并赠3000元为奖。
1919年,少年中国学会在北京成立,朱镜宙加入为会员,与李大钊、陈愚生是首批42名会员中年龄最大的3人。少年中国学会是五四时期一个全国性的组织,聚集了当时中国最优秀的青年政治精英和文化精英,一百多位成员中,有很多闪光的名字,如毛泽东、周恩来、李大钊、恽代英、高君宇、沈泽民、邓中夏、赵世炎、张申府、田汉、朱自清……
金融家朱镜宙
也是在这一年,朱镜宙在温州老乡、金融家黄溯初的推荐下,从报人转入银行界,转任中国银行福建分行副行长。1924年3月,朱镜宙与章太炎先生的三女章㠭(音展)在上海结婚,证婚人为张季鸾,婚后偕赴厦门定居。
朱镜宙(居中年长者)与家人合影
朱镜宙除任职中国银行外,还兼任厦门大学法科政治系教授。当时,鲁迅也在厦门大学担任国文系和国学研究院教授。鲁迅是章太炎的得意门生,又与朱镜宙是浙江老乡,彼此关系更进一层。鲁迅在1926年9月21日日记中,详细记载了中秋节朱镜宙在厦门东园饭店宴请他与友人的事。
1929年徐桴出任上海市财政局长,邀朱镜宙任财政局秘书,并筹备上海市银行,兼南市分行经理,代理市库业务。1932年朱镜宙任上海市银行行长。
1933年,朱镜宙任甘肃省政府委员兼财政厅厅长。在甘肃3年,他兴利除弊,整顿税收、废除拨款秕政、改屯为民、豁免茶叶税,声名远播,成绩卓然。当地百姓为他立碑颂政,范振绪撰文并书《财政厅长朱公铎民裁免茶商重征记》、西北日报刊登《天水公民函谢改屯为民》。朱镜宙因此被称为是甘肃财政制度的奠基人。
1936年,朱镜宙任陕西省财政厅长。1937年冬奉命赴抗战大后方重庆,任财政部川康区税务局长,任职三年,两度深入川康腹地,巡视榷务,为抗战筹集资金作出了贡献,税收由就任之初的每月三十万元,至卸任时增加一倍以上,而税局支出较前任每月减少五千余元。据朱镜宙自述,“在国难如此严重的今日,我总算尽了最大的努力,报答国家了!”
1940年,朱镜宙因病辞职,乡居疗养。
1946年,朱镜宙携眷回温休养,过着隐居生活,其间,一度出任上海瓯海银行总经理。他还组建乐清市虹桥镇水利委员会,拓宽河道,倡建陡门,完成了十年前开工后因资金问题停工的虹桥平原上的万桥壶瓶颈水利工程,受益农田16万亩。章㠭随夫回温,1947年担任永嘉私立建国高级商业职业学校(温州七中前身)英文教师,租住市区禅街喜牛坦九号(今温州大酒家附近)。
1948年的《建国高商毕业纪念册》中,有一页如此介绍章㠭:“民国十四年,章老师毕业于金陵女子大学,为教育界老前辈。矮矮的身材,精神饱满,一见即有朝气蓬勃之感。先生胸有成竹,教授有方,观其仪表很严肃,然而内载却很慈善,极懂同学的心理,致使一般人皆恭而敬之。”
朱镜宙后来在广东南华山皈归佛门,随侍近代著名高僧虚云老和尚,1949年迁居台湾。
1985年,朱镜宙在台中辞世,享年96岁。2002年8月,遵照生前强烈愿望“叶落归根”,朱镜宙先生骨灰归葬故里乐清瑶岙。(信息来源:2023-10-26 17:09 温州都市报)
阿汤 整理
编辑 金慧君
审核 潘贤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