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澍学:山东滨州无棣县朱氏源流考略
来源:管理员 | 上传者: 世界朱氏网 | 2024/06/08|浏览量:1086
无棣县朱氏目前主要分布于棣丰街道办事处前丁家村、石三里村(馨安小区),碣石山镇韩码头村、大庄子东村,小泊头镇东芦马村,埕口镇商河庄村、吴郭桥村、张郭桥村,车王镇朱家村、后挂口村、朱李张村、崔什东村、车王镇北村、小穆家村、孟家(小桥孟)村,柳堡镇西岳里村、大苟家村、黎敬西村、小苟家村,或另有分散居住于其它街、镇及社区、村庄的朱氏宗亲,因未获知有效信息,在此不能详尽。
结合目前各支派家谱、方志、邑人记录、族人口传等信息,现就无棣县朱氏源流考略如下:
一、迁徙情况:
经初步考证,无棣县朱氏有明确迁居记录的主要有两支:
一支是柳堡镇西岳里村、埕口镇商河庄村、碣石山镇韩码头村、车王镇孟家村(小桥孟家)、小泊头镇东芦马村,(该支以下统称“贾象后裔”)。该支朱氏在明末由河北盐山贾象(现为河北黄骅市旧城镇贾象村)迁来,一居大山店(后续分别迁居至韩码头、西岳里、商河庄、小桥孟)明朝嘉靖末年迁来,一居东芦马村为明朝天启四年迁来。
一支是柳堡镇大苟家村、黎敬西村、小苟家村,棣丰街道办事处前丁家村,车王镇朱家庄村、后挂甲口村、朱李张村(该支以下统称“诸城后裔”)。该支朱氏系明、清时期由青州府诸城迁来,其中大苟家(黎敬西村、前丁家村)记载为明永乐二年迁来,朱家庄(小苟家、后挂甲口、朱李张)记载为清康熙年间迁来。
另有棣丰街道办事处石三里村(馨安小区),埕口镇吴郭桥村、张郭桥村,车王镇崔什东村、车王镇北村、小穆家村因家谱失记或家谱遗失等原因祖籍及迁徙地址不详。
二、传承情况
贾象后裔尊明朝永乐二年(1402年)由永平府滦州奉诏迁盐山先祖为始祖(始祖讳“恭”,兄弟五人,行五。),自迁入无棣后,家谱世系传承清晰,原居大山店朱氏自九世始,至今已传至廿六世;原居东芦马村朱氏自十二世始,至今同传至廿六世。
诸城后裔因未形成统一家谱,目前大苟家朱氏尊明永乐二年始迁祖为始祖(始祖讳“祥武”),因中间传承存在失记,目前自始祖至今传承情况不能连续;朱家庄朱氏尊康熙年间先祖为一世祖(一世祖讳“兴业”),至今传承至十八世;小苟家朱氏所尊一世祖名讳失考,因光绪年至今未曾续修,具体传承世数不明。
另无棣县棣丰办事处石三里村(馨安小区)朱氏,先祖前五世不详,至今已传承至二十余世;车王镇北村、小穆家村为同宗,与崔什东村之间在历史上存在渊源,因失谱具体传承世系不详。
三、相互关系
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同县域朱氏之间,特别是居住相对集中的村与村之间,受传统意识和宗族观念影响,无棣县内朱氏宗亲形成了许多互帮互助的事例,传承至今。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在深深的影响着大家关于祖源问题的认识,根据现已掌握的资料就相关情况做简要梳理。
(一)贾象后裔之间关系
首先,迁居无棣的贾象后裔与原迁地贾象仍保持着联系。一是历次续谱都有通知;二是根据清朝及民国时期的盐山和无棣方志对无棣贾象后裔科贡及节孝、义烈均有记载。与《无棣县志》相比,《盐山县志》记载的更加详尽全面,且从康熙年间一直记录到咸丰年间,基本上涵盖了整个清朝。而同时期《无棣县志》对于无棣贾象后裔科贡及节孝、义烈的记载则注明“盐山县籍”或“侨寓”字样。
