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凤冈朱氏源于沛国朱氏嫡系,祖籍安福大桥

来源:管理员 | 上传者: 中华朱氏网 | 2019/09/29|浏览量:2358

安福朱氏源于沛国朱氏、紫阳朱氏及义阳朱氏。
沛国朱氏裔系
沛国朱氏,其开基始祖,是朱氏肇姓大始祖邾夷鸿之子朱秺。因于邾国内乱,邾夷鸿率家族逃到鲁国沛邑。将邾氏改姓朱。朱秺,字世秘,后在齐国做了个大夫级的官。不久,齐国发生田氏之乱,为避难,朱秺徙居鲁国萧县西南的相邑。
相邑,西汉时改为相县,在今安徽濉溪县西北。为沛郡郡治所在地,东汉改沛郡为沛国。汉魏之世,沛国相县朱氏大兴,因而朱姓后裔便把沛国,当作朱姓的发源地。隋唐之后,成为朱氏的主要郡望。
槎江朱氏
槎江,位于安福县南陲,与永新接壤。全村总面积约4平方公里,房舍占地约0.9平方公里。2000年,全村426户,人口1998人。水旱耕地2111亩,松杉林9500亩,油茶约5000亩。全村大专以上学历者达70余人,中级以上职称者55人。外出打工者达630人,收入达百万元。槎江朱氏,人口众多,分为未名、两善、崇源、重本、鼎升、树德、爱日、追远、嘉德、中立、二致、宜顺等堂号,各堂又派分若干房。
据明万历壬午(1582)槎江朱章所撰《朱氏原姓篇》:“…而沛国之后,历传至晋惠帝永康元年,任安成太守居者,留家所治之三江口焉。居为吾族始祖,数传而分三派。其徙往槎江者,宋淳化二年讳嗣也,是为吾族开基祖。”
西晋永康元年(300),朱居任安成太守,筑安成郡城。朱居之前世系,今无考。
朱居致仕后,定居境内三江口。至北宋中期,朱居后23世孙始从三江口外迁。其中七承事朱宇,迁前村,传一世而止;十承事朱寓,徙县城铁治巷,世系无传。
宋淳化二年(991),朱居之24世孙、朱宇之子十承事朱嗣,又从前村迁槎江,另揭一世,成为槎江朱氏1世祖。
开基祖派下外迁世系
11世朱逢申,字庆立,迁湖南永兴黄连树下。
13世朱日檠,继三郎,寓居四川;朱承祖,迁居西川;朱希祖,迁居西川绵竹县;朱孙祖,字礼逊,迁居西川;朱涣祖、朱光祖、朱继祖、朱洪祖,迁居杭州;朱孔明、朱本成迁居东川。
未名堂外迁世系
18世朱离、朱乾、朱玭,迁居湖南宝庆。
19世朱怀宗,迁居湖南宝庆;朱怀忠,号西湖,迁居湖南邵阳。
两善堂外迁世系
24世朱作鹏,迁居广西永北府。
鼎昇堂外迁世系
26世朱寿文,字 思显,迁居云南省大姚县莲花池;朱觐保,字相圣,与其7子,俱迁居云南莲花池。
27世朱视明,字长辉,与其4子,俱迁居四川重庆府巴县。
爱日堂外迁世系
26世朱祖寿,字彭绍,清康熙间,迁居县城。
28世朱超蒸,字文蔚,商居云南会理州。
追远堂外迁世系
24世朱婴孙,明末,迁居福建福州水东门。
25世朱小阳,字秀别,清初,迁居赣州;朱小宰,清初,迁居福建闽县水关外状元坊下;朱二曜,字照如,清初,迁居庐陵。
26世朱孔明,字燮堂,与其三子俱迁居云南;朱右仁,迁居广西。
27世朱板秀,迁居湖南桂阳。
