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江苏省苏北片区紫阳堂朱明先生提供资料

来源:用户上传 | 上传者: 朱深圳 | 2019/11/11|浏览量:2185

续编《江苏省苏北片区朱氏宗谱》序 国有史、郡有志、家有谱。作为姓氏的源流志书,它的内容更广泛,丰富多彩,可与史志一样,记述了一个姓族的起源、演变、繁衍生息、分支播迁、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的表现,记述了家族的生平事迹,婚姻情况,家庭管理,家族人员的教育等所制定共同遵守的家规、族规、家训等等活动的历史资料,以及本族的风俗习惯等多方面的内容,是一部真实反映历史面貌、时代精神、社会风尙的家族史书,是承前启后的家庭教科书,是一族的重典,是传家之宝,是国史、郡志、文史资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谱重要,修谱更重要。朱文公告诫我们“三代不修谱者,大不孝也”。朱政公指导我们“家谱要十五年一小修,三十年一大修”。所以,我们进行了笫二次续修家谱,成立了苏北片区(大丰、东台、兴化)编委会,族人同心协力,不辞劳苦,奋斗了八年多,新谱告成问世。 朱族的历史悠久,源远流水。从周武王封曹挟建立邾国开始,至今己有3100多年的历史。曹挟是黄帝的五十一世孙。朱熹是黄帝的141代孙,是曹挟的九十九代孙。 朱熹(文公)娶刘氏 生三子:塾、埜、在。 在公小名泰郎,字敬之,娶吕、赵氏各生一女,再娶方氏生四子:铉、铸、钦、铅公。铅公生二子:澋、清。清公,字夹圣,自婺源迁苏州任海道漕运使,娶王氏,生一子:纲。纲公,字尓提,生一子:森。森公,字廷桂,号秋崖,娶蒋氏,生三子:均和、均茂、均壬。 均和公,字顺,是朱文公第七代孙,娶吴氏,生五子:君宇、君亮、君显、君耀、君礼。明太祖朱元璋之玄孙朱见深宪宗成化年间(一四六五-一四八七)徏城民,朱君宇公留居苏州阊门荷花池,君亮、君显、君耀、君礼四公从苏州迁至苏北,称苏迁开基袓。 一世祖朱君亮公配管氏,生一子:均谨,首迁兴化余茅庄,后迁丁溪场,族人随海势变迁而东移。三世长孙尚用公的长、四房迁居复泰港(血塌港),二、六房迁居扬家舍、小戴庄、范公镇、牛湾河,三、五房迁居双垛子。三世次孙尚卿公后裔分别迁往古河口、草舍灶、洋岸、双垛子、沈家灶、河垛场、东台唐家舍、张麻套、大中镇等地定居。 一世祖君显公配张氏,生一子:晖朝。与兄君亮公首迁兴化余茅庄,后迁草堰场,后裔迁往西窑港、东窑港上庄、下庄、万盈天池泊、洋心洼黄牛垛、七灶河等地安居。 一世祖君耀公首迁刘庄,后迁盐城步凤镇。 一世祖君礼公配高氏,生二子:良器、良润。首迁白浦,二迁泰州,三迁小海场丁溪闸北,四迁小海团(今小海鎮),其母吴老太太随同辗转,最后小海定居,为小海开基祖。堂名“紫阳堂”,堂联:“紫阳世泽传徽国,白鹿家声属婺源”。只有朱熹公后裔才可用“紫阳堂”。苏迁以来,各建祠、谱,历史上农历每年三月初三日为祭祀祖宗活动日,以鲜花供果凭吊始祖。 朱氏四位始祖自苏州迁移以来,弘扬了文公思想,继承了先辈的遗志,重振紫阳家风,发扬了先辈们勤劳勇敢,正直善良的美德,传承了中华文明,自强自力,自尊自信,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法律的公民,开拓创新,与时倶进,对当地的经济发展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此,诚望广大朱氏宗亲,不论为政为农,从文从武,必须做到“为民者必遵纪守法,为官者须清正廉洁,求学者以上进荣国为先”,不断继承和发扬先辈们的光荣传统,爱国、爱乡,爱家、增强氏族的凝聚力,向心力,更好地为全面建成和谐社会和美好的未来作出应有的贡献。 文公二十四世孙君亮公十七世孙朱明(民)字柏昆                                                                                           二O一四年甲午年仲春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