其次,根据明朝廪生张克家先生所作《博罗令朱公行状》关于贾象后裔十二世爚南公的相关记录,再次证明了由贾象迁居无棣的事实。另据该行状对爚南公的生平介绍,结合《康熙三年甲辰科会试进士三代履历》,知悉爚南公生于明朝天启三年(1623年),按照每20-30年一代人的传承推测,自贾象迁居韩码头的九世祖或生于明朝嘉靖中叶。
第三,按家谱记载东芦马村在明朝天启四年迁来,韩码头在清朝初期顺治年间迁来。时间虽有先后,但前后间隔较短,大约相差40余年,尽管在光绪十五年(1889年)续修家谱时,东芦马村失续,但随后在民国十年(1921年)再次续谱时,贾象后裔全部入谱,且在随后的1986年和2010年的家谱续修中相互信息沟通更加顺畅,家族内部对祖源地的认同也是高度一致。
第四,迁居无棣以来,东芦马村朱氏主要居住地没有发生大的变动。大山店朱氏,陆续在康熙末年部分迁居韩码头、西岳里村,道光年间部分迁居商河庄,以孟家(小桥孟家)迁出最晚,约是清末光绪年间,因小桥孟家十九世祖与现韩码头十九世祖为亲兄弟,两村廿三世“洪”字辈后裔尚在“五服”之内,至今相互走动联系密切。
(二)诸城后裔之间关系
首先,大苟家同治八年(1869年)谱序记载,系由青州府诸城县迁居大苟家(天成寨),旧传始迁来三支,一居朱家庄、一居小苟家庄,另有分迁他处者不能悉详。
其次,挂甲口(朱家庄)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谱序记载,系由康熙初年迁居落于海邑(即无棣),始迁河南新安,复迁诸城分五支,长支居沈阳、二支落于将军庄、挂甲口三支落于王打狼庄、方子庄(五皇庄),四支落于嘉墙、曾家小营,五支落于阳信大寨,其余他处有同族者都是支中分迁而已矣。且谱序记载挂甲口朱氏系由朱家庄(将军庄)迁出。
第三,小苟家(王打狼)光绪十二年(1886年)谱序记载,系由康熙初年迁居落于庆邑(即庆云),自河南新安分迁,有寄住山东诸城者,凡迁于北方者如河间、献县、焦河、宁津、沧州、潍县、昌邑、马厂、大山、曾家小营、关东、沈阳、阳信、海邑、挂甲口等处……,余族自河南新安迁移诸城,自诸城分迁原有五支,长支寄住沈阳,二支寄住海邑将军庄,三支寄住海邑方子庄(五皇庄),四支寄住盐邑嘉墙庄,五支寄住阳信大寨。
通过以上谱序记载,均系自诸城迁来,但以上各村朱氏在迁居之后没有统一的家谱留世,且在清末也是各续各谱未能统一世系。从各自谱序记载来看:一是何时由诸城迁于无棣,各谱记载不一,大苟家记为明初永乐二年,朱家庄和小苟家记为清朝康熙初年;二是分支表述不一,大苟家谱序记为三支,其中涵盖了朱家庄和小苟家,但朱家庄和小苟家谱序记载分五支,而五支之中并无大苟家;三是各谱中关于一世祖或始祖确立时间不一。
另外,从朱家庄与小苟家谱序记载看,二者在迁徙路径中均提到了河南新安到青州诸城,然后自诸城分五支的情况,并且同时提到了东西南北等改姓问题,尽管改姓的原因各异一是因元帝而改姓,一是因朱棣称帝改姓,但是“元帝”是谁,难以确定。再者两者的谱序中对班辈派字按照世系进行梳理汇集,并列明了朱家庄、挂甲口、朱李张,小苟家、王打狼村庄的情况。
(三)贾象后裔与诸城后裔之间的关系