28世朱金水,迁居云南大姚县。
嘉德堂外迁世系
23世朱家裕,字梅先,清初,迁居云南。
31世朱恒照,迁居广西。
中立堂外迁世系
20世朱经曾,号恪斋,明嘉靖时,迁居广西桂林府灵川县。
21世朱一铎,字觉宇,迁居广西桂林灵川县。
29世朱成龙,字鸣呤,迁居云南。
30世朱春发,迁居广东南雄。
二致堂外迁世系
17世朱兴庆,迁居永新十三都。
18世朱祥,迁居永新六都。
21世朱榆,字双江,明中期,迁居永新十三都。其弟朱槿随迁。
宜顺堂外迁世系
19世朱骑,迁居湖南宝庆郡阳县。
26世朱承宗,朱光宗,迁居云南。
31世朱初发,迁居湖南桂阳。
紫阳朱氏裔系
紫阳朱氏的代表人物朱熹,在其所撰《婺源茶院朱氏世谱·序》中,明确地说,他们家族“先世居歙县之黄墩”。可见,黄墩为柴阳朱氏的发源地。紫阳朱氏从黄墩迁婺源后,宗族迅速兴旺起来,蔚为巨族。由于产生了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朱熹,成为中国近千年来无与伦比的文化贵族。由朱熹3个儿子所繁衍发派的考亭朱氏子孙,人口达数百万之多。又据《人民日报》1992年6月10日报道,朱熹后裔遍布全世界15个国家和地区,人口达数十万。安福不少朱氏,亦属朱熹后裔。
花门朱氏
据民国撰《江西通志稿》载:“安福花门朱氏,其先婺源人。唐文宗朝有修职者仕吉州,遭乱,迁庄村。”
花村大桥朱氏
花村,即今洲湖镇诸桥村。其朱氏后裔,迁徙于金田乡沧北、白塘、砖上(梅溪)、罗丘、逢田等村,统称大桥朱氏,为安福朱氏另一大支派。
清咸丰十年(1860)《大桥重修朱氏家谱》载,花村朱氏始迁祖朱元航(960~1021),讳海,其祖父朱奖,隐居升州凤台山。其父朱环,宋开宝丙子(976),官明州签判,至太平兴国八年(983),承诏入宫讲书,升秀州刺史,“徙居苏吴长山之地”,即今苏州吴县长山。生3子:元吉、元晦、元航。老三元航,官大理寺丞。宋祥符中,出宰安福为县令。天禧四年(1020)致仕,随幼子朱祁,“择城南六十里花村家焉”。长子朱邠,居袁州龙窟,次子朱邦,居县城西湖头。
朱祁,更名翊,宋仁宗天圣时,由进士官阆州司法,权通判,擢长史。元末,朱从义由花村迁村头,后分本里坪湖。越11世朱子材,复由花村路下,柘基于金田梅溪,被尊为大桥朱氏始祖。生2子,长仲兴,次仲习。朱子材之后5世孙朱聚可,字季卿,又分析本乡之沧北。元泰定年间,朱鹤庭、朱穆庭从大桥梅溪,分徙本乡白塘树间、背井头。至和年间,朱羽庭析居本乡逢田。明洪武年间,朱资兑,从大桥梅溪,分析本乡罗丘开基。
大桥朱氏若干代后,沂一、沂二、沂三兄弟,迁徙庐陵沂塘。孔六、尝愑、尝惺,析居本乡路口。廷璜,徙四川清溪县。国邦,析居洲湖大亨。
清道光十一年(1831)《大桥朱氏重修族谱》卷首印鉴特载,大桥朱氏“始祖子材公,止生壹子,名仲兴公。查前明嘉靖年间老谱及本朝重修新谱,便知明白。日后有同姓之家,假称始祖有两子,仲兴公有次弟,冒认我族分派,后人切勿诬信。”由此可见,道光间所修族谱与咸丰间所修家谱,对于朱子材所生一子或二子问题,有分歧,孰是孰非,录此存考。另按道光谱载,大桥朱氏除居白塘、逢田、罗丘之外,还分析本县冻上、羊乂、沙田、高园、洲上、小陂、磐石塘。远析本县泰(大)亨、冻头、汶源、严田,以及永新城西、樟(木)桥,吉安城西街,萍乡宜风,湖南新宁,长沙松柏市等地。