首先,贾象后裔并非孤立一支,按照贾象后裔家谱记载,系自明朝永乐二年始祖兄弟五人由永平府滦州大柳树庄迁居盐山子札分五支(或称五门),长门落于盐山县城北五十里常郭铺子札庄,后又分迁至海兴县苏基镇马厂村;二门迁居旧城铺马闸口庄;三门迁居周郭铺中留舍庄,后又分迁黄骅市黄骅镇后街村、南大港农场扣村、南大港农场邓庄子;四门迁居青县城东四十五里清水白庄,后又分迁朱庄子;五门迁居贾约铺贾象镇,后又分迁海兴县赵毛陶乡刘辛庄、无棣县大山镇(韩码头、西岳里、商河庄、小桥孟家)、盐山县小营乡曾小营村、无棣县小泊头镇东卢家马村。
其次,在诸城后裔的挂甲口(朱家庄)和小苟家(王打狼)谱序中均提到了贾象后裔家谱中记录的马厂、大山、曾家小营,且其迁居分支中明确有“四支寄住盐邑嘉墙庄(四支落于嘉墙、曾家小营)”。由于方言字音存在差异,此处嘉墙应为贾象的误写。
按照以上记载,贾象后裔家谱中迁居贾约铺贾象镇的朱氏和诸城后裔家谱记载的寄住盐邑嘉墙庄或为同一支,那么问题就出现了。一是贾象后裔不可能同时期从两个不同的地方迁到一个地址,而且按照贾象后裔谱记载,贾象后裔至少是在明朝嘉靖年间就在贾象生活了。又怎么会按照诸城后裔朱家庄和小苟家谱序中记载清朝康熙年间从诸城分迁到贾象呢?这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是不可能实现的。二是尽管鲁北一带对贾象的发音存在差异,至今贾象后裔对贾象的发音还是“嘉墙”,但在贾象后裔谱等文字记录中均记录为“贾象”,而且成文于康熙十六年的《博罗令朱公行状》也明确记为“朱氏世为盐山贾象镇人”,据此推测在小苟家和朱家庄谱序中之所以出现“嘉墙”而不是“贾象”的原因极有可能是作序者并没有对这个地址进行实际考证,只是因“音”而记,“贾象”就成了“嘉墙”。三是根据世系传承和历史延续,贾象后裔谱记载的信息更加合乎客观实际。换言之,仅就目前已知资料和世系传承来看,贾象后裔和诸城后裔之间并无实际近支血缘关系。
(四)车王镇周边村庄朱氏之间的关系
首先,朱氏在无棣县的分布,车王镇周边村庄应该是比较集中一些,主要有车王镇朱家庄、朱李张、挂甲口、车王镇北村、小穆家、崔什东村和孟家村(小桥孟家)。对于朱家庄、朱李张、挂甲口之间的关系在这里不再赘述,简要围绕朱家庄民国二十年腊月十八立的家堂轴子,谈点个人的粗浅认识,应该说这份民国版的家堂轴子是车王镇周边朱氏关系的一个物证,明确记录了自始祖至后的世系传承情况,可谓是条目清晰,虽不能完全明确父子传承关系,但是各支各派条目井然。
其次,值得注意的是民国版家堂轴子除了注明分支之外,在十世行列中还注明了村庄信息,主要有小桥孟家、大高、车镇、什邡店、城后吴家等,这里面提到的小桥孟家属于贾象后裔的分支,在前面贾象后裔关系中说的比较清楚,十九世建公与建薰二位先祖由韩码头迁出,而这二位先祖却又分别以建功、建勋为名在这份民国版的家堂轴子入列至十世行列,但是建公、建薰二位先祖的生父云中公,建薰公所承继的伯父时中公均未入列民国版老家堂。
第三,车王镇北村与小穆家是同宗,但根据车王镇北村的口传,车王镇北村曾经每年正月初二,与崔什东村及小桥孟家一起上祖坟,目前祖坟仍在,具体何人无人知晓,直到上世纪三十年代开始不再一起上坟;又据车王镇年长者所言,传说车王镇北村朱氏是由商河庄迁来。车王镇和崔什东村之间存在什么关系,我不甚了解,不敢妄论。但对于小桥孟家、商河庄和车王镇朱氏之间的关系,我简要说明一下。一是小乔孟家、韩码头、商河庄同属一脉,均为爚南公之后,谱记传承清晰无紊。二是贾象后裔韩码头一支自九世迁无棣,祖茔位于现韩码头村西(原大济路无棣收费站附近,因特殊年代的特殊原因,目前祖茔已平),而小桥孟是十九世由韩码头迁出,如有立坟或为十九世由韩码头迁出的建公、建薰二位先祖。三是关于车王镇朱氏由商河庄迁出问题,从目前的传承来看没有可能性。商河庄朱氏是十六世由韩码头迁出,十六世仍归葬韩码头祖茔,在商河庄立坟是在十七世,目前已传承至廿六世。或有一种可能车王镇所传的由商河庄迁出中的商河庄,应该不是商河庄村,而是以商河庄为代表的贾象后裔大山店一支。因贾象后裔大山店支十二世为兄弟五人,长支迁居关东,民国后失续,二支迁居西岳里,三支后在商河庄、韩码头和小桥孟家,四支无嗣,五支迁居大山,传至十五世礼、智二公之后失续。
(五)关于车王镇朱家庄与博罗令之间的关系
首先,对博罗令作简要介绍。博罗令是贾象后裔十二世爚南公,爚南公字炳阳,号谷峰,直隶盐山县人。以诗经中康熙癸卯科第二十九名举人,康熙三年甲辰科殿试三甲第一百二十五名进士,康熙十三年任广东省博罗县知县。由于爚南公赴任时已是知天命之年,到任后博罗县后不满三年去世,归葬故里韩码头祖茔。博罗令去世后,邑人张克家为爚南公作《博罗令朱公行状》(该文收载于《无棣文政》)一篇,对博罗令生平、家世等情况均有说明。
其次,朱家庄旧闻曾因资助博罗令赴任,卖田换钱不遗余力,有人认为据此可判定车王镇朱氏与贾象后裔支派相近。按照该种支派相近的说法,至少在清朝初年车王镇朱氏与贾象后裔之间应该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对于祖源问题也应该相互比较了解,辈分称呼应该比较明确。那么为什么要等到十九世才会有车王镇朱氏十世与商河庄、东芦马村的十九世同辈的说法呢,而不是在与博罗令交往密切的那个时候统一行辈呢?究其原因无外乎是小桥孟十九世建公、建薰二位爷上了车王镇朱氏民国版家堂的十世行列,而并无其他可依据的家谱及传承记载,仅凭资助博罗令的旧闻推定存在支派相近关系有些武断。
(六)商河庄与同县域朱氏关系
一是商河庄与吴家郭桥、张家郭桥同属于埕口镇,且村与村之间的距离较近,相距不过三、四里路,据老辈讲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相互之间在白事上存在相互帮助、互相吊唁的情况,而且在相互交往中也存在论辈称谓,但这种称谓并没有明确世系传承的依据,随着时间发展,相互交往已经疏远。
二是商河庄与黎敬、大苟家之间,虽然地理距离较远,但是存在相互共事,或是在祖辈上有相互熟识的情况,这样也有一个论辈称谓的问题,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相互熟识的人员老去,慢慢的也就失去了交往和联系。
碍于对无棣朱氏情况了解较少,根据我所掌握的信息,对无棣朱氏之间的关系做了以上梳理,以其抛砖引玉。其中难免有些纰漏,或者还存在一些谬误,希望各支派朱氏宗亲充分了解本门本支的信息加以补充,多提宝贵意见,多提供历史资料,尽我们每一个人的力量,就无棣朱氏之间的关系做进一步的客观梳理,为后世寻根问祖提供一个参照。
(作者:朱澍学)
世界朱氏网编辑部
2024年6月8日
同一个世界,追求不同的境界,世界朱氏网追求:创新、文明、祥和、拼搏!
(有事找站长,支持世界朱氏网,长按扫码)
寻根问祖,查找家谱,就上朱氏家谱库,联系微信:19819884266。
寻根问祖、编修家谱,传播朱氏文化,品“中华朱氏酒”、“朱府囍酒”。金世佳和商贸有限公司总经理朱华情,19819884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