民国《江西通志稿》载,安福花门朱氏,其先(祖)婺源人。唐文宗朝有修职者,仕吉州。遭乱迁庄村。
城东朱氏
民国31年(1942)《安福朱氏族谱》李畴福序“烟竹始祖朱懋修公,即文公(朱熹)四世孙修懋,进士及第。宋景炎戊寅(1278),由江南省江宁府溧水县,出宰江西之安福,颇著政声。解组后,卜居安邑城东,传出爱轩公,生子三:长雪斋、次云斋、三露斋。(露斋)迁居本邑冻背;雪斋公徙居石岭背、上田二处;云斋公居城西十三都田里村,传至十世孙,迁居七都烟竹。三公位下,各有流传,各有谱系。”
义阳朱氏裔系
安福洋门草堂、大屋、唐坊朱氏,其先祖出自于义阳。
今大屋朱氏宗祠有联:义阳世业源流长;折揽忠贞度泽长。点明了其族源于义阳。义阳郡,地在今河南信阳一带。义阳朱氏为汉晋旧族。汉代有尚书朱穆,晋有朱序,朱序之孙循之。进入唐朝,朱氏衰落。特别是北方的汉魏六朝朱氏大族,更是如此。所以,在唐朝的几次官修氏族志中,不见义阳、太康、河南等朱氏郡望的踪影。
安福义阳朱氏裔系,出自河南祥符县翁家村(今河南省开封县朱仙镇翁家村)。始祖朱昱。朱昱之前世系无考。唐乾宁二年(895),朱昱长子朱孟和,任吉州长史,家住吉州城九曲巷。为避朱全忠之乱,朱孟和将父母从河南接至九曲巷。朱孟和生朱原明。朱原明生2子:世臣,世俊。长子世臣,生2子:德樊、德温。老大德樊,迁西村,为派祖。西村派17世朱方修,迁四都横龙南田。老二世俊,留居茅坪,其7世朱志达,迁洲湖朱村开基;朱志远,讳鹏,登宋进士,任朝议大夫大理评事,由茅坪徙居草堂,为草堂朱氏开基祖。朱鹏五传朱学义,生三子:子闰、子富、子华。长子朱子闰曾孙朱贵卓,因草堂人繁地狭,乃由草党迁于洋门头开基。此后,11世朱学智,由草堂回迁茅坪,其子朱子羽,迁峡陂开基。13世朱叔修,迁永新城东;朱邺,迁宁冈永宁开基,16世朱本初,迁莲花荷塘开基。17世朱贵卓,从草堂分徙大屋,是为大屋朱氏基祖。朱氏迁大屋5传后,朱新初于元至元间,赘居唐坊唐姓。明代复姓朱。17世朱庸节,由草堂迁莲花县上南村。18世朱志恭,朱志谦,迁湖南武冈黄桥铺;朱世通,迁永新谢坊;朱涣,迁岭子背。19世朱贝、朱善,俱迁湖南宝庆。20世朱任彦,迁永新六都淳塘,朱渊,迁马颊,其后裔又迁吉安南阜;朱毂、朱稳俱迁湖南湘乡;朱恪良,迁湖南祁阳。21世朱尚俱,朱尚弓、朱尚徽,俱迁湖南湘乡;朱廷玉、朱廷理,迁永新十二都;朱朝杨,迁永新谢方;朱朝振,迁曾方;朱朝贡,迁永新十三都;朱朝贝,迁永新县城;朱时宁,迁湖南衡州;朱廷玠,迁永新樟桥;朱怡温、朱怡良,俱迁湖南衡山。
洋门大屋朱氏,分为怡愉堂、芳桂堂、乐善堂等支派。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评论(0)